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長治市 | 陽泉市 | 晉中市 | 晉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臨汾市 | 運城市 | 呂梁市
 
山西的相關信息
山西旅游投訴電話
山西旅游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山西最佳旅游時間
氣候: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天氣溫和。山西省,屬于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區,也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全省,年平均最高氣溫為十二至二十攝氏度,最低氣溫為零下四至零下七攝氏度。全年無霜期從北向南四至七個月。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四百至六百五十毫米。
最佳旅游時間:5-10月。

山西旅游特別提醒
山西省因地勢較高,東南面又有山嶺阻擋海洋氣流,故較鄰近的華北平原氣溫低,降水少,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春季的風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游最好準備太陽鏡、帽子等物以防風沙。

山西娛樂指南
山西民間有許多饒有趣味的傳統娛樂活動,特別是種類繁多的地方戲和威名遠揚的山西鑼鼓。
山西地方戲歷史悠久,特別是晉南地區是我國戲曲的發祥地之一,所以人們把山西稱做是“中國戲曲的搖籃”。在山西農村,逢喜慶節日、婚喪嫁娶都要唱戲,所以看戲、唱戲成為農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除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四大梆子外,還有50多個小劇種。既有非常古老、專為迎神賽社用的賽戲、隊戲、鑼鼓雜戲,也有年輕的沁源秧歌、琴;有以彩扇為道具的左權小花戲,也有用刀槍武打的祁縣武秧歌;有悠揚婉轉的眉戶戲,也有粗曠沙啞的耍孩兒等等。這些民間小戲雖然沒有四大梆子精致、華麗,但它和群眾離得更近,更有生活氣息
山西鑼鼓是山西民間藝術家族中的一員。它節奏歡快、音色鏗鏘、氣勢恢宏、形象壯美,顯示了炎黃子孫的堅強性格以及黃土高原的質樸風情。
山西的鑼鼓種類很多,僅鑼就有盤形的鑼、笠形的錢、杯形的鈴等。它們有大有小,形態各異,小的直徑只有7厘米,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的直徑140厘米,像一個七八歲的小孩那么高。鼓的樣子就更多了,有單面蒙皮的板鼓、魚鼓、八角鼓、扇鼓和瓦鼓,也有用木頭作架子的的撥浪鼓、銜鼓、花鼓、腰鼓、書鼓、托鼓、堂鼓、戰鼓、平鼓、編鼓、筒鼓、把子鼓、墩鼓、車鼓等等。種類不同的鼓,敲擊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多人敲一面鼓,也有一人敲幾面鼓,還有的邊敲邊做各種動作。根據節奏、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為太原鑼鼓、花鼓、轉身鼓、扇鼓等,還有威名遠揚的威風鑼鼓。
首頁 >> 山西 >> 忻州市 >> 寧武縣

  寧武縣是中國山西省忻州市所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196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為16萬人。寧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東經111°50′-120°40′,北緯38°31′-39°8′之間。境北以內長城為邊,與朔州相鄰;西北以黃花嶺為界,與神池縣接壤;西南以荷葉坪山、蘆芽山為屏,與五寨、岢嵐相望;南部與靜樂縣相銜;東南以云中山與忻州分界;東部與原平市連通。縣境南北長約105km,東西寬約45km,總面積1987.7平方公里。城南距太原180km,北達大同180km。由于古寧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又稱“鳳凰城”。政府駐鳳凰鎮。

行政區劃

  寧武縣轄4個鎮、6個鄉:

  鎮:鳳凰鎮、陽方口鎮、東寨鎮、石家莊鎮

  鄉:涔山鄉、余莊鄉、東馬坊鄉、化北屯鄉、西馬坊鄉、懷道鄉

歷史沿革

  寧武縣,漢置樓煩縣,魏、西晉因之,永嘉年廢。北宋置寧化軍。金稱寧化縣,為寧化州治。明洪武三年置寧化所(故址在進縣南之寧化鄉)。成化處建寧武關,清雍正三年置寧武縣,為寧武府治。民國元年廢府留縣,今因之。

