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縣位于中國陜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東經109°13′14〞-109°45′47〞,北緯35°26′29〞-36°04′12〞。總面積1886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人,1990年人口17.61萬,漢族為主。
行政區劃
洛川縣轄7個鎮、9個鄉:
鎮:鳳棲鎮、舊縣鎮、交口河鎮、老廟鎮、土基鎮、石頭鎮、槐柏鎮
鄉:菩堤鄉、黃章鄉、永鄉鄉、京兆鄉、楊舒鄉、石泉鄉、秦關鄉、百益鄉、朱牛鄉
歷史沿革
洛川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即有人類活動蹤跡,發現100多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漢高祖元年(公元206年)始置縣。后秦姚萇建初八年(公元388年)分縣北部設洛川縣,因洛河水穿境而過故名。“
地理氣候
洛川縣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海拔1072米;年均氣溫9.2度,年降水量622毫米,無霜期167天,是黃土高原面積最大,土層最厚的塬區,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原地貌之一.塬面平坦,土地寬廣,質地優良,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自然條件優越,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素有“陜北糧倉”和“蘋果之鄉”的譽稱,先后被確定為全國蘋果外銷基地縣和陜西省蘋果生產甲級基地縣、糧油生產基地縣。烤煙生產基地縣。洛川縣是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和中國蘋果優生區的核心地帶,迄今已有50多年的蘋果栽培歷史,為陜西蘋果的發源地。洛川蘋果以其“個大、色艷、細脆香甜,耐貯藏,無污染”六大特點享譽中外。
水利資源
推進水利產業化大力建設骨干水源工程,到2010年達到鄉鄉有集中供水工程。積極發展節水灌溉,到2005年全縣節水灌溉面積發展到20萬畝,2010年發展到30萬畝,基本實現果園節水灌溉。積極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爭取在2003年消滅缺水村,2005年實現人畜飲水自采水化和水質達標化,同時加快水利改革,建立新的水利籌資機制和發展機制。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全縣經濟一直保持了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2000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43942萬元,比上年增長9、1%;財政收入6800萬元,比上年增長5、7%;農民人均純收入2131元,較上年增長6.3%,鄉鎮企業總產值233288萬元,比上年增長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00萬元。比上年增長5.7%;人口自增率3.8‰,較上午下降一個十分點。蘋果產業獲得新發展 2000年提出了建設蘋果專業大縣,經濟強縣的發展目標,新建果園1.57萬畝,苗圃804.2畝,蘋果面積累計達到32萬畝,總產20萬噸,農民蘋果人均1600占農民人均純收入服務公司,開辟蘋果直銷窗口28令,蘋果出口歐共體東南亞一帶;蘋萊特產稅收入2543萬元,占財政收入的35%,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2001年靳廷閩36萬畝果實套袋完成3、7億個,修建各類果庫2ll座。山川秀美工程全面啟動 突出抓了“一線點”綠化美化工作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完成道路綠化352,8公里,工程造林5.92萬畝,封育林5、9萬畝飛播造林5.7萬畝,縣城42個單位、19個鄉鎮政府所在地,78個行政村完成了綠化任務.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63平方公里 2001年春季造林4。4137萬畝,一次性完成了全年任務、其中個體承包造林1.773萬畝。
城市經濟
