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縣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是一個以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位于四川西南、涼山州東南部。全縣幅員面積1918平方公里,轄3個鎮、31個鄉,151個行政村,7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6647人,其中農業人口125233人,占總人口的91.7%。有漢、彝、回、布依等16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03079人,占總人口的75.4%;彝族人口102270人,占總人口的74.8%。
行政區劃
普格縣轄3個鎮、31個鄉:
鎮:普基鎮、蕎窩鎮、螺髻山鎮
鄉:永安鄉、向陽鄉、文坪鄉、黎安鄉、花山鄉、東山鄉、大坪鄉、輝隆鄉、洛烏溝鄉、雨水鄉、甘天地鄉、洛烏鄉、孟甘鄉、特茲鄉、吉樂鄉、特口鄉、耶底鄉、夾鐵鄉、瓦洛鄉、哈力洛鄉、萊子鄉、祝聯鄉、采乃鄉、月吾鄉、特補鄉、五道箐鄉、特爾果鄉、大槽鄉、馬洪鄉、洛甘鄉、紅莫依達鄉
歷史沿革
普格,彝語意為山埡口下的草甸子,彝族群眾稱普基,普格即由普基轉音而得名。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西]初即納入祖國版圖,屬邛都(今西昌縣)。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錐結、耕田、有邑聚”。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置越西郡,普格為越西郡轄地。唐末入南詔,為阿都訓,隸建昌府。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自立,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千戶,后升軍民總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府罷為里州,屬建昌衛。明初襲元制,為里州,屬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建昌衛為寧遠府,普格阿都正副長官司均屬寧遠府。光緒二十年(1897年)在普格設警佐一員,宣統元年(1909年)寧遠府把府移駐普格。宣統二年,組建普格鄉,屬西昌縣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普格設縣國三年(191格阿都土司轄區劃為西昌縣的分縣。
1950年3月25日,普格解放,設治局屬西昌署轄,1952年普格由西昌專區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區,同年正式成立普格縣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普格橫斷與烏科梁子東西對峙,中梁山縱亙其中。中梁子、波尾梁子和烏科梁子均屬大涼山。海拔下較少,高山)為主,占總面積的67.4%。丘陵平壩僅分布在河谷地帶,呈高山、地貌。有則木河和西洛河沿山腳由北向南潺潺而去,在縣城附近東北角的扭皮各則處,二水合流,南注金沙江。縱觀普格地貌,山脈河流南北走向,枕山帶河,平行交錯,東西群峰并列,中為凹凸,三山二水形成狹長的北高南低的河谷地貌。縣境內最高峰為螺髻山主峰――也俄額哈峰,海拔標高為4359米,最低處為白水河,海拔標高為1040米,河谷與山地高差達3319米,其地形地貌可概括為三山夾谷從而構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征。
氣候特征
普格縣位于四川省低緯度地區,氣候受西南季風和印度北部干燥大陸性氣團交替控制,干雨季分明,年溫差較小,日差較大,年平均氣溫變幅僅13℃,是省內全年氣溫變化最小的地區之一,晴天多,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垂直差異十分明顯,在涼山境內故有普格的太陽,甘洛的風,昭覺下雨當過冬”的說法。以近十年的氣象資料為例,年平均氣溫為16.8℃,1月為9.4℃,7月為22.7℃,極端最高氣溫33.3℃,極端最低氣溫-1.9℃,年總日照時數2094.7小時,年總蒸發量為2107.2毫米,年總降水量為1169.8毫米,年平均絕對溫度為13.2毫巴,無霜期為301天。氣候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具有顯著不同,從高海拔到低海拔,從東北到西南,呈現出山地溫涼到南亞熱帶氣候的變化趨勢,雨量季節分配的顯著特點是冬干春旱,干濕分明,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為干季,構成了冬無嚴寒春高溫,夏無酷署秋涼早的氣候特點。以氣象學上氣溫低于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季,高于22℃為夏季來劃分,普格的冬天僅為一個月,夏季只有兩個月,春秋兩季長達9個月。
自然資源
普格資源得天獨厚,開發潛力巨大。這里日照充足,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具備良好的自然條件。農業久負盛名,出產豐富,是糧、油、烤煙、蠶繭、林果、藥材的生產基地?緹熞再|優聞名,1985年代表四川煙參加全國鄭州煙草博覽會獲金獎。蠶繭素來有名,出口繭達日本二級繭質量標準,是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唯一的出口蠶繭縣。畜牧業發展前景看好,天然草場寬廣,有可開發利用的草地116萬畝。水能資源豐富,理42.可20.現1.8可29%礦產資源眾多,現已探明有的銅、鐵、煤、高嶺土、石英石、玄武石、石灰石等貯量豐富,有待開發。
市區可使用土地面積19.05萬公頃,規劃中工業用地0.0058萬公頃,商業用地0.002萬公頃,住宅用地0.0014萬公頃,農業用地15.10萬公頃,其它用地3.94萬公頃。
普格縣地層出露較齊全,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種類較多,現已探明有銅、鉛、鋅、磷、高嶺土、石英巖、重晶石等。
