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0°32′,東經120°41′,東距上海120公里,西離杭州60公里,南瀕錢塘江。為中國浙江省下轄的縣級市,屬于地級嘉興市范圍。海寧地勢平坦,河流眾多,水源豐富,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經濟文化強市、觀潮旅游名市、現代中等城市。現轄8個鎮、4個街道,擁有三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海寧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觀,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現“海寧潮”的起點。以丁橋的“碰頭潮”,鹽官的“一線潮”,鹽倉的“回頭潮”聞名天下。 海寧中國皮革城目前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皮革專業市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行政區劃
海寧市轄4個街道、8個鎮:
街道:硤石街道、馬橋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
鎮:許村鎮、長安鎮、周王廟鎮、鹽官鎮、斜橋鎮、丁橋鎮、袁花鎮、黃灣鎮
歷史沿革
海寧歷史悠久。距今約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新中國建立后為海寧縣,1986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海寧自古學風興盛,民風淳厚,名人輩出,為文化之邦,尤以燈、潮、名人三大文化獨具地方特色。
海寧是良渚文化發源地之一。據考古資料證明,距今6000-7000年間,在海寧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在春秋戰國時,海寧是越、吳、楚武原鄉、李鄉、御兒鄉屬地。秦時在海鹽縣、由拳縣境內。東漢建安八年(203)陸遜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領縣事。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析海鹽、由拳置鹽官縣,屬吳郡,隸揚州,為海寧建縣之始。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錢塘縣,貞觀四年(630)復置鹽官縣。元元貞元年(1295)升鹽官州,天歷二年(1329)改名海寧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為海寧縣,屬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復升為州。民國元年(1912)改州為縣,直屬浙江省,民國37年(1948)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解放,建海寧縣,屬嘉興專區。1958年10月海鹽縣并入海寧縣,至1961年12月復建海鹽縣。1986年11月,撤海寧縣,設海寧市,屬嘉興市。歷史上海寧縣治長期在鹽官鎮。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后遷移袁花一帶鄉間及縣境以外,抗戰勝利后設于硤石鎮,后還治鹽官鎮。1949年5月解放,建海寧縣,屬嘉興專區。1949年6月,縣人民政府移駐硤石鎮。1958年10月海鹽縣并入海寧縣,至1961年12月復建海鹽縣。1986年11月,撤海寧縣,設海寧市,屬嘉興市。歷史上海寧縣治長期在鹽官鎮。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后遷移袁花一帶鄉間及縣境以外,抗戰勝利后設于硤石鎮。
人口民族
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62‰,死亡率7.25‰,自然增長率0.37‰,年末戶籍總人口641253人,比上年末增加935人。2010六普人口80.7萬人。
勞動就業工作繼續加強。充分關心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著力解決失業人員再就業。全年共舉辦各種勞動力交流專場21期,提供就業崗位24432個,舉辦各種再就業培訓24期,使2260人次得到了專業技能培訓。同時,充分發揮“海寧市勞動力交流中心市場”功能,年內共安置城鎮失業職工5769人。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據勞動部門統計,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4.0%。
社會保障事業逐步完善。努力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全力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99萬人,其中企業參保人數11.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2萬人。收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8982萬元,收繳失業基金達1723萬元,勞動部門為3.86萬人次發放了失業救濟金。穩步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13萬人,其中大病統籌1.91萬人。
自然地理
市域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內陸面積699.9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87.94%,山丘占1.81%,水域占10.25%。地形狹長,東西長51.65公里,南北寬28.94公里。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吳淞高程。下同)。古陸殘嶼與低丘集中分布在境東北和東南部,海寧地居錢塘江河口北岸。區域內高陽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00米以下。
海寧屬太湖流域水網地帶,境內有上塘河和運河兩個水系,河道總長1865.4公里,河網率為5.1%。水資源以河網徑流量為主,外來水利用率高,地下水控制開采,水資源總量6.62億立方米,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海寧地居錢塘江河口北岸,境內岸線長55.92公里,水域21730公頃;海塘長53.6公里,占北岸海塘總長的33.5%。“海寧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觀,黃灣鎮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現“海寧潮”的起點。
氣候特征
海寧屬北亞熱帶海洋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較豐,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5.9°C,年均降雨量1187毫米,日照2002.9小時,無霜期233.5天。因地處中緯度,冷暖空氣經常在此交會,有旱、澇、風等災害性天氣出現。
市域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內陸面積699.9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87.94%,山丘占1.81%,水域占10.25%。地形狹長,東西長51.65公里,南北寬28.94公里。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吳淞高程。下同)。古陸殘嶼與低丘集中分布在境東北和東南部,高陽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00米以下。海寧屬北亞熱帶海洋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較豐,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5.9°C,年均降雨量1187毫米,日照2002.9小時,無霜期233.5天。
因地處中緯度,冷暖空氣經常在此交會,有旱、澇、風等災害性天氣出現。耕地土質南砂北粘,結構良好,水氣協調,酸堿度適中,適宜多種作物生長。海寧屬太湖流域水網地帶,境內有上塘河和運河兩個水系,河道總長1865.4公里,河網率為5.1%。水資源以河網徑流量為主,外來水利用率高,地下水控制開采,水資源總量6.62億立方米,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海寧地居錢塘江河口北岸,境內岸線長55.92公里,水域21730公頃;海塘長53.6公里,占北岸海塘總長的33.5%。“海寧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觀,黃灣鎮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現“海寧潮”的起點。
