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澤區地處泉州市區中心區域,晉江下游北岸、洛陽江下游南岸。屬泉州市轄。東與惠安縣隔洛陽江相望,西與鯉城區、南安市毗鄰,南與晉江市隔晉江相鄰,北與洛江區接壤,東南瀕臨臺灣海峽。是閩東南沿海剛崛起的一個新型城區。總面積126.5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2006年)。絕大多數為漢族,有回等少數民族。通閩南方言。
區政府駐豐澤街道津淮街。郵編:362000 代碼:350503 區號:0595
行政區劃
豐澤區轄8個街道:東湖街道、豐澤街道、泉秀街道、清源街道、華大街道、城東街道、東海街道、北峰街道
歷史沿革
唐久視元年(700),武榮州治由豐州遷往東南十五里的晉江下游平原地區,即現在的泉州市區所在地(今鯉城區)。景云二年(711),武榮州改名泉州,并于開元年間開始修筑泉州城。
1950年11月1日,政務院批準設立泉州市(縣級),隸屬晉江區專員公署。1951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晉江縣(泉州地區時稱晉江地區)城區及城郊8個鄉為行政區域,即今鯉城區。1985年5 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晉江地區行政公署,設立泉州市(省轄地級市),實行市帶縣體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設為區的建制,因泉州古城狀若鯉魚,故取名為“鯉城區”。1985年12月31日,鯉城區人民政府成立,歸屬泉州市,并為泉州市政府駐地。 1997年6月3日,根據“大泉州”發展規劃的需要,國務院批準泉州市增設豐澤、洛江2個區,原鯉城區行政區域調整為三個市轄區,同年9月29日,豐澤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區劃調整后的豐澤區地處泉州的中心市區,是泉州市改革開放的重要區域和窗口。
經濟發展
2008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89.5億元,增長16.2%;財政總收入12.65億元,增長13.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7.64億元,增長15.8%。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72:46.76:52.52,初步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城市產業結構,服務業比重位居全市第一,也是全市第一個超過50%的縣(市、區)。
安排財政扶持資金2015萬元,加快推進經濟發展轉型,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64:47.14:52.22。以微波通訊、軟件開發和機電一體化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逐步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企業規模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工業企業達90家,實現產值249.02億元,增長20.9%;21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37.3億元,增長45.0%;113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34.9億元,增長19.83%。新增福建省名牌產品1個、著名商標4個、泉州市知名商標10個,3家企業通過SA8000社會責任標準和ISO14000環保認證、7家企業入選“2008-2009年度福建省外經貿廳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企業”、1家企業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
組織實施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設立節能改造專項資金,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節能改造、循環經濟項目5個;強力推進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和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特別是加強北渠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完成東海電鍍集控區整體關閉等4個治理項目,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1%。
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家,外商實際到資(驗資口徑)6100萬美元,增長24.5%。先后組織150多家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商貿、旅游展洽活動22場,實現合同成交額2.28億美元。實現海關出口商品總值6.55億美元,增長17.4%;進口額3075萬美元。
產業發展
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高新技術產業穩步發展,并逐步形成規模效益。潯美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引進8家企業入駐,泉州軟件園一期征遷工作基本完成。組織63個對接項目、34個技術需求項目參加第五屆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實施15個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9個科教興區重點項目和15個企業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機電一體化科技服務平臺軟件開發。新增省級行業星火技術創新中心1家、市級行業技術開發中心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獲得專利授權232件、省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8項。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二連冠)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并上報科技部待批。53家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議,68個對接項目、25個技術需求參加第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南方路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評為“國家引進國外智力示范單位”;實施29個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3個科教興區重點項目、14個重大技改項目,新增市級以上各類技術中心9家,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7項、區級科學技術獎16項,專利授權數179項;完成豐澤區機電一體化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液壓公共試驗平臺被列入省科技重大專項并獲國家發改委專項補助。
新增國家出口免驗企業2家、中國名牌產品2個、福建省著名商標5個。通過ISO體系認證企業4家、SA8000社會責任認證企業1家。9家企業建立產品標準。2個產品入選“中國十大童裝品牌”。設立“豐澤區企業上市發展專項基金”,企業改制上市步伐加快,先創電子在香港成功上市。
環境保護