  寧武歷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楊莊等處古文化遺址所遺貿的石斧、陶片,為史學界研究黃河中游地區文化發展,提供了依據。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476年,古老而善于射騎的樓煩部族(或氏族)便活動在今寧武一帶。公元前277年,趙國征服樓煩,趙武靈王為實現滅秦大計,重用樓煩將士,今寧武是其駐扎的主要地域。隋代,幾十萬工匠在今寧武天池、汾源一帶,建筑了規模宏大的汾陽宮。唐代、天池、元池、樓煩是朝遷的重要軍馬基地。元代,戍邊軍民開始在今寧武一帶屯田墾植,結束了當地有史以來的荒漠狀態。明清以來,修內邊、筑城池,營建寺廟,寧武一步步發展起來。

  明洪武年間設鎮西衛、屬太原府管轄。成化四年立寧武關。嘉靖十九年,寧武為山西鎮,統領雁門、寧武、偏頭三關軍事。清雍正三年始改為寧武縣為寧武府治,領“寧武”、“神池”、“五寨”、“偏關”四縣,屬山西雁門道。民國初年廢府,建國后為“寧武縣人民政府”,隸屬山西省忻縣地區行署轄。1959年1月劃歸晉北專署,1961年重歸忻縣專屬。 “文革”期間改“縣人民政府”為“縣革命委員會”,屬忻縣地區革命委員會管轄。1981年3月,縣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改“縣革命委員會”為“縣人民政府”至今,現為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管轄。

革命歷史

  自戰國到明末,寧武地區或邊關要地,聯絡內地和北方少數民族的重要通道,或內地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雜居地,民族商賈文化交往的主要地段。寧武特殊的地理環境養育了粗獷、剛強的寧武人民,勤勞淳樸的寧武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古代疏通汾水河道、降伏水患的治水始主臺駘長期生活在今寧武一帶,在今寧武定河村建有“昌寧公家廟”,立祠紀念。漢代著名女文豪班姨妤就是古樓煩人。劉肇文開本縣留學外國的先河。丁致中、南桂馨早年參加同盟會,參與辛亥太原起義,在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 斗爭中曾作出重要貢獻著名文學吳敬梓之長子吳良曾任寧武知府,政績顯著。寧武籍王春菁、王春葳姐妹在30年代括襄全國網球單打、雙打冠軍,為寧武和山西人民爭得殊榮?谷諔馉幤陂g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賀龍、關向應、王震、余秋里長期戰斗在寧武一帶,留下許多革命足跡和光榮傳統。寧武人民出生入死英勇斗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舊堡村民兵分隊長、晉緩特級民兵英雄張初元創造了一手拿槍一手拿鋤,敵人來了就戰斗,敵人走了便生產的勞武結合的經驗,譽滿晉綏。席麻洼村民兵隊長邢四娃組織帶領民兵開荒地種軍火田,創辦“軍火合作社”,婦幼皆知,聞名遐邇?谷、解放戰爭期間寧武數以萬計的人民支前參戰,為革命有1076名烈士犧牲。

民族宗教

  有蒙、滿、回、藏等11個少數民族,約10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06%,即每1500人中有1名少數民族人士。這部分少數民族人民,大部分是干部、職工家屬、少數散居于農村。多年來,各民族互敬互重,團結和睦。信仰宗教的群眾都是漢族,基督教有信徒453人,男50人,女403人,活動堂點1個。天主教分布在懷道鄉的南溝、下官莊、圪謬溝一帶,有信徒352人,男184人,女168人。天主教屬忻州堂口管轄,活動堂點2個,會長、副會長7名。佛教信徒,專職僧人10名,其中1名病故,居士60多名,活動在寺廟內進行。

氣候特征

  寧武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按1959年山西省氣象局氣候區劃,屬高山嚴寒區和寒冷干燥區。特別是:氣候寒冷,多大風,冬季漫長,無霜期短,山區雨多,其它地區雨量偏少,溫度差別大,雨量高度集中于7月和8月。氣溫、降水有明顯的垂直分布,光照時間在各地,以及一地的向陽坡和背陰坡有很大差異。

