【地區概況】
武鳴區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意為“以武而鳴于天下”,地跨北緯 22° 59′ 58″~ 23° 33′ 16″、 東經 107° 49′ 26″~ 108° 37′ 22″之間,位于南寧市北部,西和西南與隆安縣、平果縣交界,北接馬山縣, 南鄰南寧市區。武鳴區幅員面積3378平方公里,其中63.50%為丘陵;轄13個鎮;總人口70.01萬(2015年)。
武鳴區是壯族的發源地之一,壯語以武鳴方言為標準音,被譽為“中國壯鄉”, 每年在武鳴城區舉辦的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活動已成為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平臺;境內主要有國家4A級景區的伊嶺巖風景區、大明山風景旅游區、花花大世界等景區。武鳴區有都(安)南(寧)高速公路、210國道線和省道20321線過境,有南寧至武鳴城市大道一級公路,城區距南寧市區32公里。
【行政區劃】
武鳴區轄13個鎮:城廂鎮、雙橋鎮、羅波鎮、兩江鎮、馬頭鎮、陸斡鎮、太平鎮、甘圩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靈馬鎮
【歷史沿革】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今區境屬象郡地。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今區境屬南越國地。三國屬吳。元興元年(264年),領方縣、增食縣分別改為臨浦縣、懷安縣,今區境分屬郁林郡的臨浦、懷安縣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領方縣地設止戈等7個縣。武德五年析宣化縣置晉興縣、朗寧縣。今區境分屬朗寧、晉興、止戈等縣地,隸邕州。宋開寶五年(972年),撤朗寧縣,改為永寧鄉,并入宣化縣;晉興縣改為樂昌縣;廢止戈縣,改為止戈鄉,并入上林縣。元屬武緣縣地,隸南寧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緣縣治所由葛圩蘇村移至今縣城。清屬武緣縣地,隸思恩府。民國元年(1912年)撤思恩府,縣人陸榮廷任廣西都督,崇尚武功,意“以武而鳴于天下“,將武緣縣更名為武鳴縣,隨后又升為武鳴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10月成立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49年12月3日武鳴解放?h名仍為武鳴縣,縣治不變,屬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50年屬武鳴專區。1951年1月,劃屬南寧專區。8月,改屬賓陽專區。1952年4月,改屬邕寧專區;12月,改屬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屬桂西壯族自治州。1957年12月,改屬邕寧專區。1958年,屬南寧專區;12月與隆安縣合并,稱為武隆縣,縣治在武鳴城廂鎮。次年5月兩縣復分,武鳴縣屬南寧專區轄。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準武鳴縣劃歸南寧市管轄。2015年,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武鳴縣,設立南寧市武鳴區,以原武鳴區的行政區域為武鳴區的行政區域,武鳴區人民政府駐城廂鎮興武大道245號。2016年5月27日,南寧市武鳴區正式掛牌成立。
【人口特征】
人口 2015年末,武鳴區戶籍總人口70.01萬,其中農業人口49.37萬。壯族人口60.21萬,占總人口86%。人口自然增長率11.70‰。
民族 武鳴區有32個民族,以壯族為主,漢族其次,瑤族居三。壯族人口分布13個鎮,漢族主要分布在靈馬、府城、城廂、陸斡、兩江、仙湖等鎮及華僑農場、東風農場,瑤族主要分布在城廂、靈馬、兩江等鎮。2014年武鳴縣壯族人口約60.27萬人,占總人口86%。
方言 武鳴使用的語言絕大多數為壯語,約60萬人,約4萬人講新民話(客家話的一種)和橫塘話(平話的一種)等漢語方言(主要分布于靈馬鎮、陸斡鎮、府城鎮),其余講各種區境外來的方言。老壯文是1953年蘇聯語言專家應邀來到武鳴區雙橋鎮以當地壯話為基礎,以拉丁字母為載體創造的文字。新壯文為改革開放后完全以拉丁字母創造了的一套文字系統,沿用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鳴區位于南寧市北部,地跨北緯 22° 59′ 58″~ 23° 33′ 16″、 東經 107° 49′ 26″~ 108° 37′ 22″之間,,與上林縣、賓陽縣、邕寧縣毗連,西和西南與隆安縣、平果縣交界,北接馬山縣,南鄰南寧市區。境內東西最大橫距11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7公里。武鳴區總面積3378平方公里,占廣西總面積1.4%。