施生態區建設規劃和節能減排工作方案。抓好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和北渠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1%,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7.7%。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結果位居全市第一。
消費投資。新華都、名流路橋、電信技術、萬國發展、招商石化等大型服務業企業營銷態勢良好,預計稅收均超千萬元。麥德龍商場試營業。新形成“福建特色商業街”津淮街品牌服飾街、多易電腦廣場等一批專業街(市)。新增省級重點物流企業1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9億元,增長19%。城東、東海片區進入全面開發階段,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86億元,增長32.2%。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1家,總投資1.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4850萬美元。組織190多家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洽活動18場,實現合同成交額2.2億美元。實現海關出口商品總值5.58億美元,增長19.19%。
城市建設
基本完成泉州濱海大道、寶秀安置小區、海星安置小區、國道324線拓改安置房等33個重點項目和8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年度建設任務;較好地完成東海片區市行政服務中心、市政道路配套設施、泉州迎賓館,城東片區市政道路、安置房、滯洪排澇、污水管網工程,北峰片區福廈鐵路豐澤段、污水處理廠,中心市區內環路豐澤段改造等15個市重點項目分解下達給本區的征地拆遷年度任務。全年征收土地1000公頃、拆遷房屋85萬多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891宗17.8萬平方米。沈海高速公路云山段西側整治綠化等成為城市新亮點,新型社區建設初顯成效。完善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強化城市綜合管理,城市環境更加優美、整潔、和諧、有序。引進永輝超市、捷龍超市等大型知名商貿企業;泉州迎賓館試營業;湖心商業街被評為“福建省特色商業街”,津淮品牌服飾街被評為“福建省‘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培育中行大廈等一批納稅超千萬元的商務樓宇,引進中化石油等企業在豐漢區設立總部或區域中心。
社會事業
區財政安排教育資金1.29億元,增長18.59%。完成泉州師院附小教學樓、泉州九中綜合樓、區實驗小學綜合樓、教育城域網等教育重點項目年度建設任務。城東中學被確認為“省一級達標高中”,泉州九中創建“省二級達標高中”通過市級評估驗收。實施“校長工程”、“名師工程”、“獎教獎學工程”,小學、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大專率、本科率分別達到79.3%、78.98%,高考考生本科上線人數比上年增長72.85%,中考成績位居全市第一。免除義務教育階段1.5萬名學生學雜費480萬元,對1825名職業中專學生發放補助金137萬元。繼續實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與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全區公辦小學、初中學校新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6703人,占入學新生總數58.65%。全面推行免費婚檢,開展“全國人口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培養示范區”創建活動,人口出生率9.47‰,人口自然增長率5.87‰,政策符合率97.3%,出生人口性別比109.57。認真做好清源山閩南文化休閑旅游區和埔民俗文化村開發建設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泉州南少林寺片區改造工程征地拆遷工作。成立區少兒藝術團,設立社區文化體育輔導站。啟動《豐澤區志》編撰工作。積極參與第六屆全國農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向社會籌集資金1800多萬元支持農運會的籌辦。組隊參加全國武術之鄉比賽、市第八屆運動會等賽事,獲得較好成績。
民生保障
率先在全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69名。大力開展職業培訓活動,對2523名參加培訓的居民發放補助金75.69萬元。新增城鎮就業1.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8%。協調金融機構對18戶自主創業的居民發放小額貸款90萬元。基本養老、工傷、生育、失業、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長23.1%、30.9%、28.5%、7.8%、29.3%。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近5萬人參保。建立被征地人員社會保險制度,設立被征地人員社會保險基金專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260元,對1637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217.5萬元,并根據物價上漲情況對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發放臨時補貼71.2萬元。發放救助金21.5萬元。實施廉租房保障制度,對48戶住房困難家庭及時發放房租補貼。募集善款1439萬元。完成援建四川地震災區1000套過渡安置房生產及安裝任務,認真做好災區傷員接收救治及學生就學安排等工作。區財政投入教育經費1.52億元,增長16.4%;組織社會捐資教育981萬元;完成泉州九中、區實驗小學綜合樓等一批教育重點項目建設;城東中學順利通過省一級達標高中校復評;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2.97萬名學生學雜費821萬元,為東海、城東、北峰、清源、華大5個街道義務教育階段1.68萬名學生免除課本費142萬元,對2419名寄宿生發放生活補貼30萬元,對3756名職業中專學生發放補助金413萬元;高考本科上線人數比上年增長15.8%,中考成績繼續位居全市第一;繼續實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與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區財政安排醫療衛生經費3012萬元,增長38.3%;完成華大、清源2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100%。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完成8個農家書屋項目建設,埔女習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增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2個。圓滿完成第六屆全國農運會捐資落實、接待和承辦武術項目比賽任務。人口出生率9.86‰,政策符合率96.3%,出生人口性別比107.78。
人民生活
