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回族自治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轄縣,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地形平坦,其地質構造與全盆地構造結構基本一致,但地貌形態多種復雜,為典型的中溫帶干旱荒漠氣候,行政區域面積2571平方千米。焉耆縣下轄4個鎮、4個鄉。焉耆回族自治縣有戶籍人口130270人。
焉耆回族自治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為古絲綢之路交通要道,是唐代著名的“安西四鎮”之一。境內有七個星佛寺遺址、博格達沁古城、土孜諾克古墓群、霍拉山溝口烽火臺等多處文化遺址。境內留有唐代詩人岑參、南宋詩人陸游的名詩名句和東晉高僧法顯、唐代高僧玄奘以及清朝民族英雄林則徐、學者褚廷璋的足跡。焉耆花兒形式多樣,內容廣泛,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2020年,被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行政區劃】
焉耆回族自治縣轄4個鎮、4個鄉:
鎮:焉耆鎮、七個星鎮、永寧鎮、四十里城子鎮
鄉:北大渠鄉、五號渠鄉、查汗采開鄉、包爾海鄉
【建置沿革】
焉耆國在《漢書·西域傳》《晉書》等多部史料中都有記載,秦漢時期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西漢甘露元年(前53年),于焉耆屯田。 北魏時,在焉耆設鎮。 唐代,在焉耆設立都督府。 清代,在焉耆設立廳、府,管轄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屬各縣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焉耆曾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 1954年3月,成立焉耆回族自治縣。 2020年1月2日,國務院關于同意將焉耆回族自治縣部分區域劃歸鐵門關市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焉耆回族自治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天山南麓盆地——焉耆盆地的腹心,東南部與博湖縣毗鄰,北部與和靜縣接壤,南部與庫爾勒市塔什店鎮相連,西南部以霍拉山東南沿南北走向的山脊與庫爾勒市,輪臺縣為界,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直線距離214千米。行政區域面積25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全縣地貌大致可劃分為山地、山前洪積扇、沖積扇和沖積平原等地貌類型。其中,山地丘陵面積1499.99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52.36%;平原包括沖積扇和沖積平原,面積為1070.89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47.64%,平原地區海拔1047~1070米,地勢平緩。縣境主要山脈是霍拉山,它既是庫爾勒市和焉耆縣的界線,又是全縣境內面積大地形最為復雜的山地,位于焉耆縣西部的天山沙扎蓋圖嶺以東,最高峰霍拉峰海拔3647米,山脈東西寬83.5千米,南北長165千米,海拔1122~3647米,山區地貌形態最為復雜,包括高大山脊、中山丘陵、眾多山溝和溝口、峽谷瀑布等地貌形態。
氣候 焉耆回族自治縣地處北半球中緯度溫帶地區,為典型的中溫帶干旱荒漠氣候,又別具盆地夏季聚熱,冬季冷潮的氣候特征。因受博斯騰湖水域的調節,冷熱變化不十分劇烈,日照時間長,熱量較豐富。全年可照時數4440.1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156.84千焦/平方米,單位面積獲得生物輻射量年平均為78.4千焦/平方米,為新疆之最。年平均無霜凍期176天,年均氣溫7.9℃,極端高溫38℃,極端低溫-35.2℃,氣溫年變化和日變化都很大。最多風向為偏西北風,其次為偏東風。年平均降水量為64.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194.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年平均降水量的18.5倍。
水文 焉耆回族自治縣境內的水文現象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是以天氣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為來源,主要河流有開度河和黃水河。其中,開度河是焉耆縣的主要水源,年平均徑流量33.4億立方米,焉耆縣的總用水量3億立方米;黃水河焉耆縣境內長30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6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是焉耆縣較穩定的補充水源,但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來源只有一個,為天氣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如果冰川遭受破壞水源同樣短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焉耆回族自治縣有義務教育學校12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初級中學2所,小學7所;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共有15330人,其中小學生10480人,初中生4825人,特教25人;共有教職工共有1437人,其中小學教師976人,初中教師461人;縣域內小學生師比為10:1,初中生師比為10:1。小學、初中入學率均為100%,小學、初中戶籍鞏固率分別為99.94%和99.86%,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100%。