  年平均氣溫6.2℃,極端最低氣溫-27℃,7月平均20.1℃,1月平均-9.9℃,年較差為30.0℃。無霜期120至130天。日照總時數平均為2835時,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太陽總輻射14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為2-6℃。

   平均降水量470-770mm,山區降水較多,在600mm以上。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為:春季13%,夏季65%,秋季20%,冬季2%。在歷年記錄中,降水年際變化十分明顯。最多年降水量710.5mm(1959年),最少為226.1mm(1965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00mm。

自然地理

  地勢高峻,山嶺縱橫,一般海拔在2000m左右。東部有云中山,以土石山為主,主要山峰有大石人梁、雞關山和老龍庵等。以大石人梁為最高,海拔2428m。西部由管涔山、蘆芽山組成,諸山層巒疊嶂,峻峭壁立、密林叢生。西南部為呂梁山,北部為洪濤山,東北部為禪房山。從縣東北境的盤道梁起,至西南境的石家莊鎮止,共有大小峰巒99座,最低山峰分列縣之南北兩端,最低海拔是陽方口河西村1260m,境內平均海拔2000m?h內山峰以分水嶺為界,分列于南北兩境。全縣山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地形總貌山西向東傾斜;由中部高峰,向南北兩翼下滑。山地占總面積95%,為1888.32平方公里。海拔在2000m以上者,有49座,占山峰總數的54%。其中: 管涔山是陰山余脈,古稱晉山之祖。主峰荷葉坪山位于寧武、五寨、岢嵐三縣交界處,在西馬坊鄉南,海拔2787米,是寧武全境的最高點。但頂部寬闊平夷,豐饒的高山草甸,自古以來是理想的天然牧?? 蘆芽山海拔2736m。坐落于縣西南與五寨接壤,山中有四紀冰川遺留的萬年冰洞。還有神秘的高山天池群,碧波錦鱗。禪房山坐落在縣東北部的薛家洼鄉賈家窯村,海拔2106.01米,山體敦實。

   寧武境內河流分屬汾河、桑干河兩大水系,主要有三條河流:汾河為第一大河,源于縣內東寨鎮西北約一公里處管涔山腳下,水出峭壁,從石鑿“龍口”中流出,龍門上古人石刻“汾源靈沼”四字,即汾河正源。大廟鄉樓底村后背,距“汾源靈沼”24公里之汾河溝,也是汾河之源。汾河流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3/4,為1649平方公里。汾源海拔1602米,出口流量為0.2立方米/秒。從北向南、流經東寨、三馬營、宮家莊、二馬營、頭馬營、化北屯、山寨、北屯、蒯屯關、寧化、壩門口、南屯、子方廟、十里橋、用湖屯、石家莊、陽方、定河、潘家灣,入靜樂縣境。洪河原無名,1964年全縣統一規劃,將懷道、圪瘳兩溝匯合而成的主流取此名。源于東莊鄉三張莊村東溝,系汾河一級支流,全長38公里,為第二大河。流域面積504平方公里,占境內汾河流域面積的31%。恢河是寧武第三大河,為桑干河上游。源于余莊鄉分水嶺腳下,境內長32公里。流域面積301平方公里,平均縱坡1%。平均清水流量0.1立方米/秒。夏秋河水較大,枯水期常呈斷流。1959年于陽方口橋處實測,河寬180米,平均水深0.81米,洪峰流量500立方米/秒。從西南向東北,流經余莊、苗莊、壩上、楊莊、城關、大河堡、馬家灣、石湖河、麻峪寨、石嘴子、陽方、河西。至陽方口鎮入朔縣境,向北流經大同盆地,入官廳水庫。

