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縣地處湘中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歷史悠久。1952年2月16日,邵東縣從原邵陽縣析出,屬邵陽專(地)區。1983年改屬邵陽市至今。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富民強縣為目標,大力實施“興工強縣”、“興工旺商”發展戰略,縣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邵東先后被確定為湖南省民營經濟改革與發展試驗區、全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普工作示范縣、全省首批承接產業轉移重點基地縣等榮譽稱號。
邵東,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英才輩出,素以“百工之鄉”、“商貿之城”而名聞全國。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置昭陽候國。現轄17個鎮9個鄉,990個行政村,27個居委會(兩市鎮設14個社區),12430個村民小組,166個居民小組。全縣總人口12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87萬人。有漢、回、侗、苗等29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9.7%。
行政區劃
邵東縣轄17個鎮、9個鄉:
鎮:兩市鎮、牛馬司鎮、范家山鎮、九龍嶺鎮、仙槎橋鎮、火廠坪鎮、佘田橋鎮、靈官殿鎮、團山鎮、砂石鎮、廉橋鎮、流光嶺鎮、流澤鎮、魏家橋鎮、野雞坪鎮、楊橋鎮、水東江鎮
鄉:黃陂橋鄉、黑田鋪鄉、雙鳳鄉、周官橋鄉、簡家隴鄉、堡面前鄉、石株橋鄉、界嶺鄉、斫曹鄉
歷史沿革
現邵東縣地漢朝初為長沙王國昭陵縣領地。平帝元始五年,析昭陵置昭陽侯國。原屬邵陽縣,1952年析置邵東縣,因在邵陽縣之東,故名。
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置昭陽候國。
1952年2月16日,邵東縣從原邵陽縣析出,屬邵陽專(地)區。 1977年劃屬漣源地區。 1983年改屬邵陽市至今。現轄13個鎮、13個鄉,990個行政村,27個居民會,12430個村民小組,166個居民小組。
2000年,邵東縣轄13個鎮、13個鄉。
地理位置
邵東縣位于邵陽市東郊,東連雙峰、衡陽,南鄰祁東,西接邵陽縣、邵陽市雙清區,北交新邵、漣源,處東經111°30′-112°05′,北緯26°50′-27°28′之間。南北長59公里,東西寬56.7公里,總面積1768.75平方公里。縣城設兩市鎮,距邵陽市20公里。
邵東大云山
自然地理
邵東縣屬湘中丘陵地帶,為浸融蝕地貌。丘崗地占全縣總面積的61.18%,山地占21.69%,平原多為溪谷平原,僅10.85%。地勢南北崛起向中部傾斜,中部抬升向東西兩向成階梯式傾斜,成為境內三大水系的分嶺。
邵東縣域處雪峰山和南嶺山系之間的過渡地帶,境內丘崗谷地遍布,伴有低丘小平原和若干小型盆地.地勢為地南北山地崛起,中部抬升向東西傾斜。
邵東縣境內有邵水、蒸水、測水三大地表水系,蒸水、測水、向東流入湘江,邵水向西注入資江。總徑流量年均24.87億立方米。
邵水發源于邵東縣雙鳳鄉回龍峰西北麓南沖,經周官橋、兩市塘、牛馬司、云水鋪鄉,于邵陽市區沿江橋從右岸匯入資江。全長112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965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0.79‰。其較大的支流有搓江、西洋江、檀江。搓江發源于邵陽縣郵家坪,經杉木橋,邵東縣黃家壩水庫、仙搓橋鄉,于肖家村從左岸匯入邵水。西洋江發源于新邵縣岳坪峰,經太芝廟、潭府、陳家坊鄉,邵東縣范家山鎮,于牛馬司從右岸匯入邵水。檀江源出東安縣尖木嶺南麓,于邵陽縣五峰鋪鎮界牌橋進入市境,經五峰鋪、中和、下花橋、谷州鄉,市郊檀江鄉,于雙江口從左岸匯入邵水。
氣候特征
邵東縣域處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多陰雨,夏暑期長,秋多干旱,冬寒期短。年日平均氣溫16.6℃。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150—1350毫米。
自然資源
邵東縣境內資源豐富,礦產以煤、石膏為主,已探明煤儲量4000萬噸,石膏儲量3.2億噸左右,還有錳、鉛、鋅、鈾、鐵、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土壤有水稻土、紅壤、黃壤等7大類,16個亞類,51個土屬,137個土種。
經濟概況
素有“商貿之城”、“百工之鄉”之美譽。境內有全國“百強市場”之稱的邵東工業品市場、全國十大藥材市場之一的“南國藥都”廉橋藥材市場、湘中地區規模最大的家電城、眼鏡城、中南五金大市場等75個專業市場和城鄉網絡點。全縣創辦了13個工業園區,組建了17個產業集團,構建了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以工業園區為基地,以產業集團為紐帶,以專業市場為銷售網絡的經濟格局。
縣內市場體系完善,城鄉貿易活躍。全縣有12個專業批發市場和58個鄉鎮集貿市場,組成了一個成熟完善的市場網絡。其中有中南地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邵東縣工業品市場。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經營攤位1萬個,經營門店580間,經營10大類2萬個花色品種的商品,日上市客商近5萬人。成為全國10個大型市場之一,連續5屆評為“全國文明集貿市場”。還有中南地區最大的家電批發城和中南五金批發城。廉橋藥材市場成為全國3大藥都之一。