林業用地面積132萬畝,其中,森林面積46.9萬畝,灌木林地39.62萬畝,疏林地1.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14.46萬畝,宜林荒山26萬畝,森林覆蓋率16.41%。全縣的樹種有67科,259種。主要的樹木種類有云南松、高山櫟、其他櫟類、冷杉、樺木、枸樹、楊樹、榿木樹、楠木、華山松、鐵杉、槭樹、云杉和柏樹共14個樹種為優勢品種,占整個森林面積的95%。野生動物種類有豹、黑熊、滇猴、小熊貓、麝、野牛、巖羊、穿山甲、靈貓、紅腹角雉、錦雞、鶴、長腳秧雞、鸚鵡等。中藥材種類有黃柏、黃蓮、薯芋類、黨參、當歸、半夏、通草、貝母、金錢草、川烏、草烏、雞血藤、杜仲、黃芪等200多個品種。
普格縣水利資源豐富。全縣徑流量15.0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總量為19.57億立方米,人均有水資源16756立方米;水能資源可利用量1.2億立方米,已開發量0.591億立方米,占總量的3.92%,占可利用的49.3%;水能理論蘊藏量為42.13萬千瓦,可開發量20.12萬千瓦,已開發1.87萬千瓦,占理論量的4.44%,占可開發量的9.29%。
經濟建設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999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866萬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量為48.8:23.4:27.8,經濟結構逐步優化。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穩糧的基礎上,形成了烤煙、蠶桑、畜牧、林果四大經濟支柱,培育了甘蔗、蓖麻、蔬菜等新經濟項目,化邁進。全縣糧食總產量64781噸。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電力、建材為支柱產業,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經濟體系。龍頭企業豪吉集團生產的“豪吉牌”系列產品暢銷全國,享譽東南亞,是西南地區食品行業的拳頭產品。1999年全縣縣屬工業總產值達9528萬元。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旅游業正在這片被火把燒紅的古老土地上崛起,新的經濟優勢正在逐步形成。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堅持“開明促開放,開放促開發,開發促發展”的方針,一切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相繼出臺了招商引資、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旅游開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橫向經濟聯系得到加強,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豪吉集團、溫泉山莊等已成為招商引資成功的范例。對外開放已成為普格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面對西部大開發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普格人民對未來充滿信心。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認識縣情的基礎上,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及時調整和完善了發展思路,即“以全民素質和教育為基礎,以鞏固和發展農業產業、改革和完善城鎮企業,培育壯大旅游業、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為重點,以加強基礎設施和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保障”的“142”發展思路。這個思路把教育擺在首要位置,把旅游首次列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壯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中共普格縣委八屆三次全體會議為普格的未來勾畫了宏傳藍圖;到2005年,力爭全縣農業產值達2個億,工業產值達2個億,旅游業綜合收入到1個億,個體私營經濟營業額和產值達1個億,財政收入達4000萬元以上;到2010年力爭實現旅游大縣的目標。
企業狀況
擁有工業、商貿、糧食、郵電、醫藥、建筑、飲食服務等企業42家,職工2102人。工業企業以生產食品、建材、電業為主,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現擁有固定資產19500余萬元,年產值1個億以上,年創利稅近3千萬元;豪右集團、鐵馬水泥有限公司、電力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成為普格縣城市經濟的支柱。其中,龍頭企業豪吉集團生產的“豪吉牌”系列產品暢銷全國,享譽東南亞,是西南地區食品行業的拳頭產品,該集團被稱為“大涼山上的一枝花”,是“全國質量效益先進企業”,在普格縣域經濟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商貿企業尚存農資土產公司、石油公司、物資公司等6家企業,擔負著全縣人民生產、生活必須品、重要商品,以及農業生產資料等供應工作。