在全市率先籌備建立社區勞動保障站。強化就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引導,成功承辦福建省“豐澤杯”農民工職業技能大賽,培訓各類勞動力2.27萬人;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0.85%。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每月65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每小時7.9元制度。建立建筑行業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幫助3800多名工人追回被拖欠工資280多萬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增長11%。區財政安排醫療衛生經費2176萬元,增長23.08%。大力推進公共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城東、東湖、泉秀3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著力提高醫療、工傷保險覆蓋面,參保人數分別增長34.9%、52.7%。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參保人數增長48.9%,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每人每月增加88.5元。重視發展老齡事業,全年投入老齡事業各項經費100萬元,增長1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分類施保”、“應保盡保”,1771名低保對象的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240元,并根據物價上漲情況增發臨時補貼金15萬元。加強社會慈善捐助和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發放救濟、補助款70萬元。提高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并對125名2003、2004年入伍的退役士兵增發一次性安置補助金162萬元。制定并實施廉租房保障制度,對50戶住房困難家庭及時發放房租補貼。區財政投入政法專項經費3758萬元;由區財政為主投入的治安巡邏大隊人員增至200名,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保持在92%以上。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設立管理所10個、管理站58個,建立“多證合一、多舉并重、多位一體”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新模式。
文化建設
積極鼓勵社會各方面支持文化建設,先后引導海外華僑、社會力量捐資450多萬元用于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投資4000多萬元興辦文化產業。先后投入4350多萬元,配合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對圣墓、真武廟、文興宮和文興、美山古碼頭等文物單位進行整修、復建,有效地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監管,各文物保護單位“四有”率100%。培育基層文化建設示范點,豐澤社區被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社區”。豐澤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第三批省級文化先進區。
旅游景點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位于東經118度30'-118度37',北緯24度54'-25度0'之間;與發展中的泉州市區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尤以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云稱“齊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稱“三臺山”。
泉州開元寺: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開元寺位于市區西街,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蓮花寺,后改名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今名。
游樂園:系目前福建省規模檔次最高的游樂園,由泉州展覽城有限公司按東南亞風格設計,占地250畝,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擁有目前全國最先進的美太空動感影城、最高的摩天輪、最大型勇敢者轉盤、淘氣堡項目和全國首創的IC卡消費系統,全省第一部瘋狂過山車、大型激流勇進、激光戰車和意大利卡丁車賽車及“戲雪世界”等三十多個國內外先進的游樂項目。同時配套有全市第一流的綠化景觀和第一座超大型音樂噴泉系統,是一年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
東湖公園:建在古泉州十大勝景之一的“星湖荷香”遺址。唐代湖面曾達4000多畝,有二公亭、東湖亭,宋時添波恩亭,湖中壘土七墩,如星斗、遍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勝概。明時又加攬古亭。由于唐被貶宰相姜公輔和與韓愈同登龍虎榜的開閩進士歐陽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動而聞名于世。以閩南建筑文化為主體,吸取國內外園林組景藝術。
伊斯蘭圣墓:座落泉州東外靈山南麓。據《閩書》載:唐武德年間(618-626),伊斯蘭教創始者穆罕默德門徒四人來華傳教,其三賢、四賢到泉州,卒葬此山,屢顯靈異,俗名靈山圣墓。該墓為伊斯蘭世界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圣跡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中國專門性博物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開元寺東側。1959年7月15日創建。 該館藏品1萬余件,其中一級藏品102件,如:1974年出土的后渚港宋船,殘長24.2米,寬9.15米,分為13個水密隔倉,為中國自然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毗濕奴石雕像為中國僅見的印度教文物,是14世紀中印文化交流的見證。 該館設有3個專題陳列館。
千年古剎廣化寺:坐落在市區鳳凰山麓。鳳凰山亦稱南山、南湖。這里松柏蒼翠,山泉鳴澗,清幽寧靜。人行其間,綠蔓牽衣,別有一番禪意。相傳千年之前,滔滔東海之水,直涌至南山腳下,行云流霞與青翠松柏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無比生動的畫卷。故有“南山松柏”佳景之稱。
刺桐公園:位于泉州市豐澤區刺桐路和津淮街交匯處西北側,屬休閑娛樂的區級公園,占地面積3.67公頃,項目部投資1400萬元,于1995年動工建設,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公園位置適宜,交通便捷,是一處休息游玩的好場所。 公園充分利用花草、樹木、水體、建筑小品、地形處理等構園要素,采用自然式和規劃式相結合,疊山理水的造園手法,將時代特點和傳統內涵溶為一體,營造了具有典雅別致風格的園林景觀。特別是利用植物造景,公園以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象征——刺桐樹為骨干樹種,輔以榕樹、芒果、盆架木等樹種,將喬灌花草融合一體,通過豐富空間層次和色彩達到植物造景的藝術效果。春天,一樹樹燦若云霞的刺桐花綻開熱情似火的笑容,美不勝收,置身其中,令人流連忘返。 公園內規劃有澗漣清音、墨潭映月、屏廊朝旭、曲水流觴、勺湖觀魚、曠野歸牧、竹徑通幽等景點,怪石獨具神韻、小品惟妙惟肖、百花爭奇斗妍、綠草郁郁蔥蔥、溪流清轍見底。清晨,漫步在綠氈般的青草上,漫步在靜謐清幽的竹徑間,休閑健身,心曠神怡;夜晚,依偎在枝繁葉茂的榕樹下,伴著溫煦的春風,泉水清冷悅耳,心清神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