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屬于南平市,南平位于福建省北部。朱熹故里建陽市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稱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個縣邑之一,歷史上,特別是宋代曾以“圖書之府”和“理學名邦”聞名于世。東鄰松溪、政和,南接建甌、順昌,西連邵武、光澤,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閩北糧倉”、“茶果基地”、“林海竹鄉”著稱于省。下轄10個鎮、3個鄉、190個自治村、14個居委會及3個國營農場。總人口33.77萬人,面積3383平方公里。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占人口1.5%的畬、滿、回、苗、壯、蒙、侗等21個少數民族,約5600多人。
市政府駐潭城街道。郵編:354200 代碼:350784 區號:0599
行政區劃
建陽市轄2個街道、8個鎮、3個鄉:
街道:潭城街道、童游街道
鎮:麻沙鎮、水吉鎮、將口鎮、莒口鎮、黃坑鎮、漳墩鎮、徐市鎮、小湖鎮
鄉:崇雒鄉、書坊鄉、回龍鄉
歷史沿革
朱熹故里建陽市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稱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個縣邑之一,歷史上,特別是宋代曾以“圖書之府”和“理學名邦”聞名于世。東鄰松溪、政和,南接建甌、順昌,西連邵武、光澤,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閩北糧倉”、“茶果基地”、“林海竹鄉”著稱于省。遠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繁衍、生息。東漢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縣。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為建陽縣。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唐石里(今黃坑鎮)產嘉禾一本15穗,詔改建陽為嘉禾縣。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復名建陽縣,歷明、清及民國。民國時期,建陽為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所在地,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曾設于縣城。革命老區分布于9個鄉鎮77個行政村。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建陽兩度為地區行署所在地,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縣級市)。下轄10個鎮、3個鄉、190個自治村、14個居委會及3個國營農場。總人口33.77萬人,面積3383平方公里。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占人口1.5%的畬、滿、回、苗、壯、蒙、侗等21個少數民族,約5600多人。
歷史文化
建陽史稱朱熹、蔡元定、劉火龠 、黃干、熊禾、游九言、葉味道等“七賢過化”之鄉。與孔子齊名的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大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考亭講學,四方學子不遠千里前來求學,研究理學,著書立說,與蔡元定等創建學術史上令人矚目的“考亭學派”,考亭也因此喻為“南閩闕里”,建陽稱為“理學之鄉”。如今每年清明節前后,遠在美日韓及港澳臺等海外朱子后裔都會前來祭祀拜謁,他所創立的南宋理學迄今仍被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來等國推崇。宋代以來麻沙、書坊雕版印刷全國聞名,“建本”圖書遠銷海內外,是宋代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有“圖書之府”美稱。建陽市人杰地靈,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是建陽童游人。13世紀,宋慈就撰寫出世界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洗冤集錄》。此外,北宋詩人、畫家僧惠崇,宰相陳升之,明代福建第一個狀元丁顯,刻書家余象斗、熊大木,醫學家熊宗立,清代天文學家游藝等都是建陽人。建陽名勝古跡有革命遺址3處、古文化遺址132處、古建筑12處、古墓6處、古石刻3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
建陽考亭書院
自然地理
建陽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冬短夏長,氣候宜人,靜風多,溫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氣溫18℃,無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毫升,年平均日照1802小時,適宜動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鄉”的美稱。
建陽丘陵山地面積30.58萬公頃,占總面積90.4%;耕地面積3.1萬公頃,其中水田面積2.87萬公頃,草場面積2.26萬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2.19萬公頃,年理論載畜量3.04萬標準黃牛單位。土壤類型有紅壤、黃壤,土層深厚、肥沃。
建陽素有“林海竹鄉”的美稱,境內滿目青山,層林疊翠,森林資源居全省第四位,為全國南方重點林區之一。森林面積1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5.1%。林種類型有針葉林、常綠闊葉林、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等,木材蓄積量1250萬立方米,毛竹6312.99萬根,各種林副產品如松脂、筍、香菇等十分豐富。
建陽境內溪流縱橫密布,以崇陽溪、南浦溪、麻陽溪為三大主要水系。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6.33萬千瓦,可開發量9.84萬千瓦(目前僅開發4.89萬千瓦)。全市水域面積2.19萬公頃,發展水面養殖前景廣闊。
經濟發展