豪吉集團的主導產品是“豪吉牌”雞精,它采用大涼山無污染的高山雞、烏骨雞和雞蛋為主要原料,利用食品科技最新工藝精制而成,含有15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養和保健營養型調味品。該產品系“四川省名牌產品”、“中國公認名牌產品”,在全國同類產品中首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1999年豪吉雞精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鑒定為“綠色食品”。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臻完備。交通運輸發展較快,公路總里程達619公里,省道西巧路縱貫全境,鄉鄉通公路,交通運輸四通八達;電力裝機1.98萬千瓦,不僅能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要,還有大量余電輸往外地;郵電實現通信網傳輸數字化、交換程控化。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普格民族教育健康發展,現有中小學194所,在校學生15000多人,1997年“兩基”通過國家驗收,“普九”工作正在推進,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體系;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電視覆蓋率達83%;縣鄉村三級衛生保健網絡正在完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25‰以內;環境保護得到高度重視。失業、養老、城市最低生活費、醫療保健等社會保障制,人民群眾顯改善,1999年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61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7元,目前全縣基本解決溫飽,正向小康邁進。
普格縣城規劃區面積為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為1.4平方公里,區域建設用地0.58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0.31平方公里,公共設施用地0.08平方公里,工業用地0.09平方公里,道路廣場用地0.04平方公里,市政公用設施用地0.01平方公里,綠地0.01平方公里。城區實有房屋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區域內實有居住人口1.13萬人,人均居住面積14.2平方米,城區通訊、供電、供水、排污系統配套。
旅游資源
普格縣旅游資源富集,自然景觀多姿多彩,民風民俗獨具魅力。自然景觀主要有:中國古冰川博物園——螺髻山,氣勢磅礴,宏偉壯觀,保留了地球上第四世紀冰川遺跡,擁有乞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大冰國內外公認的986年被評為四川省自然風景名勝區;縣境內還有四川名泉——溫泉瀑布,西南名泉普格溫泉,探l]瑪瑙洞等保護完好的眾多自然景觀。民族風情濃厚醉人,一年一度的火把節地方特色濃厚,彝族婚俗、彝族年、葬禮古樸,保留著古老的傳說和神秘的色彩。古石刻、巖畫、碑文等文物古跡保存完好。
旅游資源多姿多彩。自然風景奇特,有神姿仙態的省級風景名勝(現正在申報國家級)野、奇、峻、幽體,星羅棋布的高山彩湖,國內外罕見的古冰川遺址,高聳入云的角彩繽紛的勢磅礴、美不勝收的四川名泉——螺髻山溫url為“螺髻五絕”。境內還有療養怡人被譽為西南第一泉的普格溫泉,具有南國塞外牧歌情調的?陲L光,美妙的探幽勝地瑪瑙洞等眾多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觀和古石刻、巖畫、碑文等文物古跡。特別是民族風情更具魅力。每年火把節,都要舉辦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異彩紛呈的節慶活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彝族年、彝家婚俗、畢摩彝族古文化等,充滿了少數民族濃郁純厚的奇情異調,令游客贊口不絕。
民族風情
普格是彝族聚居縣,民族風情以彝族風情為主。彝族火把節、彝族年、彝家婚俗、儀式等民同。
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相傳普格是[u火把]的發祥地,涼山第一個火把節場地在本縣西洛耶底的日都迪散。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左右,普格各地彝族群眾都要舉行賽馬、斗牛雞、摔美、對歌、火把游山等極富民族特色的活動。屆時是歌的海洋,花的世界,青年男女在舉火把游玩之后,還要舉行篝火晚會,彈月琴,撥口弦,跳達體舞,盡情歡歌,通宵達旦。普格火把節地域特色濃厚,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彝族年,也是彝族的傳統節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普格彝族年一般在每年公歷的十月至十一月擇吉日舉行,過年要過三天,第一天“點煙火”,第二天玩各種古老游戲,第三天“送祖”。過年后就開始拜年,禮物一般為酒、肉、禽、蛋類。
普格彝族婚俗至今保留著古老的傳統和神秘的色彩。包括訂婚和結婚兩大程序。整個婚禮過程中,以潑水、抹黑臉、背新娘等方式使婚禮充滿歡樂、風趣和幽默,“搶、背、瞧”被譽為彝族婚禮中的“三絕”。
普格彝族葬禮完整地保持了彝人祖先的原始習俗,方式為火葬,喪、祭奠、出葬、火化、聚食等儀式,長者去世后,還要舉行安靈儀式和超度送靈儀式。[ti軍長征tit普格是軍長征[/u的地方5月,長國工農軍第九軍團在軍團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政治部主任黃火青、參謀長郭天明的率領下渡金沙江,經披砂、松林坪進入普格境內。紅軍在大水塘(今坪塘村)一棵大黃桷樹下小憩,向群眾作革命宣傳,并解救受國民黨敵機轟炸的群眾,當地群眾遂將這棵樹長期保護下來,敬稱為“紅軍樹”,縣人民政府1977年將“紅軍樹”列為重點保護文物。紅軍在普格的3天時間里,沿途向群眾宣傳紅軍宗旨,傳播革命道理,打土豪、分浮財、為民除害,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普格也有34名各族群眾參加了紅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