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長治市 | 陽泉市 | 晉中市 | 晉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臨汾市 | 運城市 | 呂梁市
 
山西的相關信息
山西旅游投訴電話
山西旅游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山西最佳旅游時間
氣候: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天氣溫和。山西省,屬于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區,也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全省,年平均最高氣溫為十二至二十攝氏度,最低氣溫為零下四至零下七攝氏度。全年無霜期從北向南四至七個月。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四百至六百五十毫米。
最佳旅游時間:5-10月。

山西旅游特別提醒
山西省因地勢較高,東南面又有山嶺阻擋海洋氣流,故較鄰近的華北平原氣溫低,降水少,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春季的風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游最好準備太陽鏡、帽子等物以防風沙。

山西娛樂指南
山西民間有許多饒有趣味的傳統娛樂活動,特別是種類繁多的地方戲和威名遠揚的山西鑼鼓。
山西地方戲歷史悠久,特別是晉南地區是我國戲曲的發祥地之一,所以人們把山西稱做是“中國戲曲的搖籃”。在山西農村,逢喜慶節日、婚喪嫁娶都要唱戲,所以看戲、唱戲成為農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除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四大梆子外,還有50多個小劇種。既有非常古老、專為迎神賽社用的賽戲、隊戲、鑼鼓雜戲,也有年輕的沁源秧歌、琴;有以彩扇為道具的左權小花戲,也有用刀槍武打的祁縣武秧歌;有悠揚婉轉的眉戶戲,也有粗曠沙啞的耍孩兒等等。這些民間小戲雖然沒有四大梆子精致、華麗,但它和群眾離得更近,更有生活氣息
山西鑼鼓是山西民間藝術家族中的一員。它節奏歡快、音色鏗鏘、氣勢恢宏、形象壯美,顯示了炎黃子孫的堅強性格以及黃土高原的質樸風情。
山西的鑼鼓種類很多,僅鑼就有盤形的鑼、笠形的錢、杯形的鈴等。它們有大有小,形態各異,小的直徑只有7厘米,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的直徑140厘米,像一個七八歲的小孩那么高。鼓的樣子就更多了,有單面蒙皮的板鼓、魚鼓、八角鼓、扇鼓和瓦鼓,也有用木頭作架子的的撥浪鼓、銜鼓、花鼓、腰鼓、書鼓、托鼓、堂鼓、戰鼓、平鼓、編鼓、筒鼓、把子鼓、墩鼓、車鼓等等。種類不同的鼓,敲擊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多人敲一面鼓,也有一人敲幾面鼓,還有的邊敲邊做各種動作。根據節奏、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為太原鑼鼓、花鼓、轉身鼓、扇鼓等,還有威名遠揚的威風鑼鼓。
首頁 >> 山西 >> 運城市 >> 聞喜縣
聞喜縣行政區劃圖

  聞喜縣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運城盆地北部,面積1164平方公里,人口38萬(2003年),縣政府駐桐城鎮。聞喜縣轄7個鎮、6個鄉。原名左邑縣,因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經此地時,聽到官軍破南粵(今廣東)的喜訊,遂改縣為為聞喜。

行政區劃

  聞喜縣轄7個鎮、6個鄉:

  鎮:桐城鎮、郭家莊鎮、凹底鎮、薛店鎮、東鎮鎮、禮元鎮、河底鎮

  鄉:神柏鄉、陽隅鄉、侯村鄉、裴社鄉、后宮鄉、石門鄉

歷史沿革

  聞喜,春秋為晉地,戰國屬魏。秦置左邑屬河東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北征匈奴至此,聞南粵大捷,始改縣名為聞喜。北魏屬正平郡。隋初郡廢縣屬絳州,宋屬解州。歷代縣名未改。

氣候環境

  聞喜縣三面環山,地勢西北、東南高、中間低。中條山橫亙東南,一般海拔1100米,最高唐王山海拔1571米;西有稷王山,海拔1279米;東有紫金山,海拔達千米左右。中部和南部地勢平坦,海拔一般在650米以下,丘陵垣地遍布縣境。峨嵋嶺位于縣境北部,一般海拔為650至800米。境內河流主要有涑水河及沙渠河二條。涑水河發源于絳縣陳村峪,在縣境內流程83公里,由東向西南流入黃河。沙渠河發源于唐王山北麓,由東向西于縣城北匯入呂莊水庫。

