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縣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古屬梁州,東漢設城置縣。轄15個鎮、8個鄉。本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商品糧大縣,另有茶葉、豬肉、櫻桃等優勢產業。有豐富礦產資源,經濟實力逐年增強。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政編碼:723500。行政區劃代碼:610724。電話區號:0916。
行政區劃
西鄉縣轄17個鎮、6個鄉:
鎮:城關鎮、楊河鎮、柳樹鎮、沙河鎮、私渡鎮、桑園鎮、白龍塘鎮、古城鎮、峽口鎮、堰口鎮、茶鎮、高川鎮、兩河口鎮、五里壩鎮、大河鎮、羅鎮、駱家壩鎮
鄉:左溪鄉、司上鄉、馬家灣鄉、三花石鄉、子午鄉、白勉峽鄉
歷史沿革
本縣自蜀漢章武元年(221)建治至今,已歷l769年(止于199O年),其間,隸屬關系、疆域擴削、縣名更易、治所遷移均變化巨大,據《薛志·建置志》云,曾有一城、二州、四郡、六縣等設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O月1日成立。同年12月5日,西鄉解放。新中國行省、縣兩級制,省下分區設置行政督察機構。本縣初屬陜甘寧邊區陜南行政公署,l951年屬陜西省南鄭區專員公署,1954年屬陜西省漢中區專員公署,1955年6月屬陜西省漢中專員公署,l968年屬陜西省漢中地區革命委員會,l978年屬陜西省漢中地區行政公署,1996年7月,漢中撤地設市后屬漢中市至今。
地理位置
該縣位于漢中盆地東部,介于東經112.87與北緯35.17之間。縣境東鄰石泉、漢陰,南界鎮巴和四川通江,北連洋縣,西接城固南鄭。東西長94.5公里,南北寬64.5公里,總面積3240平方公里,海拔在371—2413米之間,山區丘陵面積占93.2%,平川占6.8%。
人口民族
全縣轄23個鄉鎮,267個行政村,10.48萬戶,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4.37萬人,農業勞動力17.7萬個,有漢、回、苗等13個民族。
氣候特征
屬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4.4℃,年平均降水量923.5毫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生態優異,素有“自然公園”美譽。
農業資源
西鄉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茶葉基地縣、瘦肉豬基地和櫻桃產業基地縣,有“茶香櫻桃美,地肥礦藏多”之美譽。全縣有耕地47萬畝,其中水田21萬畝;林地266萬畝,牧地68萬畝,經濟林20余萬畝。年產糧食15萬噸,西鎮牛為全國良種黃牛之一,另外銀杏、香菇、黑木耳、核桃、板栗、生漆、蠶繭、龍須草等林特產品也有一定規模,還產杜仲、天麻等20多種名貴中藥材。
目前,西鄉已成為全國第二大櫻桃產業基地,近日又專程從農業科技大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請來專家,研究櫻桃產業的深加工,在未來的幾年里,相信櫻桃產業一定會蓬勃發展。
由于西鄉縣地處漢中盆地東部,北由秦嶺山脈阻擋,氣候條件決定了西鄉是一個適宜種植茶葉的地方,茶中極品的午子仙毫正是出自這里,近年來,政府大量發展種植茶葉,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很大實惠。
礦產資源
全縣現已探明可供開采礦種27種,50余處,其中瓦道子石膏礦儲量4.7億噸,為亞洲第一大礦;花崗石、大理石、石灰石總儲量達10億立方米,花崗石“西鄉黑”暢銷國內外,錳、硫鐵、釩、鋇鈦磁鐵、鉛鋅、砂金、石英、鋁土、葉臘石、白云石等礦藏量也很可觀。水能資源總儲量為26.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5.7萬千瓦,已完成全國第三批電氣化縣建設任務,王子嶺、羅鎮水電站基本完工,曲江洞水電站前期工作已經開始。另外,漢江庫區水面近2億平方米,午子山史稱“漢南勝景”,城西鹿齡寺為伊斯蘭教圣地,都具有較大的旅游開發價值。
經濟發展
“八五”以來,西鄉縣域經濟和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199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87億元,工業總產值5.6億元,農業總產值2.5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312萬元,比上年增長12.8%。
旅游資源
西鄉名勝古跡頗多,有層巒蒼翠、景色宜人、素有“陜西小華山”之稱的午子山和千年古剎午子觀,有始建于清康熙末年的伊斯蘭教圣地鹿齡寺,有鬼斧神工、幽靜典雅的天成美景太白洞等自然景觀。近年來,為了適應西部大開發旅游業快速發展的要求,西鄉又相繼開發了茶鎮灣、棗園湖等景區和櫻桃園、茶園等農業觀光旅游項目,吸引了西安、漢中、安康等地的大批游客,成為陜南旅游業一個新的亮點。
西鄉櫻桃溝:位于西鄉縣城北席家溝,因盛產素有果中“瑪瑙”之稱的櫻桃而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溝內櫻桃樹以天然形成,經人工種植,逐漸形成規模,面積約20多公頃。櫻桃樹每年3月初為開花季節,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果實成熟期。鑒于櫻桃花期、掛果期較長,氣候適宜,是休閑旅游的最佳時機。
