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縣,是福建省漳州南部沿海縣,是一個人口大縣、農業大縣、海洋大縣,是一個資源大縣、新興臨港工業縣,是一個臺商投資密集地,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現代農業示范區,是國家級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接廈門,南臨汕頭,與臺灣一衣帶水,有南溪、鹿溪、佛潭溪、赤湖溪、杜潯溪、浯江溪等河流,海岸線216千米,大小島礁178個,海灣6個,港灣5個。漳詔高速公路、324國道過境,水運有下寨和舊鎮碼頭。交通路網便捷配套,沈海高速公路在漳浦設有3個互通口,國道、省道穿境而過,縣道四通八達。面積2135平方公里。人口84萬。
行政區劃
漳浦縣轄17個鎮、4個鄉:
鎮:綏安鎮、舊鎮鎮、佛曇鎮、赤湖鎮、杜潯鎮、霞美鎮、官潯鎮、石榴鎮、盤陀鎮、長橋鎮、前亭鎮、馬坪鎮、深土鎮、六鰲鎮、沙西鎮、古雷鎮、大南坂鎮
鄉:南浦鄉、赤土鄉、赤嶺畬族鄉、湖西畬族鄉
歷史沿革
公元686年(唐垂拱二年)設漳州,并置漳浦、懷恩二縣;公元716年(開元四年)州署由盤陀嶺南麓遷李澳川(今漳浦縣城),公元741年(開元二十九年)懷恩縣并入漳浦縣;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至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漳州曾改為漳浦郡;公元786年(貞元二年)州治遷龍溪(今漳州市區)。元后歷屬漳州路、漳州府、西路道(汀漳道)。1949年9月25日解放,歷屬龍溪專區(地區)、漳州市。
1949年10月,全縣設7個區。1950年,在浯江增設第八區;1951年,分別在深土、湖西增設第九區、第十區;1952年,分別在長橋、沙西增設第十一區、第十二區。1956年10月,撤銷浯江區和湖西區,改城關區為城關鎮(縣轄鎮)。全縣轄1個鎮、8個區、5個鄉級鎮和91個鄉。1988年5月,撤銷城關鄉,并入綏安鎮;杜潯、赤湖2鄉改為鎮。1989年12月,霞美、官潯2鄉改為鎮。2003年,漳浦縣轄17個鎮、2個鄉、2個民族鄉。
漳浦西湖公園
自然地理
漳浦縣位于福建東南沿海南端,在北緯24°6'-23°32'、東經117°35 '-117°58 '之間。東臨臺灣海峽與臺灣隔海相望,南隔東山灣與東山縣對峙,西南與云霄縣相連,西及西北與平和縣、龍海市毗鄰,及東北與龍海市接壤。從縣城綏安鎮北往漳州56公里、往福州373公里,東北往廈門125公里,南下汕頭176公里。舊鎮碼頭東到臺灣高雄143海里,北上廈門66海里,南下香港278海里。
縣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為低山丘陵,東南部面海。地貌依次為低山—丘陵臺地—河谷盆地—濱海小平原—灘涂、島礁,山脈河流與地勢同一走向。海岸線連綿曲折長達216公里,居福建省第二位。土地總面積213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8萬畝,山地182萬畝(含草場面積24.1萬畝),灘涂面積51.2萬畝(含淺海灘涂27.6萬畝),三者比例為1: 3.2: 1。主要土壤類型為赤紅壤、紅壤、沖積土、風沙土、鹽堿土、水稻土六類。
漳浦縣屬于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1°C,基本無霜,年平均日2119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32.7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524.7mm。
境內已探明的有花崗巖、玄武巖、輝綠巖、青麻石、稀土、高嶺土、銹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其中,高品位的三水型鋁土礦儲量達80萬噸以上,是全國三大名礦之一;稀土儲量300萬噸,玻璃砂儲量近億噸;花崗巖和玄武巖的儲量分別上億立方米,并有16個花色品種是優質無害板材巖石;海水含鹽量高,是福建省的主要鹽業生產基地。
優越的氣候條件造就豐富的亞熱帶動、植物物種資源。亞熱帶植物種類繁多齊全,主要樹種有榕、杉、松、柏、樟、柯、桉、楓、蘭相思、木麻黃、竹等160多種;草本植物有11個科52種。熱帶亞熱帶水果有鳳梨、龍眼、荔枝等眾多品種。陸生脊椎動物達191種,其中兩棲類7種,爬行類20種,鳥類148種,獸類動物16種。昆蟲150種。
