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隸屬于四川省,由地級資陽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龍泉山東麓、沱江中游。素有“天府雄州”、“蜀都東來第一州”、“成都東大門”之美譽。全市幅員2215平方公里,轄55個鄉鎮,總人口143萬,市政府駐地簡城鎮。東鄰樂至縣,南接雁江區,西連雙流縣和仁壽縣,北倚成都市龍泉驛區和金堂縣,距省會成都市區僅48公里,是接受成都向東向南擴展輻射的第一縣(市),也是成都平原經濟圈極富發展前景的縣(市),境內辟有“兩湖一山”省級旅游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成都資陽現代工業集中發展區),2007年被四川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市)。2008年,在512汶川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機等不利情況下,全市地方生產總值(GDP)突破140億元大關,完成145.61億元,增長15.2%,在全省27個擴權試點縣(市)中列第1位,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位。
行政區劃
簡陽市轄26個鎮、29個鄉:
鎮:簡城鎮、石橋鎮、平泉鎮、養馬鎮、賈家鎮、三岔鎮、三星鎮、青龍鎮、三合鎮、云龍鎮、禾豐鎮、平武鎮、金馬鎮、涌泉鎮、踏水鎮、江源鎮、蘆葭鎮、草池鎮、石盤鎮、鎮金鎮、東溪鎮、新市鎮、石鐘鎮、施家鎮、太平橋鎮、石板凳鎮
鄉:老君井鄉、福田鄉、宏緣鄉、周家鄉、平窩鄉、武廟鄉、高明鄉、玉成鄉、丹景鄉、望水鄉、清風鄉、董家埂鄉、五星鄉、飛龍鄉、靈仙鄉、五指鄉、新民鄉、新星鄉、同合鄉、老龍鄉、壯溪鄉、海螺鄉、壇罐鄉、雷家鄉、安樂鄉、普安鄉、平息鄉、五合鄉、永寧鄉
歷史沿革
簡陽古為蜀國地,秦時屬蜀郡。西漢置牛鞞縣。南朝宋(公元420-479年)牛鞞縣隸益州蜀郡(郡治今成都)。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牛鞞縣為陽安縣,并置武康郡(郡,縣治今簡城鎮),以陽安山得名。文帝仁壽三年(公元603年)置簡州,以境內有賴簡池得名(州治今簡城鎮絳溪河北岸),轄陽安、平泉、金水(今金堂縣淮口鎮一帶)三縣。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降簡州為簡縣。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升簡縣為簡州轄資陽縣。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資陽縣復歸資州。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改州為縣,摘取簡州和陽安之首字,命名簡陽縣,屬川西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治資中)。 1952年簡陽縣龍泉驛區和華陽縣部分地區建立成都市龍泉驛區。1953年撤銷川南區屬四川省內江行政專員公署。1976年將簡陽縣所轄的洛帶區9個公社劃歸成都市。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縣級簡陽市,由地級內江市代管。1998年2月屬資陽地區代管。2000年6月由地級資陽市代管。
面積耕地
全市幅員面積2210.3平方公里,折合3315450畝,其中耕地1570010畝。龍泉山區在境內面積25.49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7.76%,其余山地多為塊狀分布;丘陵區面積289.56萬畝,占總面積的88.13%;沱江河壩壩區面積13.49萬畝,占總面積的4.11%。
人口民族
2004年,全市總人口1424532人,其中農業人口1228129人,占總人口的86.2%;非農業人口196403人,占總人口的13.8%。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644人。
漢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9.9%,余為少數民族,分別是:回、滿、藏、壯、苗、朝鮮、蒙古、彝、白、羌、畬、錫伯、布衣、瑤、土家、普米、侗、納西族等。
地理氣候
簡陽市地貌以淺丘為主,其次為低丘和河壩沖積平原,丘陵約占總面積的88.13%。
縣境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7℃,年均降雨量882.9毫米,年日照時數為1250.9小時,年均無霜期300天。
自然資源
境內有包括長江的一級支流——沱江在內的20多條河流,縱橫交叉,遍布全市,為灌溉、發電等提供了有利條件。境內有大、中、小型水庫85處,蓄水面較廣。沱江、絳溪、環溪、索溪、三岔水庫、石盤水庫均為通航水域。
