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門頭溝區,隸屬北京市,位于北京城區正西偏南,東部與海淀區、石景山區為鄰,南部與房山區、豐臺區相連,西部與涿鹿縣、淶水縣交界,北部與昌平區、懷來縣接壤,總面積1447.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6萬人。
新石器時代的早期,門頭溝區內就有“東胡林人”生息繁衍。商周時,區境屬幽州。1958年5月,京西礦區撤銷,區境定名為門頭溝區。境內有108、109國道、三石公路貫穿而過。是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老區、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區、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
【行政區劃】
門頭溝區轄4個街道、9個鎮:
大峪街道 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80413,政府駐大峪街道濱河路72號,下轄33個社區
城子街道 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3.46萬,政府駐城子西街17號,下轄20個社區
東辛房街道 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2.74萬,政府駐西辛房大街50號,下轄13個社區
大臺街道 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1.13萬,政府駐大臺街道西洼路8號,下轄9個社區
潭柘寺鎮 面積79.83平方千米,人口1.22萬,政府駐魯家灘村,下轄3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
永定鎮 面積65.48平方千米,人口51676,政府駐石龍南路11號,下轄20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龍泉鎮 面積30.8平方千米,人口2.56萬,政府駐門頭溝路21號,下轄16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軍莊鎮 面積33.47平方千米,人口1.19萬,政府駐西楊坨村,下轄3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
雁翅鎮 面積263.2平方千米,人口9176,政府駐付家臺村,下轄1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
齋堂鎮 面積382.17平方千米,人口13677,政府駐東齋堂村,下轄1個社區和29個行政村
清水鎮 面積335.14平方千米,人口1.14萬,政府駐上清水村,下轄32個行政村
妙峰山鎮 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1.02萬,政府駐隴駕莊村大街臨124號院,下轄17個行政村
王平鎮 面積45.92平方千米,人口8497,政府駐王平大街東路18號,下轄4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約距今一萬年前后,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區內就有“東胡林人”生息繁衍。同期,在沿河城地區的小東宮村和齋堂鎮的柏峪村,也發現了這個歷史時期人類生活所留下的石斧、石鑿等新石器的遺跡。表明當時在區境內已有一定數量的人類群落居住。
商周,區境屬幽州。春秋戰國時,區境屬燕國。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38年),始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區境大部屬上谷郡。
秦代,區境大部屬上谷郡,東端屬廣陽郡薊縣。
漢本始元年(前73年),復改廣陽郡為廣陽國。區境東部為廣陽國薊縣,西部為幽州上谷郡沮陽縣地。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年),廣陽國入上谷郡,區境屬上谷郡屬地。永元八年(96年)9月,復置廣陽郡,區境東、西部分屬廣陽郡薊縣和上谷郡沮陽縣。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11月,置懷戎縣,區境東部仍屬薊縣,西部屬懷戎縣。
唐天寶元年(742年),析薊城置廣寧、廣平二縣,區境大部分屬廣平縣,部分屬懷戎縣。建中二年(781年),析薊城置幽都縣。光啟年間(885—888年),分懷戎縣置礬山、永光二縣,區境屬廣平縣和礬山縣。唐末,廣平設立玉河縣,區境除西北部沿河城地區屬礬山縣外,余均屬幽州玉河縣地。
遼開泰元年(1012年)11月,改幽都府為析津府,改幽都縣為宛平縣。
金天眷元年(1138年),玉河縣并入宛平縣,區境隨屬。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大都為北平府,轄宛平縣。永樂元年(1403年),升北平府為順天府,以后至清代,宛平為順天府管轄。