經濟概況
201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2億元,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7億元,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8億元;財政總收入15億元,增長40.6%,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9.13億元,增長37.5%;實際利用外資2.3億美元,增長32.3%;外貿出口總值5.8億美元,增長2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6億元,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
社會事業
2008年,全縣40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7.4億元,比上年增加3.2億元。廈深鐵路順利開工,古雷5000噸級滾裝碼頭和橫嶼、菜嶼陸島交通碼頭建成投入使用;大唐風力二期竣工投產,赤湖22萬伏、11萬伏變電站等一批項目順利實施。160個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6.7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49.7%。
2008年,漳浦縣投入1.16億元完成農村水泥路建設208.7千米,基本實現“村村通”目標。投資680萬元建成村級供水工程46處,解決6.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投入3000萬元建設40個移動通信基站,農村移動通信信號覆蓋率提高到100%。啟動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首批3個鄉鎮33個村實現電氣化。投入682萬元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完成19個村的新農村規劃,75個重點治理村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2008年,漳浦縣積極申報國家、省、市科技項目26個,獲得立項13個,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縣。投入353.6萬元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天福茶職業技術學院正式開學。漳浦籍運動員謝荔梅兩度打破亞洲女子三級跳遠紀錄,王蘇鴻獲全國帆船賽冠軍。投入5144萬元建設縣醫院住院大樓、縣疾控中心綜合樓等衛生基礎設施,縣醫院成為全國首批“溫暖中國行動”定點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2.8萬人次參合農民獲得2805萬元補償。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86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89人;17312名城鄉困難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榮獲省級“平安縣”稱號。
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旅游資源
古雷港:古雷港經濟開發區位于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與臺灣隔海相望。2006年4月,福建省政府批準設立福建古雷港經濟開發區,同年9月26日,經國家發改委公告確定為福建漳州古雷港經濟開發區。開發區規劃總面積153.81平方公里,將重點發展新型電子材料、新型船舶修造、重化工等產業群。到2015年,古雷將建設北、中、南三大片區,分別作為行政居住區、重化工啟動區、臨港工業區,屆時現代化臨港經濟區將成形;到2030年,古雷將形成東、西、南三個大區域,還將規劃填海造地,發展高等院校和科研基地,完善港區內部建設。