境內有各種生物上千種,其中動物約300種,植物600多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次為小麥、玉米、豆類、紅苕和小雜糧;經濟作物大春以棉花為主,小春以油菜為主。經濟林有上百個品種。魚類資源豐富,有6目16科97種。家養動物以豬為主,是全國聞名的商品豬生產基地之一。羊主要有大耳麻羊(被省政府命名為優質地方山羊品種)和無角黑羊,山羊板皮質量上乘。
經濟發展
2010年,簡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9億元,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30%;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47億元,增長16.9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億元,增長3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億元,增長13%;招商引資到位國內省外資金80億元,增長3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500元,增長10%。
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132戶,其中產值上億元企業28戶。工業園區已拓展到6平方公里,三期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將形成10平方公里面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集群效應初步顯現,園區企業達92戶,實現產值占全市工業產值的53.04%。
簡陽綜合實力雄厚,特色優勢明顯。農業物產豐富,是四川糧經作物主要產區,為全國商品糧、瘦肉型豬、山羊板皮等10大商品基地;139萬畝肥田沃土,有70萬畝引都江堰之水,實現了自流灌溉,以生豬、山羊、番鴨為主的養殖業迅速發展,優質糧食、水果、蔬菜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勞務輸出的規模和效益明顯提高,農業產業化漸成規模。工業歷史悠久,門類齊全,形成了以機械、藥業藥械、紡織、化工為主的工業體系。第三產業繁榮活躍,科技、文化、衛生事業發達,水、電、氣、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齊備。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百萬勤勞智慧的簡陽人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培育城郊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建設中等城市”的發展思路,以“構建工業支柱、發展綠色產業、經營城鎮資源”為重點,市域經濟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斷取得新的進步。2009年全年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5億元,增長2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5億元,增長25%;主營業務收入235億元,增長26.4%;利稅22億元,增長26.4%。
成資工業區
即“成都·資陽工業集中發展區”的簡稱,是根據成都、資陽兩地2008年4月8日簽訂的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所設置,也是“四川第一例”的地級市以上跨區域合作的先行先試版。工業區位于簡陽市養馬鎮和石盤鎮交界處,目標規劃100平方公里。起步區16.7平方公里動工建設,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農民安置房同時進行場平施工。起步區涉及簡陽養馬、石盤、周家等4個鄉鎮。先期啟動的460畝中,工業用地180畝,安置房用地280畝。從2008年6月開始運轉起,已有48家企業前來洽談投資建廠,有意向的20余家,而其中有18家企業只等第一時間入駐,其投資總額將超過25億元。
成資工業區為股份制合作方式,園區封閉運行10年,所有產生的利稅均不分配,用于園區滾動發展。根據這個精神,兩地達成共識:企業在兩地注冊均可,行政審批、日常管理按屬地原則由簡陽負責,利稅留在園區,工業增加值及銷售收入指標五五分成。根據規劃,到2012年,工業區將實現工業銷售收入500億元、增加值170億元。
從園區開建的成簡快速通道,將工業區與雙流機場的距離拉近至40分鐘車程,與成都經開區拉近至20分鐘,而距未來橫跨金堂、簡陽的成都第二機場只有20公里。
