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位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鄰陜西省,屬南陽市,南距湖北省十堰市鄖縣地境僅35公里。西峽縣面積3454平方千米,人口約45萬。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2°C,年降水量為830毫米,無霜期220天。已形成了以機械、醫藥、電子、建材、輕工、冶金等工業生產體系。土特產有白肋煙、中華獼猴桃、油桐、生漆等。旅游景點有白羽城遺址、千佛石窟、恐龍蛋化石遺址等。
行政區劃
西峽縣轄3個街道、12個鎮、4個鄉:
街道:白羽街道、紫金街道、蓮花街道
鎮:丹水鎮、西坪鎮、雙龍鎮、回車鎮、丁河鎮、桑坪鎮、米坪鎮、五里橋鎮、太平鎮、重陽鎮、二郎坪鎮、陽城鎮
鄉:田關鄉、寨根鄉、石界河鄉、軍馬河鄉
歷史沿革
西峽歷史悠久。因地處山口、水口、要道口,“扼秦楚之咽喉”,故舊稱峽口,為歷代兵家爭戰之地。春秋時期西峽稱析地,戰國屬楚。公元前298年-前272年始建析縣,治所在今縣城蓮花寺崗。西漢析縣屬宏農郡。莽新改析縣為君亭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稱析縣,屬南陽郡。三國魏因之。西晉析縣屬荊州順陽郡。東晉時仍為析縣。南北朝時劉宋以析縣之北置修陽縣,析縣、修陽兩縣并屬順陽。南齊置析陽郡,析縣屬之。南梁改析陽郡為西析陽郡。未幾,北魏置淅州,領五郡,今縣境有修陽、淅陽二郡。淅陽郡領西淅陽、東淅陽兩縣。梁中大通六年(534年),今境先屬東魏,后屬西魏。西魏廢淅州,并東、西淅陽縣為中鄉縣。隋改中鄉縣為內鄉縣。唐武德初復置淅州,以內鄉縣為其治地。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今縣境分設內鄉、菊潭(治在今丹水鎮石盆崗)兩縣,同屬南陽郡。五代時曾屬梁、唐、晉、漢、周。宋、金仍為內鄉縣。元初內鄉縣治由今西峽縣城遷至渚陽鎮(今內鄉縣城),原縣城改稱峽口鎮。后因位于內鄉縣西,故稱西峽口,設巡檢司。明清沿舊制,民國廢巡檢司,設區(鎮)、鄉,隸屬內鄉縣。1948年5月6日西峽解放,析內鄉西北五區建西峽縣,歸豫西行政區第六專員公署。1949年1月20日撤西峽縣建制,復并內鄉縣,設西峽市。同年12月15日重新建縣至今。國務院1994年7月1日批準撤銷南陽地區和南陽市、南陽縣,此縣劃歸南陽市管轄。
地理環境
西峽境內地形復雜,北部是海拔高、坡度大的中低山地,南部是鸛河谷地,兩側是起伏大的低山丘嶺。全縣最高山峰犄角尖海拔2212.5米,最低點位于丹水鎮馬邊村,海拔181米,自然坡降為33%。
西峽處于亞熱帶向暖濕帶過渡地帶,屬北亞熱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年均氣溫15.1℃,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年均無霜期為236.2天,年均日照2019小時。素有“春前有雨花開早,秋后無霜葉落遲”之稱。
境內河流眾多,屬長江流域丹江水系的鸛河縱貫全縣南北,并與526條大小河流呈羽狀分布于崇山峻嶺之中。主要河流有鸛河、淇河、峽河、雙龍河、丹水河等。
經濟發展
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80億元,人均GDP達到突破6700美元。
西峽區域經濟獨具特色。已形成以獼猴桃為主的林果業、山茱萸為主的中藥材、香菇為主的食用菌和生態旅游四大主導產業, 以及醫藥制造、冶金建材、汽車配件鑄造、農副產品加工四大工業體系。綜合經濟實力在南陽市和河南省增長較快。先后榮獲全國綠化先進縣、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范點、全國依法治縣百強縣、中國名特優經濟林——獼猴桃之鄉、山茱萸之鄉等稱號。
中國“名優特經濟林——獼猴桃之鄉”,中國“名優特經濟林——山茱萸之鄉”,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范點,全國國家級衛生縣城,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普工作先進縣,全國依法治縣百強縣,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全國“兩基”達標先進縣,全國園藝產品出口示范區,全國農村電氣化建設先進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縣” ,全國法制教育先進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普法先進縣,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全省計劃生育先進縣七連冠,全省“紅旗渠”精神杯先進縣,全省城鎮建設“三優”金杯縣,2008年獲得“國家衛生縣城”、“旅游名縣”,獼猴桃、香菇“中國地理標志產品”,2008年12月,國家人口計生委授予“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9年2月份獲“全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縣”,2009年5月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香菇之鄉”稱號,2009年10月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國恐龍之鄉"稱號!