  聞喜縣屬典型暖溫帶大陸氣候,年均氣溫12.5℃,一月零下3.2℃,七月26.5℃,年降雨量506毫米,無霜期190天。

資源物產

  全縣現有耕地79.2萬畝,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玉米、高粱、谷子、豆類、油料作物等。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銅、長石、石英、大理石、水泥、石灰巖、蛭石、型砂等均有分布。主要工業有陶瓷、玻璃、五金、工具、活塞、巾單、糖醛、化肥、鉀肥、水泥等行業。其中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活板手、糖醛、地毯、巾單等產品遠銷日本、美國及歐洲等許多國,深受用戶歡迎。

經濟狀況

  “十五”期間,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進步和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五”末,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54.6億元,比“九五”末的18.8351億元年平均遞增23.7%;財政收入由“九五”末的1.38億元增長為6.58億元,年平均遞增36.6%;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1億元,比“九五”末3.62億元增加17.4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九五”末4.22億元增加到8.9億元,年均遞增1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九五”末4151元增加到7260元,年均遞增11.8%;農民人均純收入由“九五”末2093元增加到2630元,年均遞增5%;一、二、三產業比例達到5.1:80.6:14.3。全縣經濟飛快發展,縣域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和各項經濟指標增幅在全市處于領先位置。

  “十五”期間,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5億元;全縣小麥種植面積63.65萬畝,成為全省小麥面積第一大縣;蔬菜、林果藥材等其它經濟作物面積不斷擴大,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3.6萬畝,經濟林面積發展到10萬畝,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3.8萬畝,退耕還林初見成效,完成退耕面積13.36萬畝,恢復天然林植被6.7萬畝。實施畜禽規模養殖和扶持壯大畜牧龍頭企業等工程,使該縣畜牧業快速穩步發展。肉、蛋、奶產量和質量明顯提高,全縣人均畜牧收入達到180元。“十五”末,完成鄉村巷道硬化980公里,村通道路28公里;建成農村沼氣池2170座;完成飲水解困工程212處,解決了5.9萬人的飲水問題;完成移民搬遷61個自然村,涉及1053戶、4548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0.4萬余人,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夯實了農業農村經濟基礎。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08億元,比“九五”末24.2672億元增長84億元,年均遞增34.8%;實現利稅11.5億元,比“九五”末年均遞增30.8%。該縣工業已形成年產260萬噸鋼、260萬噸鐵、12萬噸鎂錠、6萬噸鎂合金、5000噸鎂粉、2000噸犧牲陽極和擠壓型材生產規模,玻璃企業發展到110家,產品出口企業達60余家,實現產值5億元,在海鑫、銀光、宏偉、宏業、鑫光、金龍等一批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我縣已初步形成了鋼鐵、金屬鎂、玻璃器皿、陶瓷、機械加工、化工、建材、綠色食品等八大支柱產業。在全縣范圍內實施了工業企業循環經濟工程,對工業廢渣有序排放、合理利用。全縣工業健康快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交通狀況

  南同蒲鐵路自北而南縱貫聞喜縣境,禮元至古堆支線鐵路為通往中條山礦區的專用線。太原至茅津渡和焦作至侯馬兩條干線公路穿越縣境,此外有縣城通往永濟縣的支線公路與通住縣內各社隊的簡易公路多條,交通方便。

   聞喜交通發達。南同蒲鐵路、大運高速路、大運二級路、太風路穿境而過,聞垣、新聞、桐石二級公路全線貫通。通訊、電力設施先進。

基礎設施

  在城市建設方面,先后投資4億多元,完成了城南大街路基建設、連接聞垣路與大運路的城東立交橋工程、人民廣場、西湖公園、人民禮堂和太風路、新開路、城西大街拓寬改造等重點工程,縣城交通一環路網已形成,城市面積由不足7平方公里擴大到12.5平方公里。在公路建設方面,改造路網工程1050公里,新增油路35.5公里,新建水泥路1000公里。在電力建設方面,農網建設與改造,共投資1000余萬元,新建35KV變電站3座、增容改造5座,新建和改造低壓線路1134.43公里,惠及居民用戶78514戶,覆蓋了96%的村戶,工程建設順利通過省政府的驗收。教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聞喜第二中學教學樓、城西電子計算機學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博物館建設、文物修復整體推進,新建美術館一座。郵電通訊迅猛發展,實現了電話村村通目標。有線電視入戶3.1萬余戶,聯網220個村,使全縣人民群眾文化娛樂生活進一步改善。

