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長治市 | 陽泉市 | 晉中市 | 晉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臨汾市 | 運城市 | 呂梁市
 
山西的相關信息
山西旅游投訴電話
山西旅游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山西最佳旅游時間
氣候: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天氣溫和。山西省,屬于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區,也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全省,年平均最高氣溫為十二至二十攝氏度,最低氣溫為零下四至零下七攝氏度。全年無霜期從北向南四至七個月。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四百至六百五十毫米。
最佳旅游時間:5-10月。

山西旅游特別提醒
山西省因地勢較高,東南面又有山嶺阻擋海洋氣流,故較鄰近的華北平原氣溫低,降水少,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春季的風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游最好準備太陽鏡、帽子等物以防風沙。

山西娛樂指南
山西民間有許多饒有趣味的傳統娛樂活動,特別是種類繁多的地方戲和威名遠揚的山西鑼鼓。
山西地方戲歷史悠久,特別是晉南地區是我國戲曲的發祥地之一,所以人們把山西稱做是“中國戲曲的搖籃”。在山西農村,逢喜慶節日、婚喪嫁娶都要唱戲,所以看戲、唱戲成為農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除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四大梆子外,還有50多個小劇種。既有非常古老、專為迎神賽社用的賽戲、隊戲、鑼鼓雜戲,也有年輕的沁源秧歌、琴。挥幸圆噬葹榈谰叩淖髾嘈』☉,也有用刀槍武打的祁縣武秧歌;有悠揚婉轉的眉戶戲,也有粗曠沙啞的耍孩兒等等。這些民間小戲雖然沒有四大梆子精致、華麗,但它和群眾離得更近,更有生活氣息
山西鑼鼓是山西民間藝術家族中的一員。它節奏歡快、音色鏗鏘、氣勢恢宏、形象壯美,顯示了炎黃子孫的堅強性格以及黃土高原的質樸風情。
山西的鑼鼓種類很多,僅鑼就有盤形的鑼、笠形的錢、杯形的鈴等。它們有大有小,形態各異,小的直徑只有7厘米,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的直徑140厘米,像一個七八歲的小孩那么高。鼓的樣子就更多了,有單面蒙皮的板鼓、魚鼓、八角鼓、扇鼓和瓦鼓,也有用木頭作架子的的撥浪鼓、銜鼓、花鼓、腰鼓、書鼓、托鼓、堂鼓、戰鼓、平鼓、編鼓、筒鼓、把子鼓、墩鼓、車鼓等等。種類不同的鼓,敲擊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多人敲一面鼓,也有一人敲幾面鼓,還有的邊敲邊做各種動作。根據節奏、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為太原鑼鼓、花鼓、轉身鼓、扇鼓等,還有威名遠揚的威風鑼鼓。
首頁 >> 山西 >> 晉中市 >> 平遙縣
平遙縣行政區劃圖

  平遙縣位于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部的太原盆地西南?h城東北距首都北京616公里,北至省城太原94公里,西到古都西安543公里,東達天津港口758公里,南及廣州海岸2390公里。全縣總面積1260平方公里?側丝49萬人,縣轄5個鎮、9個鄉。

  縣人民政府:古陶鎮  郵編:031100 代碼:140728  區號:0354。

行政區劃

  平遙縣轄5個鎮、9個鄉:

  鎮:古陶鎮、段村鎮、東泉鎮、洪善鎮、寧固鎮

  鄉:南政鄉、中都鄉、岳壁鄉、卜宜鄉、孟山鄉、朱坑鄉、襄垣鄉、杜家莊鄉、香樂鄉

歷史沿革

  平遙古城已有2800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級城市。因其所有特征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而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追溯平遙古城源遠流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可以更好地傳承歷史,延續文明,拓展未來。

  在古代,城墻構成了中國城市的基本框架,是城市的具體形象。平遙城與全國其它許多城市一樣,是先修筑城墻后而形成城市,平遙城墻肇建于何時,史書中未見有確切的說法。唯清光緒八年《平遙縣志?建置》中載:“舊城狹小,東西二面俱低,周宣王時,大將尹吉甫北伐獫狁,駐兵于此,筑西北二面。”就平遙的歷史而言,西周時代,“此”地沿無縣、邑的行政區劃,但尹吉甫率師北伐時,既“駐兵于此”,營建防御工事,當屬首要。他們既在“西北二面”筑墻防守,那末東南二面也決不會空若曠野。很顯然,那次浩大的軍事防衛工程為后來的平遙城墻奠定了基礎,平遙城墻的雛形就在“宣王中興”的年代里告成了。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政府重視平遙古城保護。1986年,平遙古城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0年,平遙城市布局劃分為古城保護區、新城發展區。 2005年,在新一屆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圍繞建設國際更具知名度、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旅游城市之一。平遙古城開展了規模空前的建設開發。城墻外圍的大片建筑被拆除,形成了既整潔,又廣闊的綠化帶,一座完整的古城雄姿正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自然地理

