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清區位于邵陽市區東南部,東鄰邵東縣、東北部連接新邵縣,西南與大祥區一衣帶水,以邵水為界;西北與北塔區隔江相望,以資江為界。全區轄汽車站、東風路、小江湖、龍須塘、興隆、橋頭等6個街道辦事處和城東鄉、火車站鄉、高崇山鎮、石橋鄉、云水鄉、渡頭橋鎮等6個鄉鎮,有70個居委會991個居小組和73個村委會996個村民小組。全區總面積139.6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為13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5萬人。耕地面積48000余畝,林地面積38000余畝,淡水養殖面積4500余畝。
行政區劃
雙清區轄6個街道、2個鎮、4個鄉:
興隆街道 轄:火車、栗山、十井鋪、觀音塘、紫薇、汽制6個社區。
龍須塘街道 轄:五里塘、新華、石家園、龍須塘、珠溪、白云、洋溪、興建、雍翠9個社區。
汽車站街道 轄:東塔、百壽亭、三眼井、麻子洼、砂子坡、建設路、秀峰、石橋8個社區。
小江湖街道 轄:塔北、棕樹嶺、長嶺、晏家垅、雙清、五一、江湖、濱湖8個社區。
東風路街道 轄:寶東、鐵砂嶺、古樓亭、邵水橋、保寧街、通衡街、東風路、白馬8個社區。
橋頭街道 轄:躍進路、中河街、洛陽洞、肖家排、人民巷5個社區。
高崇山鎮 轄:高崇山、長木、東郊漁場、短陂、瀏陽、大興、荷龍、大元、鳥山、謝姜、馬石、興隆、楊梅、戴金、刑家15個村委會。
渡頭橋鎮 轄:渡頭、新民、新洲、民生、江口、光輝、橫塘、老塘、井泉、嚴塘、群力、雞籠、芹菜13個村委會。
城東鄉 轄:五里牌、金臺、佘湖3個社區;洋溪、寒梅、百合3個村委會。
石橋鄉 轄:良種社區;五一、茶場、大坡、立新、農科站、石橋、屏豐、白馬、金星、株木、馬鞍11個村委會。
火車站鄉 轄:古塘、紅旗、躍進3個社區;白云、春風、高家、朱家、蓮荷、楊柳、水口、前進、盧家、泉塘、栗山、集仙12個村委會。
云水鄉 轄:快活、勝利、云水、大水、高橋、長林、橫木、肥田、財橋、六洲、砂塘、寶籠12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雙清區地處湖南省中部偏南,位于邵水以東,資江以南,北望新邵,東鄰邵東,西南、西北和大祥、北塔兩區一衣帶水。雙清區是1997年10月邵陽市行政區劃調整建立的,由原東區主體及郊區的6個鄉組成,因寶慶名勝“雙清秋月”點綴其間而得名。
1997年8月29日,國務院批復(國函[1997]83號):撤銷邵陽市東區、西區、郊區,調整設立邵陽市雙清區、大祥區、北塔區。雙清區轄原東區的龍須塘、汽車站、小江湖、火車站、橋頭、東風路6個街道和原郊區的火車站、高崇山、城東、石橋、云水、雞籠6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建設路。因名勝“雙清秋月”而得名。10月,正式掛牌成立。
2002年,雙清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4鄉、2鎮,70個居委會、73個村。總人口26萬余人,其中城區人口17萬多人,農村人口9萬多人。總面積139.6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27平方千米,農村面積112.6平方千米。
2004年,雙清區轄6個街道、2個鎮、4個鄉。
自然地理
雙清區地處衡邵丘陵盆地,丘崗起伏,地勢平緩,陸地占90.84%,水域占9.16%,耕地面積73818畝。
雙清區位于資江、邵水交匯處,水源豐富,大小河流縱橫其間,水庫存水量450萬立方米,建造標準渠9.8公里 。
資江又稱資水,湖南四水之一,長江的主要支流。
資江分南源與西源,主源為南源即大夷水,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資源縣,流經資源、湖南新寧、邵陽等縣市。西源為赫水,源于城步苗族自治縣青界山黃馬界,流經武岡、隆回等縣市。兩水在邵陽縣雙江口匯合后稱為“資江”。流經邵陽、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和桃江等縣,至益陽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干流長度653公里,流域面積28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湖南267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17億立方米。
經濟概況
經濟發展逆勢上揚。據初步核算,200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4.86億元,突破50億關口,同比增長15.6%,創歷史新高,增速居全市第二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7個百分點。其中:一產業完成2.78億元,同比增長6%;二產業完成28.58億元,同比增長22.8%;三產業完成23.5億元,同比增長8.9%。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07:52.10:42.8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77%、72.23%、26%。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今年全區投入130萬元農村道路建設資金,完成區級公路18.6公里,通村公路通暢工程25公里。投入水利資金1250萬元,完成水利工程1650處,整修山塘320口,高標準硬化標準渠12公里,整修渠道30公里,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6處,解決626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沼氣池438個,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02臺;以“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為紐帶,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打造出“中富油脂”、“易龍冷鮮肉”、“華湘米業”、“西部牛仔”、“智邇康乳業”、“立得皮革”等一批知名品牌,發展省市級龍頭企業19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立足區位優勢,增強服務功能,緊緊圍繞服務城市,鞏固壯大鮮菜、鮮魚、鮮肉等“七鮮”產品基地,建立葡萄、苗木、肉鴿等20個專業村,發展專業合作組織26個,建立起以蓮荷、長木、群力、高橋為代表的休閑農業示范村。
