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縣位于浙江省東南沿海黃金海岸線中段,東經121°、北緯28°。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2010年平均氣溫17.5℃,年總降水量1743.9毫米,無霜期300天。縣域總面積227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378平方公里,是全國14個海島縣之一。全縣總人口 41.96萬。3街道5鎮3鄉,其中,楚門鎮入選浙江省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鎮,沙門鎮為浙江省省級中心。
行政區劃
玉環縣轄3個街道、5個鎮、3個鄉:
街道:玉城街道、坎門街道、大麥嶼街道
鎮:楚門鎮、清港鎮、蘆浦鎮、干江鎮、沙門鎮
鄉:龍溪鄉、雞山鄉、海山鄉
歷史沿革
據考古發現的三合潭遺址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在玉環大地上繁衍生息、創造文明。西周及春秋時期,屬甌越地。戰國時期,屬楚地。秦代今縣境屬閩中郡。 西漢初屬東甌王國。東漢建武6年,回浦縣并入鄞縣,縣境屬鄞縣回浦鄉。三國時,屬吳國,為臨海郡永寧縣地。西晉時仍為臨海郡永寧縣地。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分臨海地立永嘉郡;寧康二年(374年)分永寧地置樂成縣,縣境屬樂成縣。南北朝時,仍隸屬樂成縣地。隋朝文帝開皇12年,樂成縣并入永嘉縣,縣境為永嘉縣地。 唐朝武德5年析永嘉縣置永寧、樂成兩縣,縣境屬樂成縣地。五代時屬吳越國,隸靖海軍。后梁開平二年(908年),改樂成縣為樂清縣。縣境屬樂清縣。北宋時,縣境為溫州府樂清縣玉環鄉之一部分,隸屬兩浙路應道軍。南宋時改溫州府為瑞安府,縣境為瑞安府樂清縣玉環鄉。元朝時仍為樂清縣玉環鄉地。明朝初期仍為樂清縣玉環鄉。清初,縣境港北仍為太平縣地,港南仍被游民私種。民國元年(1912年),行道縣制,玉環廳改為玉環縣,屬溫處道(今溫州市)。民國16年,廢道縣制,玉環縣隸屬省行政督察區管轄。玉環所屬行政督查區屢有變更。民國37年(1948年),縣境屬浙江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7日,玉環解放。4月14日,建立中共玉環縣委和玉環縣民主政府。5月12日,玉環縣民主政府改為玉環縣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亦稱玉環縣,屬浙江省溫州專區(今溫州市)。玉環縣下轄5個區49個鄉鎮。2001年11月,撤銷鮮疊鎮,轄區拼入珠港鎮陳嶼辦事處,至此,縣境內共設置6個鎮、3個鄉。
人口概況
全縣常住人口[3]為61.63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01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62萬人,增長33.95%,年平均增加1.56萬人,增長2.97%。全縣常住人口中縣外流入人口為23.56萬人,占38.23%。全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 22.88萬戶,家庭戶人口為59.43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07人減少0.47人。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2.55萬人,占52.81%;女性人口為29.08萬人,占47.1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11.92,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2.65略有下降。
全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3.28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6.49萬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22.42萬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7.97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夕照港灣
經濟發展
玉環地處浙江東南沿海,位于溫州和寧波兩個沿海開放城市之間,縣域總面積2300平方公里。縣名源于海島奇觀。志書上記載:晨霧繞島,形狀如環;上有流水,潔白如玉--玉環由此而來。玉環歷史比較悠久,據考古發現的三合潭遺址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創造文明。全縣下轄6鎮3鄉,總人口51.8萬,其中外來常住人口 17萬。
改革開放以前,玉環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直到70年代末仍然維持"一農二漁三鹽"的傳統經濟格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玉環人民積極創造和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由一個落后的海島小縣變成經濟強縣,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一次歷史性騰飛。從1978年到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從7916萬元增加到116. 29億元,增長145.9倍;財政總收入從847萬元增加到12.2142億元,增長143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120元增加到7225元,增長59.2倍。2002年度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名列全國各縣(市)第29位。"