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濱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淮河中上游。因地處淮河之濱而得名,屬于信陽市。與安徽省臨泉、阜南及本省新蔡、潢川、固始、息縣毗鄰。全縣以輕紡、造船、食品等工業體系為主,淮濱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首批確定的175個產業集聚區之一。造船業是淮濱縣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納入河南省“十一五”規劃予以重點支持的裝備制造業。面積1208平方公里。人口57萬(2010年六普數據)。
行政區劃
淮濱縣轄7個鎮、10個鄉:
鎮:城關鎮、馬集鎮、欄桿鎮、防胡鎮、新里鎮、期思鎮、趙集鎮
鄉:臺頭鄉、王家崗鄉、固城鄉、三空橋鄉、張里鄉、鄧灣鄉、張莊鄉、王店鄉、谷堆鄉、蘆集鄉
歷史沿革
淮濱縣是建國后的新建縣,由固始、息縣兩縣析置。1951年7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設置淮濱(縣級)辦事處,由潢川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8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撤銷淮濱辦事處,設淮濱縣(縣人民政府駐烏龍集),劃歸信陽專區領導;1960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撤銷淮濱縣,將淮濱的行政區域劃歸息縣和固始縣;1962年10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恢復淮濱縣,以合并于息縣的原淮濱行政區域和合并于固始縣的原淮濱縣期思、張莊兩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淮濱縣的行政區域。經2005鄉鎮機構改革,淮濱縣現轄17個鄉鎮:有城關、馬集、期思、防胡、新里、趙集、欄桿、谷堆8個鎮和王店、張莊、鄧灣、蘆集、三空橋、張里、固城、王家崗、臺頭9個鄉,289個行政村,3002個村民組,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489個居民小組,人口70萬。
地理環境
淮濱縣地處淮河中上游,豫皖兩省交界處,南望大別山,北接黃淮大平原,境內河渠縱橫,塘堰密布,洪河、閭河、白露河四面環繞,淮河干流橫貫其中,享有“淮上江南”美稱。
淮濱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過渡地帶,季風氣侯明顯,雨熱同季,光熱資源豐實。1984—2004年,平均氣溫15.6℃;積溫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達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時數1989.8小時,日照率為42%;無霜期年均226天,最長年份可達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風速2.4米/秒。
淮濱,河渠縱橫,坑塘密布,全縣水面面積共達87614畝。淮河干流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洪河、白露 河河閭河流至境內匯入淮河,加之縣內河流烏龍港和幸福河,河流面積3.6萬畝。較大港有飲馬港、二道港、馬港、西湖港、期思港等5條。較大湖泊有兔子湖(已建成水庫)、潼湖、白湖、草湖、方家湖等6處。
自然資源
淮濱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盛產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紅薯;其中水稻、小麥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80%以上,培育形成了50萬畝優質水稻、60萬畝優質小麥、10萬畝雙低油菜等生產基地;經濟作物有油菜、芝蔴、棉花、紅麻、煙葉等,被列為全國商品糧 、商品油基地縣,糧食總產量突破三億公斤。全縣林地面積已達到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8.9%,現有各類活立木7200萬株,活立 木 蓄積量200萬立方米,5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400多戶,造林面積 3.5萬畝,其中 速生意大利楊“三杉”林木22萬畝,年蓄積量44萬立方米,現是河南省速生造紙林生產基地之一;品質優良的息半夏、貓爪草等土特產品聞名遐邇;豬、牛、羊、雞、鴨等特色農業形成規模,全縣畜牧業規模養殖戶發展到935家,全年畜牧業產值 7.7億元左右,漁業規模養殖面積1.8萬畝,;全縣有50公里長可供開采 的淮河黃砂,黃砂自然分成大、中、小三種類型,蘊藏量2億多立方米,且沙層深厚,易于開采,雜質極少,凝結度高,是極好的優質建筑材料,蘆集鄉的沙較多。銷往各市各縣。全縣共有砂場26個,采 砂船600余只,年產銷量5.2萬立方米,年產值1億元左右。建有趙集、固城兩個黃砂交易市。 養殖業主要有“西門塔爾”牛、瘦肉型豬、櫻桃谷鴨等。已形成牛、豬、鴨三大農村支柱產業。中藥材有半夏、貓爪草等。
淮濱縣行政新區
經濟發展
2009年,淮濱縣生產總值719937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234萬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284354萬元,增長17.7%;第三產業增加值246349萬元,增長18.3%。2010年淮濱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80.46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20.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53億元,同比增長1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27元,同比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21元,同比增長11.3% 。
淮濱縣已形成了以輕紡、造船、食品等為主的工業體系。淮濱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首批確定的175個產業集聚區之一。園區入駐企業主要有:烏龍酒業、萬和紡織、川大紡織、龍海雨布、富貴糧油、環宇建材、榮成印務、聯統國際、昊天科技(信陽)、河南康倍得、亞泰麻紡、龍達麻紡、海鯨鋁業、怡利達食品、加佳利糧油、艾伊寶服飾、浙商紡織工業園等。造船業是淮濱縣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納入河南省“十一五”規劃予以重點支持的裝備制造業。