社會事業

  “十五”期間,科技改革和技術創新初見成效,一大批先進適用技術得到了推廣應用,先后實施了30余項企業技術集團承包和農業科技項目,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積極改進和調整教育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扎實推進素質教育,普九成果得到鞏固,高中和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逐年提高。農村健康工程和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取得了優異成績,人民群眾醫療衛生條件得以改善,重大疾病救治和疾病防治能力明顯增強。廣播電視、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地域特色文化得到發掘和弘揚。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得到了較好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06‰以內,優生優育觀念深入人心。國土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促進了縣域內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人民生活

  “十五”末,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30元,比“九五”末凈增537元,年均遞增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260元,比“九五”末凈增2849元,年均遞增11%。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發展加快,保障資金社會發放,凡是符合條件的城鎮居民和農業貧困戶居民均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全縣生產總值完成62.38億元,同比增長12.2%;財政總收入完成7.01億元,增長6.5%,總量在全市名列第二;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1億元,增長1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9.8億元,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2元,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2738元,增長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6億元,增長14.9%;固定資產投資33.83億元,增長60.3%。各項經濟指標在全市綜合考評名列前茅。

  出臺了“關于優化經濟環境,鼓勵投資若干優惠政策”,全縣37家國有企業全部規范改制到位,累計盤活存量資產1.8億元,置換職工身份1583人,縣域民營經濟發展主體格局已經形成。完成了鄉鎮撤并和縣直機構改革,鄉鎮由20個減少到13個,縣直單位保留32個。鋼鐵、金屬鎂、玻璃制品等出口商品基地初具規模,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目前,已有10余家企業獲得自營出口權,出口創匯突破2億元。

人文歷史

  聞喜縣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名勝古跡很多。現存有唐玄宗所書的御碑和韓愈撰文,祁雋藻書寫的裴度平淮西叛亂的“平淮西碑”,二者都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物。聞喜縣的文廟,創建于北宋咸平元年,現存大成殿和五龍影壁又修葺一新。聞喜歷史上是出人才的地方,見之史冊的有地理學家裴秀、文學家郭璞、歷史家裴松之、法學家裴政以及唐代名相裴度、南宋名相趙鼎、戊戌六君子之一楊深秀等。僅裴氏一門歷代做過宰相的有五十九人,做過將軍、尚書、御史等的有二百多人。正如宋代名相司馬光所說:“聞喜士大夫之林藪也”。

  聞喜歷史悠久,地杰人靈,自漢武帝巡視經此聞破南越喜改左邑桐鄉為聞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歷史。這里有新時代、仰韶、龍山時期和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有春秋戰國、漢、唐、宋、清等時期的古墓群;有后稷教民稼穡、董父奉帝使豢龍之傳說;有一門世代出將相名揚中外的裴氏家族;有為維新變法而喋血刑場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楊深秀;有多次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接見的全國植棉勞模吳吉昌;有創辦國家級大型民營企業——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全國勞模、優秀企業家李海倉…… 縱覽古今,這塊沃土,英才迭出,代有偉人。

  聞喜自古地靈人杰,英才迭出。堯有教民嫁穡之田師后稷,虞有奉帝使而拳龍之董父;春秋有不畏權貴、秉筆直書之史官董狐,魏晉有首創制圖法,堪與歐洲學者托勒密齊名的地圖學家裴秀;晉有忠直耿介、博學占卜、中國堪輿學之鼻祖郭璞;南北朝有為《三國志》、《史記》作注和撰修宋史的“史學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中國封建社會第一部劃時代的法典--“開皇律”,出自裴政之手;首開西域四十四國通道的詳圖-《西域圖記》,源于裴矩之功;隋朝文林郎裴世清,首次出訪日本,開中日邦交之先河;唐代名相裴度,臨危受命,力平淮西之亂,開唐室之中興;南宋名相趙鼎力薦岳飛,合力抗金,同秦檜之流以死相拒,大義凜然,氣壯山河;清末“戊戌六群子”之一楊深秀,為實行戊戌變法,振興中華而喋血刑場,高節絕倫,光照后人。特別是名揚中外的“裴氏家族”,自漢魏至隋唐五代,一門之內,居然出宰相59人,大將59人,尚書、侍郎等官宦千余人,累累若若,冠裳不絕,其人才之眾多,綿延之長久,德業之興隆,業績之輝煌,為國內所罕見,海外所未聞。