縣內鄉鎮、個體、私營企業起步早,發展快,現已形成五金、鋁制品、鋼球鋼錠、皮件、藥材、農產品加工等8大工業小區和180余個專業村。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石膏、五金、機械、化工、建材、食品等,達160多個品種。其中有20多個產品暢銷國內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鉻黃等40多個品種現后獲省優、部優產品稱號。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成為縣內經濟的主體。邵東是湖南省第一個民營經濟改革與發展實驗區。
全縣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162.2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48.95億元,增長21.1%。其中: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105.4億元,增長26.6%;增加值32.01億元,增長28.8%;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56.8億元,增長16.3%,完成增加值16.94億元,增長15.3%。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67 %,實現利潤總額2.23億元,增長8.48 %,實現利稅4.90億元,增長7.4 %,規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49.86 %,比上年提高34.66 個百分點。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13噸標準煤,同比下降21.5 %
基礎設施
縣內交通便利,通信發達。婁邵鐵路橫貫東西,國道320線、1814線、潭邵高速貫通全境,洛湛鐵路邵東段、懷邵衡鐵路、邵衡高速公路和邵東新火車站即將修建或正在申報等籌建中。縣鄉公路交織成網,每100平方公里通車公路密度居邵陽各縣首位,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程控電話、移動電話覆蓋全縣,實現了村村通郵通電話。科教衛體齊頭并進。
教育資源
邵東是教育強縣,也是教育大縣。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51所,在校學生近16萬人,專任教師8692人。1997年和1998年,該縣先后通過全縣掃盲和普九驗收,被評為全省和國家普九、掃盲先進單位;2001年,被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和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2004年被評為全省普九年檢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4月,邵東縣代表湖南省接受國家“兩基”驗收,獲得好評。有省重點中學邵東縣第一中學和邵東縣第三中學兩所,邵陽市中重點中學有邵東縣第二中學、邵東縣第四中學、邵東縣第七中學、邵東縣第十中學等四所。
邵東蔭家堂
旅游資源
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唐代名士申太芝所居大云山、唐肅宗御筆欽題的佘湖山、宋濂溪周子洗墨的九龍嶺,還有流光嶺風景區,畔塘水庫煙竹巖、明代建筑群蔭家堂、朋山塘古屋、洪橋、水東江長道沖千年古楓群及佘湖山古寺佛地等,構成了邵東獨特的旅游勝景。
風土人情
因為敢為人先 務實求實 仗義豪強 勤勞堅韌的精神邵東人被稱之為寶古佬 ,舊社會寶古佬就在云貴一方很有名氣。寶古佬精神也小有名氣。
邵東方言屬于湘方言中的老湘語,較多地保留了中古音的特點,其聲母、韻母、聲調與普通話有很大的差別. 老湘語是最古老的漢語方言,邵東方言語音系統中保留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全濁音聲母系統,調值有6類且較普通話低平,語速較快,有一種快入急收之感;邵東方言的文白異讀非常豐富,且有自身特點。從聲母、韻母兩個方面形成獨特的文白系統,很具地方特色。
尚武修文經商闖蕩的邵東人:邵東人有“村村尚武,人人敢斗”之說。且善于經商喜歡做小生意,有多年的跑鄉傳統,在外人口眾多號稱“30萬邵東人闖天下”。曾經有俗話說“寶慶碼頭遍湖廣,寶慶客人半天下”,現在則有“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邵東人”之說,從西藏到浙江,從新疆到老撾,只要有市場的地方就能找到邵東人,比如昆明螺絲灣,長沙下河街,老撾萬象三江市場,就是邵東人在外著名的聚居地。邵東人也十分動注重學習與教育, 社會捐資是邵東成為教育強縣 教育大縣之源。07高考,我縣本一上線1365人,本二上線4088人,創該縣歷史最高水平,其中8名考生分別被清華、北大錄取,更是成為我縣今年教育的一道亮麗風景;高考質量連續8年居邵陽市之首。2006年,到我縣就讀的外縣籍學生達到了6135人,占我縣學生總人數的近4%。邵東教育已經成了一種品牌,一種讓人矚目的現象。
崇拜英雄的邵東人:賀金聲,邵東檀山鋪人。曾舉“大漢滅洋軍”義旗,組義軍十萬余人,聲震南方數省。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湖南巡撫殺害于青樹坪。鄉民感起忠勇稱其為賀真人,并在多處建廟供奉,每逢干旱鄉民就會抬其神像巡游祈雨,往往一游數十里,且后隨隊伍每人拿木瓢或臉盆,向路人(也互相)潑水,路人也可與隊伍對潑。敬神的覡公吹牛角鼓勵,旁觀者吶喊助威,可謂壯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