海寧中國皮革城
經濟概況
海寧經濟發達,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一。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8.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4%;財政總收入18.08億元,增長2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5元,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平均純收入6516元,增長8.6%;城鎮登記失業率4%。2003在經濟社會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經濟發展中的要素和基礎設施制約問題開始突出,電力供應嚴重不足,建設用地供給緊張;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度加大;部分城鄉居民生活仍然困難,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還需加強;對外開放總體水平還不高,招商引資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夠明顯等。
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海寧工業基礎良好,涉及到30個大類100多個小類,區域特色經濟優勢明顯。皮革、家紡、經編、電子、化工(醫藥)等區域特色產業加速擴張和提升,在國內乃至國際同行業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其中皮革、紡織等主導行業發展迅猛,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皮革和紡織工業實現銷售收入分別達到99.46億元和112.8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了21.6%和42.6%。榮獲了“中國皮革之都”、“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和“中國經編名城”稱號。“雪豹”、“蒙努”榮獲中國名牌稱號。2004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32.52億元。
效益農業加快發展,海寧桑苗、斜橋榨菜、鹽官汪菜、上河青甘蔗、小湖羊皮、瘦肉型豬等是海寧傳統的名特優產品。近年來,海寧加快發展效益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花卉苗木、優質水果、特種水產、優質肉雞等高效農產品生產穩步增長,生態家園示范點、種子種苗工程、農業園區、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無公害生產技術推廣和農業龍頭企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04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9.96億元。
商貿旅游日益繁榮,200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59億元。年末全市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52個,其中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4個。海寧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有獨步江南的古典宮殿式建筑海神廟、“水上長城”錢塘江魚鱗石塘、安國寺唐代經幢、陳閣老宅等省市級文保單位30多處。目前以“一潮三看賞四景”的觀潮旅游為特色,以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的訪古探幽為內涵的旅游格局已經形成。成功舉辦了2004中國國際錢江(海寧)觀潮節,被國家旅游局正式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4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63.2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26.48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海寧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沿海開放縣(市)之一,開放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04年,全市新批“三資”企業86家,當年合同利用外資37964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126萬美元。2004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57209萬美元,其中出口110926萬美元。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實績首次雙雙進入全省十強行列。全年新批境外投資企業6家,引進市外內資11億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海寧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和浙江省技術創新試點縣(市),建有全國首家縣(市)級博士后科技開發基地。海寧市是全國教育先進縣(市)和浙江省教育強市。2004年末,義務教育入學率99.98%,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比例為92.15%。海寧還是“全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先進縣(市)”、文化先進縣(市)和體育先進縣(市)。2002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發展環境日趨完善,市內公路通暢,基本形成了“兩橫六縱”的公路框架,提前實現了“一級公路通省市,二級公路通鄉鎮”的目標;市外交通便利,滬杭鐵路橫貫全境,滬杭甬高速公路和320國道、杭州繞城公路越境而過,01省道東連上海浦東,西貫杭州錢江二橋,交通十分方便。海寧的郵電、通信發達,銀行、保險、證券等服務機構一應俱全。
經濟結構
全市糧食種植面積2.8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2520公頃,總產量18.16萬噸,比上年減少1.67萬噸。花卉、苗木、優質水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繼續擴大,各類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26萬公頃。畜牧業發展良好,優質肉雞和湖羊穩步增長,飼養量分別達到17963.75萬羽和43.59萬頭。全市肉類總產量4.19萬噸,比上年增長15.7%。水產品總產量2.31萬噸,增長14.4%。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5.9%。農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擁有農業龍頭企業26家,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42家。農業招商工作穩步開展,工商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效益農業資金億元。農業標準化工作扎實推進,新制定農業標準備5只,全市農業標準累計已達19只。土地整理暨標準農田建設有序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新的提高。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76億元,比上年增長5.3%,實現農業增加值13.0億元,增長6.4%