臺灣農民創業園:臺灣農民創業園由于與臺灣特有的地緣關系,福建是臺灣農業資金最集中的地方。早在2005年初,福建省的漳浦縣和福清市便開始規劃創辦“臺灣農民創業園”,計劃用3年的時間建成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區,使之成為臺灣農民創業乃至兩岸農民感情交流的平臺。
剪紙:漳浦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濃郁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的美感,在中國民間藝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更以剪紙構圖豐滿勻稱、線條連貫簡練、細膩雅致的藝術特色,受到高度贊揚。
藍氏三杰:閩南與臺灣隔海相望,洶涌的波濤阻擋不了兩地人民的往來,那道彎彎的海峽,千百年來風起云涌,這里有遷徙的槳聲,有貿易的桅帆,也有戰事的炮火。不平靜的臺海風云之中,接連涌現三個平臺、籌臺的英雄,他們都來自海峽西岸的漳州,而且都是漳浦藍氏畬族人:藍理、藍廷珍、藍鼎元。藍理是藍廷珍的族叔,而藍廷珍又是藍鼎元的族兄,這三個同出一門的臺海英雄,被后人并稱為“藍氏三杰”。
中共靖和浦縣委:中共靖和浦縣委,這個名字至今仍然激勵著漳浦人民開拓奮進。1931年冬,鄧子恢同志在車本、山城點燃了革命烽火,中共靖和浦縣委就在這里誕生。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在毛澤東同志關懷指導下宣告成立。在中共靖和浦縣委帶領下,漳浦老區人民與紅軍血肉相連,浴血奮戰,用鮮血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為共和國誕生作出了突出貢獻。
東南花都:花博園位于漳浦縣馬口,國道324線漳州閩南百里花卉走廊的中心地段,是國家批準的第一批"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國家科技部授予的"現代農業園區"。
古雷海灣:古雷濱海風景旅游區位于漳浦縣古雷半島東面的菜嶼列島。以沙洲、紅嶼、井安、巴流島、菜嶼、橫嶼等二十三座大小不一的島嶼自西往東組成,海天蒼茫,巖崖嶙峋,遠遠望去,有如飄浮在青云之上的蓬菜仙山。島嶼形成于地理歷史上的強烈的地質構造運動,裸露的花崗巖體在海浪風沙的雕琢下,逐漸地割、分離成大大小小的花崗巖石蛋,形成了千奇百怪,形狀各異的花崗巖地形地貌。其中以紅嶼巨型風動石為代表的風動石群、世界罕見的浪動石、唯妙唯肖的鯊魚石生命之門、魚網石,以及幽深的洞穴、累累的卵石、徒峭的崖石、五個質地優良的沙灘。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旅游開發前景,正吸引了大批的游人前來旅游觀光。
西湖公園:位于縣城內,東臨麥市街、西通金鹿路、南臨龍湖路、北接青年路,占地面積230畝(包括已建的青少年宮和兒童樂園),其中陸地140畝,湖面90畝,周長1953米。公園是以水系為主要景觀的文化休憩綜合性公園,具有中國古代園林造園藝術,各景區配景亭、榭、曲廊、小橋等建筑小品。西湖公園西隅開辟西湖小區,是一處商貿、娛樂、居住、旅游休閑的好場所。沿湖綠樹蔥蔥,湖中小島與湖光云影相映成趣,泛舟湖上,眺望梁岳群峰,令人心曠神怡。
天福茶博物院:茶博物院于2000年元月8日奠基,2002年元月7號開院,整個博總占地80畝(5.3公頃),建筑總面積6000余平方米,是目前界最大之茶博物院。博物院4幢主建物:(1)主展館:主要展示茶的歷史、中國茶文化及茶葉產銷狀況、世界主要產茶國的茶情及天福集團的發展歷程等;(2)茶道教室:一樓高有專業茶藝表演廳和溢和軒、品茗閣等優雅的品茗場所,兼作茶道教學。二樓為設施先進的國際會議廳;(3)日本茶道館(福慧庵):日本式庭院及茶室,設有精亭、儉亭、敬亭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的時代風格的日本茶室;(4)書畫館(廳石齋)內設三個展廳。主展廳展示本館收藏字畫,活動展廳不定期個人工主題書畫展;二樓設聊誼廳不定期舉辦筆會及現場揮毫;廳石齋主要展售各種廳石、雕刻等工藝品。博物院內還有漢亭、唐山、宋橋、元塘、明湖、清池、蘭亭曲水、武人茶苑、茗風石刻、示苑茶園等造景設施。