  耕地773235畝,人均1.86畝。縣境東南部群山環繞,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為廣袤的平川。占地比例分別為44.2%、14.4%、41.4%。最高點孟山,海拔1962米;最低處境內汾河下游兩岸,海拔735米。東南山區森林茂密,草坡遍布,宜林宜牧;南部山區富藏煤、鐵、錳、石膏、耐火粘土、石灰石等礦產,尤以煤豐;東、南丘陵區溝梁交錯,宜植林果;西、北平川區地肥水美,盛產糧棉。境內有季節性河流惠濟河、柳根河、瀴澗河、昌源河、官溝河和過境河流汾河,為黃河水系。全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半干旱氣候,年均氣溫10.1℃、無霜期158天、降水量439毫米。

  境內主要礦藏資源有煤、鐵、錳、石膏、耐火粘土、石灰石等。主要工業有煤炭、化肥、機械制造、水泥、陶瓷、建材、紡織、制鞋、印刷、五金、食品加工、服裝等行業。

平遙縣鳥瞰

經濟發展

  平遙歷來為農業大縣。但在新中國建立前的漫長歷史中,由于生產力低下,農業生產發展極其緩慢。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重視發展農業生產。農田、水利、農機等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科技術逐步普及提高,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全縣90%的耕地集中在平川和丘陵地區。糧食作物以小麥、高粱、玉米、谷子、豆類、薯類為主。其中高粱品種全、質地優、產量高。1990年,全縣糧食總產達168357噸,進入全省“十強”。1991年,國務院授予平遙縣1990年“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同年,本縣被確定為山西省“八五”期間商品糧基地縣。

  經濟作物有棉花、瓜類、甜菜、蔬菜、麻類、藥材等。其中棉花生產從30年代起歷居晉中之首。1989年10月,蘇聯專家專程到平遙考察棉花生產。1990年全縣種植棉花10.41萬畝,其中萬畝以上的鄉鎮有6個?偖a6286噸,平均畝產60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獲國家農林漁業部和紡織工業部獎勵?偖a、單產均進入全省“十強”。同年,本縣被列為全國優質棉基地縣。1996年,又被確定為“九五”期間首批國家級糧食基地縣。

  邑地歷來人多地少,自古“務稼穡,事織紡”紡織業歷史悠久。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全縣手工紡織戶發展到1435戶。民國初年,現代紡織業起步,公益生織布局率先引進鐵制織布機,開始生產商業性棉布。民國16年(1927),城內開設首家織襪廠(中興工廠)。民國23年(1934),境內手工棉紡織戶發展到1.5萬戶,從業人員2.5萬人,年產土布45萬匹,成為全省棉紡織業最發達的縣之一。民國26年(1937),全縣針織戶發展到196戶,大量生產線襪、毛巾等。日軍侵占平遙后,境內針織業受到嚴重摧殘。新中國成立后,紡織、針織業逐步恢復。1956年公私合營后,正式成立針織廠和棉織廠,生產設備逐步更新。1960年,上海林森織造廠和裕綸針織廠相繼遷入本縣,分別更名為平遙第一針織廠和第二針織廠。主要生產背心、秋衫褲和各種襪子,使本縣針織業生產如虎添翼。之后,全縣針織、紡織業穩步發展。70年代后期,又興辦起烈軍屬廠(后發展為錦綸廠),城關化纖廠(后改為化纖針織廠)、城關棉織廠、股線廠(后改為產業用布廠)、中長纖維紡紗廠等一批紡織企業。80年代中期,一大批鄉村和私營、個體針織業相繼崛起,發展到450余家。全縣紡織、針織業分別引進新設備、新工藝,生產技術不斷革新,花色品種更新換代。第一針織廠生產的印花童衫、第二針織廠的花口彈力絲襪、縣棉織廠的泉永牌中條燈芯絨坯布、紡紗廠的雙菱牌32支滌腈混紡紗,均先后被評為山西省優質產品。第一針織廠的棉毛衫褲、汗布文化衫等產品先后打入國際市場,遠銷美國、意大利、瑞士、日本、巴基斯坦、新加坡、香港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第二針織廠先后開發生產出毛巾襪、長筒襪、運動襪、交織襪、薄型襪等7大類50多個花色品種的新產品,遠銷全國各地?h棉織廠生產的中條燈芯絨坯布打入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中細條燈芯絨坯布榮獲中國紡織品市場民意評選金質獎。五、人才輩出 代代風流