1914年10月,順天府改京兆地方,宛平縣屬京兆地方。1928年,廢京兆地方設置北平市,宛平縣改隸屬河北省。 1938年3月25日,中共宛平縣政權正式建制。即:在原宛平縣八區東齋堂村建立了北京地區歷史上第一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縣級政權——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初期所轄地區主要為原宛平縣七區和八區(今雁翅鎮、齋堂鎮、清水鎮一帶)。而后,宛平縣先后與昌平縣、房山縣等相鄰縣組建為昌宛、昌宛房、昌宛懷聯合縣。1944年9月30日,撤銷昌宛房聯合建制(原昌宛縣改建),恢復宛平縣建制。宛平縣委、縣政府機關駐塔河村。1945年8月,隨著日本投降,齋堂川解放,平西宛平縣成為鞏固的解放區。1948年12月14日,門城地區解放,至此門頭溝區全境解放,區境分別歸屬北平市和河北省宛平縣管轄。其中,門城地區及里外十三地區(今潭柘寺鎮和永定鎮)成立門頭溝軍事管制委員會,屬北岳軍區和平西地委領導(后隨屬北平市軍管會西南分會和平西三地委雙重領導);其余境域歸屬河北省宛平縣管轄。
1949年1月,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將門頭溝軍管范圍劃歸北平市,定名門頭溝區,轄兩鎮兩小區,即門頭溝鎮、城子鎮、里十三小區(今潭柘寺鎮)、外十三小區(今永定鎮)。3月,改稱北平市第二十八區;7月,改稱北平市第二十區;
1950年8月,改稱北京市第十六區。
1952年9月,河北省宛平縣建制撤銷,區境所轄縣域同現房山部分地區劃歸北京市,與原北京市第十六區合并后命名為北京市京西礦區。
1958年5月,京西礦區撤銷,現區境定名為門頭溝區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門頭溝區屬太行山余脈,地勢險要,“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門頭溝新城位于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總規劃面積114.63平方公里。新城有北京首條中低速磁浮線路S1線以及快速公交4號線、336路、941路等近30條公交線路,交通四通八達。
地質地貌
門頭溝區地處華北平原向蒙古高原過渡的山地地帶。全區以山地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山區是北京西山的核心部分,山形挺拔高峻、險峰疊嶂。境內有北京市最高峰東靈山,海拔2303米;境內次高峰百花山,海拔1991米。
氣候
門頭溝區屬中緯度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干燥,東部平原與西部山區氣候呈現明顯差異。年平均氣溫11.6℃,1月最冷,平均氣溫為-4.6℃,極端最低氣溫-22.9℃;7月最熱,平均氣溫為25.4℃,極端最高氣溫44℃(2022年6月25日08時-17時,門頭溝區黃安坨氣象站測得,觀象臺最高氣溫39.2℃ )。平均氣溫年較差30.2℃,最大日較差29.1(2018年3月13日)。年平均日照2373.9小時,降雪日數最多18天(1968、1984年冬天),最少為1天(1995、2017年冬天)。極端年最大雨量1184.8毫米(2021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60.7毫米(1984年)。年平均降水量為515.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87.0天。年平均風速1.8米/秒,最多風向偏北風,極端最大風速29.4米/秒,年平均相對濕度55%。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尤其7月下旬至8月中旬多大雨、暴雨。
水文
流經門頭溝區境內的河流分屬3個水系,其中屬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流域面積最大,為1368.03平方公里;屬大清河水系的白溝河流域的面積次之,為73.2平方公里;屬北運河水系的流域面積最小,僅為13.82平方公里。永定河是全區最大的過境河流,境內長102公里,清水河是永定河官廳山峽最大支流,為境內第二大河,河道全長28公里。
【經濟發展】
產業方向
門頭溝區緊抓京西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京西地區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國家和市級重大政策機遇,以長安街西延線和永定河生態走廊為重點,探索生態涵養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緊跟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步伐,以中關村門頭溝園為全區科技創新主陣地,深化與頭部企業戰略合作,做強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醫療器械等細分行業,高位推動總部經濟,積極培育專精特新產業,聚力打造長安街西延線專精特新產業集群;整合溝域、景區、古村落等優勢資源,推進“一線四礦”、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標志性文旅項目,持續優化文旅文創產業,整體塑造“紫氣東來門頭溝”旅游品牌,聚力打造永定河文旅體驗產業帶。