威惠廟:漳浦威惠廟,位于漳浦縣縣城西郊西宸嶺南麓西廟村,漳浦綏安工業開發區南端,國道324線西北側。廟座北朝南,背靠金猴椅山,傍臨鹿溪,前方是一片平川沃野,遠處是梁山九十九峰如列戟,四周綠樹翠擁,山川秀麗,風景旖旎。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閩南重要的旅游勝跡之一。
抽象畫廊:抽象畫廊游覽區位于漳浦縣六鰲半島東部的嶗岈山。其東面正臨臺灣海峽,西面越過二公里寬的半島即為舊鎮海灣,南、北面為連綿九公里長的黃金沙灘和茂密的防風林帶,四周環境空闊,盡得海天之勝。嶗岈山以奇特的地質地貌和優美的海濱風光,被中科院等考察國家風景區的有關專家譽為“抽象畫廊”,周邊的沙灘也被認為是“真正的黃金海岸”,是“旅游資源的精品”。景區臨近省道漳云線,距高速公路漳浦互通口僅15 公里,海上距廈門島僅30公里。交通極為便捷。
濱海火山地質公園: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全國第一批區獲得國家級地質地貌的火山公園,也是我國濱海火山景觀規模最大、保持最完好、最有特色的濱海地質地貌公園。它位于福建閩南“漳州市所轄下的漳浦縣與龍海市交界處”為閩南金三角的南側。該景區西北面距漳州市區40多公里,福州220多公里、泉州120多公里;東北端距廈門50公里;西南端距廣東汕頭120多公里、廣州280公里。景區地處在我國東南沿海人口密集,經濟發地帶的中間地段,是海陸空立體交通最發達,最便捷的地區。
趙家堡:漳浦縣城東南35公里湖西鄉碩高山西北麓。南宋亡時,宋宗室起若和與黃侍等廣東崖山逃至漳浦,避難隱居。明萬歷年間,其第十世孫趙范在這里建堡,以后趙范之子趙義又加以擴建。“完璧樓”于萬歷二十八年(1601年)冬,城堡于萬歷三十二年 (1604年)夏,先后動工,歷20年方次第完成。城堡仿北宋京城汴京式樣建造。整個建 筑群由兩部份組成,初建的舊樓,舊堡為主體部分。樓為三四合式四方樓,高20米,占 地484多平方米,每層16間,東48間,樓門鐫刻“完璧樓”三字,取“完璧歸趙”之意。
當地特產
赤嶺畬族鄉“油甘簽”:赤嶺鄉盛產荔枝、龍眼、油甘(一個野生水果)、芭樂等等,每年春節期間,山平村開始每年一度的廟會,當地居民都會把油甘腌制起來做成和冰糖葫蘆一樣,我們都叫他“油甘簽”。
白石蘆筍:漳浦縣所產蘆筍,具有株梃、色白、肉嫩、味香等獨特優點,除制作罐頭外,是名貴的蔬菜,食之清爽可口,被譽為“龍須菜”。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對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有輔助療效。1999年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蘆筍之鄉”。 丹山洋蔥:位于丹山(灶山)南麓的深土鎮,原叫“金泥”。土地大部分由海涂沖積沙泥形成,土層較深,加上眉力水庫、浯江橋閘等水源灌溉,盛產洋蔥。葉鞘基部肥厚呈鱗片狀,密集于短縮莖的周圍,形成鱗莖(蔥頭)。洋蔥粒大,含有糖分、礦物質、維生素和蒜素。鱗莖作蔬菜并供藥用。黃埔楊梅霞美牡蠣:霞美鎮有灘涂面積2萬多畝,上游溪流注入,咸淡適宜,水生物豐富。 牡蠣肉質肥嫩,含蛋白質,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歷來是全縣海水貝類最大宗的產品。
六鰲鎮紫菜:養殖面積發展到1萬畝。紫菜屬紅藻類,藻體呈膜狀,紫色或襟褐綠色,形狀隨種類而異,供食用。含蛋白質和碘、磷、鈣、膽堿等物質,有防治甲狀腺腫大、清熱利水、補腎養心和增進記憶等功能。
霞美鎮黃埔楊梅:屬晚熟品種,粒大籽小,色澤紫紅,肉嫩汁多,甘甜微 酸,風味獨特,俗稱“大烏楊梅”,維生素C含量極高,是夏令特佳品。鮮食有止渴生津、消暑解悶、化痰開胃等功效。還可制作果汁、果酒、果醬、果干和罐頭。
古雷鎮鮑魚:高亦稱“大鮑”,體大殼薄,肉質細嫩,營養豐富,佐料燉食,味道鮮美,是海味珍品。除“海上田園”養鮑外,已建千畝“鮑魚城”,養跑面積5萬多平方米,產品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地區。貝殼,中藥名稱“石決明”,功能平肝、明目。
燈塔扇貝:古雷鎮以下安航標塔為標志的扇貝, 亦稱“干貝蛉”,殼略呈扇形,殼面褐色,有灰白至紫紅色紋彩。兩殼均有放謝肋右殼10條、左殼30余條。閉殼肌可制干貝,是名貴海珍品,味道鮮美,有降血壓之功效。前亭黃牛:原名“梅亭”的前亭鎮,多由玄武巖發育而成的棕褐色土壤,土質肥沃,牧草豐富,并秸桿氨化養牛,黃牛體強大,繁殖很快,肉役兼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