八五"以來,玉環五度躋身"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 行列,是全國綜合改革試點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縣和浙江省首個小康縣"、"新農村縣"和省科技進步先進縣、教育強縣,被列為浙江省首批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縣(市、區)和規劃發展的中等城市之一。可以說,玉環已健步跨入我國沿海發達地區行列,成為全國較具希望和活力的區域之一。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是玉環經濟的主體,其在GDP中的比重達到 58.5%。工業之中,機械、交通運輸設備、食品、塑膠、縫紉皮革、金屬制品為六大支柱產業,環保設備、家具等新興產業現已脫穎而出。閥門、汽摩配件、壓力鍋等產品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是全國最大的鋼球閥行業生產出口基地和重要的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生產基地。"蘇泊爾"壓力鍋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2.l%,并榮獲國內同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開放型經濟特別是對外貿易發展較快,目前已經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水暖管件、汽摩配件、五金機械、水產食品、工藝品、家具等產品暢銷國際市場。玉環是海洋經濟大縣,海水養殖產量連續7年保持浙江省第一。玉環是"中國文旦之鄉",王杯文旦已奪得全國柚類評比"八連冠",被列為向歐盟市場推薦產品。同時,由于受"溫合模式"的影響,玉環市場取向改革較早,經濟體制和機制已與國際接軌。
玉環是全國最大的炊具、曲折縫紉機與平縫機生產地,是全國最大的低壓銅制閥門生產和出口基地,重要的水暖潔具生產和出口基地,被命名為“中國閥門之都”和“中國五金建材(閥門)出口基地”。也是全國重要的汽摩配、眼鏡配件、家具、醫藥包裝生產基地,并有“中國環保填料之鄉”、“中國甲殼素之鄉”美譽。 2003年實現工業產值312.8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完成銷售產值303.37億元。
全縣個體私營工商戶27537家,股份合作企業2397家,股份有限公司8家。500多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組建了家具、閥門、汽摩配、環保等行業協會,成立了臺州市汽摩配質量監測中心。2003年,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企業60家,超億元企業21家,分別增加23家和8家。工業園區完成投入12.6億元,開發面積達2799畝。著力構筑港北工業城、港南工業城,建設沿76省道復線工業長廊。
全縣工業行業結構趨向合理。其中以汽摩配件為主導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以閥門水暖、眼鏡配件、電氣機械為主導的機械制造業,以一次性醫療器械、壓力鍋圈為主導的塑料橡膠制品業,以壓力鍋炊具為主導的金屬制品業及縫紉皮革等主導行業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85%以上。低壓銅制閥門及其毛坯、眼鏡配件、壓力鍋、一次性醫療器械配件等產品占國內市場30%以上,其中“蘇泊爾”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中捷縫紉機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達寶中低壓閥門、蘇爾達水龍頭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環保設備、家具、海洋生化等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喜人,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張。
產業基礎
全縣已形成富有特色與一定區域優勢的產業體系,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3.1 %、58.5%、28.4%。農業結構不斷優化,以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及水果種植為主的農業生產向科技化、基地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工業形成了以股份合作企業為主體,以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普通機械制造,金屬制品、塑料制品、水產品加工為支柱的比較完善的加工工業體系,成為中國最大的炊具生產基地和曲折縫工業縫紉機、低壓銅制閥門出口生產基地,中國重要的汽摩配、閥門、鋁制品、眼鏡配件、仿革底、家具生產基地。根據地方資源優勢,玉環縣將致力于開發港、漁、涂、油、景等特色資源,構筑海洋經濟新體系。
水產玉環縣是國家重點漁業縣,2003年水產品產量達28.1445萬噸。全縣海域面積1900多平方公里,其中可用灘涂面積16.9萬畝,可養淺海面積87萬畝,海水養殖產量連續多年浙江省第一。西面的樂清灣是浙江省最大的海珍品養殖基地,列為全國科技興海示范基地,東南面的披山洋面是浙、閩兩省重要的漁場。 水果 玉環縣是國家級文旦商品基地,譽為"中國文旦之鄉"。特產玉環柚(又名楚門文旦)為中國四大名柚之一,在全國柚類評比中獲得"八連冠",并有藥用開發價值。現種植面積4.5 萬畝,年產量6萬噸。
農業經濟
2003年,玉環農業緊緊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中心任務,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技術指導和服務,推進產業化經營,農業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新格局正在形成。