出臺了《關于扶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暨鼓勵農民進城經商辦企業的若干規定》。《關于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的若干規定》和《洛川縣城鎮人口擴容暨戶籍管理辦法》,積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新增個體私營企業23家, 發展工商個體戶481戶,分別比上年增長40%和32%。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2000年全縣基本建設投資完成6539萬元,堅持推行“民辦公助,民工建勤”的雙民政策,多方籌資720萬元完成了舊土路改造鋪油任務,京兆塬供水二期工程和拓家河楊舒自流灌區、兩水河 提灌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投資520萬元的安生溝庫壩工程開工建設;建成人飲工程28處,解決了l萬多口人飲水困難,政府承諾為群眾辦理的十件市政實事基本完成,中心街南拓工程通過市上驗收并投入使用,步行一條街主體工程完成,新安廣場一、二期工程提前建成向群眾開放。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 全面推行了教育‘四制”改革,吸納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了曙光民辦中學及一所民辦幼兒園;強化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通過衛生部階段性評估;開發建設了谷咀村蘋果旅游閑暇度假村。
特色產業
圍繞建設蘋果專業強縣目標,努力實現以蘋果為主的特色產業優化升級,一是建立全面科學的質量體系,到2005年,全縣早、中;晚熟蘋果的比例由現在的1:9:90調整為5:20:75,建成5萬畝天然綠色優質蘋果基地,2010年見趁建成10萬畝無公害綠色優質蘋果基地,加大優良品種和高新技術推廣力度,使全縣優質果率提高到70%以上。 二是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形成以縣蘋果生產辦公室和果樹研究所為中 心;鄉鎮果站為骨干、村級果協為基礎,農口、業務部門為補充的蘋果技術推廣服務網絡,提高果農的務果水平,促進果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三是建立適應市場需要的營銷服務體系,積極實施名牌帶動戰備,通過內引外聯,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大力促進專業要素市場的發展。四是建立以精深加工為重點的加工貯藏體系,到2005年果品加工轉化能力達到總產量的10%,貯藏能力達到15萬噸,五是建立蘋果產開發支持保障體系,縣財政列支蘋果產業發展基金,支農專項資金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向蘋果產業傾斜,金融機構每年按蘋果產值20%左右的規模提供信貸支持。
洛川蘋果先后榮獲國家省部級各項大獎160多項,是中國女排、人民大會堂專供蘋果,2008年又被確定為北京奧運會專供蘋果。2010年再次被確定為上海世博會接待果。洛川縣位于延安市南部,是蘋果生長7項氣候指標要求的優生區。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面積50萬畝,人均3.1畝,居全國第一。
洛川的蘋果聞名遐邇。洛川境內塬面廣闊、土層深厚、日照充足、水肥和諧、雨熱同季、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無工業污染,是國內外專家一致公認的世界最佳蘋果區的核心地帶,也是全部符合日照、降雨量、海拔等蘋果生長7項氣候指標要求的優生區,發展蘋果產業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洛川蘋果自1947年引進以來,迄今已有60多年的發展歷程。2009年洛川蘋果再獲豐收,全縣蘋果總產量達到65萬噸,總產值達15億多元。目前,洛川的蘋果種植面積已達到50萬畝,人均3.1畝,居全國第一。蘋果收入已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5%以上。蘋果產業已經成為洛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20萬果鄉人民脫貧致富的有力支柱。
洛川蘋果果型端莊、色澤艷麗,口感純正、風味獨特,深受國際國內消費者青睞。
基礎設施
