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縣,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縣,地處黑龍江省中部,伊春市南部。行政區劃面積3088.41平方千米。南岔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氣溫回升速度較快,風大易旱,夏季溫熱多雨,晴好天氣偏少,秋季氣溫涼爽,降溫急,冬季漫長寒冷,氣候干燥。南岔縣下轄4個鎮。縣人民政府駐南岔縣聯合街96號。南岔縣常住人口為82895人,占全市的9.43%。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始設湯原縣時,南岔歸其管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南岔屬湯原縣第五區。1952年12月南岔屬伊春縣第二區。1957年設南岔區,隸屬伊春市。2019年,南岔撤區改縣。南岔縣境內有金南、桃南、南浩、浩帶公路貫穿全境,綏佳、湯林兩個鐵路干線通過并交匯。南岔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南岔縣(南岔區)境內主要有仙翁山國家地質公園、月牙湖公園、松青人工林森林浴場、大款樂園、太平森林公園、四塊石抗聯遺址、碧源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等景點。
【行政區劃】
南岔縣轄4個鎮:南岔鎮、晨明鎮、浩良河鎮、梧桐鎮
【建置沿革】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屬湯原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2月,設南岔區;同年8月,合江省林務局在南岔設林務分局。 1949年9月,與湯原林務局合并為湯原林務局。 1950年,改為第五區。 1951年7月,撒省林務局,大部分人員遷至南岔,設南岔林務分局。 1952年10月,劃歸伊春縣;同年12月,屬伊春縣第二區。 1955年9月,改為南岔鎮,析浩良河鎮(村級)置浩良河區。 1957年11月,改南岔區,屬伊春市。 1960年3月,改南岔公社。 1962年12月,改南岔區。 1964年8月,南岔區與南岔林業局實行政企合一體制,屬伊春特區和伊春林業管理局。 1969年10月,浩良河區并入。 1980年4月,改南岔區。 2019年7月,伊春市召開動員大會,撤銷伊春市南岔區,設立南岔縣,以原伊春市南岔區的行政區域為南岔縣的行政區域;同月14日,南岔縣委掛牌成立;同年9月1日,南岔縣人民政府掛牌成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岔縣地處伊春市南部、小興安嶺南麓、湯旺河流域下游,東與鶴立林業局接壤,南依依蘭縣和湯原縣,西與帶嶺區(局)、朗鄉林業局交界,市北靠金山屯區(局)和西林區,西北一隅與烏馬河區(局)相連。行政區劃面積3088.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岔縣位于小興安嶺東南端的湯旺河下游,東鄰湯原縣與松花江相望,南隔小興安嶺支脈與依蘭縣為鄰。在黑龍江省地貌區劃圖上屬小興安嶺南部低山丘陵區。縱觀全區地形,除區址、晨明及浩良河鎮址等地有較寬闊的河谷平原外,其余均屬山地與丘陵。總地勢是北高南低,東西高,中部低,境內東西為小興安嶺兩條支脈為障,形成北寬南窄的槽形地勢。
氣候 南岔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氣溫回升速度較快,風大易旱,夏季溫熱多雨,晴好天氣偏少,秋季氣溫涼爽,降溫急,冬季漫長寒冷,氣候干燥。1997年后南岔地區受拉尼娜、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8.2℃,年極端最低氣溫為-44.2℃,年平均降雨量在550—750毫米,時數1236.4(h)小時,主導風向為SW(西南)。 南岔縣(南岔林區)氣溫隨緯度和海拔高度由南向北遞減,南部浩良河林區年平均氣溫在2℃左右,北部林區年平均氣溫1.3℃,中部晨明林區介乎于1.3℃—2℃之間。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為21.1°C,最低是1月份,為-22.2℃。極端最高氣溫多發生在6、7月份,歷史最高是在1982年7月8日,為36.3°C;極端最低氣溫多發生在1、2月份,歷史最低氣溫是發生在1970年1月3日,為-43.1°C。該區域無霜期平均為115天,初霜期多發生在9月中下旬,終霜期多在5月下旬。 南岔縣年降雨量在550—750毫米之間,降雨多發生在7、8月份,降水最少的季節是1、4季度。每年降雪時間是由10月份開始到翌年4月份結束,個別年份也有9月下旬降雪和翌年春5月份降雪的,但比較少見。日照時間最長的是每年的6月份,歷史平均日照率最高的是在2月份,為67.8%,其次是3月份,為65.2%,而日照率最低的是發生在雨季的7、8月份里,7月份為46.3%,8月份為47.2%。
