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縣,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烏魯木齊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日照時數長,熱量充足。烏魯木齊縣轄3個鎮3個鄉以及2個片區街道,縣政府駐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南華路99號。行政區域面積4211平方千米,烏魯木齊縣有戶籍人口52406人。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降漢,漢統一西域,在烏壘設西域都護府,1959年12月,烏魯木齊縣從昌吉回族自治州劃出,隸屬烏魯木齊市。“ 十三五 ” 期間,烏魯木齊縣規劃建設以 “ 兩環(環中山帶公路、環前山帶公路)、兩橫(王家溝—托里鄉道路、國際機場—南旅基地道路)、兩橋(南山大橋、甘河子大橋)” 為骨架的烏魯木齊南部旅游公路及農村公路路網建設。烏魯木齊縣有天山大峽谷、西白楊溝景區、東白楊溝景區、烏拉斯臺、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菊花臺等著名景點。
【行政區劃】
烏魯木齊縣轄2個片區管委會街道、3個鎮、3個鄉:
片區管委會街道:清水泉片區管委會街道、謝家溝片區管委會街道
鎮:水西溝鎮、板房溝鎮、永豐鎮
鄉:薩爾達坂鄉、甘溝鄉、托里鄉
【建置沿革】
烏魯木齊縣境,在西漢初期,隸于車師國。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降漢,漢統一西域,在烏壘設西域都護府,統領西域各國,縣境屬西域都護府管轄。歷經東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曾一度屬于蠕蠕部(也稱“柔然”部),后復歸高車。 隋朝,屬西突厥鐵勒部。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在縣境設輪臺縣,隸于庭州。唐開元十五年(727年),唐設北庭節度使,縣境歸其節制。 宋代,屬西遼國地。蒙古太祖四年(1209年),西州回鶻向蒙古稱臣,烏魯木齊歸屬蒙古。蒙古憲宗元年(1251年),蒙古在西域設別失八里行尚書省,烏魯木齊歸其管轄。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廷又設置北庭都護府,烏魯木齊屬其管轄。 明代,屬蒙古厄魯特(又譯為衛拉特)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明末,和碩特東遷,易屬準噶爾部。 清初,為準噶爾部庫木諾雅特部(垂木伯爾)游牧地。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叛,在明瓦刺國故城廢墟上(今西九家灣地方)筑土壘。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烏魯木齊河東岸筑土壘,次年設烏魯木齊副都統,管理烏魯木齊屯田及貿易事務。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烏魯木齊廳,設同知1員,隸于安西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于舊城(土壘)之北筑新城,清政府定名為“迪化”(俗稱“漢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冬,設參贊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筑鞏寧城(俗稱“老滿城”),增設理事通判1員。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改參贊大臣為都統,置鎮迪道;改烏魯木齊廳為迪化直隸州,道、州署官均駐鞏寧,隸于甘肅省管轄。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迪化直隸州升為迪化府,并設迪化縣,為附郭首縣。原迪化直隸州所管迪化城鄉之戶籍、田賦、驛刑、考試及地方一切事宜,概由迪化縣經理。 民國二年(1913年),撤迪化府,迪化縣隸于迪化道。 民國二十年(1931年),迪化道改稱迪化區行政長公署。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稱迪化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稱迪化區專員公署。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抽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干部28人到迪化縣接管舊政權,并建立迪化縣人民政府,歸迪化區專員公署領導。 1954年2月,迪化縣改名為烏魯木齊縣。同年7月,烏魯木齊縣從烏魯木齊區專員公署領屬內析出,劃歸昌吉回族自治州。 1959年12月,烏魯木齊縣從昌吉回族自治州劃出,隸屬烏魯木齊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烏魯木齊縣,地處中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東與達坂城區接壤,南以天山吐格塔格達坂為界與吐魯番市托克遜縣、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相依,西與頭屯河區為鄰,北和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毗連,行政區域面積42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烏魯木齊縣東、南、西三面環山,北、中開闊而平坦。從地表形態看,可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地貌單元。城區和農區分布在平原,林區、牧區分在山區,礦區分布在低山一丘陵區?h境地勢總體呈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走勢,自然坡降12%~15%?h境內最低點為青格達湖水面,海拔504米;最高點是東部的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為烏魯木齊縣與阜康市的界山,也是白楊河和三工河等河流的分水嶺。
