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忠縣位于重慶市中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東鄰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連豐都縣,西接墊江縣,北靠萬州區、梁平區,縣人民政府駐忠州街道中博大道2號。幅員面積2187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19個鎮、6個鄉、372個村(社區),總人口97.6萬。忠縣屬典型的丘陵地貌,境內低山起伏、溪河縱橫交錯,由金華山、方斗山、貓耳山三個背斜和拔山、忠州兩個向斜構成,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17米。
忠縣是千年忠義城。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感念巴蔓子“刎首留城”壯舉賜名忠州,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縣城市,歷史上涌現出嚴顏、甘寧、秦良玉等忠臣良將,唐代“四賢”白居易、陸贄、李吉甫、劉晏為官忠州。
作為三峽庫區唯一兼具山城、橋城、水城、島城特征的四面環水的新型旅游城市,擁有石寶寨盆景特色小鎮、白公祠文博景區、井溝風景名勝區、中國柑橘城、獨珠江村、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三峽留城·忠州巷子、三峽港灣旅游度假區等“忠州八景”,以及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灌湖水鄉景區等。長江三峽馬拉松、長江三峽電子競技大賽等大型賽事活動豐富。
【行政區劃】
忠縣轄4個街道、19個鎮、6個鄉:
街道:忠州街道、白公街道、烏楊街道、新生街道
鎮:任家鎮、洋渡鎮、東溪鎮、復興鎮、石寶鎮、汝溪鎮、野鶴鎮、官壩鎮、石黃鎮、馬灌鎮、金雞鎮、新立鎮、雙桂鎮、拔山鎮、花橋鎮、永豐鎮、三匯鎮、白石鎮、黃金鎮
鄉:善廣鄉、石子鄉、磨子土家族鄉、涂井鄉、興峰鄉、金聲鄉
【歷史沿革】
從“中壩遺址”的發掘發現可知,早在5000多年前的父系氏族時期,忠縣就有大規模人類活動。
周朝時,屬巴國地。秦朝時,立巴郡。
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置臨江縣,仍屬巴郡。王莽新政,改臨江縣為監江縣。東漢時,復名臨江縣。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改屬永寧郡。
晉朝,仍屬巴郡。
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分巴郡置臨江郡,領臨江縣,郡治臨江縣,隸屬楚州。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分臨江郡置臨州。州、郡治臨江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臨江郡,仍置臨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廢臨州,臨江縣改屬巴東郡。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復置臨州,領臨江、豐都二縣。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因巴國將領巴蔓子及巴郡太守嚴顏并以忠烈著稱,改臨州為忠州,臨江縣沿舊,屬忠州領縣。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忠州為南賓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忠州,領臨江、墊江、豐都、南賓、桂溪5縣。
唐朝末年,王建移鎮江軍于忠州,兼領夔州、萬州。后梁太祖乾化四年(914年),鎮江軍還治夔州。
宋朝時,仍為忠州。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以“度宗潛邸”,故升忠州為咸淳府。時因宋末兵亂,乃徙治于皇華城。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復名忠州,州治還于臨江縣城,忠州領臨江、南賓、豐都3縣。
明太祖洪武年間,臨江縣省入忠州,州治仍以臨江縣。忠州領豐都、墊江2縣。
清世祖順治五年(1648年),明朝楚藩宗室朱容藩據夔州,自封國號監國,改忠州為大定府。清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忠州為直隸州,領豐都、墊江、梁山3縣。
民國二年(1913年)4月,廢忠州為忠縣,隸屬川東道。民國24年(1935年)改屬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西湖二支隊指戰員進城,忠縣解放。12月8日,由各界人士組成的忠縣臨時治安委員會建立。12月12日,以西南服務團干部為主體的忠縣人民政府成立。同年12月,忠縣隸屬川東行政公署萬縣專區。1950年1月,經中共西南局批準,建立中共忠縣縣委。1951年1月,廢除保甲制,改保為村,改甲為鄰,建立新的鄉鎮政權。1953年起,忠縣屬四川省萬縣專員公署(后名萬縣地區行政公署)管理。1997年6月,忠縣由四川省轉為重慶直轄市管轄,萬縣市(后改名為萬州區)代管。1998年2月,設立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后設置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忠縣等6縣。2000年6月25日,撤銷萬州移民開發區,忠縣由重慶市直接管理。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忠縣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上距重慶主城九區180公里,下距重慶萬州105公里。東北與萬州區相鄰,西接墊江縣,東南與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毗鄰,西南與豐都縣接壤,北與梁平區為界。東西長66.45公里,南北寬60.15公里,國土調查面積2182.8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忠縣境內低山起伏,溪河縱橫交錯,其地貌由金華山、方斗山、貓耳山三個背斜和其間的拔山、忠州兩個向斜構成,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17米,屬典型的丘陵地貌。