年生產總值67.5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4億元,增長3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億元,增長6.2%;財政總收入4.78億元,增長7.2%;地方級財政收入3.12億元,增長15%,稅性比重達8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66.5億元,增長30%,工業項目投資比重達53.4%;外貿出口7000萬美元,增長24.5%;山海協作項目注冊資本金14.5億元,增長2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8億元,增長1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0元,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6340元,增長8.9%;城鎮登記失業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5.37‰。多數經濟指標位居南平各縣(市、區)前列。
農業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大,煙葉種植面積2253.3公頃,總產10.4萬擔,促進農民增收5657萬元;桔柚、葡萄等水果盛產面積增加333.3公頃;食用菌總產量超1.1萬噸。完成造林更新4000公頃,建設筍竹高效豐產示范片800公頃,新開竹山機耕路100千米。建立優質專用糧發展基地3533.3公頃,推廣超級稻1萬公頃。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47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值增長71.8%,帶動農戶6.5萬戶。農村市場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新成立12家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全市各種行業協會及專業合作社達60余個。投入1380萬元,實施煙田基礎設施建設50處。投資1200萬元,低改農田386.7公頃,建設標準農田200公頃。完成農村土地開發整理項目9項,增加耕地面積119.3公頃。農業機械化水平繼續保持全省縣(市)前列。農村公路硬化全年完成45條199.6千米,硬化率達95%以上。基本實現村村通客車目標。全市飲用水安全合格村達93%以上。“造福工程”完成搬遷510人。
做大做強優勢企業,五大產業實現產值32.8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78.6%,拉動規模工業增長32.6個百分點。全年新增規模企業23家,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2.4個百分點;新增億元企業3家,全市10家億元企業完成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51.4%,帶動規模工業上升19.7個百分點。加快海西林產工貿城建設,一期工程建設有序實施,共征地318.9公頃,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28億元,現有入園企業34家,總投資21.6億元,與竹木生產加工企業相配套的閩北木材交易市場也正式運營,省級竹木產品專業檢驗中心批準成立。
全年新開工2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5個,其中:6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億元以上項目4個,分別是投資2.7億元的森嵐木業,投資2.56億的三愛藥業擴建項目,投資1.5億元的鑫泉木業和投資1?5億元的美加德紡織企業。列入省、南平市考核的9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8億元,占年計劃的112.2%。浦南高速公路建陽段已經進入路面施工階段,武邵高速公路征地拆遷工作基本完成。
2010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61億元,增長14.8%。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20.17億元,增長15.0%;住宿餐飲業3.44億元,增長13.6%。分行業看:限上貿易業5.32億元,增長28.2%;星級住宿餐飲業1.28億元,增長15.5%;限下貿易和個體戶14.85億元,增長11.0%;星級以外住宿餐飲企業和個體戶2.16億元,增長12.6%。
基礎設施
建陽為閩北交通樞紐、通訊電訊以及電力輻射中心。南武旅游文明路、205國道、水杉線、橫南鐵路從市區橫穿而過,離武夷山機場僅40余公里。福(杭)貴成、滬金南穗兩條國家一級通訊干線經過該市。鄉鎮均實行通訊光纜化,設在童游的省網22萬伏變電站與該市11萬伏輸變電聯網使建陽成為閩北電力輻射中心。
社會事業
全市共有普通中學17所,班級數256班,在校生17836人,初中生畢業率96.13%;小學35所,班級數752班,在校生1991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92%,小學生畢業率97.69%;全市共有幼兒園 28所,在園人數10507人,幼兒入園率91.96%。
年末全市共有舞廳、卡拉OK廳15個;網吧38家,音像店4家,健身房2家,圖書館年末存書14.4萬冊。
2010年末全市共有市屬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11個,衛生防疫及婦幼保健機構各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年末全市共有鄉及鄉以上衛生從業人員109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51人;共有病床位756張。
旅游景點