自然資源

  共有耕地44.9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莜麥、豌豆、山藥、谷子、蠶豆、玉米、黑豆、黍子、糜子、蕎麥、小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胡麻、油菜、黃芥。森林密布,有82萬畝原始次生森林,素有華北落葉松故鄉之稱。以寧武為中心的管涔山林區的天然次生林為華北之最,地處我國三北防護林體系中段,也是山西省著名水源涵養用材林基地。目前縣內自然植被較好,西部以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為主,分布面積較大;東部以闊葉林為主。全縣共有82萬畝原始次生林,森林覆蓋率38%以上,生態環境良好。區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棲息著世界珍禽、山西省省鳥——褐馬雞,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黑鸛、金雕、小天鵝、金錢豹、雪豹、梅花鹿、原麝等160多種珍稀動物,生長著450多種植物和百余種珍貴藥材。寧武不僅是山西省的重化工基地,而且是木材生產基地,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境內有管涔山林區,有藥用植物上百種,野生食用菌20余種,尤以銀盤蘑菇為佳品。此外,全縣有天然牧坡66萬畝,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27塊,500畝以上的133塊,100畝以上的990塊,以產草量分,年畝產草在1000斤以上的有38萬多畝,飼草品種有200多種。水草豐盛,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鐵、錳、鋁礬土、石英石、水晶石、硫磺、長石、花崗巖、鉬、云母、石灰巖、粘土等。煤炭資源得天獨厚,為大寧煤田的主要組成部分,探明煤炭儲量為360億噸,含煤面積為1114.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6.06%。且質良品全、復蓋淺,煤種多為石炭紀和侏羅紀煤,具有低灰、低硫、高熱值等特點,為優質工業動力煤,是全省重要產煤縣之一。寧武煤田儲量豐富,煤質好,煤層厚,埋藏淺,易開采,前景理想。寧武煤田包括軒崗煤礦,總儲量為800億噸,占全省煤炭總儲量的10%。鋁礬土工業,鋁釩土是我縣第二大礦產資源,遠景儲量在2億噸以上,占全國23億噸儲量的近十分之一,占全省儲量的四分之一,其中C+D在3700萬噸左右,其特點是:品位高,埋藏淺,易開采。

  寧武還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水資源總量為0.799億立方米,高于全省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其中地表水0.4592億立方米,按畝用水300立方米計算,可發展水地15.3萬畝;地下水0.39億立方米,除工業用水0.1億立方米外,按畝用水250立方米計算,可發展水地11.5萬畝,全縣水資源共可發展水地26.8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59%。

  工業有采煤、機械加工、農機修造、五金修配、印刷、地毯、建筑、電力、編織、榨油、醬醋加工等行業。

交通便利

  寧武區位優越,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北同蒲電氣化鐵路、寧岢鐵路、朔黃鐵路和寧靜鐵路共同構成了寧武發達的鐵路運輸網。寧武站建于1936年,現為二等站。寧武西站建于1998年,隸屬朔黃鐵路公司管轄。公路,太寧、大運、忻保、崞水、平陽、寧白、忻分等干線公路通過境內。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事業生機勃勃。明正德三年(1508)始設寧文書院,清雍正三年(1725)建府學,乾隆十三年(1748)創鶴鳴書院。但境內居民多以畜牧、狩獵、屯種、從軍為業,直至晚清讀書者才漸多。1949年初,全縣有初級小學107所,入學兒童1000名左右,占到適齡兒童的30%左右。新中國建立后,教育衛生事業蓬勃發展。1955年寧武初級中學創建,1958年改為完全中學。1986年全縣小學達452座,普通中學29座(其中高級中學3座),職業技術學校10座。在校學生總計28284人。全縣教職工2196人。全縣鄉以上醫院24所,床位631張。醫務人員838人,其中有中級以上職稱的26人。每千人平均擁有醫務人員6.35人、病床4.78張。農村缺醫少藥現象不復存在。全縣有文化單位25個,電視差轉臺2個,電視轉播臺18個,擁有電視60000余臺,電視人口覆蓋率95%。