中關村科技園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門頭溝園地處長安街東西發展軸與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交匯結點,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十六園之一,是京西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的重點園區,是長安街延長線上唯一的中關村產業園,具備“天時、地利”優勢。園區前身是1992年設立的石龍工業開發區,2000年升級為北京市級開發區,2012年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規劃面積1.89平方公里,2019年政策擴區到4.08平方公里,已建土地面積1.2平方公里,已建成區建筑面積107萬平方米。截至2022年3月底,園區擁有駐地企業262家、中關村高新企業289家、國家級高新企業272家、上市企業4家、國家實驗室1家、隱型冠軍企業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2家,其中市級“小巨人”企業20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3家。2021年,門頭溝園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明顯增長,總收入、地均產出率、勞均產出率增速均在一區十七園排名第二。
當前,中關村科技園區門頭溝園正在聚焦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醫療器械三大產業細分領域,加快推動企業高度集聚,著力打造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國家數字視聽產業基地、國際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產業高地和創新高地。目前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5G+8K”超高清示范園、國際醫療器械服務領域頭部企業奧咨達北區總部成功落戶,實現中關村人工智能科技園先導園開園。
【交通運輸】
108、109國道、三石公路貫穿門頭溝區。阜石路、蓮石路、新首鋼大橋及地鐵S1線將門頭溝與中心城區緊密相連。其中,地鐵S1線作為北京首條磁懸浮列車線 ,已與地鐵1號線、6號線接駁;新首鋼大橋是一條連接中心城區和門頭溝區的跨河通道,是全球首例雙塔斜拉鋼構組合體系橋,也是長安街西延工程的關鍵節點。正在修建的國道109新線高速公路是目前北京市里程最長、工程規模最大、投資額度最高的單體山區高速公路,計劃于2023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工程建成后,將極大緩解京西北、京西南地區交通壓力,同時滿足京津冀一體化交通需要,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門頭溝區共有教學單位93個。其中,小學21所,初中9所,完全中學4所,九年一貫制2所,十二年一貫制2所,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各1所,幼兒園41所(含民辦園16所),直屬單位11個。在校學生32765人,其中幼兒園10755人、小學14161人、初中4909人、高中2815人、中職44人、特教81人。現有教職工3941人,其中專任教師3058人、干部職工883人。
文化事業
門頭溝區擁有區級公共文化設施3個,包括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各1個;鎮街文化中心13個,村居文化室255個,達到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全年組織各類文化活動3000余場,放映公益電影10000余場,參與群眾40余萬人次。全區公共圖書館共有藏書131.5萬冊,每年更新2萬冊,閱覽室座席共3723個。每年舉辦中國北京永定河文化節,已連續舉辦十五屆,通過多種形式的文化和旅游活動,宣傳永定河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體育事業
門頭溝區共有體育場館60個,其中體育館1個、游泳場館6個、其他場館53個(不包括學校、企業機關內部自用場所)。每年舉辦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已連續舉辦十二屆,2021年入選中國體育旅游十大精品賽事。全區共有注冊裁判員684人,其中國際級2人、國家級14人、一級116人、二級345人、三級208人。共有10所市級傳統校、18所足球網點校、19所籃球網點校、5所排球網點校,體校現有教練員25人。截至2021年,共為各省市體校輸送運動員167 人,在全國比賽中獲得金牌35塊、銀牌20塊、銅牌21塊。其中,摔跤運動員張建華在亞錦賽獲得銅牌,世錦賽獲得第五名;隗合民在亞洲摔跤錦標賽獲得自由式第四名。射擊運動員李洋在世界錦標賽多項飛碟比賽中獲得個人第五名、團體第四名、破亞洲紀錄,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16名。
