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縣,隸屬青海省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東部、海東市北部,北倚祁連山脈達坂山,與海北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相接,東北與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永登縣毗鄰,東南與市政府樂都區接壤,南以湟水為界,與平安區相望,西靠西寧市大通縣,西南與省會西寧市城東區、城北區相接。縣境南北寬約64公里,東西長86公里,總面積3424平方公里。縣境內無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條,均屬黃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長2895公里,大板山脈的青石嶺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把全縣自然地分為兩大地形單元。
互助土族自治縣轄1個街道、7個鎮、9個鄉、2個民族鄉,全縣總人口40.14萬人,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是土族最多、最為集中的地方,以漢族為主,土族約占總人口的17%,還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
【行政區劃】
互助土族自治縣轄1個街道、7個鎮、11個鄉:
街道:高寨街道
鎮:威遠鎮、丹麻鎮、南門峽鎮、加定鎮、五十鎮、五峰鎮、塘川鎮
鄉:紅崖子溝鄉、哈拉直溝鄉、東山鄉、東和鄉、東溝鄉、林川鄉、臺子鄉、西山鄉、蔡家堡鄉、松多藏族鄉、巴扎藏族鄉
【建置沿革】
從互助縣境內發現的大量歷史文物及考古資料證明,早在5000年前,互助地區就已經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與大自然進行著艱苦地斗爭,創造了自己地古老文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封建王朝。這個時期,現今的西寧、樂都、大通、湟中、門源、互助等地區,統稱為湟中地。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漢驃騎將軍霍去病擊敗匈奴,打通西域通道,進入湟水流域。在今西寧附近筑西平亭(原址相當于今西寧城垣),設置臨羌縣(先湟源,后在湟中);ブ貐^隸屬于臨羌縣。 公元210元左右,東漢設置西平郡(今西寧市)。三國時期,魏國繼續以西平郡管轄臨羌等縣。 西晉時仍以西平郡管轄臨羌等縣。南北朝時改西平郡為鄯州,廢棄臨羌等縣。 隋時又恢復西平郡,互助地區屬西平郡管轄。 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唐設置鄯州都督府;ブ貐^由鄯州督都府管轄。 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改鄯州為西寧州;ブ貐^歸屬西寧州。 元時,互助地區仍屬西寧州管轄。 明,改西寧州為西寧衛。互助地區隸屬西寧衛。 清,西寧衛改為西寧府。 民國二年(1913年),互助地區屬甘肅行省西寧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1日,青海正式建省,互助地區隸屬西寧縣。民國十九年(1930年)9月29日,互助正式建縣,縣治威遠堡。隸屬青海省政府。 1949年9月12日,互助縣解放,隸屬青海省人民政府。 1960年4月5日至1961年8月,互助縣隸屬西寧市。 1961年8月15日至1978年9月,為青海省直屬縣。 1978年10月19日,青海省成立海東行署,互助縣隸屬海東行署。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互助土族自治縣,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縣境北依祁連山支脈達板山,與海北州門源縣相接;東北部與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永登縣毗鄰;東南與樂都縣接壤;南以湟水河為界,與平安縣相望;西靠大通縣,西南與西寧市相連?h城威遠鎮距西寧市40公里,縣境南北寬約64公里,東西長86公里,總面積342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互助土族自治縣,境內大板山脈的青石嶺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把全縣自然地分為兩大地形單元,一般習慣稱巴扎和加定藏族鄉為北山或后山;把青石嶺西南部分統稱為前山?h境南端是海拔2100多米的湟水河谷盆地,向北是海拔2400—3500米的丘陵、中高山,中北部是海拔4242—4374米高矗的龍王山、仙米達坂山和東硯山,高差達2274米。 互助土族自治縣地形地貌分為:北中部高山區,其海拔為3300米,面積為2178.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3%;腦山灘地區,屬海拔為3000米左右的中高山及山間盆地,面積為25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3%;淺山丘陵區(中山及高丘陵),其海拔多在2200—2700米左右,面積約78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2.7%;川水河谷地,屬縣境南部川地,面積約243.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
氣候 互助土族自治縣,屬大陸寒溫帶氣候,冬季受西伯利亞季風和寒流影響,夏季受東南沿海臺風影響。平均氣溫為5.8℃,極端最高氣溫為30.3℃,極端最低氣溫為-26.9℃;年日照時數為2581.7小時,無霜期114天,年降水量477.4毫米,年蒸發量1198.3毫米,年相對濕度63%,年平均風速0.9米/秒,雷暴日數39天。
水文 互助土族自治縣境內無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條,均屬黃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長2895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互助土族自治縣有普通中學26所,職業中學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小學189所。