氣候特征
忠縣屬亞熱帶東南季風區山地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空氣濕潤,降水豐沛;太陽輻射弱,日照時間短;多云霧,少霜雪;光溫水同季,立體氣候顯著,氣候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8.1℃;年平均降水量1175.7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176.1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81%。
水文水系
忠縣共有大小溪河170條,總長約1405公里,均屬長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積50(含)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條,流域面積200(含)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條。境內長江干流一級支流有溪河24條,長江北岸匯入11條,長江南岸匯入13條。
人文忠州,三峽水城
【社會事業】
教育
忠縣共有各類學校130所(不含幼兒園),在校學生107498人(不含在園兒童數),專任教師(不含幼兒教師)7341人。其中:普通小學校101所,在校學生45293人,教師3642人;普通中學校26所,在校學生58929人,教師3497人;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3022人,教師17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254人,教師32人。全縣擁有幼兒園174所,其中民辦幼兒園88所;在園兒童數17951人,其中女童8498人;專任教師720人,其中公辦幼兒專任教師353人。
學校主要有:忠縣中學、拔山中學、忠州中學、甘井中學、實驗小學、忠州二小、忠州三小、忠州四小、香山小學、樂天小學、白公路小學、甘井小學、順溪小學、忠州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職教中心等。
衛生
忠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94個,其中醫院1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鄉鎮衛生院27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10個、村衛生室436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5264張,衛生技術人員455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48人,注冊護師、護士1827人。
2019年8月,忠縣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文化
忠縣有公共圖書館1所,藏書21.38萬冊;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電競館1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9個,農家書屋280個。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發布,忠縣被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規劃范圍。
【交通運輸】
公路
忠縣是G50滬渝高速與長江航道在上游地區的唯一交匯點。G50滬渝高速忠縣境內設有新立、永豐、白石、忠縣城區、普樂、磨子6個互通出口,G69銀百高速忠縣境內設有洋渡、曹家2個互通出口,G5515張南高速忠縣境內設有拔山、馬灌、金雞3個互通出口。
水運
長江流經忠縣88公里,全部為一級航道。“十四五”期間,重慶忠縣港區新生作業區列入重慶“三核心,五重點”港口體系,常年可停靠萬噸級船舶,新生港口物流園區是重慶市“3+12+N”中的12個市級重要節點物流園區之一。
【風景名勝】
石寶寨
石寶寨位于忠縣石寶鎮,距離縣城32公里,與石柱縣西沱古鎮隔江相望,近鄰萬州區武陵古鎮。其中石寶寨歷經400多年風雨,依然巍峨屹立,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獲評新巴渝十二景、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文明旅游風景區、首屆重慶最美歷史文化古跡、第二屆重慶文旅新地標、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入選2021年“川渝十大人氣景區”、重慶市首批歷史名園。
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
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位于忠縣皇華島,島嶼面積為0.8(175米水位)—1.42(145米水位)平方公里,是宋元(蒙)戰爭山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三峽庫區唯一的江中島城。皇華城最早在《水經注》中稱“江浦”,南宋咸淳年間(1265年),忠州因度宗潛邸升咸淳府,移府治于皇華島,后稱“皇華城”。城址距今有750余年歷史,于1986年經忠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忠縣文物保護單位。自2016年考古工作開展以來,已發現城門、城墻、衙署等宋代歷史遺跡。
獨珠江村
獨珠江村位于忠州街道轄區內的獨珠半島,與皇華島隔江相望,三面臨江,一面環山,形若明珠,嵌入江心,該島擁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景觀、質樸淳厚的民風民俗和較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其中二面江(小地名)為全島最高地理位置,視野開闊,據傳宋朝時島上曾建有烽火臺,與沿江烽火呼應,為守衛皇華城安全快速傳遞消息。