醫療衛生
門頭溝區共有衛生機構271個,其中醫院12個,實有床位3082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99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55人,注冊護士1708人。全年診療人次數410.42萬人次,其中門診人次數394.70萬人次。截至2020年末,平均期望壽命81.70歲。
【歷史文化】
文物保護
門頭溝區是北京市文物大區,文物資源豐富,種類全、價值大。截至2021年底,全區登記在冊不可移動文物共計556項,占全市14.5%,數量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項,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5項。例如,著名的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潭柘寺、被譽為“天下第一戒壇”的戒臺寺、建于唐貞觀年間的木結構古建筑靈岳寺、我國首次發現保留較為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爨底下村古建筑群、萬里長城北京門頭溝段、隸屬明代長城內三關之一紫荊關的“沿河城及沿字號敵臺”、距今1萬年前后新石器時代的“東胡林人”遺址、有“金頂妙峰山”之稱的妙峰山娘娘廟等;紅色革命文物如: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宛平縣人民抗日戰爭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鄧宋支隊會師地舊址、“京西第一黨支部”田莊村第一黨支部等。
傳統村落
門頭溝區傳統村落數量較多、保護較為完好,2022年入選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截至2022年5月,門頭溝區共有中國傳統村落12個,占北京市總數的54.5%,包括龍泉鎮琉璃渠村、三家店村,齋堂鎮爨底下村、黃嶺西村、靈水村、馬欄村、沿河城村、西胡林村,大臺街道千軍臺村,雁翅鎮碣石村、葦子水村,王平鎮東石古巖村。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個,占全市總數的60%,包括齋堂鎮爨底下村、靈水村和龍泉鎮琉璃渠村;共有市級傳統村落14個,占全市總數的31.8%,包括12個中國傳統村落以及清水鎮張家莊村、燕家臺村2個村。
從區域分布看,共涉及龍泉鎮、王平鎮、大臺街道、雁翅鎮、齋堂鎮、清水鎮等6個鎮(街),主要集中在深山區,其中齋堂鎮占比最高(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占比為66.7%,在中國傳統村落中占比為50%,在北京傳統村落中占比為42.9%)。從空間布局看,主要沿永定河及其支流、京西古道、廟宇及其香道、內長城及關口、煤窯及礦點、山麓水源分布。從形成時期看,形成的歷史年代跨度較大,從晉唐、遼金元、明清、民國時代到近現代,其中晉唐時期1個、遼金元時期1個、明清時期7個、近現代時期1個。從建筑形態看,傳統村落古民居多為具有北方特色的山地四合院,依山而建、布局合理,蘊含著不同時期的民居裝飾藝術。從歷史遺存看,傳統村落擁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處、市級文保單位5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以及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90處,文物數量約占全區總量的20%。
非物質文化遺產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橫貫門頭溝全境,孕育了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永定河文化。古村古道文化、民間民俗文化、宗教寺廟文化、紅色歷史文化、生態山水文化、京西煤業文化,構成門頭溝豐富的文化寶藏,成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門頭溝地區豐厚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出種類豐富、地域特色鮮明的特點。截至2021年底,門頭溝區共計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75項,其中包含國家級非遺5項(京西太平鼓、琉璃燒制技藝、妙峰山廟會、千軍臺莊戶幡會、潭柘紫石硯雕刻技藝),市級非遺10項(龍泉務童子大鼓會、京西幡樂、柏峪燕歌戲、葦子水秧歌戲、西齋堂梆子戲、淤白蹦蹦戲、潭柘寺傳說、京西黃芩茶加工技藝、裴氏正筋術、孟氏刺絡療法),區級非遺60項(爨底下醬肉制作技藝、京白梨栽培技術、樣式雷燙樣技藝等),涉及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傳統音樂、曲藝、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門類。