  至現代,聞喜更是人才濟濟,層出不窮。中國駐匈牙利、埃及、泰國和駐美特命全權大使柴澤民常駐四國二十余年,為開通和擴大中國同這些國家的友好交往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中國中央委員原北京軍區衛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張志堅為軍隊建設和保衛祖國建立了卓越的功勛。全國植棉勞動模范吳吉昌,發明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先進植棉技術,榮獲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金質獎章,受到毛澤東主席五次接見,周恩來總理兩次召見。全國勞模、優秀企業家李海倉以數億元之巨,創辦了國家級大型民營企業--山西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聞喜經濟界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這些人物中,既有從小投身革命、出生入死、矢志以赴,智勇兼備的革命家、軍事家,也有在工、農業和文教戰線辛勤耕耘、脫穎而出,名揚全省、全國的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既有在各級領導崗位為國為民,竭智盡力,默默奉獻的領導干部,也有深入某一領域嘔心瀝血,獨樹一幟的專家、學者、教授、名流;既有勇立市場經濟潮頭,創辦一流企業,成為百萬富翁的“弄潮兒”,也有舍身取義、為民捐軀的烈士、烈女……。他們集聞喜天地之靈氣,以高尚的品格、超人的才華和驚人的成就叱咤于中國政界、軍界、經濟和文化名界,顯示了聞喜人民勤勞純樸的品質和非凡的智慧。

名勝古跡

  中華宰相村地處晉、陜、豫旅游“金三角”地段,這里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南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和太風二級公路,皆沿村而過,距西安、洛陽僅二百四十余公里,距 “武圣”、關公故里、“黃河之魂”、壺口瀑布、“華人之根”、洪洞大槐樹都不過百里,是山西“根祖文化”和“文明溯源游”的中心區域。

  湯王山位于中條山麓聞喜縣的石門鄉境內,海拔1752米,古名條山、景山,夏末桀帝無道,民不聊生,人們紛紛投奔成湯,成湯遂扎寨此山,歷經七年的休養生息,操練兵馬,于公元前1711年,在此發兵出征伐桀,滅夏建商,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后人為紀念這位明君,便在當年成湯營寨觀星臺上始建廟于祭祀,改景山為湯王山。

  聞喜文廟又名學宮,亦稱宣圣廟,是為奉祀我國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而專設的廟宇。位于聞喜縣城 內東北角。始建年代不可考,重建于宋咸平四年(1O01),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傾壞。明弘 治四年(1491)重建。占地面積38畝,是山西省最大的文廟。其建筑坐北向南,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大成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右側有傳道齋、授業齋。大成門前有五龍影壁,影壁后有硯池。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斗拱為五踩雙昂,琉璃歇山頂。廟內存有明代孔子線刻像及宋、元、明清碑四十余通,均保存完好。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董澤湖龍是中國的象征,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的故鄉就在聞喜縣境內的董澤湖!蹲髠鳌氛压拍暧涊d董父豢龍的地方就是此地。現有董父廟遺址、過仙橋舊跡、并蒂蓮石碑等。是一個以龍文化為主題集自然、歷史、人文、為一體的生態景區。

  另外,此地盛產蓮菜,夏秋兩季80萬㎡的白水灘,兩岸楊柳成行,十里平湖荷香。龍的故鄉就融于蓮蓬荷香之中。這里盛產的蓮菜,潔白如玉,孔多渣細,脆嫩香甜,營養豐富,食用滋補皆佳。目前,經加工而成的綠色食品“香脆蓮”已暢銷晉陜豫等省市,甚受用戶青睞。董澤湖以其神奇的傳說、獨特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土特名產

  聞喜縣特產有“聞喜煮餅”、白蓮藕、柿子、遠志、大白菜、白楸、北垣饃、北垣蘋果等。聞喜土特名產豐富,遠銷國內外。聞喜煮餅為山西八大名點之一,曾受到魯迅先生贊譽;北垣柿餅,肉質如棗,汁豐味甜;北垣饃,做工精細,色澤如雪,口味純正;蔥花餅,配料講究,香酥可口,與山西削面、平遙牛肉齊名,被譽為山西三大名吃之一;董澤白蓮,清脆爽口,質細孔多,故有“聞喜蓮菜-眼兒多”之諺語,用來暗指聞喜人聰明,心眼多;峪口紫皮蒜,質優個大,味濃辛辣;涑川茼蒿,莖肥葉細,養營豐富;焦山優質天然礦泉水,以微量元素含量高,口感良好而聞名遠近。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