交通狀況

  地處山西省腹地,交通便利發達。

  縣城距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僅90公里,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一座位于山西太原市的民用機場,是海南航空的重點城市之一,是國內干線機場,山西省國際航空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備降機場。

  南同蒲鐵路貫穿縣中,為該縣的交通運輸大動脈,平遙火車站站址在山西省平遙縣古陶鎮,郵政編碼031177。建于1933年。離太原站108公里,離華山站420公里,隸屬太原鐵路局臨汾鐵路分局管轄。目前已開工建設的大西客專將貫穿該縣,并在該縣設置平遙東站。

  108國道與汾屯公路交匯于此,大運高速公路與在建的汾平高速公路以及平榆高速公路也在該縣交匯,是溝通呂梁與晉東南的咽喉之地,目前該縣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公路網四通八達。

建設發展

  境內交通便利,108國道、東(觀)夏(門)公路分別與汾(陽)屯(留)公路十字交會,同蒲鐵路與108國道、大(同)運(城)高速公路并行穿境而過,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十里城垣完整的古縣城雄踞境西北腹部,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之中心。追溯往昔,平遙創過輝煌的歷史,也有過蕭條時期。在封建土地制度長期剝削和戰亂創傷下,勞苦大眾生活苦不可言。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翻身作主,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百廢俱興,諸業競榮,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們思想解放,勤勞致富,經濟騰飛,市場繁榮,建設加快,人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顯著發展。全縣基本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教、科、文、衛、體活動網絡。

晉商源地

  自古山西為商賈之鄉,平遙可稱晉商源地。邑人好商賈、善金融之風世代相傳。早在明代中葉,平遙地少人多,土地瘠薄,多有人外出經商謀生,“跋涉數千里,率以為常”。商賈足跡,遍布全國。延及清初,境內商業逐步繁榮。到康熙年間,以平遙商幫為勁旅的晉商,不僅稱雄江北,且將勢力擴展到江南。平遙商人多在當地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莊。到嘉慶十八年(1813),邑地“邇來商販云集,居奇羅珍增前數十倍”。嘉慶末年,平遙商幫已遍布全國通都大邑,水陸碼頭。總號與各分莊及與客戶之間,大宗項的批發、運銷、中轉業務興旺發達,不少商鋪批零兼營。各種貨物源源不斷運進古城,又直接發往省內外。平遙成為晉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有“填不滿,拉不完的平遙城”之說。商業的繁榮帶動和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道光三年(1823),平遙商人首創日升昌票號,總號設在平遙城內西大街,在全國各大城市遍設分號。隨之,票號業興起,先后成立的平遙票號總數達22家之多,在全國70多個城鎮碼頭設立分號400余個,承攬了全國各地上至官銀、稅賦、軍餉,下至商號、店鋪的資金及個人私銀的匯兌、存放業務。平遙城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票號中心城市。故有“進了平遙城,銀子元寶絆倒人”之說。商業金融的鼎盛發展,為平遙創建了長達數百年的世紀性繁華和富庶。著名學者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一文中寫道:“在山西最紅火的年代,財富的中心并不在省會太原,而是在平遙、祁縣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遙為最。”明清時期,平遙商業繁榮,富甲天下,其原因并非靠固有的資源,而是靠邑地一大批有遠謀、講信義、善經營、會管理、具有開拓精神的商業人才。其經商宗旨是“以德為懷”,“雖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潔之行;雖利而不污,利以義制,名以清修”,使事業垂諸久遠而綿長。平遙商人的這種商業道義和晉商精神,給中國商業文明增添了不少人格意義上的光彩,為全國商界所仰慕,為世人所矚目。清末民初,因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軍閥混戰等頻仍動亂之影響以及商業機制時代性轉換的制約,一次次阻斷了中國經濟的自然演進,平遙商家也隨之衰落和受到摧殘。民國年間,境內諸多商鋪倒閉,市場蕭條。新中國成立后,國營、集體商業獲得較大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私營商業再度崛起。進入90年代后,縣委、縣政府舉“商貿活縣”之策,其發展速度與規模在全區首屈一指。1992年,境內最大的交易場所古陶市場被國家工商局授予“全國文明市場”稱號。1996年,全縣商業服務網點5379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3596.5萬元。