為加大吸引力,工業區引入成都固定電話區號028供區內企業使用,2008年12月已開通。這是全省首個“飛地”電話。
成資工業區黨工委書記,由龍泉驛區委書記和簡陽市委書記共同擔任,管委會主任則由兩地的區長和市長同時出任。此外兩地數位常委也實行異地交叉任職——這在全國為首例。
交通狀況
簡陽離四川省會成都市區僅48公里,距資陽28公里。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捷。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321(廣州—成都)、319(廈門—成都)、318(上海—拉薩)國道穿境而過。成簡快速通道在建,2011年建成通車;成渝高鐵、成安渝高速,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在建,規劃中的成都第二國際機場在成都市金堂縣與簡陽市交界處,各占一半;與第二機場配套的機場高速、機場輕軌都將經過簡陽。
科技教育
簡陽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農科院土肥所共同實施的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四川盆地單季秈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簡陽示范區2008年實施情況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現場再次傳出了覆膜水稻獲豐收的喜迅。
“十五”期間,簡陽共實施科技計劃項目7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省廳級項目6項,資陽市科技計劃項目40項,本級科技計劃項目21項。爭取到了科技計劃項目的研究資金900萬元,銀行貸款1000萬元以上。期間共獲得科技進步獎10項,其中: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獲得資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資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全面實施了“863”項目《南方季節性缺水灌區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范》,《國家星火計劃“DLY瘦肉型豬產業化示范》,《簡陽大耳羊規范飼養與產業化示范》等項目的研究與示范推廣。空分工業,橡膠工業,制造工業,醫藥化工業,醫療器械等產業方面的科技項目實施成效顯著,科技創新突出。
簡陽市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狠抓教育質量的提高,教育質量遠近聞名。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穩步發展,為各大專院校和簡陽建設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簡陽現有各級各類學校676所,在校學生24.18萬人。全市有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和重點職業中學各一所,分別是:簡陽中學和簡陽市高級職業中學;有省級重點職業中學一所——平泉職業中學;有市(地)級示范性普通高中五所,分別是:陽安中學、石橋中學、賈家中學、三岔中學、簡陽市三星中學;有教師繼續教育學校一所——簡陽市教師進修學校。簡陽有教職工10688人,全市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的960人,小學、初中、普通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96.8%、80.6%、44.2%。全市獲高級職稱的教師214人,中級職稱的2784人,初級職稱的6104人。全市幼兒入園率、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74.3%、100%和97.6%;小學、初中鞏固率分別達到99.87%和97.35%。成功培養出30名知名教師和24名知名校長,高考上線總數在兄弟縣市區中多年保持第一。
旅游資源
簡陽人文歷史悠久,文物古跡遍布城鄉,山水景觀、風景名勝等旅游資源豐富。
簡陽市境內的“兩湖一山”旅游區確定為 四川省“十一五”規劃“新五大”精品旅游區之一。“兩湖一山”旅游區位于成都市區東南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的交匯地帶,距成都中心城區最近僅20千米,以龍泉湖、三岔湖(英文名稱:Three Forks Lake)、龍泉山脈(核心景區為丹景山、天成山、長松山和張家巖)為主體,總體簡稱“兩湖一山”,涉及面積500多平方千米。依托山水生態、川西民居民俗、蜀文化、洛帶客家文化、龍泉桃花節等。