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大縣城公用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縣城的城市功能,把洛川建成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 高塬特色與現代文明相輝映的園林城市。公路建設堅持建設與養護并舉,到2005年實現縣際道路黑色化、鄉村道路砂石化、公路兩綠色化。實現縣級電網調度和變電運行自動化基本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到2005年行政村通話率達到90%。
科教興縣
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鞏固提高‘普九”成果推行·四制Qt改革,實行規模辦學,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實施高中階段教育計劃和職業教育計劃:大力推進科技經濟一體化,設立科技發展基金,組建洛川縣科技信息技術網絡培訓中心,加大農業科學技術的開發、引進,推廣力度,創速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好人才引進開發工作,形成梯次配備,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實施高中階段教育計劃和職業教育計劃:大力推進科技經濟一體化,設立科技發展基金,組建洛川縣科技信息技術網絡培訓中心,加大農業科學技術的開發、引進,推廣力度,創速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好人才引進開發工作,形成梯次配備,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
山川秀美
工程,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以提高森林覆蓋率和發展經濟林木為主要目標,集中抓好一線三點綠化,大力推進退耕還林政策落實,到2010年,封山綠化面積達到85.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34%提高到了1.5%,種草面積達到30萬畝,全縣綜合治理面積達到1583平方公里。
名勝古跡
洛川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較為豐富。舉世罕見的黃土奇觀,黑木溝黃土地質遺址被科學家稱為研究黃土高原形成的“歷史年輪”,已被國家命名為“黃土地質公園”。文物古跡豐富,先秦萬鳳塔歷經千年風雨仍巍然屹立,東漢征西大將軍駐節處“漢武望仙臺”依稀可辨,明朝進士劉琦墓被后人整修。特別是1937年黨中央這里召開的“洛川會議”,制訂了著名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有剪紙、刺繡、面花、皮影、蹩鼓等,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
國家黃土地質公園 2004年 10月23日,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黃土地質公園在洛川縣新落成的黃土地質博物館揭牌。這是繼西安翠華山、宜川黃河壺口瀑布之后,陜西省第3個國家級地質公園。 該公園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共劃分五個景區,分別是黃土地質遺跡生態環境保護區、黃土地質景觀旅游區、蘋果園觀光區、管理服務展覽區和黃土情旅游度假村。其中,面積為2.6平方公里的黃土地質景觀游覽區,最具科研和觀賞價值,黑木溝最具代表性。黑木溝長7000米,溝谷中部寬約1100米,深140米,兩側為裸露黃土塬。黃土剖面出露清楚、地層連續完整,溝內黃土垂直節理發育,直立性好,谷坡陡峻。受重力、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質作用,形成了獨特奇異的“黃土喀斯特”地貌景觀。溝內黃土滑坡、黃土懸溝、黃土落水洞、黃土橋、黃土柱、黃土墻等黃土微觀地貌景觀豐富,鬼斧神工、氣勢恢宏。 據國土獎資源部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國內共有8個世界級地質公園、85個國家級地質公園,其中洛川黃土地質公園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黃土地質公園,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 萬風塔:建于宋代,共13層,高約40余米,位于縣南土基鎮城村,距縣城40公里。