境內黃坑大竹嵐一帶19平方公里范圍為國家重點保護區——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部分。區內原始森林里有眾多珍稀樹種、名貴藥材、珍禽奇獸,被譽為“昆蟲世界”、“蛇類王國”、“鳥的樂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此外還有鯉魚山多寶塔、白塔山、庵山、武夷蛇園、朱熹墓、宋慈墓、西山摩崖石刻、書林門和積墨池、唐代龍窟、游酢祠堂、考亭書院遺址、書坊麻沙雕版印刷遺址和水吉將口古窯兔釉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觀,是我市發展旅游文化生態產業的潛在優勢。2002年我市還被國家環保署授予“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建陽庵山:是潭東第一名山,距建陽市區約8公里,最高峰“海拔1020米。登臨絕頂,建陽、建甌、武夷山風光盡收眼底。庵山因山中有庵而得名。孤峰獨聳,環山似揖,四時風景不同,嬌燒怡人。主要景點有靈泉寺、關刀峽、仙姑梳妝、青士迎賓、月景波光、鴛鴦柏樹、白鶴仙母、龍壇等十八景。靈泉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明萬歷年間,邑人傅國珍修聾擴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寺遭火焚。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邑人傅光裔、傅克欽倡捐重建。靈泉寺分三重大門,一重門留有宋代石刻對聯一副:“到此山門近天閥,始知蓬萊有仙翁”;二門留有石刻橫批“靈泉古跡”;三門留有石刻橫批“涌泉勝境”。寺中供祀著三皇元君塑像。靈泉寺前后有千年柳杉六棵。
建窯遺址:位于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是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窯址有蘆花坪、牛皮侖、大路后山、營長乾等處,遺物分布面積約12萬平方米。建窯燒造的瓷器品種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盞為主,是宋代最佳“斗茶”用具之一。此外,還有油滴、鷓鴣斑、曜變等釉均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建窯黑釉瓷蓋一度曾是貢品,受到宮廷青睞,并還流傳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當地人民歡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
朱熹墓: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建陽市唐石里(黃坑鎮)大林谷。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選。左前側是鯉魚崗,右前方乃唐石山;前臨虎山雄踞,背靠九龍山之九龍崗,稱“風飄羅帶”。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于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3月甲子日病逝于建陽市考亭,與夫人劉氏并葬于此。山上有幸如亭和順寧庵。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屢經修葺,山下享堂5楹。清朝康熙、乾隆、嘉慶等均有重修,并在山下建朱子祠,以后失修傾圮。朱熹墓為圓形,外用鵝卵石圍砌。上首中央仍立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墓碑一塊。上書“宋先賢朱子,夫人劉氏墓”。墓前設長方形石香爐、石供案各一,靠前兩旁有石蠟燭一對。新修的大道旁已新建墓道碑亭。
隱峰寺:俗稱吳山庵,位于水吉良源吳山蓮花峰山麓,距建陽25公里,今汽車已直通寺院山門,方便四方游客攬勝。亦為縣文物保護單位。隱峰寺始建于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宋元時期曾興盛一時,下轄安慶、金斗、王元、回龍、西山、龍元……十八寺,有“小叢林”之稱。清咸豐八年(1858年)毀于兵燹,現存建筑為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 隱峰寺有兩道山門,第一山門正對寺前開闊地,百米之外即可望見,弟二道山門卻轉對左邊的龍山,如此布局,令人生奇,據僧圖誦(現住持長老,縣政協委員)介紹說,隱峰寺左龍右虎以護寺,頭道山門避虎山之煞,二道山門迎龍山之祥。
西山廬峰:蔡元定孫蔡抗,在南宋理宗寶祐年間,官至參知政事。理宗于寶祐三年(1255年),御書“西山”兩字賜予蔡抗。翌年,蔡抗回家省親,將它刻于建陽縣莒口鄉西山之西南崖,并于西山精舍雕塑朱文公與蔡元定兩人講道的神像。此石刻正中刻“西山”兩個巨字,每字一米見方。上款刻書“乙卯賜蔡抗”,下款刻書“寶祐丙辰十月朔,太中大夫參知政事蔡抗刻石”。下款末行刻書“理宗皇帝御書”。字體蒼勁渾樸,刻工講究,七百多年來仍清晰可見,不失為閩中古代石刻的藝術精品。
寶塔:歷史上常常作為一個縣的標志。 建陽多寶塔座落于水南五里近的鯉魚山,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為八角七層閣式寶塔,石磚木混合結構,每層八面佛龕內均雕有佛像,充分體現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絕的技藝,它是建陽縣文化歷史悠久的重要標志。
閩北歷史紀念館:為深切懷念獻身革命的閩北英雄兒女,弘揚閩北人民英勇奮斗的革命精神,激勵閩北人民在改革創新和持續發展中,為閩北崛起建功立業、開拓前進。1983年中共建陽地委、行署決定在閩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崇安縣籌劃建設"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1985年動工興建,1988年建成開館。
飲食文化
建陽麻沙是文化古鎮和商賈之地,飲食文化發達較早。在清光緒年間,麻沙蔡家肉餅,即已馳名省內外,后人簡稱為“麻沙餅”。來麻沙做生意和商業貿易的廣東、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客人,有的在麻沙開設茶行、菇行、麻行等,一遇外客回家,必定帶上“蔡家肉餅”作為禮品送人,當時外客流傳著:“旅客到麻沙,帶餅回老家,人人嘗一口,都把拇指夸”。可見當時蔡家肉餅已是名不虛傳了。蔡家肉餅其特點是:呈長圓形,又名“豬腰餅”,重約一兩多,配料采用上等白糖、芝麻和新鮮板油,純系精料精制,講究色、香、味,傳說“麻沙餅”可存一年之久,不會變質,食時只用文火一烤,即能恢復原味,香甜酥脆可口,還有人稱贊道:吃了麻沙餅,思量半世人。這是食客給予麻沙餅的很高評價。麻沙餅之所以出名,有傳說云:古時有一神仙云游到此,化裝一個瘋顛乞丐,沿街討飯,人見遠而避之,是日傍晚他討飯到蔡家餅店,店老板一瞧,憐其處境貧困,給他晚飯一餐,飯后又以茶水相待,這討飯乞丐仍站著不走,要求周全借宿一夜次日就走。老板無奈,只好將做餅的案板,當著睡床給他睡覺,到了次日凌晨老板起來開店,發現后中門戶仍是好好關著,可是人已不見,只見案板上有個“汗跡印”,還有留字,寫著“李鐵拐到此一游”,從此,這家店鋪生意興隆,蔡家肉餅也因此出了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