三岔湖被譽為“天府明珠”,北距成都50公里,東距簡陽市區32公里,湖岸線周長240公里,大小島嶼114個,1993年被香港列入《世界名湖名庫》。
龍泉湖有“人間瑤池”之美稱,湖形奇特,狀如蝌蚪,距成都市區僅38公里,湖岸線周長54公里,14座形態各異的島嶼和湖尾“十里長峽”,使龍泉湖自成幽絕風韻,令游人嘆為觀止,留連忘返。
丹景山自古便是蜀中勝地,有獨特自然風光和民間傳說,有“五龍朝丹景”、“阿斗讀書臺”、一樹三身的古柏(忠烈柏),附近還有三國虎將屯兵地“張飛營”。五鳳山森林公園有珍奇的鴛鴦藤和古剎黑水寺,是理想的度假、旅游景點。 櫻桃溝、葫蘆壩的旅游資源也在開發中。
人文景觀
久負盛名的“簡州八景”至今猶存:建于宋代的圣德寺白塔,歷經八百年滄桑仍巍然矗立于城南,名為“一塔凌云”;沱江東岸的印、鰲二山,兩山對峙,似捧托壁星,形成“印鰲拱壁”的勝景;“金絳流虹”是指入夏時金水(沱江)清、絳水(絳溪)濁,二水相匯,如長虹貫入江中;“四崖泛月”,指東崖、西崖、南崖、北崖環列城郊,面臨江水,月印江中的美景;“朝陽曙閣”,是城北沱江邊朝陽洞及洞前舊有朝陽閣古跡;城西絳溪西岸有宋代狀元許奕讀書處的龍門洞,又因溪水似錦,故名“龍門錦浪”;舊時每遇科考之年有中試者,簡城公園內古學宮前池中即有荷花開放,因此得名“應第蓮池”;簡城金、絳二水會合處,常有漁舟聚集,朝出暮歸,入夜則漁火似星辰閃爍,故稱“漁村暮艇”。
簡陽自古人文鼎盛,名賢輩出。古有“簡州四狀元”,今有著名現代作家羅淑、周克芹;出土的恐龍化石、東漢石棺精美畫像、逍遙洞漢碑倍受海內外學者專家的重視和推崇。
簡陽圣德寺白塔:位于簡陽城南一公里處,始建于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夏,竣工于嘉泰二年(1202年)秋。塔高37.9米,屬磚石仿木結構、四周攢尖頂、十三級密檐式佛塔。外部建筑特色:其方形平面及位于寺院中軸線上的特點仍具唐代遺風;高達五米的基座國內罕見;塔身雖為密檐式,但造形仍仿樓閣式;第三級四面精巧秀麗的八座抱廈和第七級的兩座舍利塔造型,國內僅見。內部結構特點:塔內共四層,塔身剖面為雙層結構,里層為塔心室,外層為厚壁,中間夾以回廊,石質樓梯置于回廊中,梯級安排為“壁內折上結構”。各層均有形制多樣,大小不一的壁龕,斗拱、藻井等,疊澀拱頂錯落有致。回廊兩壁尚存百余幅宋人佛像壁畫,繪制技法嫻熟,色彩艷麗,立體感強,無論線描勾勒,還是敷色暈染,均具唐代風韻。《圖書集成》稱該塔為“州之文筆”,素有“一塔凌云”美譽而名列簡陽八景之首。
奎星閣:位于東溪鎮,傍沱江東岸,建于宋慶歷二年(1042年)。閣有五層,每層高約2丈余。1964年奎星閣被毀。奎星閣摩崖造像分布奎星閣下長15米、高7.5米的巖壁上。現存1927年重建廟宇,有宋、明摩崖造像34龕108尊,題記3處。
題名塔:位于石盤鎮白塔村。始建于清光緒壬寅年。該塔坐南向北,方形石結構十一級密檐式塔,層層上收。塔頂為攢尖頂,正北下三層,各層均開有拱頂門,以上每層四面均開有拱卷形窗,第四級正面開雙園窗。正北面第十一級到第九級陰鐫楷書“題名塔”。第八級到第五級鏤空“福、祿、壽、喜”四字。塔內為空心,塔基為石砌素面,垂帶式踏道5級。塔身通高26.4米。
龜鶴燭臺:是簡陽出土的宋代銅器,作一鶴雙足立于龜背上,鶴口中銜一插針。插針略加裝飾,中部有一卷云行平面。鶴、龜造形生動、制作精細。
龍埡遺址
四川第三處、30年來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在簡陽現身。 四川第三處,也是30年來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在毗鄰成都的簡陽市現身。2010年8月2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簡陽公布了這一發掘成果,上萬件包括象牙化石在內的動物骨骼化石、石器和少量古樸的飾品出土,為今人帶來大量2萬至3萬年前西南地區古人類的活動信息。
修豬圈時發現“老祖宗”遺址
2010年4月27日,簡城鎮龍埡村4組村民黃繼康在屋后修建豬圈,用鋤頭還沒刨幾下,就發現在土堆里出現許多形狀奇怪的“石頭”。細細辨認之下,好些“石頭”竟有些像動物牙齒、爪子。接到黃繼康報案后,簡陽市工業園區派出所、市文體局文管所工作人員立即趕往現場進行處理。
“我們都沒有想到,這些‘動物化石’的所在,居然是這么重要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簡陽市文化體育局局長、發掘辦公室主任施亮說,被命名為“龍埡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現場,實際上不過30余平方米。如此有限的空間,卻堆積有大量古人類在此生活的痕跡:動物骨骼碎化石、石器、骨器總共上萬件,包括象、鹿、豪豬、羊及貓科動物。兩根分別長3.15米和2.2米的古動物骨骼化石尤其扯眼,到底是什么動物的骨骼這么巨大呢?
