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戈縣隸屬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因境內的湖泊班戈錯而得名,地處藏北西部,位于藏北高原的納木錯、色林錯兩大湖之間。東與色尼區為鄰,西與申扎縣搭界,南與拉薩市當雄縣、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相鄰,北與雙湖縣和安多縣相接。行政區域面積30858平方千米。班戈縣常住人口為39309人。旅游景點有孜日貢巴寺、恰多朗卡島、納木錯、色林錯等。
【行政區劃】
班戈縣轄4個鎮、6個鄉:
鎮:普保鎮、北拉鎮、佳瓊鎮、德慶鎮
鄉:馬前鄉、門當鄉、保吉鄉、青龍鄉、新吉鄉、尼瑪鄉
【建置沿革】
那曲市明確見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權,在漢文史籍中稱之為羊同。今那曲市,大致屬于中象雄和外象雄。 公元七世紀前后,那曲市的東部地域歸屬于蘇毗部落統治。后來,吐蕃部落逐漸強盛,統一了全藏,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納入其統治之下。 宋朝(960—1279)以后,那曲和羊八井、幫倉(今當惹湖和昂則湖一帶)、朗如(今班戈縣一帶)被稱作北方四部落。 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初,今班戈一帶屬和碩特蒙古政權管轄。 清朝時,雍正六年(1728年),清政府在拉薩設駐藏大臣辦事衙門。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條”,對西藏地方行政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行一種政教合一的統治方式。今班戈一帶屬于西藏北方四部落中的朗如宗,歸駐藏大臣管轄。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西藏政府在那曲設立羌基總管,并將朗如宗的江龍地方劃出另設江龍宗。 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對藏北的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黑河基巧辦事處下轄九個縣。1959年7月5日,成立了青龍縣和班戈縣。 1960年1月,國務院批準將西藏的“黑河地區”改名為“那曲地區”,班戈縣自此隸屬那曲地區。青龍縣改稱達木薩迪縣。 1964年5月,達木薩迪縣并歸班戈縣。 1978年,雙湖辦事處(今雙湖縣)成立,班戈縣色瓦區劃歸雙湖辦事處(縣級)管轄。 1987年,班戈縣新吉區的統一鄉劃歸申扎縣。 2017年,國務院批復西藏那曲撤地設市,班戈縣屬那曲市管轄。
【地理環境】
區位境域 班戈縣隸屬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東西跨度為364千米,南北寬350千米,行政區域面積30858平方千米。 [4]縣境屬南羌塘高原湖盆地區,地處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之間以及藏北高原納木錯、色林錯兩大湖泊之間。自西向東分別與西藏自治區尼瑪縣、申扎縣、南木林縣、當雄縣、那曲縣、安多縣相接。
地形地貌 班戈縣境地貌受念青唐古拉山脈的控制,地勢上呈現出南凹北凸,南部湖面地區的為海拔4530米,周圍為沖積平原和較緩的殘山;北邊為深切高山,海拔為4640米,山頂有冰川發育,中部分布著海拔5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呈低山狀。地質構造輪廓大致可分為:燕山皺褶系、侏羅系地層分布,近東西走向,基本屬海上沉積,厚度大,火山巖體不發育。
氣候 班戈縣屬高原亞寒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區。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四季不分明,冬長夏短,多風雪天氣,年溫差相對大于日溫差。班戈縣境由于群山隔斷,印度洋潮濕空氣難以進入,屬高原亞寒帶季風半干旱氣候區,空氣稀薄,寒冷干燥,氣候變幻無常,晝夜溫差大,無絕對無霜期。年平均氣溫零度左右,年日照時間為2850多小時,年最高氣溫21.9℃,最低氣溫-28.6℃。一月份平均氣溫為-17.1℃,七月份平均氣溫16.5℃,凍土深度3米。班戈縣年降水量為289─39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總量的80%。年蒸發量為1993.4─2104.1毫米,為降水量的6.9─7.3倍,年相對濕度為41%,年徑流量為59.6mm。
【社會事業】
教育 班戈縣有中學1所,完全小學1所、中石化援建小學1所、各鄉鎮小學9所。
醫療 班戈縣有1所縣人民醫院、1所縣防疫站、1所藏醫院、10所鄉級衛生所,共有醫護人員142名、每千人擁有醫生4.3人。
【交通運輸】
西藏區(省)道203線:班戈縣至日喀則市,全長504千米。
【風景名勝】
納木錯
納木錯位于西藏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后來納木錯成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島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當藏歷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來朝圣”。
色林措
色林措是藏北草原僅次于納木措的第二大咸水湖,位于申扎、尼瑪、班戈三縣的交界處。海拔4530米,湖泊東西長72千米,平均寬22.8千米,其中東部最寬達40千米,湖水面積1640平方千米,為西藏最大的內陸湖水系。因為湖邊沼澤地甚多,前往需注意安全。
孜日貢巴寺
孜日貢巴寺在班戈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北。當地意為“牛額頭白點寺”,亦稱“孜日棍巴”、“孜日寺”,為牧區一小寺廟。寺內藏有佛像和各類佛經。
恰多朗卡島
在納木錯北面的恰多朗卡島,崖壁上也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圖像和圖案,被人們賦予了許多宗教的含意,看成是各種佛像及文字,當作圣跡。越來越多的修行者來到這里,在山崖上的開鑿洞窟進行長年修行,后來的人們在修行圣地上建起了恰多寺,這是一座格魯派寺院,約有370多年歷史。
【歷史文化】
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諧欽) 班戈“諧欽”源自一千多年前祖輩們到藏北馱鹽時的鹽歌、到藏南糧倉馱糧時的糧歌、剪羊毛時的剪羊毛歌、打酸奶時的奶桶歌、贊美山水的山歌、贊美牛羊肥壯的放牧歌等不同的歌曲當中提煉而自創出來的。
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昌魯) 昌魯(俠盜歌)是藏北民歌的基本之一,歌詞多為即興創作,歷史悠久、蘊藏也極為豐富。具有歌腔自由舒展,曲調高亢、嘹亮,節奏自由、悠長,自娛自慰等基本特征,真切地反映出舊社會生活的情景,具有明顯的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表達了創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勇敢追求和對封建土地主的強烈反抗。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6日,班戈縣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1年11月,班戈縣被表彰為西藏自治區雙擁模范城(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