文化體育 互助土族自治縣文化事業機構28個;縣鄉共有文化活動室21個,電影事業機構2個,圖書館1個,共藏書7.5萬冊;專業技術表演團體1個。新建文化中心戶15戶,累計達到52戶,文化大院2個,累計達到12個。實施了10個農民健身場、4個農家書屋、9個鄉鎮文化站和3000戶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累計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技能培訓班15期,培訓土族歌舞等演藝人員500人次。
醫療衛生 互助土族自治縣共有衛生機構33個,其中:醫院3所,衛生院21所,醫療衛生機構擁有病床663張。衛生事業人員72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75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風景名勝】
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北部,海拔2100—4308米,公園總面積112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64.3%,森林蓄積量428.86萬立方米。1992年被原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主要景點有:十二盤坡、湖勒天池、老虎口、妖魔洞、擎天一柱、龍尾山等。被譽為青海高原上的風光明珠植物王國和天然動物園。
南門峽景區
南門峽風景區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城北部15公里處。景區內東西兩山對峙,主要景點有石天門、二郎神拴馬樁、庫區風光等。
白馬寺
白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紀末(藏傳佛教后弘期),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子溝鄉白馬寺村,195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偯娣e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經堂、僧舍、石窟、金剛佛像、和大佛塔組成。后經清代、民國、文革三次被毀。1980年8月17日該重新得互開放,陸續修建了經堂、僧舍,吸引著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主要景觀有大經堂、金剛亭、金剛崖、金剛佛像、湟水河風光等。
佑寧寺
佑寧寺被譽為“湟北諸寺院之母”,距縣城威遠鎮以東35公里的五十鄉寺灘村。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原轄寺院49處,有活佛20多位。由于佑寧寺名僧輩出,加之章嘉等五大活佛的宗教地位甚高,它在歷史上的規模,影響曾一度超過塔爾寺,清康熙年間,佑寧寺達到鼎盛時期,有大小經堂、僧舍、昂欠等2000多個院落,僧侶7000余人。并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是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
卻藏寺
卻藏寺始建于清順治六年(1649年),寺主二世卻藏活佛是清朝在青海宗教界最早敕封的呼圖克圖之一。
五峰寺
五峰寺始建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為中國古典廟宇建筑,屬道教寺院。在清代被列為“西寧八景之一”。主要景點有三林(松樹林、樺樹林、楊樹林)、三泉(澄花泉、裂口泉、隱泉)、三洞(黑虎洞、無量洞、三清洞)。
【歷史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申報的“拉仁布與吉門索”,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29。 2006年,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參與申報的“花兒(丹麻土族花兒會)”,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音樂項目類別,序號51。 2006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申報的“土族婚禮”,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項目類別,序號504。 2008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申報的“土族輪子秋”,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雜技與競技)項目類別,序號817。 2008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申報的“土族服飾”,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項目類別,序號1022。 2010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安昭”,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舞蹈項目類別,序號13。
名優特產 青稞酒有三百多年的釀造歷史,它以高原特產青稞為原料釀造而成,產品清香純正,綿甜柔和,醇厚爽凈。產品有白酒、飲料酒、保健酒三大系列、40多個品種,年生產能力達16500噸。其中互助牌頭曲酒、特曲酒、青稞酒、蟲草青稞酒等產品在國際國內博覽會上榮獲32項大獎。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2月18日,入選“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11月,擬入選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名單(第一批)。 2021年12月7日,入選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 2022年3月,被國家鄉村振興局公示為“2021年度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明顯的激勵市、縣”擬名單。 2022年6月,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名單。 2022年10月,入選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2022年12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市、區)”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