近年來,在傳統普查記錄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和創新呈現本土非遺,通過舞臺劇、紀錄片、微視頻、實景體驗等現代化的方式將非遺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來,形成了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基地“三位一體”的原生態保護模式。與中國評劇院、北京歌舞劇院、北京人藝等單位合作,創作了一批融合了京西太平鼓、妙峰山廟會、琉璃燒制技藝、千軍臺莊戶幡會等非遺文化的大型舞劇《太平鼓聲聲》、大型話劇《鄉愁如霞》《永定人家》等文藝精品,錄制了《潭柘寺傳說》音頻,制作了《靈水八德》《門頭溝的“北京之最”》微視頻,拍攝《京西齋堂話》《京西拾遺》紀錄片和《京西拾遺》畫冊,藝術化地呈現門頭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種面貌。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人,市級7人,區級59人。建立了妙峰山香會博物館、琉璃渠琉璃村史博物館、紫石硯博物館、古法藏藝生產基地;依托西齋堂山梆子戲、淤白村蹦蹦戲、葦子水秧歌戲、柏峪燕歌戲等眾多的山鄉戲曲非遺資源,新建十個戲樓及多個傳承基地。
【旅游資源】
門頭溝區位于北京西部,境內高山峻嶺連綿起伏,氣勢磅礴。巍巍的山峰自西北向東南排列,矗立在北京的西部。為此,人們把門頭溝區稱做“首都西部的天然屏障”。門頭溝區東、南與石景山區、豐臺區、房山區接壤,西、北與河北省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和北京市昌平區、海淀區為鄰。
多山,是門頭溝區的一個顯著自然特點。全區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山區占去了96%。在眾多的山峰里,有全市了高峰在靈山,有風景秀麗的百花山,還有盛產玫瑰的妙峰山等。靈山和百花山的高度分別為海拔2303米、1991米,都超過了全國著名的泰山、黃山、廬山。5月份正是北京城內綠樹成蔭、百花盛開的初夏季節,而這兩座山的山頂上卻還是雪花飄舞,寒氣襲人。在這兩座山的山腰上,覆蓋著華北地區少見的森林,茂密的森林里生長著樺樹、楊樹、落葉松等耐寒樹木,山頂上是繁茂的高山草甸。百花山在盛夏時節,山坡上,樹木蔥蔥,百鳥爭鳴,氣候宜人;山頂上,綠草茸茸、百花盛開。妙峰山以盛產玫瑰而著名,還被稱做“金項妙峰山”,山頂上至今存留著一座碧霞元君送生娘娘塑像,明清時,這里香火極盛,幾十里外都有人來進香。
門頭溝區名勝古跡中最著名的是潭柘寺、戒臺寺。潭柘寺在北京西南40多公里的深山中,寺內風景優雅、古樸雄奇,殿堂莊嚴華麗,高峻雄偉。潭柘寺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現存寺廟中最古老的一座。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說。戒臺寺在潭柘寺東約8公里,寺內有大戒臺和遼碑等,還有臥龍松、自在松、活動松、抱塔松、九龍松;歷來有潭柘以泉盛,戒臺以松名的說法。除潭柘寺、戒臺寺外,門頭溝區還有號稱小三峽的東、西龍門澗及沿河城、黃草梁上的敵臺,西峰寺、南宮園等名勝古跡和自然風景區。
門頭溝區不但有山,而且有水。北京市最大的河流永定河流經門頭溝區10個鄉、100多公里的地段,湍流的河水為秀麗的山間風光增添了色彩。門頭溝區境內還有一條河叫清水河,北支發源于靈山,南支發源于百花山,到塔河口匯合成清水河,全長近50公里,像一和白色的綢帶把兩山連起來,使整個門頭溝區融為一體。
門頭溝小院
“門頭溝小院”是經門頭溝區委、區政府認定的區域精品民宿集成品牌。“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是指利用門頭溝農村地區的居民自有住宅、集體用房或其他合法建筑,結合本地人文環境、自然景觀、生態資源及生產、生活方式,經區精品民宿發展協調小組聯審和驗收的小型住宿設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棧、莊園、宅院、驛站、山莊等。
門頭溝區已連續舉辦5屆精品民宿推介會,全區“門頭溝小院”達76家、覆蓋51個村,盤活閑置農宅300余處,其中35個村的49家精品民宿項目已營業,11家精品民宿納入全市首批黨政機關定點會議(培訓)服務場所。
【風景名勝】
潭柘寺景區
潭柘寺是4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潭柘寺寺內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戒臺寺景區