交通狀況
京九鐵路自安徽阜南縣進入淮濱,途徑欄桿(9.74公里)、臺頭(11.02公里)、張莊(3.9公里)、鄧灣(4公里)4個鄉鎮21個行政村,全長28.7公里。淮濱境內設淮濱、臺頭兩個車站。淮濱站建于1996年,站臺長度500米,基本站臺寬6米,中間站臺寬9米,并設一座4米的旅客用地道;現為二級客運站;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站址:河南省淮濱縣欄桿鎮蔡坡村;郵政編碼:464400;位置:離北京西站916公里,離深圳站1456公里(京九線) ;歸屬:2007年5月15日,由南昌鐵路局轉隸武漢鐵路局。
淮濱航運由史已久,船體從七十年代前的木帆船演變為鋼筋水泥船,繼而到九十年代至今運輸船舶都改建為鋼質駁船,由過去的百十噸發展到數千噸鋼質船,現已是司空見慣。淮濱造船業日益發展,現已有20多家造船廠,上自淮河大橋,下至谷堆,年產船舶100多艘。水運企業已發展到六大家(輪船公司、航運一公司、二公司、淮管處航運公司、港航運輸公司、水運公司),現擁有船只778艘,載重噸位41.45萬噸。
省道216縱貫南北,省道337橫穿東西,淮固高速和息淮高速預計2012年通車,規劃淮濱至阜陽高速已經通過論證,農村公路村村通。
社會事業
2009年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0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7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教育(職業培訓)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鄉鎮衛生院19所,村衛生室289個,2009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263個。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173張,衛生技術人員119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43人,注冊護士257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390人;鄉村醫生141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3人。
文化藝術
淮濱布雕畫由防胡鎮農民鄭鎮懷所發明 ,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作品以色彩豐富、質感強烈、不退色不老化、便于收藏等特點,深受國內外藝術收藏愛好者的喜愛,稱之為“華夏一絕”。作品《清明上河圖》、《八十七神仙卷》、《搜山圖》、《古代軍戎士圖》等在各界國家級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屢獲大獎。
淮濱縣三空橋鄉肖營村傳統文化產品泥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采用當地泥土,經過仔細篩選、和泥、捏制、燒煉、彩繪等工序制作而成,用泥塑制作的動物和人物造型,不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且有孔可吹,是淮河流域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淮濱泥叫吹是河南省可以同淮陽泥泥狗、浚縣泥咕咕并列的三大泥玩具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填補了淮河流域無泥彩塑的空白。
風景名勝
期思古城:位于白露河和淮河匯流處的中間偏南地帶,距淮濱縣城東南三十華里,為淮濱縣期思鎮政府所在地。古城北靠小死河,小河由北向南至古城下折向東去,古城以北,死河以西為崗地,死河以東為灣地。古城以南約為四華里的小片崗地,南下至白露河為十里草灣。期思古城便坐落在東、南、北三面灣地包圍的一片崗地上。1978年通過文物普查,建立了文物保護小組,1982年淮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劃定了保護范圍,樹立標志說明,現保護尚好。
淮河博物館:建于淮濱縣城東湖風景區內的東山島上,建設用地3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由博物館主體樓、碑林、三賢閣、過島路橋和具有春秋戰國時期風格的圖騰柱等附屬建筑組成。博物館設16個專題展廳,用豐富翔實的文物資料全面展示淮河流域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水治理文化,再現淮河流域的歷史發展進程、再現我國人民多年來導淮治淮的夢想、愿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治淮成果。
淮濱縣東西湖風景區:位于淮河支流飲馬港口段,新老城結合部。景區面積3.85平方公里,水面面3000余畝,大小島嶼18座。景區內種植各種名貴花木數十種共十萬余株,亭臺樓閣點綴其間。其主要景點有楚相公園、東湖莊園、音樂噴泉廣場、連心橋、煙波亭、九曲橋頭園區、宣傳文化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
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12月批準成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環境和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并側重于保護珍稀野生鳥類資源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保護區。是一個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物種繁衍馴化及科普宣傳教育、生態旅游和可持續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多樣性、多功能的保護區。2006年12月又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實施單位。該區主體位置位于歷史文化名鎮期思鎮境內,區內有兔子湖、方家湖、烏龍港等湖泊,猶如一顆顆閃亮的珍珠,鑲嵌在淮河之畔,因風光旖旎,被譽為豫南的“香格里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