洛川會議舊址 位于縣城北10公里馮家村。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著名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如今這里保存有當年的會議室、毛澤東同志的辦公室和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的舊居,建有洛川會議紀念館。
風土人情
洛川地處陜北高塬與關中平原交結地帶,兩地風俗兼收并蓄,地方特色鮮明。洛川民俗博物館濃縮了經濟活動、歲時節日、家庭慶典、日常生活、家庭祭祀等民俗活動場景,還辟有古代社會生活展廳,展出古代歷史文物和清代全堂《水陸畫》等。
民間藝術
洛川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有剪紙、刺繡、面花、皮影和獨創的工藝品毛麻繡,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畫鄉“,作品曾在法、德、日、美等國展出并被收藏。皮影曾赴法國訪問演出。還有洛川蹩鼓,古風古韻,氣勢磅礴,享譽國內外.洛川民俗博物館坐落在洛川縣鳳棲鎮210國道旁。占地4畝,擁有3個展室,陳列面積近600平方米,是陜西省第一座民俗館。1994年9月16日正式開館。著名學者、民俗學家鐘敬之題寫了館名。博物館建筑采用清代洛川傳統的四合院形式。正門前蹲踞一對雍正—卜三年(公元1735年)的鐵獅子,兩側大紅燈籠高高掛,院內既有陜北常見的窯洞,又有關中農村的瓦房,體現出關中與陜北接合地帶民居特色。房屋外部運用民間木雕、石雕、磚雕等工藝裝飾了各種民俗吉祥圖案。整個建筑古色古香,典雅別致。民俗博物館辟有洛川簡史和洛川民俗兩大展區。洛川簡史以館藏文物為主,系統地反映了自新石器時代以來洛川地區的歷史脈絡。其中有歷年來洛川出土的玉斧、石斧、石刀、紅陶罐、盆、鬲和秦漢時代的繭形壺、漢代的釉陶罐及唐繪彩罐、明清瓷器等。1979年出土于洛川土基鎮的燕王職劍,劍銘“燕王職作武業期錯劍”,填補了陜西秦地燕國器物的空白。清康熙年間洛川興平寺“水陸道場圖軸”62幅,商7.5米,寬1米,繪有諸佛菩薩、諸天神星辰、地府獄主、修羅主判、無主孤魂、亡靈等形象,為作水陸齋法令所用,其規模之大,為省內罕見,曾在北京、西安等地展出。于右任書贈邑人屈克勝的《千字文》14幅,對聯2幅,一日:“中和致佳育,孝悌通神明”,一曰:“孝悌先王業,耕桑四海心”。洛川皮影1985年曾赴法演出,聲譽頗高。該皮影道具系牛皮精制,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現珍藏于館中,堪稱“館寶”之一。
洛川民俗博物館洛川民俗展覽獨具匠心,通過一大家族的生產生活透視黃土高原上北方游牧民族與關中農耕文化區交融共生的多元文化現象,以小見大,以物證俗,重現了百余年間近現代黃土風情。其內容包括經濟活動、家族慶典、人生禮儀、歲時節令、生活起居、游藝娛樂等方面。以家庭居室為單元,以實物為線索,領略黃土文化的廣博與魅力。在家族尊長者居住的“中和堂”上張掛著—張“壽”字圖,系由一百個延長縣知縣的官印印模組成,取意“延年益壽”“長命百歲”,頗具特色,游人均以親睹為快。其窯掌是頗具地方特色的碗架云子,四層,每層之間掛有橫幅剪紙薰畫。在新婚夫婦居住的房間內,集中展現了洛川民俗中最為熱鬧、最具特色的婚嫁習俗。洛川婚禮不拜“喜”字,而是拜雙雁。《洛川縣志》載:“結婚時,轎子中必須放一公一母兩只雞,即使現在用汽車、拖拉機迎親,亦須帶兩只雞,此由古時婚禮用雁轉化而來”。雁象征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屋里還奇怪地放著一束棗枝,這可是洛川最為獨特的講究。《洛川鄉土志》云:“新婦下轎,即用棗枝上栽核桃、大棗、面兔,掃帚上栽紙花,名為‘拉花頭’。然后扶新婦,手攜面斗以人,即于庭前拜天地,則奠雁禮也。”由姐夫、姑夫或同輩親朋中口齒伶俐者,手執棗枝、掃帚,高唱拉棗子歌。新娘手攙面斗,一頭插著尺子秤,暗喻作事要公平,辦事要有分寸,一頭插著銅鏡,暗喻照妖避邪。洛川民俗豐富多彩,可在民俗博物館里一覽無余。它是研究人類文化史、社會史、民族史的一個重要窗口。先后有國內外知名人士上萬人前來參觀,人稱它是:“陜北風俗大觀園”。
洛川蹩鼓
洛川蹩鼓主要流傳于陜西省洛川縣黃章、永鄉、舊縣等鄉村,為著名的"陜西三大鼓"(宜川胸鼓、安塞腰鼓、洛川蹩鼓)之一,陜西方言稱"蹦跳"為"蹩",此舞以蹦跳為特征,故稱"蹩鼓"。洛川蹩鼓最大的特點是在蹦跳中完成各種舞蹈動作。"蹩鼓"流傳于延安地區洛川縣,以縣東北的黃章、永鄉、舊縣等鄉鎮較為普遍,表演時,鼓手腹前挎個直徑約50厘米的扁圓鼓,邊擊鼓、邊蹦跳。洛川蹩鼓是從戰國時期傳承至今.相傳是戰國時期士兵為了慶祝勝利和軍陣演變而來.蹩鼓表演在國內多次獲得大獎。2006年5月20日,洛川蹩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