工業經濟總理持續擴大,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90.27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實現工業總產值490.27億元,比上年增長18.4%。規模企業運行良好,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43.57億元,增長41.9%;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9.7%,實現利稅總額27.59億元,其中實現利潤17.9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2.1%和49.9%,在全市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支柱作用進一步顯現。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皮革、經編和家紡產業分別實現產值131.97億元、121.75億元和47.18億元。全年完成工業生性投入突破50億元。全年完成工業生產性投入突破50億元。比上年增長77.2%。企業的自我積累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用電量達13.2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1.1%。開發區工業園區整合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資40.2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33.68億元,成為市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11項工業經濟效益指標綜合得分達236.48分,繼續保持嘉興市首位。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9.99億元,增長29.6%。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海寧中國家用紡織品博覽會和海峽兩岸經編產業發展研討會等一系列“節會活動”,有力地帶動了商貿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旅游業投入力度加大,“宰相府第風情街”等旅游項目建成運行。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23.0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1.27億元,分別增長19.1%和33.9%。通信、網絡、中介等服務業繼續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升級態勢明顯,住房、汽車、教育等消費熱點進一步形成。全年物價穩中趨升,累計居民價格消費指數為101.3%。金融總量持續擴張。年末全市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186.55億元,比上年增長33.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9.21億元,增長25.7%;各項存款余額達127.75億元,增長51.8。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22億元,比上年增長49.5%,其中限額以上民間投資完成35.57億元,“百億工程”進展順利,全年累計完成投資40.80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0.9%。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全市27項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1.35億元,其中交通建高完成投資1.61億元,城市基礎設施完成投資4.02億元,電力設施完成投資1.29億元。硤斜公路、硤尖公路(袁花至尖山段)竣工通車,220千伏長安民誼輸變電工程和110千伏錢江輸變電工程建成運行,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文化館)交付使用,景云橋舊城改造和洛塘河北側綠化工程基本完工,教育中心、市委黨校等重點項目啟動實施,重點鎮污水處理聯建項目、農橋改造、新海寧賓館(暫定名)和經濟適用房等一批重點工程加快建設。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快。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城鎮集體企業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勞動關系轉換加快,累計改制率達到92.1%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國度加大,新批股份公司2家,1家股份公司實現增資擴股。積極推行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市場經濟秩序得到理一步整頓和規范,“信用海寧”建設加快,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5家,合同利用外資2.70億美元,增長105.6%。外貿出口增勢強勁,全年自營進出口8.05億美元,增長78.1%。外貿出口隊伍迅速擴大,全年新增獲權企業70家,有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199家。對外經濟合作穩步發展,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新批境外合作項目3個。
勞動力的市場就業機制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扎實推進,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幫助1700余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全市養老保險人數5.4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6.13萬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45.64萬人。繼續堅持“兩個確保”,低收入居民、困難企業職工和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抗擊“非典”疫情,公共衛生應急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鄉公交和供水一體化工作加快推進。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績,人中出生率保持較低水平。
風景名勝
海寧鹽官古城:距杭州九十公里,自古以來,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都是天下奇觀,每到這一天觀潮的人人山人海,人潮也似海潮般洶涌澎湃。當大潮即將到來之際,只見遠方天邊似有一條銀線洶涌而至,其聲似萬馬奔騰,其勢如排山倒海,雪浪凌空,洪流滾滾,摧枯拉朽,氣象萬千。它與山西壺口瀑布,貴州黃果樹瀑布并列,是中國觀潮賞景的三大勝地。所以進入鹽官,你首先會看到路口大大的 “中國海寧潮”或者“鹽官風情一條街”招牌。
鹽官觀潮景區:浙江海寧鹽官古鎮位于杭嘉湖平原東部,距離省會杭州市61.5公里,離上海市125公里。鹽官為著名的“潮鄉”,歷來為觀潮勝地。“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上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情此景那兩得?”理論上,農歷每月初一、十五日為天文大潮日,均可觀潮。不知蘇大人有否在新年看過錢江潮,或許會有新的體驗。
杭州灣生態樂園:位于錢塘江北岸,天下奇觀海寧潮的觀潮勝地--鹽官鎮的東側,西距杭州50公里,東至上海86公里,緊靠園區的是滬杭甬高速公路、01省道復線和滬杭鐵路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地理位置優越,通信發達暢通。 這里原先是尖山腳下的一片汪洋,是錢塘江涌潮的起潮處。遵照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治江結合圍涂,圍涂服從治江”的總體方案,經省圍墾局立項,由海寧市成立治江圍墾指揮部、治江圍墾管理委員會,組織力量實施尖山圍墾的宏偉工程。在浙江省、嘉興市等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從1997年4月開始,至1999年5月,第一期2萬畝圍涂任務勝利完成,至今已投入資金1.43億元,運拋石料199萬立方米,吹填土方644萬立方米,拋筑促淤壩7.36公里,修筑標準海塘3.15公里,過渡海塘602公里,新建水閘5座。各項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實現河通、路通、電通、排灌通。
風土人情
"九陌聯燈影,前門共月華海"。海寧硤石鎮的民間元宵燈會,素以燈彩之針工精細,造型之惟妙惟肖而著稱。良宵迎燈盛況空前,享有"江南第一燈會"美譽。此時正是農歷三月什三。
海寧硤石燈彩的工藝特色主要有針、拗、結、扎、刻、畫、糊、裱八大技法。它的尤美尤奇之處,在于其獨特的針刺花紋,即是采用多種針法,完全用手工針刺工筆繪畫,制成燈片,其燈片置于燈彩上,在燈光的透視下,給人以清雅之感。
硤石燈彩不僅名聞江南,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1910年"南洋勸業博覽會"及1934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均獲得獎章和獎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