氣候 烏魯木齊縣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日照時數長,熱量充足。平原、低山農區年平均氣溫5℃~7℃,南山前山帶為2℃~5℃。平原、低山農區最熱月7月極端最高氣溫36℃最冷月1月極端最低氣溫-41.5℃,年均降水量208.4毫米,年均蒸發量2616.9毫米,年均無霜期179天,年均日照時數2813.5小時。
水文 烏魯木齊縣境內的河流均系內陸河,河道短而分散,源于山區,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水位季節變化大,散失于綠洲或平原水庫中。境內有烏魯木齊河、頭屯河兩大水系。
【交通運輸】
“ 十三五 ” 期間,烏魯木齊縣規劃建設以 “ 兩環(環中山帶公路、環前山帶公路)、兩橫(王家溝—托里鄉道路、國際機場—南旅基地道路)、兩橋(南山大橋、甘河子大橋)” 為骨架的烏魯木齊南部旅游公路及農村公路路網建設。
【風景名勝】
天山大峽谷
烏魯木齊天山大峽谷景區距烏魯木齊市約32公里,平均海拔2020米,規劃面積為1038平方公里。景區地處天山山脈中段天格爾峰腳下,景區內有八大獨特景點,即天山壩休閑區、照壁山度假游樂區、加斯達坂觀光區、天鵝湖自然風景區、牛牦湖林海松濤觀光區、哈薩克民族風情園區、高山草原生態區、雪山冰川觀光區。
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
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坐落于天山山脈,距烏魯木齊城南38公里的國家森林公園南山水西溝鎮平西梁景區,滑雪場地處天山北坡逆溫帶生態谷地,海拔1800米至2500米,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占地12平方公里、是中國國內三大滑雪場之一,可同時容納一萬人滑雪,建有初、中、高級雪道8條,專用滑雪及觀光纜車3條,配有2條舒適魔毯的兒童和成人滑雪教學區,1100米的四人滑雪觀光纜車直達海拔2280米的山頂。
苜蓿臺生態公園
苜蓿臺生態公園位于烏魯木齊縣托里鄉境內,距烏魯木齊市55公里,海拔2020米,面積3平方公里,是一個由起伏和緩山地組成的森林草原與溪流相間的生態旅游區。景區主要由三峰疊影、神龍通幽、吟香醉月、林鳴春曉、天山奇珍五個功能區組成。
東白楊溝
東白楊溝位于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鄉境內,距烏魯木齊市56公里,海拔2252公尺,占地面積334.4公頃,景區內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閑、會議、培訓為一體。
西白楊溝
西白楊溝景區位于烏魯木齊縣甘溝鄉,距市區60公里,地處中山與低山區過渡帶,海拔2100米,面積612.52公頃,200萬年前發生在這里的一次大斷裂,經過后來200萬年的沖刷侵蝕,形成了白楊河谷,該溝壑內因白楊密布而得名。
菊花臺
菊花臺位于烏魯木齊縣甘溝鄉境內,距市區60公里,海拔2000-2400米,面積約500公頃,為典型的中山帶森林草原。這是一處以生長大片金黃色菊花為特色的哈薩克草原牧區景觀旅游區。
烏拉斯臺
“烏拉斯臺”是蒙古語,意思是“生長楊樹的地方”。距離烏魯木齊約60公里左右,在甘溝鄉境內,位于菊花臺和西白楊溝中間的一片空中草原,屬自然景觀,為天山北坡草原帶。
【歷史文化】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也稱“爾德.艾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獻牲”之意。因此通常把這一節日的名稱漢譯為“宰牲節”,即宰牲獻祭的節日。在中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其音譯為“庫爾班節”。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過節前,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干干凈凈,忙著精制節日糕點。節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廣場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賬、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等民族,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
開齋節 開齋節是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也是中國回族人民的年節。時間伊斯教歷的十月初。
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
巴羅提節 巴羅提節,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巴羅提”節即是其中之一。
四·一八節 是新疆錫伯族的傳統盛大節日,這天家家都要把房子打掃的干干凈凈,準備豐盛的食品,人們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奏起穆爾那琴,跳起歡快的舞,唱起古老的征途歌,開展慶;顒印4送,還舉行摔跤、射箭、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紀念“四·一八”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34位。 2023年3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