5月4日,簡陽市文管所安排人員攜帶化石標本1件及化石照片到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請專家進行鑒定,鑒定結果為:東方劍齒象象牙化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負責人陳葦說:“經歷了3萬年漫長歲月,在自然條件下能完好保存至今,實在罕見。”
專家論證出土物是遠古文化遺產
5月11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孫智彬、陳葦等親臨遺址現場進行調查。7月14日,發掘工作正式啟動。發掘工作雖然時間短、面積小,但收獲非常豐富,發掘出多種動物的數千計骨骼化石碎片、三百余件石制品和少量裝飾品,成果遠遠超出預期。
其中最精美的是三塊經過了鉆孔的骨質飾品,看上去很像現在項鏈的吊墜。專家認為,這樣的裝飾品在四川省內還是首次發現,說明當時人類已有一定閑暇打制裝飾品,或者有了宗教崇拜的初步起源。
在昨日舉行的專家論證會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學界專家為“龍埡遺址”的考古價值予以確認:它是在中國西南新發現的一處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該遺址地層清晰,出土遺物豐富,包括石制品、裝飾品和哺乳動物化石(不少于6個屬15個種)。
龍埡遺址距“資陽人”僅40公里
據介紹,其中裝飾品是四川地區發現年代最早的藝術品,石制品總體體現出南方礫石工具傳統,并具有自身的區域特色。該遺址和所出土的材料是珍貴的遠古人類文化遺產,證實了早在數萬年前,古代人類就在本地區生活、繁衍。對研究古人類在該地區生存、演化的歷史和探討四川盆地的環境變遷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該遺址距1951年發現的“資陽人”遺址僅40公里,同屬沱江流域,這為研究“資陽人”提供了新資料。在時間上,“龍埡遺址”超過了四川以前的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對研究2萬至3萬年間四川乃至西南地區人類活動歷史均具有重大意義,現場出土的大塊石器可能對學術界多年來“川東出大器物,川西出小器物”的結論產生影響。
美食小吃
簡陽羊肉湯 其實在外地人認識最多的還是簡陽羊肉湯。簡陽羊肉湯擁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其湯呈奶白色,鮮香濃烈,深受食客喜愛。在寒天,一盆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就是簡陽人待客的極品。
簡陽羊肉湯散布在全市各鄉鎮的600余家餐館,大都自稱有祖傳秘方。其實,簡陽羊肉湯的真正秘密,其一是水質,即龍泉、三岔兩湖之水。其二是獨特的工藝:熬湯前,先將肉煮熟切片,再下鍋爆炒,最后加入長時間熬制的羊骨湯而成。其三就是肉質:簡陽大耳羊。相傳,簡陽大耳羊是美國努比羊和本地羊的雜交品種。近年,簡陽羊業迅速發展壯大,養羊戶不斷增多,羊產業蓬勃發展,簡陽羊肉湯也因優質羊源的擴大而名聲大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