地形地貌 武鳴區地層出露以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第三系分布較廣,下奧陶統、白堊系次之?偤穸15158—17961米。東部大明山連綿高聳,峰巒重疊,山勢雄偉,并延伸向東北、東南,朝著武鳴河谷呈扇狀分布,構成環繞北、東、南三面的馬蹄形高丘陵、山地。西北部高土坡連綿,西南部為石灰巖群峰,中部是丘陵、崗地、平原相間交錯,呈小盆地。武鳴區山地22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6.7%,平地702平方公里,占20.9%,丘陵2139平方公里占63.5%,其他298平方公里,占8.9%。
氣候特征 武鳴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炎熱多雨,春秋季易旱,冬季溫暖少雨,偶有霜雪。年平均氣溫21.7℃,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8.6℃,極端最高氣溫40.7℃;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12.8℃;極端最低氣溫-0.8℃。自區西南向東北,常年溫度遞減1-2℃。大明山上和山腳溫差達7-10℃。境內年降雨量1100-1700毫米,呈東北向西南遞減,南北差300-500毫米,東北部多有暴雨。但也有寒、旱、澇、風、雹、冰、霜等災害天氣。
水系 武鳴區內大小河流138條,東南部的馬定河、西云江、延河等直接流經邕寧縣或南寧市城北、永新區直注入邕江,其他水系主要河流有:武鳴河干流,自城區流經寧武注入右江,境內長133千米,流入武鳴河干流而且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主要有:城區西面的西江河及其上游小支流的仙湖河、府城河、元霄河、兩江河、城區東部的香山河及其上游小支流的馬頭河、小陸河、苞橋河等20條。武鳴河干流從南往北的支流呈扇形連接。境內武鳴河流域面積310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9.40立方米每秒,年均徑流總量25.68億立方米,平均徑流量79.60立方米每秒,最大徑流量2840立方米每秒,最小徑流量7立方米每秒。
【經濟概況】
201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94.95億元,增長8.50%,總量居南寧市六縣首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為24.5∶49.6∶25.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80%、32%、55.20%,第三產業貢獻率比上年提高10.40個百分點。全城區財政收入22.74億元,增長16.90%。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3.34億元,增長8.60%;稅收收入10.65億元,首次突破10億元,占財政收入近80%;非稅收入2.69億元,占財政收入20.20%,比上年下降1.70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72元,增長7.9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210元,增長10.40%。
2015年,武鳴區新增“雙高”糖料蔗基地3333.33公頃,新種植水果面積1.38萬公頃。積極推廣新型農機具,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綜合水平達60.40%,位居全市前列。全年出欄肉豬130萬頭、家禽2568萬羽,水產品產量4.62萬噸。整治速生豐產林,調整林業種植結構,更新造林面積1666.67公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2.20億元。投入1611萬元,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新增土地流轉面積6280公頃。培育壯大16家市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4家企業產業基地獲無公害生產基地認定。投6100萬元,實施39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65個小型農田水利項目。推進新農村建設“百村示范”工程,完成450戶房屋外立面改造。