【交通運輸】
焉耆回族自治縣地處南北疆交通咽喉,吐庫高速公路、G216國道、G314國道、南疆鐵路多點匯集,距庫爾勒機場70千米,是巴州北四縣、乃至南北疆的大型運輸網絡中心。
【風景名勝】
相思湖生態旅游景區
相思湖生態旅游景區位于三面環山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縣四十里城子鎮,整個景區總面積15800畝,距離庫爾勒市30千米。314國道及和庫高速公路從湖中通過。相思湖日照充足,資源純凈,氣候宜人,集沙灘、水域、蘆葦為一體,湖岸相連,沿湖周圍的淺灘細沙層層,湖面碧波萬頃,天水一色,蘆葦郁郁蔥蔥。2008年12月相思湖生態旅游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稱號。
鄉都酒堡生態旅游景區
鄉都酒堡生態旅游景區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鄉都酒業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位于焉耆縣七個星鎮西戈壁葡萄基地,坐落在霍拉山腳下,毗鄰314、218國道,距庫爾勒市近30千米,距焉耆縣城28千米。全歐式古樸的鄉都酒堡,28平方千米的葡萄園林三面環繞,7千米的葡萄長廊,是以鮮食葡萄為主的生態觀光園。
紅帆生物高科技工業園
紅帆生物高科技工業園是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新疆紅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科技工業園位于古城焉耆開都河畔,距古城焉耆3千米,距庫爾勒50千米。該旅游園區是以工業番茄果皮為主要原料生產生物抗氧化劑番茄紅素為主的工業基地,并形成了以紅帆文化、休閑觀光、旅游紀念品等為一體的旅游觀光園。
開都河
開都河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博斯騰湖風景名勝區景區點之一。位于焉耆城區開都河上游南側,距縣城3.5千米,鐵路、325省道、和庫高速公路跨河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集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自然風景旅游區。焉耆回族自治縣的開都河(唐朝稱流沙河)歷史有名,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經曾渡開都河,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
霍拉山自然生態旅游景區
霍拉山自然生態旅游景區位于新疆焉耆縣七個星的霍拉山村,距延期縣城53千米,距庫爾勒市55千米,毗鄰218國道、325省道。霍拉山通過第三紀和第四季運動形成并有零星出露的侏羅系地層,東西寬83.5千米,南北長165千米,面積177.12萬畝,海撥1122~3647米,山區有許多高山峽谷組成,溝內泉水四季長流,7月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左右。景區內有大泉溝、小泉溝、高山峽谷、天然森林、野生動植物、牧場以及唐宋歷史古跡等多處景觀。
【風俗民情】
食品 焉耆回族群眾主食為面食,其種類繁多,如饃類就有花卷、塔鍋盔、糖酥饃、油酥饃、烘饃、蒸餅、各種花樣的蒸饃、油香(油炸餅)、各種油果子、傲子、麻花等。面條類有干拌吃的醒面、把子面、拉條子、片片揪面、韭葉切面、撥刀子面、炒面、蘸片子;帶湯吃的有燴面、揪片子、寸寸子、炮丈子、疙瘩片面、搟面、面條、面旗子、臊子面、拌湯;此外還有攪團、涼粉、粉湯、涼皮子、面精、餃子、粉湯餃、包子、油塔子、肉龍、油炸糕、火燒、水煎包子、切糕。肉食有臘牛羊肉、醬牛羊肉、煮牛羊肉、羊雜碎、涼拌牛舌、全牛湯等。
飲料 焉耆回民喜喝茶,一般用獲磚茶,有的老年人用熏茶,還添加糖、紅棗、沙棗、葡萄干、杏仁、核桃仁、蜂蜜、果干、杏干、枸杞、桂圓等輔料。一般老人在晨禮之后先喝茶。各家各戶都有蓋碗茶具,茶具由茶碗、掌盤、蓋子配套。給客人一般泡糖茶,糖茶又分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窩窩茶,尊貴的客人要放八寶茶或三香茶。沏茶講究用牡丹花水(沸水),要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蓋,雙手捧遞。喝茶時,邊刮邊喝邊添水。除喝清茶外,還飲用一種不用茶葉的茶,叫"油條",即將牛、羊油炒熟,加面粉炒至微黃,加蔥花、鹽末等,三者拌均,飲用時用沸水沖泡或煮沸用,這是回族人外出時食飲兼用的一種方便飲食。
服飾 焉耆回族講求"服飾凈,居處凈"。服飾偏愛白色,嬰兒用白布包,長大戴白帽,歸真(死亡)后用白布裹尸。因白色不藏污垢,發現不潔之處便于及時清洗。焉耆回族婦女都精于針線活,特別擅長繡花,繡工精細,枕頭、馬甲、鞋、嬰兒的褲子、帽子甚至男人的襪跟上都繡上花、昆蟲。
建筑 焉耆回民的住房一般以中國傳統古典四合院建筑為模式,融合回民生活起居的特點,形成一種本民族的建筑模式。四合院的正心是二層木結構框架式的閣樓,樓前為木結構"勾連搭式"卷棚,所有外露的木構件都有精細的雕刻,兩側廂房也是雕梁畫棟,每一根椽頭都刻有花紋,過道對廳都是用木結構花格扇門組裝而成。這種住宅要求門窗大、房屋開間大采光好、所有的雕梁畫棟雕刻以花卉圖案。
忌諱 在孕婦面前忌談難產、怪胎,以防止孕婦憂慮,情緒不穩。婦女懷孕期間忌食兔子、駱駝肉,怕生"豁唇子"。孕婦不能坐門檻,怕難產。在月婆子的房門上掛條紅布,以示產房,外人不得擅入。禁忌產婦在坐月于期間動冷水,出門外。
節日 回族有三個重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
【榮譽稱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2020年4月14日,焉耆回族自治入選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