糧經作物種植面積比重由上年的49.6:50.4調整為32.6:67.4,擁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6個,面積達2.3萬畝。完成標準農田建設7330畝,累計綠化造林8818畝。玉環柚在全國柚類評比中榮獲“八連冠”,獲得國家原產地地理標記注冊認證,并被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列為向歐盟市場推薦產品。“楚門文旦”獲得省級著名商標,苔山塘文旦基地被譽為“世界名柚園”。玉環長柿等5個農產品通過綠色認證,玉環柚、醉仙泥螺等7個農特產品獲省農博會金獎。
海水養殖和遠洋漁業工作力度加大,漁業國際勞務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寬。深水網箱養殖被列為全國抗風浪網箱養殖示范基地,全縣養殖面積13.6萬畝,圍塘面積1.78萬畝,海水網箱8600只。組建船隊赴湯加王國開展金槍魚釣捕生產,組織漁民赴緬甸張網作業。2003年實現水產品總量28.14萬噸,產值19.8億元,其中海水養殖產量10 萬噸,連續七年保持全省第一。
農業園區集聚效應日益凸現。建成農業示范園區8個,漩門灣農業觀光園基本建成,樂清灣生態養殖農牧化示范園區通過省級驗收,五門海珍品養殖示范園區通過市級園區驗收。扶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34家。全年創產值6.3億元,出口創匯550多萬美元。發展農產品專業市場3家,年成交額12.3億元。建成各類專業合作組織22家。
第三產業
200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2.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1 %,同比增長18.6%。商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等傳統三產支柱產業穩中趨活,房地產、汽車消費成為新亮點。旅游業發展迅猛,大鹿島觀光旅游突破3萬人次。各類資本投資建設活躍,全縣旅游開發建設投入資金累計達6788萬元。金融體系和保險體系服務管理更加到位,新設立臺州市商業銀行玉環支行和太平洋保險公司玉環支公司。中介服務機構和小區物業管理企業進一步加強行業規范建設,為廣大群眾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外部生活環境。增強對高技術行業發展的支持,企業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逐步完善,計算機應用、項目評估、戶外廣告設計、工程設計及可行性研究等行業都得到快速發展。
重點產業
玉環是全國重要的汽摩配專業生產制造基地,產品品種規格齊全、加工工藝先進、專業化程度高,產品整體價格在國內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配套產品幾乎擠入國內所有主機廠。全縣共有相關生產企業1700多家,從業人員近3.5萬人。2002年實現產值約75.2億元,約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29%以上。玉環的汽車零部件工業,得益于率先改革開放的先發效應,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重要的生產基地,"八五"期間曾被譽為"中國南方最大的汽配工業基地",產品品種3000多種,覆蓋全球大多數車型,主要有減震器等汽車底盤零件、離合器、等速萬向節等汽車傳動系統零部件、氣門推桿、缸蓋、活塞等發動機零部件及方向盤、齒輪、轉向機、化油器、水泵、制動泵等零部件,以及拉緊器、捆綁器等汽車附件。摩配產品品種繁多,囊括除發動機、外殼以外的所有產品,其中制動盤、搖臂、齒輪等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30%以上。
玉環縣是中國最大的低壓銅閥門生產和出口基地。低壓銅閥門占國內出口市場60%以上的份額,內銷市場占有率50%以上。2002年行業總產值約50億元以上,其中出口約15億元。產品主要包括銅閥門及配件、水暖器材、柱塞閥、五金器械。閥門水暖五金行業自1981起步,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玉環工業的第二支柱產業和出口創匯產業,在國際行業市場具有重大的影響力。該類企業共有800多家,從業人員約3萬人,產品品種有100個系列1000多個規格。
金屬制品行業主要是以浙江蘇泊爾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產業群,是全國最大的炊具生產基地,產品有壓力鍋、"好幫手"系列鋁制品、不粘鍋、便攜式醫用蒸汽消毒器及其配件,"蘇泊爾"牌壓力鍋產銷量占國內市場的50%以上,是國內壓力鍋的第一大品牌,2003年蘇泊爾集團公司,總資產近10個億,集團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年納稅額9000多萬元。
玉環家具形成自成體系的區域流派。其自然和諧的產品文化品位與設計工藝手法的完美融合,構塑出獨具特色的“玉環派”家具文化。玉環家具的模擬仿真木紋裝飾紙貼家具技術美學水平被業內人士稱為“在國內家具界堪稱一流,與國外意大利同類產品相媲美,有異曲同工之妙。”
玉環是全國重要的眼鏡配件生產基地,年產眼鏡達420多萬付,產值近10億元,產品以生產配件為主,整鏡為輔,眼鏡配件生產量占全國60—70%,產品遠銷港澳臺、美國、印度、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坎門后沙海濱度假
基礎設施