 

平遙縣署

文物資源

  平遙縣堪稱文物寶庫,旅游勝地。名勝古跡星羅棋布,舉目皆是。已發現的地上地下遺址、遺跡、古建筑達300余處。國家、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99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6處,縣級90處。組成了一個以古城池為主體的古文物群,吸引著國內外眾多游客。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始建于西周、擴建重筑于明洪武三年(1370)的平遙古城墻,上筑垛口3000個,敵樓72座,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氣勢恢宏,雄偉壯觀,列全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4座古城之首,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點之一。有重建于北齊年間的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內有各類彩繪泥塑2000余尊,多為明代遺作,大者丈余,小者尺許,形象優美,氣韻生動,以其精湛的彩塑藝術享譽“東方彩塑藝術寶庫”,被聯合國人類居住中心專家稱為“世界珍寶”和“真正的、獨一無二的珍寶”。有全國珍貴的北漢建筑鎮國寺(原名京城寺),寺內古建筑以萬佛殿為奇,是全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筑精品之一。殿內彩塑作品,是全國寺觀廟堂中至今罕見的五代作品,頗具晚唐風格,至為珍貴,對于研究中國雕塑發展史和唐、宋兩代雕塑演進過程,提供了極為可貴的資料。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全國各地孔廟中唯一的金代建筑文廟大成殿;有重建于金代的冀郭村慈相寺及高聳入云的麓臺塔;有重建于元、明時期的道教建筑清虛觀,內有“懸梁吊柱”、結構奇特的龍虎殿;有重建于清代、雄踞全城中央的的古市樓;有元代始建的金莊文廟,殿內有孔子及其儒家門徒“四配”、“十哲”彩塑珍品;有中國金融史上的“活化石”、全國首創而“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舊址(今中國票號博物館)。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諸如北魏時期的千佛崖,東魏、北齊時期的西溝摩崖造像,歷代碑刻石雕、樓塔橋堡、寺觀廟堂、民居店鋪、館藏文物以及革命紀念地等遍及城鄉,舉不勝舉。眾多的文物名勝,雖經歷代滄桑歲月,然史跡昭然,至今不衰。無愧聯合國人居中心專家杰伊·穆爾和斯托潘諾夫考察平遙時所說:“平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人類文明的瑰寶”,“平遙古城不僅是中國的文化遺產,而且也是全人類的財富,應當全面保護。”本縣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為世人提供了極好的人文景觀,成為國內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勝地。時下,邑地人民遵照政府提出的切中當地發展要略的“旅游興縣”之良策,著眼長遠利益,加大保護與開發力度,旅游事業正在蓬勃興起。

歷史名人

  平遙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古往今來,這塊黃土地上孕育起來的一代又一代出類拔萃的人才,以其辛勞和智慧為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西晉文學家孫楚,才藻卓絕,“漱石枕流”,以直言敢諫而流芳千古。東晉玄言詩人孫綽,博學善文,“擲地有聲”,為敢于挺身上書而名播史冊。東晉史學家孫盛,秉筆直書,“詞直理正”,以不畏權勢而名揚天下。金末元初,統兵元帥杜豐、梁瑛,百戰百勝,為元朝統一大業屢建奇功。元末明初,祖籍為本邑之劉基(伯溫),清廉正直,博通經史,以奇才大略輔佐朱元璋開創明朝社稷。清代商人雷履泰,以其超人的聰明才智和開拓精神,首創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成為中國金融史上拔乎其萃的顯赫人才?谷諔馉、解放戰爭及抗美援朝中,本縣1496名優秀兒女獻身于革命事業。侯士敏、冀運程、梁學岸、高王氏和劉胡蘭式的女英雄梁奔前等英烈,為了民族的生存,浩氣凜然,慷慨就義。近代世界著名歷史學家侯外廬,堅信馬列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畢生精力為中國革命和歷史科學的發展,作出開拓性貢獻。曾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的著名文學家王瑤,為魯迅研究和中國現代文學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心血。曾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的外交家郝德青,在長期的外交生涯中,為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當代文化藝術界,平遙更是人才濟濟,數不勝數。有全國著名歌唱家郭蘭英、著名畫家李琦、著名作曲家鞏志偉、著名青年歌唱家閻維文、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程玉英……。藝苑名家,譽揚四海,為家鄉平遙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熠熠光彩。