旅游景點

  寧武是座關城,歷史悠久,古跡名勝甚多,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素有黃土高原上綠色明珠之稱,境內山、水、關、林、洞、谷、石、瀑、寺、甸、草、湖、泉、谷、廟等自然、人文景觀獨具特色,積淀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折射出燦爛的汾河文明,旅游資源品種之多、密集度之高都是全國少有的。早在隋、唐時,寧武就是馳名遠近的風景名勝地。著名的寧武八景有:汾源靈沼、天池錦鱗、蘆芽滴翠、支鍋奇石、旁橋煙虹、梁峪流蝦、禪房夕照、恢河伏流。此外還有寧武關古樓、鳳凰古城、冰窖、寧化萬佛洞、涔山仙人洞、青龍山天花洞,曉祖寶塔、昌寧公祠、萬佛寺等名勝古跡。境內山川秀美,峰巒疊嶂,關城巍峨,寺廟林立,既有險峻奇特、風景秀麗的名山大川,又有歷史悠久、珍寶薈萃的人文景觀。擁有蘆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涔國家森林公園、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古代就有風景優美的八景,現在挖掘出大小景點160多處,其中有世界級景點萬年冰洞,國家級景點懸崖棧道和懸棺,省級景點高山天池群、高山草甸馬侖草原、蘆芽山等,還有三晉母親河的發源地汾河源頭,吸引著大量中外游客。

  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棲息著世界珍禽褐馬雞,其主峰蘆芽山海拔2754米,因狀如出水蘆芽而得名,以險、奇、絕聞名于世。山上怪石嶙峋,壯麗驚險,山間流水虹布,鳥語花香,山下森林茂密,野生動物出沒無常,整個山勢粗獷雋秀,原始古樸,是當代返樸歸真回歸自然式旅游的極好去處。與蘆芽山遙相對峙的荷葉坪山和馬侖草原,幾萬畝高山草甸水草豐盛,是歷代帝王的飼牧、馴馬基地。

  天池湖泊群鑲嵌在海拔1954米的高山之巔。世界奇觀萬年冰洞,巨石陡峭,冰柱林立,積冰終年不化,形成于第四世紀,為目前已發現的冰洞之最。中國最早的《辭!钒姹居涊d了兩處天池,寧武天池為其中之一,是鑲嵌在海拔1954米高山之巔的湖泊群系中最大的湖泊,面積達0.8平方公里。天池水“陰霖不溢,陽旱不涸,澄清如鏡”。從古至今是避暑、觀光、狩獵的勝境。漢武帝劉徹、北魏孝文帝跖跋元宏,北齊文宣帝高洋高渲及北齊后主高緯,后漢劉淵、劉曜,隋楊堅父子、唐李淵父子均在此留下足跡。尤其是隋大業四年(608)隋煬帝敕令環天池筑起避暑行宮汾陽宮,七年修建樓臺亭榭,宮宇殿閣,迤麗百里達今寧化鄉。

  寧武萬年冰洞是中國一萬多個洞中僅有的八九個冰洞之一,且儲冰量最大。炎炎盛夏依然是滴水成冰,不愧為中華一絕,世界奇觀。象頂一品石形象逼真,驚險絕倫,相傳為古代治水英雄臺駘治水時的指揮臺。情人谷溫馨、浪漫,暢游于此倍感情真、景親。翔風山古寺廟時隱時現,以懸棺、懸空寺、懸空村、懸崖棧道為主的“四懸”景觀令人驚嘆不已,回味無窮。寧武古關、寧化城、趙長城等人文景觀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寧武還是三晉母親河、黃河中游最大的支流汾河的發源地,汾河水縱貫山西760km。清真山上有懸空棧道42公里,用于連接建立在縣空近百米的石崖半腰間的眾多的古代佛教名剎。寧武還有聞名于世的趙國長城、紫塞長城的支鍋奇石、龍口飛翠的汾源靈沼,還有縣城巍然挺拔的鼓樓。寧武山清水秀資源多,是一塊流金溢彩、神奇美麗的寶地,是一方潛力巨大、亟待開發的熱土一年四季皆為旅游的佳期。不遠的將來,神奇美麗的寧武定會成為一處集游樂、觀光、避暑、休閑、度假、狩獵、探險、自然保護、區域研究于一體的聞名全國、享譽世界的新型自然風光與濃郁文化交融的旅游區。

名優特產

  土特產有地毯、黃芪等。最著名的礦藏資源有侏羅紀煤、焦炭、鋁土、優質木材落葉松,珍貴的食用菌銀盤蘑菇、松口蘑、營養豐富的蕨菜和遠銷國外的名優產品鳳凰牌鉛筆、鋼絲鎖。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