西峽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系豫、鄂、陜三省交匯處的“金三角”地帶,處在西安武漢鄭州三大城市圈和南陽洛陽十堰三中等城市的中間核心地帶,境內資源豐富,景色秀麗,森林覆蓋率76.8%,是河南省資源大縣和區域大縣,被譽為“綠色王國”和“天然藥庫”,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所涉及的藥材共有1800多種,目前在西峽發現的藥材就有1300多種。西峽交通便利,境內有311,312,209三條國道,已開通的西安至南京鐵路,滬陜高速公路穿越全境,武陟(鄭州)至西峽高速正在修建中,規劃中的三門峽至十堰鐵路及西安至武漢高鐵及運城至十堰高速有望過境,縣城距南陽機場百余公里,投資環境優越。
工業經濟
以“宛藥、西保、龍成三大集團”為龍頭,西峽工業經濟已形成了四大優勢產業群體。
一、是中藥制藥產業群。以河南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企業達到7家,年產中成藥2500噸,年產值達到8億元,主導產品“仲景牌”六味地黃丸年產6000萬瓶,市場占有率達到80%。
二、是煉鋼及煉鋼輔助材料產業群。以西保集團、龍成集團、通宇公司為主,企業達到家60多家,年產值22億元,年產保護材料12萬噸,產品不僅暢銷全國各大鋼廠,還出口俄羅斯、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95%。煉鋼產業以南陽漢冶鋼鐵有限公司為龍頭,全部投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30億元。
三、是汽車配件鑄造產業群。以河南西峽汽車水泵股份有限公司、西峽縣內燃機進排氣管有限公司、西峽縣特種材料鑄造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達到14家,年產值5億元,生產汽車水泵、進排氣管等汽車配件50個種類、1050個品種,汽車水泵、排氣管市場占有率達到30%和35%。其中,汽車水泵生產和銷量穩居全國第一。
四、是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群。以哪吒食品飲料公司、西峽神菇集團、西峽獼猴桃總公司、西峽縣新太陽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為主,主要從事獼猴桃、香菇產品和牛奶產品加工等,年產值近1.8億元。2008年,宛藥、西保、龍成三大集團產值分別達到46億元、53億元、67億元,占全縣限額以上工業產值的67 %。西峽縣以發展開放型經濟為主題,以加速工業化為主線,按照縣域經濟民營化,民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集群化的思路,強力組織民營經濟新突破。
農業經濟
西峽是以林為主的深山縣,在農村經濟發展上,形成了“菌、果、藥”三大主導產業。一是以香菇為主導的食用菌產業。香菇產量現已穩定在4000萬袋左右,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10,成為全國十大商品香菇基地縣。境內雙龍鎮香菇市場是全國最大的香菇市場和產品信息、價格形成中心,年交易額10億元。二是以獼猴桃為主導的林果產業。人工栽培面積8.5萬畝,總產量突破3萬噸,位居全國第二,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華獼猴桃之鄉”。是全國唯一的“科技興林示范縣”。三是以山茱萸、天麻為主導的中藥材產業。西峽連翹是全國首位,山茱萸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認證,是“中國山茱萸之鄉”。山茱萸占全國總產量的2/3。天麻人工栽培500萬穴,是全國最大的天麻基地。特色農業穩步發展。“藥果菌”三大產業特色更加明顯,已經成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糧食生產由于退耕還林,播種面積銳減,產量減少。夏糧獲得較好收成。單產達248公斤/畝,增長9.8%,由于播種面積減少5.45萬畝,下降27.3%,夏糧總產35988噸,下降20.2%;秋季氣候異常,陰雨天多,導致秋糧減產。秋糧單產為246公斤/畝,下降6.8%,播種面積19.53萬畝,減少4.58萬畝,下降19.0%,秋糧總產48532噸,下降24.5%。全年糧食總產量85420噸,減產22.7%。油料總產量2915噸,增長22.6%。
林業、水利建設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綠化造林10.6萬畝,其中工程林7.3萬畝,飛播造林2萬畝;示范帶動林業育苗1.6萬畝;四旁植樹200萬株。退耕還林工作全面實施,退耕還林面積6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33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666公頃。畜牧養殖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33432噸,比上年增長10.3%,其中豬牛羊肉總產量31793噸,增長10.3 %;禽蛋產量10782噸,增長10.1%;水產品產量31670噸,增長7.8%。