三峽港灣旅游度假區
三峽港灣旅游度假區由烽煙三國景區、數字產業園、巴國故郡·云上天街、忠州印象·文旅小鎮等組成;烽煙三國景區以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烽煙三國》演藝為中心,目前國內唯一將“四大名著”通過實景演出的方式打造的文化旅游產品;巴國故郡·云上天街位于長江大橋南橋頭的天子山登山梯道直達山頂,發展了鮮果采摘、水上游樂、百畝花海、特色農家樂等特色產業;數字產業園位于水坪組團,占地面積3.2平方公里,建成了11.4萬平方米的三峽港灣電競館、數字產業職業技術學院。
忠州老街
三峽留城·忠州老街位于巴蔓子刎首留城處,三峽水庫蓄水后,半座忠州老城沉入江底,目前留存部分是三峽庫區唯一保存原貌的縣城,遂產生了兼山城特征、橋城景觀、水城神韻、島城風貌、月城形象的“三峽留城”。明清時期的東門(含部分城墻)、東坡梯子、龍泉井、弓箭街以及具有傳統巴渝民居特色的龍家院子、大府邸、黃家院子、孫家祠堂等彰顯歷史文脈的老街區和古建筑。
白公祠文博景區
白公祠文博景區由白公祠、忠州博物館、官馬古道·良玉故里和千里櫻園等重要節點組成。明崇禎三年(1630年),白公祠由忠州知州馬易從創修,后成為與洛陽香山“白園”齊名的全國兩座白居易祠廟之一;忠州博物館為綜合性博物館,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展廳面積6000平方米,共分“人文忠州”“忠義忠州”“多彩忠州”三大板塊,既是忠州考古成果和文化研究的集體展現,也是全面了解忠州歷史文化的大型主體展陳;官馬古道·良玉故里位于白公街道近效護國村,主要由良玉故里、劉家溝峽谷和梅壩梯田三部分組成,景區內跑馬場、木蓮洞、官馬古道、觀音洞等歷史人文景點眾多;千里櫻園位于白公街道銀山社區,占地面積1500畝,距白公祠和忠州博物館約3公里,是白公祠文博景區提檔升級延伸部分。
花田溪谷
花田溪谷位于井湖畔黃金鎮的大山村,主要以乾隆年間“九龍朝圣”和“飛龍乘云”歷史傳說為背景,以新田園主義為引領,以百畝花海、千畝果園、長江三峽第一玻璃廊橋、青少年農耕文化教育和青少年素質訓練拓展為基礎,以花、田、溪、谷、洞、寨、廟和富硒蔬果及花卉衍生產品為要素,集觀光、養生、體驗于一體的一站式鄉村旅游景區;繽紛大嶺位于井湖畔黃金鎮的桃花村,既有險峰、松濤、梯田等生態旅游資源,也有老街、洋行、城墻、炮樓、燕窩峰、北門子、仙女像等歷史文化遺存;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橫跨新生街道、善廣鄉和白石鎮三個鄉鎮(街道),總面積935.4公頃,海拔800-1200米,有古棧道、古驛站、古城墻、天然險峰、雙龍溶洞、天主教堂、棧橋及7000畝共2.6萬株野生南方紅豆杉林等生態文化資源,范圍內的“望水古街”是渝東南地區目前保存較完整的高山古鎮、茶馬古鎮,屬典型的晚清巴渝式農居,距今已有300年歷史。
【榮譽稱號】
2009年02月,“2008年度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忠縣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2011年04月,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中國旅游品牌世界之旅·香港峰會暨中國國際旅游投融資洽談會”上,忠縣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游目的地”
2011年06月,忠縣獲得2011年“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
2011年09月,在天津舉行的第八屆“昆侖獎”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司機和見義勇為城市評選大會上,忠縣獲“全國見義勇為城市”稱號。
2013年10月,忠縣獲評“國家衛生城市”。
2016年,忠縣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授牌“國家園林縣城”。
2017年8月,獲評全國公立醫院改革示范縣。
2017年11月,忠縣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
2017年,忠縣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9年9月,忠縣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
2019年10月,忠縣入選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19年10月29日,忠縣入選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19年12月31日,忠縣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5月29日,忠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
2020年7月10日,忠縣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忠縣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0年9月22日,忠縣入選“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20年11月,被評為重慶市第七屆雙擁模范城(縣)。
2021年,忠縣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4月23日,中央文明辦印發文件,確認忠縣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21年9月,忠縣被評選為“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21年11月15日,忠縣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2022年8月,入選首批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縣(市、區) 名單的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