201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0.1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18億元,實現稅收3.08億元。推進“抓大壯小扶微”工程,2家企業列入南寧市掛牌上市備案企業;新培植產值超億元企業9家,納稅超1000萬元企業17家;投入2500萬元扶持小微企業34家。扶持、引導企業加大技改資金投入,8家石材企業完成技改,16家木薯淀粉酒精企業轉產、3家通過環評。抓好工業節能降耗,城區本級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10%,完成市級下達的指標任務。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投入2.50億元,完成工業園區24個基礎設施項目及11.7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出租、出售標準廠房面積7.70萬平方米。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34.50億元,實現財稅收入2.54億元,增長24.10%。
2015年,武鳴區接待游客461.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90億元,同比增長18%。完成雙橋等6個鎮圩市場升級改造,開工建設城東綜合農貿市場,建成198個村級“三農”金融服務室,218個行政村(社區)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和無線通信服務網絡全覆蓋,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消費模式在農村市場逐漸興起;全年新增限上商貿企業4家、物流公司26家;全年預售許可商品房7436套,成交5979套、同比增長69%。全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17億元,增長11.50%;第三產業增加值76.40億元,增長21.20%。
【社會事業】
科技 2014年,武鳴區申報自治區、市、區科技項目66項(自治區科技項目4項、南寧市科技項目25項、區本級科技項目37項)。獲自治區立項2項,經費支持70萬元;市級立項14項,經費支持316萬元;區本級立項28項,經費350萬元。引進農作物新品種92個,示范推廣優良品種24個,良種覆蓋率99%以上。推廣農業先進技術18項,先進農業實用技術普及率98%。加強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有15家企業擁有自主發明專利,5家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2家,南寧市級工程技術中心4家。有健豐牌、古府牌(東江糖廠)等獲廣西著名商標7個,廣西名牌產品3個。舉辦科技培訓班135期,培訓2.80萬人次。
教育 2016-2017學年初,共有中小學、幼兒園309所,在校學生95150人,專任教師5395人。其中:小學所105(含城西小學),學生36302人,專任教師2366人;普通中學26所,在校學生27842人,其中:初中20所,學生17954人,高中6所(含武鳴高中外國語學校),學生9888人,專任教師2054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4940人(其中全日制1317人),專任教師98人;幼兒園176所,在園人數25970人,專任教師848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生96人,專任教師29人)。
文化 2014年,武鳴區的武鳴體育館、全民健身館投入使用,建成19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成功舉辦2014年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游節、武鳴區第六屆運動會!秹炎迦氯妨腥雵壹壏俏镔|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壯族“羅波廟會”“壯族四月四”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衛生 2014年,武鳴區有醫療衛生單位20家(區直醫療衛生單位7家、中心衛生院5家、普通衛生院8家)。有衛生技術人員3097人(含聘用工1539人),其中區直醫療衛生單位1981人(含聘用工1180人)、鎮衛生院1116人(含聘用工359人)、區合管中心47人。有病床2423張(區直醫療衛生單位1494張、鎮衛生院929張)。有村衛生所201個,鄉村醫生387人,村婦幼保健員265人;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所)15個,營利性醫療機構(民營醫院、個體診所和綜合門診部)149個,合作醫療經辦點13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8.06萬人,參合率99.92%,繳費4064.20萬元,報銷醫療費79.78萬人次、2.29億元。人口出生851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1.70‰。