工業規模持續擴張。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9.23%,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工業對全區經濟貢獻率達60.3%,拉動經濟增長9.4個百分點;全年實現工業稅收2.15億元,同比增長9.75%,占國地兩稅比重達58.3%,其中:三一湖汽全年實現稅收8042萬元,同比增長119.5%;骨干企業帶動效益明顯,全區發展過億企業達15家,實現增加值11.9億元,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9.7個分點;優勢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今年,園區18家企業實現增加值9.29億元,同比增長40.9%。交通運輸設備、醫藥化工、農副食品加工業等6大優勢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3.97億元,同比增長39.6%,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8.6個百分點;工業發展內驅動力強勁,全年實現工業投資15.5億元,同比增長59.5%,其中實現工業技改投資12.3億元,同比增長77.8%;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8.97億元,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8.5%,位列全市前列;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全年工業企業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10.49%;化學需氧量削減9.21%;砷排放總量削減28%;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13.84%。
工業區特點
雙清區工業規模經濟發展迅速,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發展達15個,區屬企業共投入技改資金420萬元,完成技改項目17個,開發省級新產品3個。全年新辦鄉街企業界80個,工業小區2個。已形成以機構冶金,汽車配件、化工、印刷、造紙、水泥、建筑安裝為主體的工業產業。主要產品雅馬哈摩托車油箱、水泵、彈簧、玻璃纖維印布、水泥等,鄉鎮街道企業被評為全省“十個先進縣”之一。
全區完成完成柑桔品1300畝,開發臍橙、碰柑、板栗、金秋梨等精品水果1500畝,共有養殖小區25個,新發展養殖小區5個。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全區初步形成了生豬、家禽、水果等三大支柱產業構架。特色農產品主要有香蔥、荸薺、蓮藕等。
雙清區是邵陽市區的商貿中心。區內有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市場6家,中型市場9家,小型市場14家,商品專業街12條,商業網點6200余個。個體工商戶9100八戶、從業人員24000余人,1998年,全年籌資1.5億元,按照“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的原則,改建擴建及新建市場12家,全區已形成了“商貿城、市場群、專業街、集市場”的市場網絡體系。境內金融業發達,金融機構齊備,布局合理,可辦理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
基礎設施
雙清區是全市的東大門,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齊全;區內交通發達,邵陽火車站、汽車東站、汽車西站均坐落在境內。320-與207國道空境而過。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250余公里,有邵陽至廣州,至長沙等旅客列車。通訊事業發展,市區電話入戶率達90%,農村電話入戶率為15%。移動電話與全國聯網,并開通了全球通數字移動電話。
教育衛生
教育事業鞏固發展。2009年區級財政投入教育事業經費6460萬元,同比增長14.67%;上、下學期分別有22828、23914名學子享受到了政策范圍內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免除的實惠。年末全區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41所。其中:中學4所,50個班級,專任教師273人;小學33所,361個班級,專任教師862人;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24個班級,專任教師74人;各類幼兒園64所。小學在校學生20814人,初中在校學生3100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100%。
衛生事業向前推進。全區共有各類醫療服務機構90家,其中:疾控中心1家,婦保機構1家,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家,鄉鎮衛生院6家,村衛生室73家;今年投入70萬元,改造云水鄉衛生院,新增病床36張;投入300萬元,新建疾控、婦幼、衛監大樓。
風土人情
邵陽在西周時,屬荊州。召伯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太保召康公,據說他曾經風塵仆仆,來過邵陽。當他來到現在的邵陽市東郊的甘棠渡口,就看見一株甘棠樹,濃蔭如蓋,便召集百姓一起坐在樹下,宣布周朝的政令,體察民情。
這棵甘棠樹,直至明弘治年間才枯死,但樹兜還在,明隆慶二年(1568),巡按御史郜光先從衡陽來邵陽,得知召伯布政甘棠渡的事實。便行文參議張仲謙和知府陸柬,請其在原來的甘棠樹旁邊,建了一祠,題為“召伯遺愛祠”,又修一座亭子,稱古甘棠亭。
旅游資源
雙清區境內名勝古跡頗多,寶慶十二景中的雙清秋月、龍橋鐵犀、佘湖雪霽、洛陽仙洞等都在境內,有八路軍駐湘辦事處的舊址等19處文物名勝,其中省級1處,市級3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