大麥嶼港位于浙江中南沿海,距上海港296海里、寧波港189海里、臺灣基隆港163海里,港口常年不淤不凍,可建港岸線45公里,港內-10米水深以上的水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是我國沿海八大避風錨地之一。3萬噸級船舶全天候自由進出,10萬噸船舶可乘潮通行,是一個可建1-10萬噸碼頭泊位的理想港址。港內已建成碼頭13座,其中5萬元噸級兼靠10萬噸卸煤碼頭泊位2座;5萬噸級集裝箱專用碼頭1座,2萬噸級兼靠3萬噸多用途碼頭1座,正在建設和即將開建的萬噸級以上碼頭有3噸級集裝箱碼頭1座,3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和散雜貨碼頭各1座,5萬噸級石化儲運碼頭1座。2008年4月18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大麥嶼港口岸對外開放,升級為一類口岸,2009年10月,口岸涉外查驗配套設施開工建設。2009年5月16日,大麥嶼港被增設為大陸對臺直航獨立港口,6月16日實現對臺海上貨運直航,7月7日實現全省對臺海上客運首航。12月31日,國家商務部批準同意設立“海峽兩岸(玉環)商品交易物流中心”。2009年大麥嶼港實現港口吞吐量2003萬噸,集裝箱吞吐量30576標箱。大麥嶼港正朝著建設集裝箱支線港、大宗散貨中轉港、對臺貿易港和港口物流中心的“三港一中心”目標邁進,為我縣打造港口物流新平臺戰略做出貢獻。
玉環縣地處溫州和臺州兩個港口城市之間,航空運輸方便,西距溫州龍灣機場32海里,北至臺州黃巖機場76公里。海上航線得天獨厚,可直達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地。截至2009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為558.432公里。2009年全縣交通建設投入資金5.5億元,完成甬臺溫高速復線玉環段工程全線初步設計前期的勘探工作;完成環島北路一期工程,并通過交(竣)工驗收;完成縣道楚門至海邊公路工程(深浦隧道及接線工程)明珠大道路基工程及橋梁、隧道工程等;完成農村聯網道路建設37.9公里。
2009年全縣水利建設完成投資3.5759億元。漩門三期圍墾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5%,境外引水工程基本完工,日均引水量約3.5萬m3,農村改水解決飲水安全問題33個村3.6萬人,“百鄉和汛”工程建設提前一年通過市級考核驗收,“強塘固房”工程穩步推進,加快龍溪水庫保安工程建設,配合做好玉坎河綜合整治工作,完成河道疏浚整治24.5km,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km2。加強水資源管理,推進節水型社會創建工作,加強水質監測,科學調度水資源,確保正常供水和安全供水,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做好服務基層工作,構建“和諧水利”。
境內有500千伏變電所1座,220千伏變電所2座,110千伏變電所11座,35千伏變電所10座,玉環電網從電源末端轉向源頭,主網適度超前,電力供需平衡。全縣累計建設新農村電氣化鎮4個,電氣化村126個。2009年,全縣供電量達25.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83%,總量位居臺州市第二。2010年,爭創省級新農村電氣化縣。
系全省信息化試點城市和省級農村信息化建設試點縣。截止2009年底,全縣本地電話(含小靈通)超過23萬戶,交換機總容量超過30萬門。移動電話發展迅速,全縣用戶數超過69萬戶,其中移動用戶數超過51萬,市場占有率達74%,年業務收入超過4.2億元。寬帶網絡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寬帶設備端口超過9萬個,寬帶用戶滲透率位列臺州市第一。通信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電纜超過4000皮長公里,光纜超過2500皮長公里。3G網絡已覆蓋全縣大部分區域,其中電信3G網絡覆蓋率已超過80%。
城鄉建設
2010年,玉環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的要求,在《玉環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制港南、港北、港區分區和綜合交通規劃方案,進一步完善了縣域總體規劃。城市和集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全年共投入20多億元,繞城公路、緯一路等一批重點道路建設全面完工,雙港路和珠港大道延伸等工程穩步推進,路網框架日趨完善;以建設新城為重點,經濟開發區建設日新月異;以盤活城區閑置土地為載體,以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和省級園林城市創建為重點,大力推進市政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市人居環境得到優化。2011年是“十二”規劃的開局之年,玉環將著眼資源共享、功能互補,致力打造城市化新平臺,圍繞“一城兩翼兩區”布局,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突出新城建設,加快城鎮路網和城鄉污水工程建設步伐,努力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城鄉發展一體的區域新格局,走出具有玉環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新農村建設扎實開展,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城鄉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加快,被省委、省政府評為2010年度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優秀縣。