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縣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西北部,地處武陵山脈東部邊緣,澧水中游,東北與石門縣毗連,東南與桃源縣接壤,西北與桑植縣相鄰,西南與永定區連接,是一個“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
全縣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7%,其中山地面積340萬畝,耕地面積57.12萬畝;轄31個鄉鎮(包括7個土家族鄉),675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67.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9.65萬人,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40.91萬人,占總人口的61%。
行政區劃
慈利縣轄13個鎮、11個鄉、7個民族鄉:
鎮:零陽鎮、巖泊渡鎮、溪口鎮、東岳觀鎮、通津鋪鎮、杉木橋鎮、象市鎮、江埡鎮、苗市鎮、零溪鎮、高橋鎮、龍潭河鎮、廣福橋鎮
鄉:南山坪鄉、宜沖橋鄉、洞溪鄉、金坪鄉、景龍橋鄉、二坊坪鄉、三合口鄉、國太橋鄉、莊塌鄉、楊柳鋪鄉、朝陽鄉、三官寺土家族鄉、高峰土家族鄉、許家坊土家族鄉、金巖土家族鄉、趙家崗土家族鄉、甘堰土家族鄉、陽和土家族鄉
歷史沿革
慈利縣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筑城于零水之畔,即白公城。公元前221年,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更名零陽縣,屬陵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慈利縣。取“土俗淳慈,產物得利”之義。沿用至今!
慈利縣歷史悠久,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筑城于零水之畔,即白公城。
公元1949年至1988年(農歷已丑年至已巳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1988年至1990年(農歷已巳年至辛未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大庸地級市,轄慈利、桑植兩縣和永定、武陵源兩區。
地理環境
慈利縣地處東經110°27′-111°20′,北緯29°04′-29°41′。位于湖南省北部、澧水中游。東北界石門縣,東南接桃源縣,西南與張家界市相接,西北與桑植縣毗鄰。縣境東西最大距離72.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9公里。總面積3692.5平方公里。
慈利縣地處澧水中游,屬湘西山區向濱湖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武陵山余脈在境內分為3支東西走向的山脈、澧、溇兩水縱貫全境。蜿蜒于縣西北部和中部。北支的高架界,海拔1409.8米,為縣境最高峰。中支的寶峰山、馬兒嶺,南支的剪刀寺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澧水自西南向東北流貫縣境,沿岸有河谷平原。最低處苗市鎮界溪河邊海拔75米。山河相間,構成三山兩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類型多樣,以山地、山原為主,占總面積的64%。全縣800米以上山峰278座,巖性組成主要是碳酸鹽巖類,占總面積的54%。境內弧峰、峰叢、峰林、溶洞多。
氣候特征
慈利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6.8℃,年活動積溫5200℃,年日照1563.3小時,年均太陽光輻射總量102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日143.2天,年降雨量1390毫米,無霜期年均267.6天。
境內的五雷山氣候宜人,環境優雅,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氣溫晝高夜低,冬寒夏涼,最高溫度為32℃,平均溫度11.6℃,不僅是旅游避暑勝地,更是道教圣地,素有“楚南第一勝境”之稱。
自然資源
慈利縣境內地表水系發育,除澧水干流外,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6公里。其中一級支流27條,二級支流36條,三級支流27條,四級支流6條,分屬澧水和沅水兩大水系,以澧水水系為主,流入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83.3%澧水干流及其最大的一級支流婁水縱貫全境。境內修筑多個大開型水庫,有江埡水庫、趙家埡水庫等。
就在這片沃土上,生長著銀杏、珙桐等427種珍貴樹木,種植名貴藥材40萬畝,被譽為“中國杜仲之鄉”;由中科院命名的“慈利金香柚”甜美醇香,飲譽海外;還集聚了云豹、大鯢等472種野生動物。
珍藏著27種礦產,尤其是大理石,工業儲量達3億立方米,虎皮黃、云黃玉等品種全國稀罕,故慈利又有“大理石之鄉”的美譽。
礦產資源以大理石、煤、矽砂、鎳鉬、石膏等為主的27種礦產資源遍布全縣,特別是大理石的工業儲量達3億立方米,云黃玉、虎皮黃、墨玉等品種全國稀有,被譽為“大理石之鄉”。
經濟概況
初步核算,2008全縣全年完成GDP555806萬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540萬元,增長5.7%,占GDP的比重為18.6%;第二產業增加值171972萬元,增長12.3%,占GDP的比重為30.9%;第三產業增加值280294萬元,增長16.8%,占GDP的比重為50.5%;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9、6.7和4.5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3%、27.9%、63.8%。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新批外資企業2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00萬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107萬美元。引進內資實際到位3.4億元。旅游業穩步發展。加快“東線旅游”開發,完善景區景點設施,五雷山風景區新一輪開發正在實施,二坊坪垂釣游樂園、瀾川峽景區公路動工興建。加大促銷力度,積極推介江埡溫泉、江埡水庫平湖游、萬福溫泉和五雷山景區。全年接待游客78萬人次,增長19.4%;創旅游收入2.2億元,增長39%。