【交通運輸】
武鳴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是大西南陸路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境內210國道及20323、20321省道、蘭海高速公路(G72),北往貴州、重慶、南到湛江港、北海港、防城港。2017年12月23日,開建的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在武鳴設南寧北站 ,預計2023年12月通車。
【風景名勝】
靈水 靈水位于武鳴區南面,又稱靈源、靈湖、靈犀水。靈水湖水面總面積2.93萬平方米,水深2-3米,水溫常年保持23℃左右,冬暖夏涼。
伊嶺巖 伊嶺巖位于城區南部14公里,距廣西首府南寧市17公里,包括伊嶺巖、花花大世界、千藝大觀(在建中)、仙山院、會談中心、現代觀光農業園、壯民族小康村、甲泉、七十二道門、九洞山等景點。
西江苑 西江苑位于武鳴區城西,包括明秀園、春霞園、秋暇園西江河在三園之間曲折迂回,河面寬約60米,在春霞園至秋暇園區間,河道特別迂回曲折、河水澄清,江岸怪石千姿、植被茂密、樹木蔥綠、亭榭掩映。石、林之間,水鳥低飛,漁翁靜釣,是難得的水域風光閑暇游玩之處。以及把三園緊密相連在一起的西江河。
文江塔 文江塔位于該區南郊渡頭村香山河(又稱東江)和西江匯流處的武鳴河東岸。文江塔高40米,七層八角。每層有拱門圓窗和其他形狀的花格窗共8個。塔基用條石漿砌,樓板以杉木構建。塔身挑檐釉瓦,彩繪浮雕。塔壁夾墻有寬1.5米的螺旋梯共187級,上至塔的頂層。頂層供奉文章之神魁星塑像。說來這座塔還寄托著武鳴古人的一番心愿呢。
大明山 大明山位于武鳴區東北部,距城區50公里,以“雨后明空晴翠“而得名,山體屬弧形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長150公里,東西寬約25公里。山脊線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桂中南最高峰,氣勢雄偉。大明山以春嵐、夏瀑、秋云、冬雪四時之景不同,著稱于世。
起鳳山 起鳳山位于武鳴區城東鎮夏黃村香山河畔,距區城約7公里,因東西兩峰于江邊突起,形如雙鳳展翼騰空而得名。起鳳山是武鳴舊八景之一,景區環境幽靜,山奇水秀,地杰人靈。山上亭臺樓閣、古寺廟宇之中,歷代文人墨客游山賦詩、題詞刻字舉目皆是,尤以山之東峰“太極洞“中清朝陽朔知區王元仁在廣西所書三個獨體大字之一的巨刻“鳳“字為代表,字高達四米,寬三米,素有“太極洞中藏大鳳“之美稱。
黃道山 黃道山位于武鳴城東鎮六聯村,在區城北面7公里。傳說古時遭人黃野寧在此修煉成仙,后人立觀祭祀,山因之而稱為“黃道山“,為道教圣地。黃道山在數山環合之中,以一峰獨秀,山上草木蔥蘢,怪石嶙峋,山前有小橋流水,山中有一巖洞,深500米,上下起伏,洞口開闊,上有石刻“振衣巖“、“宜仙洞”等,始祀黃道、戶六諸神像神位。1981年經過組織維修、管理以后,游客紛至沓來。
羅波潭 羅波潭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東部約18公里處。潭水面積約2000平方米,水清冽而寧靜,久雨不溢,久旱不涸,冬暖夏涼。潭水最深處達46米。按照當地人的說法,羅波潭分為頭潭、二潭、三潭3個水窩;又因水深不等而劃分為三藍,頭潭顏色顯深而稱深藍,二潭、三潭顏色較淺而稱淺藍、淡藍。潭的周圍綠樹成蔭,潭中有石島,長有樹木,樹木蔥綠,石水相間,仿佛天然水石盆景。潭東北岸有清道光年間思恩知府李彥章所題的”小三山”3個崖刻大字,筆力遒勁,古風猶存。清光緒年間,頭潭東岸建有”關岳廟”,俗稱”羅波潭廟”,曾被損毀,現已修復,可供上香。
【名優特產】
糕點類:鑼圩七心糍粑;馬頭糯米卷;仙湖糯米餅;鳳林糯節糕;雙橋芭蕉糕;里建黃金糕。
粉食類:五色糯米飯;爽記魚生及第粥;綠豆大肉棕;鴨血涼糯粽;紅薯粽;毛薯粽;府城榨粉;陸斡豬肝粉腸;甘圩干撈粉;豬腳粉;靈馬旱藕粉;田雞粥、花魚粥、鴿子粥、黃鱔粥、鴨腳稷紅米粥;生菜包;豆蓉糯米飯;瓦煲飯。
肉食類:靈馬鯰魚;高峰界牌檸檬鴨;府城白斬狗肉;兩江八寶魚生片;鑼圩爆炒羊肉;蘭刀生魚;天馬帶魚;玉泉白斬雞;上江土雞;鑼圩梅菜扣肉;靈源叉燒;里建炸鼠;南乳狗扣;手撕牛肉。
小吃類:扯扯糖;七寸豬龍供;雙橋酸嘢;新科芒果饃;麻辣牛雜;小東街紫蘇炒田螺;米粉餃;木薯饃;油炸糯米圓;油炸韭菜糯米饃;椒鹽鴨下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