開展“清潔家園、和諧鄉村(社區)”活動,基本形成生活垃圾“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格局和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實施新一輪村莊整治工程,開展垃圾處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衛生改廁、村莊綠化等項目建設,共建成省級示范村9個、市級示范村21個、整治村莊208個,被評為2010年度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優勝單位;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民住房改造建設工作,全年完成農房改造建設4803戶;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累計培訓農民83260人,培訓后轉移就業21720人;努力開展農業特色產業“強鎮”、“強村”工程,積極引導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建成省級特色村(點)3個、市級特色村(點)7個;深化農村指導員工作制度,培樹了李榮江先進事跡,得到副總理回良玉和省委書記趙洪祝等的批示肯定,李榮江同志也入選“浙江驕傲——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
投資環境
以漩門二期圍墾區、縣汽摩園區、觀光農業園為基礎,歸并轄區內現有管理機構、經營主體而設立的,受縣委、縣政府委托,開發漩門二期圍墾區、縣汽摩園區、觀光農業園。開發區由生態休閑區、中心功能區、漩門工業區、環湖景觀帶等4個區塊組成,實際控制范圍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2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平方公里。在中國共產黨玉環縣第十三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縣委提出了要將玉環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為玉環城市產業轉型提升的新平臺和溫臺兩地經濟接軌融合的戰略樞紐,為本島時代邁向漩門灣時代拉開框架、打好基礎。
2009年,玉環在縣域總體規劃基礎上,開展縣域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明確未來縣域發展方向和目標;著手編制縣域綜合交通規劃,港南、港北和港區分區規劃。城市基礎設施投入3.65億元,重點工程扎實推進,配套建設有序開展,民生保障項目協調發展,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今后,我縣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城鄉建設的各項工作,以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為載體,統籌城鄉規劃,打造玉環新城,外延內豐,拓展框架,充分發揮空間比較優勢,努力打造溫臺沿海產業帶重要戰略樞紐,加速推進城市化進程。
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新農村建設扎實開展,。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城鄉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加快。實施新一輪村莊整治工程,開展垃圾處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衛生改廁、村莊綠化等子項目建設,共建成省級示范村9個、市級示范村18個、整治村莊202個;積極推進“南北協作”、“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共培訓農民79409人,培訓后轉移就業19310人;基本形成城鄉環衛四級運行體系和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努力開展農業特色產業“強鎮”、“強村”工程,積極引導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建成省級特色村(點)3個、市級特色村(點) 7個;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健全了縣級部門新農村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新農村建設重點部門科長例會制度,縣管干部駐村聯戶制度和農村工作指導員專職化制度全面推行,出臺了《關于全面解決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基本報酬的暫行辦法》等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政策,進一步營造了深厚的新農村建設氛圍。
2009年以來我縣重點建設要素瓶頸制約得到緩解,強勢推進“兩年”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縣32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7.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6%。其中13個中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29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1.94%。境外引水,大麥嶼五萬噸級集裝箱碼頭,海都花園安置二期,李家小區安置一期,大麥嶼標準海塘,500千伏麥嶼輸變電,100千伏天馬、陳嶼、聞濤、海都輸變電,經濟開發區、濱港工業城基礎設施等一批項目建成投運;漩門三期圍墾、楚門至海邊公路、陳嶼第二隧道及接線、繞城公路、緯一路、大麥嶼港區查驗配套設施等一批重點項目按計劃要求快速推進;76省道復線南延玉環楚門至大麥嶼疏港公路、浙江電大教師進修學校、西青嶺第二隧道、糧食中心等一批重點前期項目前期報批工作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