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9.98萬千瓦,農用拖拉機1732臺;農村用電量7571萬千瓦小時,農村化肥使用量(折純量)22701噸。經濟發展。201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突破326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17.9億元、65.1億元、20.4億元,分別增長5.5%、16.9%、2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億元,同比增長2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0元,增長13.8%,農民人均純收入5150元,增長20.6%。全縣新增限額以上企業10家,達到68家。宛藥、西保、龍成三大集團分別完成產值46億、53億、67億元。全市前10家盈利大戶西峽占2家,龍成、西保分別居第2、第3位。 2007年,恐龍遺跡園被評為4A級景區和“河南省服務標準化示范景區”;五道幢、石門湖被評為3A級景區,荷花洞被評為2A級景區;宛藥公司被命名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全年共接待游客164萬人次,門票收入5730萬元,綜合收入4.2億元 。截至09年2月,西峽縣已發展自營進出口權企業85家,直接出口企業17 家,間接出口企業22家,省市重點出口企業7家。去年共完成外貿進出口32468萬美元,同比增長71%,其中完成外貿出口26710萬美元,外貿進口5758萬美元,進出口總額在全省對外開放重點縣中名列第三。
交通狀況
西峽,這個位于秦嶺與伏牛山南麓,豫、鄂、陜三省八縣結合部,具有區位、交通、資源三大優勢,作為東引西進和西部大開發橋頭堡的縣城,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正在南陽市西部冉冉升起……
312、209與311三條國道在西峽相互交匯; 滬陜高速穿境而過,武西高速,三淅高速已經在建;寧西鐵路帶來火車的汽笛打破了山城的寧靜,寧西復線河南段將于2012年底開工建設。蒙西至華中鐵路也將分段建設。
大手筆構筑著西峽縣交通事業的未來。特別是近兩年,西峽交通局緊緊圍繞“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總體目標,緊緊抓住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大跑項目工作力度,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突出“村村通”水泥(油)路建設這個重點,全力以赴打好公路建設攻堅戰,狠抓工程質量和安全施工,正確處理工期與質量、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強力推進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完成工程量和投資額相當于前10年的總和。
旅游文化
西峽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公元前3000年,西峽就有聚居的群落。西周初年為古若國屬地,并設為白羽邑。公元前524年至506年曾是許國國都,秦時置析縣。唐時西峽縣城被稱為西峽口,為內鄉縣治,宋代內鄉縣治遷內鄉縣城北,西峽仍屬內鄉域。走過了漫長曲折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西峽于1950年從內鄉分出,劃內鄉西坪、重陽、丁河、桑坪、二郎坪、太平鎮、丹水等歸西峽。古史記載,西峽“陸通秦晉,水達吳楚”;“山產百貨風行,千里萬商云集”。自古以來,許多圣哲賢達、歷史名人曾在西峽留下了傳奇遺蹤:顏母(大書法家顏真卿母親)墳、酒仙劉林墳、孔子回車返魯、屈原苦諫楚王、武則天建造行宮、李自成兵屯西坪操場,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隱、蘇轍、司馬光等都曾游歷西峽而留名作。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曾出任內鄉縣令(時西峽屬內鄉),留下了 100多首歌吟西峽山水田園風光的詩詞佳句。民國時,內鄉西峽口還是原宛西民團司令別廷芳實施宛西自治的大本營。蘊藏在西峽這塊古老土地上的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
旅游景點有灌河漂流、龍潭溝、老君洞、五道幢、老界嶺景區、白羽城遺址、恐龍蛋化石遺址、云華蝙蝠洞、屈原崗遺址、寺山國家森林公園、哪吒廟等,擁有國家4A級景區3家(西峽縣老鸛河漂流風景區,西峽恐龍遺址園 ,西峽縣伏牛山老界嶺景區 ),占南陽市50%(6家,另3家南陽內鄉縣衙博物館,南陽武侯祠,內鄉寶天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