水文 南岔縣境內按河流水系由三片山地組成,即以大小柳樹河、石頭河水系為主的南岔北部山脈,以朱拉必拉河、小亮子河水系為主的晨明中部山脈和以京京河流域為主的南部浩良河山脈。主要河流有湯旺河、西南岔河、朱拉必拉河、大亮子河、京京河、浩良河、小亮子河、大葉溝河、石頭河、大柳樹河、小柳樹河、金溝河等15條,河流總長度51千米。
【交通運輸】
南岔縣有金南、桃南、南浩、浩帶公路貫穿全境,金南路為國家一級公路,桃南路為國家二級公路,南浩路為省二級公路,浩帶路為省三級公路,溝通合江、牡丹江、綏化、慶安、伊春的高等級公路網。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南岔縣(南岔區)有小學10所,初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5397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941人,初中在校生1614人,高中在校生742人,小學專任教師519人,中學專任教師359人。
醫療衛生 南岔縣(南岔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6個,病床823張。專業衛生人員392人。 [6]截至2020年12月,南岔縣有醫療機構3個。
【風景名勝】
太平森林公園
太平森林公園也稱太平沿河公園。位于南岔火車站3千米。園內建有太平古寺、通仙橋、放生池、雙亭、曲徑通幽、兒童樂園、鐵橋、臨江樓、河畔緣柳。公園里園中園、林中寺等景點。公園依托依山傍水獨特環境,于2003年添置了機動船2艘,橡皮筏60個,開辟了西南岔河漂流項目,并建有水上樂園2400平方米與之配套。
碧源湖生態旅游度假區
碧源湖生態旅游度假區距南岔縣(南岔區)北3千米,景區規劃開發面積為8千米。水庫水面寬度約800米,長約1750米。景區內有季節性沼澤水系5條。景區植被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森林植被,主要是落葉松,樟子松,紅松和柞、椴等喬木及榛棵、條槭、柳、苕條等灌木,二類是地表植被,主要有塔頭草、三棱草、黃蒿,三類是農田植被,主要為玉米、大豆和蔬菜。野生動物主要有麻雀、野雞、燕、灰鶴、白鶴、灰喜鵲,灰鼠、野兔、松鼠、野鴨、飛龍、歐燕。
仙翁山(老頭山)
仙翁山(老頭山)位于南岔縣(南岔區)東南約10千米處,地處湯旺河和永翠河的交匯處,因山前巨石酷似仙翁端坐,故名仙翁山。總面積1350公頃。整個景區按山勢地形分為前后兩大景區。前景區由仙翁得意“忘憂崖”“杜鵑啼情”“神龜越澗”等景點構成,后景區由石宮圣境、幽谷天音兩個景點構成。
四塊石抗聯遺址
四塊石抗聯遺址位于南岔林業局浩良河經營所翠崗工段東南部,和湯原縣、依蘭縣交界。主峰上有凸起的四座巨大石碰子,因而得名四塊石(又稱紅石碰子),是浩良河的發源地,帽兒山之巔,海拔1028.4米,是南岔地區的最高點。抗日戰爭期間,這里是東北抗日聯軍的根據地之一,1936年抗日聯軍在此建址。這里是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的誕生地。至今尚存抗聯六醫院、被服廠、烈士墓等遺跡及抗日聯軍的重要會議遺址。李兆麟將軍曾在此寫下《露營之歌》部分章段。四塊石抗聯遺址已被確定為省級革命老區文物遺址保護地。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南岔縣(原南岔區)從前叫糖梨川。溝塘里生長著山梨樹,得名塘梨川,也稱之為糖梨川。民國年間修《湯原縣志》,記載著“西南岔河,發源于達里帶嶺流人東南湯旺河。河岸兩旁平原,乃“糖梨川也"。1939年9月,日偽修筑綏佳鐵路到此,去“西南岔河”的“西”“河”兩字,稱此地為“南岔”。
【地方特產】
南岔縣轄區的山野菜主要品種有老嚴菜、猴腿、刺嫩芽、黃瓜香、金針菜、老山芹、小葉芹、貓爪子、桔梗等50多種。山野果品種有紅松子、榛子、山梨、山核桃、山葡萄、山里紅、山刺玫果、山燈籠果,草莓、都柿、狗棗子、狗奶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