午子山:位于漢中市東部,陜西西鄉縣堰口鎮內,距縣城12公里,地處210國道旁邊,是海內外游客前來游覽、觀光、朝拜的圣地。被列為國家2A級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山勢險峻,壑幽林密,二水環流,奇峰獨秀。保存立腳點原始生態的世界珍稀純白皮松2500余畝,同時存有大量的古文化,文物遺產。據碑、碣、志書記載,午子觀古建筑群始建于西漢,漢高祖劉邦愛姬戚姬進香焚輪之處。上、中、下三觀為陜南道教中心。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大舜謀士善卷,明代建文帝均來午子山隱居,道教重要人物張道陵、張魯、張三豐來此講經傳教。現存三國蜀將張飛書“飛鳳山”等多處摩崖石刻明清碑碣及造像。“午子朝霞”、“ 龍洞飛泉” 、“圣水靈潮”、“ 飛鳳展翅”等,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交相輝映。
西鄉茶園:位于西鄉縣羅鎮,面積達18萬畝,有采茶、品茶、制茶、茶藝表演、茶園觀光等旅游服務項目。西鄉茶葉始于秦漢,盛于唐宋。這里出產的“午子仙毫”茶以色香味形俱佳、純天然、無污染聞名全國,是中國八大名茶之一。
棗園湖公園:正在申報國家級1A旅游景區,地處316國道漢中----西鄉88 公里處,1998年王子嶺電站水壩建成蓄水成湖,有水面長8公里40余萬平方米。由棗園湖公園管理處投資600余萬元,建成了旅游、度假等配套設施,年接待能力20余萬人。棗園湖青山綠水,碧波蕩漾,是漢中人民水上旅游的又一風景線。
西鄉柳林:位于西鄉縣城東北。距離縣城中心5公里。涇陽河,柳樹林,互相暉映,美不盛收。是春天踏青,夏天避暑的好去處。
何家灣:位于縣城東北5公里的古城鎮涇洋村,在涇洋河右岸第二臺地上,高出河床約10多米,是本縣又一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存。1980年10月—12月發掘,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4.5平方米,發掘面積61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產和生活用具600余件,并清理出仰韶文化時期的殘居住址20余處、灶坑一個,儲藏物品的窖穴115個及墓葬25座,是當時在陜南所發現的史前時期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積層最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處遺址。1982年4月14日,在又一次發掘中,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骨雕人頭像,這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工最早的一個骨雕人頭像,也是一件極為珍貴的骨雕藝術品。
李家村遺址:位于縣城西南二公里的葛石鄉和平村。1958年,農民在深翻土地時,發現有古代器物,經考古單位考核、證實,為史前文物。先后兩次發掘,出土文物大致分兩類;一為石器類,其特征以磨制為主,打制次之,磨制的器物有石斧、石錛、石鏟、砥礪器(即磨刀石)等,打制的石器主要是刮削器。另一類為陶器,有陶罐、陶鼎、陶碗、陶盂及陶銼等,其中以圈足碗、三足器、平底缽以及扁平磨光雙弧刃石鏟等,最具有新石器時代文物的代表性。陶器內黑外紅,以夾砂灰白陶為主,亦有泥質深灰陶、夾砂紅陶等,其制作工藝原始,造型簡單,均系素陶,器物壁薄,火候也較低。陶器上的飾紋,多為線紋、繩紋或鋸齒狀。此外,還發掘出墓葬區一處,甕罐葬兩個,房屋遺址一處,柱洞數個。屋為園形,門各南開,屋后背水,室內地面夯燒堅固,室中有燒陶之窯跡,室外有殘陶窯坑和灰坑,并有鹿角、獸骨等。
紅色旅游區
紅二十九軍軍部:民國1932年9月,中共陜西省省委任陳淺淪為軍長兼政委,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九軍,擴大武裝,1932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實行戰略大轉移,紅四方面軍進駐西鄉縣鐘家溝鄉,并將軍部設在玄天觀,同時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作出了入川的重大決定。12月19日,紅軍主力相繼撤離西鄉向四川開撥,21日到達四川通江兩河口后,不到一個月時間,紅軍就解放了通江等縣,迅速在川北打開了局面,于1933年2月誕生了川陜革命根據地。打響了陜南革命武裝斗爭的第一槍。
鐘家溝會議遺址:位于西鄉縣鐘家溝鄉。1932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實行戰略大轉移,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開始西征。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的帶領下,紅四方面軍放棄鄂豫皖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12月進入漢中,紅四方面軍進駐西鄉縣鐘家溝鄉,并將軍部設在玄天觀,同時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作出了入川的重大決定。12月19日,紅軍主力相繼撤離西鄉向四川開撥,21日到達四川通江兩河口后,不到一個月時間,紅軍就解放了通江等縣,迅速在川北打開了局面,于1933年2月誕生了川陜革命根據地。目前我縣保存較好的主要革命文物有“川陜赤北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長方形木質印章、鐘家溝金家嶺路邊墻頭上紅軍留下的大幅標語等實物23件。
雞公田起義:位于西鄉縣私渡鎮紅安大隊的雞公田。別稱“紅廟子”,后為大隊小學所在。1932年陳淺淪同志籌建紅二十九軍,開辟川陜革命根據地,為紅四方面軍入川創造條件,在雞公田舉行武裝起義,后起義失密,陳淺淪等被害,革命暫受挫折,但“雞公田”這一新民主主義革命起義地被載入中國人民革命的光輝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