土特名產

  千百年來,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中,心靈手巧的平遙人民,利用當地優勢,以特有的技藝,培育出了數以百計獨具特色的名貴特產和佳品妙物。早在清代中葉,就有布匹、藥材、推光漆器等銷往俄國、日本、馬來半島等國家和地區。民國年間,有棉花、干果、杏仁等大量農村土產、山貨運往天津出口。

  新中國成立后,出口商品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到1996年,出口商品有果品、食品、糧食、土特產、畜產品、醫藥保健品、紡織品、礦產品、工業品、工藝品等10大類98個品種,遠銷4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平遙推光漆器、皮毛玩具、燈芯絨坯布、地毯等為省、地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平遙推光漆器源于商周,發展于唐代,鼎盛于明清。歷史悠久,做工考究,色彩絢麗,古樸典雅。以用中國特有的大漆(自然生漆)為料和人工手掌推光的獨特工藝著稱于世,有耐高溫、耐酸堿、耐老化等特點。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出口歷史。

  主要生產彩繪、鑲嵌、雕填、刻繪、堆鼓等五大類千余個品種的傳統漆器。有桌、柜、屏、幾四大類及旅游工藝品等系列產品。1979年,被國家輕工部定為優質產品。1990年,在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獲國家金杯獎。產品遠銷西歐、北美和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被國外稱為“中國人參”的平遙長山藥(又稱薯蕷、懷山藥),是邑地久負盛名的特產。其制品營養豐富,性溫味甘,是健身、扶脾、養胃的上等滋補藥品。產品遠銷南洋群島、日本、美國等地。

  風味獨特的平遙牛肉,清代時已譽滿神州。制作工藝獨特,色澤紅潤,綿香可口,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之特點。1956年,在北京全國食品博覽會上被評為全國名產之一。1991年,獲“七五”全國星火計劃博覽會銀獎。1993年,平遙食品公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企業。1995年,平遙牛肉集團公司生產的冠云牌牛肉,榮獲’94太原全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和’94成都全國星火科技精品展示會金獎。本縣土特名產,品種繁多,諸如平遙碗脫、郝溫村酥梨、南依澗鄉蘋果、果子溝檳沙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區高粱……,都各具風味,名不虛傳。歲月遞嬗,歷經滄桑。

  “走進平遙,就如同走進一座大型的歷史博物館。”許多到過平遙的人如是說。 那么平遙果真如此嗎?這座位于中國山西省中部小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自公元前221年中國實行“郡縣制”以來,這里就一直是縣治所在地。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了中國明清時期縣城的風貌,可以說它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完整的古城。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平遙城墻始建年代不詳。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擴為“ 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墻。按照相傳的“山水朝陽 ,龜前戲水,城之攸建,依此為勝”說法,取神龜“吉祥長壽”之意,筑為“龜城”。明清兩代先后有26次維修,城墻平面呈方形,周長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頂寬3—5米,墻身素土夯實,外包青磚,內墻磚砌排水槽77個。墻頂外筑2米高的垛口墻(又稱擋馬墻)取孔子弟子、賢人之數,設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內砌女兒墻。四隅角樓四座,東城墻上有點將臺,東南角城頂上筑奎星樓和文昌閣。出于軍事防御需要平遙城墻建有重門甕城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曰迎熏,北曰拱極,上東門太和,下東門親翰,上西門永定,下西門鳳儀,每座甕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頂城樓,六座重門甕城外原設有吊橋。城墻外四周有護城河寬3米。城南有麓臺山和柳根河,“山水朝陽 ,龜前戲水”。

  平遙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國漢民族傳統城市規劃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縣城。在封閉的城池里,以市樓為中心,由四大街、 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經緯交織在一起,它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條。城內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特別是磚砌窯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濃的鄉土氣息。全城現存四合院民居3797處,其中有400余處保存相當完好。除此之外,城池內還建有一些大小廟宇,老式鋪面亦是鱗次櫛比,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時期市井繁華的風貌。

  古老的平遙是輝煌的,今天的平遙依然充滿了魅力。在時下許多文化古城為興商業而被肢解破壞時候,平遙卻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實在是平遙人的聰明所在。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會上一致通過,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便是對平遙古城的最佳褒獎。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