基礎設施
就在這片沃土上,慈利兒女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勵精圖治,使“銀澧金慈”更添風采。現已初步建成糧、棉、油、煙、果、差、藥等十大商品基地,并初步建成電力、冶金、輕紡、食品、化工、建材等工業體系。慈利交通大為改善,枝柳鐵路東西貫通,張家界機場近在咫尺,省道縣道四通八達,常(常德)張(張家界)高速公路已經動工,她將給慈利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水能資源豐富,已建成131處小水電站,裝機6萬千瓦,是“全國農村電氣化達標縣”。與美國AES公司合作興建的城關電站、裝機30萬千瓦的江埡電站均已竣工發電,收到良好效益。郵政通信發展迅速,程控電話、移動電話遍布城鄉,互聯網也“飛入尋常百姓家”。
教育文衛
“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全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在校生5847人,鞏固率92.17%;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0944人,鞏固率97.7%;普通初中35所,在校生27254人,鞏固率97.3%;普通小學148所,在校生38329人,鞏固率100%;幼兒園97所,在園幼兒15627人。
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全縣擁有文化站3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縣公共圖書館藏書量8萬冊,全年接待讀者1700人次,借閱各類書籍、雜志2200冊次。春節期間成功舉辦了“煤海之光”大型藝術燈會,接納觀眾6萬人次。全縣擁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電視覆蓋率93%,有線電視用戶達1.6萬戶。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日臻完善。全縣擁有衛生事業機構39個,醫院病床1304張,平均每千人床位1.8張。醫務工作人員194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78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醫生717人,護士447人。體育事業得到發展。全年舉辦了7次大型體育賽事,組隊參加了中國象棋邀請賽,獲得全國老年中國象棋團體第2名的好成績。運動員在今年參加全省體育競賽共獲得金牌4.5枚,銀牌4枚,銅牌10枚。
旅游資源
張家界大峽谷位于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鄉,緊鄰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張家界大峽谷是一個新近開發建設的旅游景區。張家界大峽谷原來有兩個名字,一個叫做爛船峽:來源與神泉溪,整個大峽谷和南方紅旗渠的水流都來源于這里,傳說以前從泉眼中涌出過很多爛了的船板,當地人們又無法知曉爛船板從何而來,所以這里得名“爛船峽”;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亂泉峽:是指峽谷中的兩面石壁,溪泉眾多,滿峽飛流。
江埡溫泉度假村是張家界第一家溫泉度假村,也是目前湘西惟一一家仿古式半露天江埡溫泉。建有20余種各具特色、各富功效的高標準露天江埡溫泉池和室內江埡溫泉池。自然園林式布局,鵝卵石青石板小路,假山瀑布,小橋流水,江埡溫泉池宛若明珠鑲嵌其中,一派恬淡寧靜的山野仙境,極具鄉土格調。她集溫泉、餐飲、客房、會務、健身、娛樂、桑拿、美容等經營項目于一體,特別適宜于休閑、度假、娛樂、療養、會議、培訓和商務活動。 江埡溫泉泉水清澈碧透,泉水出口溫度常年54℃左右,據專家檢測,江埡溫泉水中富含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對神經性骨痛、風濕病等多種疾病具有特殊療效,起到舒筋活絡、強身健體、潤膚養顏、安神定驚、延緩衰老等保健作用。 江埡溫泉以其豐厚的溫泉沐浴文化,加上熱情、周到、溫馨、細膩的"御"式服務,盡顯江埡溫泉神奇魅力,吸引了眾多追求健康、鐘情美麗的高尚人士,構成了悠閑舒適、安全健康的休閑、度假、旅游新天地。
五雷山(五雷仙山)是湖南省首批確定的重點宗教場所,張家界東線旅游核心風景名勝區,它位于慈利縣城東,距常張高速慈利東出口20公里處,北臨石門,東依臨澧,南接桃源,是東入張家界市的必經之地。五雷(仙)山,原名雷岳,海拔一千米,主峰金頂分出數脈,呈輻射狀伸延,有如《淮南子.天文訓》中的地維,因廟宇出現“雷掃其殿,鐘鼓自鳴,塵埃自凈”的奇跡,故更名為五雷(仙)山。山上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植被茂密,溝壑縱橫,空氣清新,自然景觀獨特,是有名的旅游避暑勝地。同時五雷(仙)山更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素有“楚南第一勝境”之稱。
風土人情
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后溪鄉彭姓,臘月二十四過“趕年”;可大鄉和沙灘鄉李姓,臘月二十八過“趕年”。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大、沙灘鄉李姓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晚上禁點油燈,只能點燭,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后,全家出門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飯,“年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蘿卜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護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