戒臺寺是4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臺寺。戒臺寺規模宏大,殿宇巍峨,西靠極樂峰,南倚六國嶺,北對石龍山,東眺北京城。寺院坐西朝東,海拔300多米,占地面積4.4公頃,建筑面積8392平方米。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整座寺院既有北方寺廟巍峨宏大的氣勢,又有江南園林清幽秀雅的情趣,既有濃重的宗教文化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觀,不僅是中國佛教一座著名的寺院(是中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特別的是保留了佛塔、經幢、戒壇等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寺內有臥龍松、抱塔松、蓮花松等十大名松,是一處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
八奇洞景區
八奇洞景區是4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潭柘寺鎮,距著名的潭柘寺僅500米。洞內多層多支,洞體巨大,主洞、支洞橫洞、豎洞、水洞、旱洞縱橫交錯,蜿蜒曲折,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地下迷宮。洞內已開出1350米的游覽線路,沿途有各種地下河沖擊形成的獨特景觀,以及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洞壁上還有罕見的珍稀礦石結晶。奇特的景觀有滴水觀音、飛龍在天、化解門、南龍北虎、施粥神鍋、濟公化身像、蓮花浮橋、神蝠、八仙過海、觀音抱子、南龍北虎、顯圣龍潭、褶皺“8”字等百多處,其中顯圣龍潭深水內有條酷似神龍的物體,非石非玉,也非生物,專家多次探測也未得出結果,珍奇異常。而最珍奇的要屬一個巨大的褶皺“8”字,它的出現見證了整個北京城億萬年來的地質變遷,堪稱教科書級的地質奇景,被譽為“天造地設,神洞奇觀”。地下天池內水質清澈,蘊含多種微量元素,是非常優質的可飲用礦泉水。
谷山村景區
谷山村景區是4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緊鄰109國道,距離北京母親河永定河只有一步之遙。景區陳列與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文化老物件,木制車輪、犁耙、耙子、點種筐、鋤頭、鏟子等具有歷史氣息的老物件,都是農業文明發展的一個縮影,呈現在游客面前的是一幅農耕時的生動畫卷。2020年11月,景區入選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
妙峰山景區
妙峰山景區是3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妙峰山鎮,距市區55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屬太行山余脈,主峰海拔1291米,山勢峭拔,山上有建于明末的“娘娘廟”以及釋、道、儒、俗不同信仰的殿宇14座,是北京市周邊的風景名勝之一。景區以“古剎”“奇松”“怪石”“異卉”而聞名,有日出、晚霞、霧凇、山市等時令景觀和千畝玫瑰花,有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傳統朝圣廟會等。
百花山景區
百花山景區是3A級景區,地處北京市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太行山北端,小五臺山支脈。景區經營管理總面積約1萬公頃,百花山主峰海拔1991米,最高峰白草畔海拔2049米,為北京市第三高峰。百花山可分為四大景區:百花山主峰景區、百花草甸景區、望海樓景區、百草畔景區。這里風景獨特,氣候宜人,群山環抱,奇峰連綿,溪水潺潺,奇花異草、稀禽珍獸分布其中。每到盛夏,在百花山頂的千畝百花草甸,百鳥爭鳴、百花齊放,讓人嘆為觀止。置身于百花山的無限風光之中,更有“長嶺松濤”“白樺林”“石林花徑”“燕溪跌水”“百花瀑布”等多處景觀。
爨柏景區
爨柏景區是3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齋堂鎮,景區涵蓋了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爨底下、京西石頭村——雙石頭、軍戶古樂——柏峪村、百姓人家——黃嶺西村。爨柏景區是以古村落文化為代表的旅游度假休閑勝地,具有歷史文物、建筑、美學、社會學等多學科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是北方建筑藝術的瑰寶,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市政府分別授予: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具有旅游價值古村落、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等稱號。
神泉峽景區
神泉峽景區是3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炭廠村,位距京城約45公里,距109國道7公里。神泉峽風景區地質構造奇特,東部是5億年前的寒武紀灰巖。絕大部分由1.5億年前侏羅紀火山巖構成。景區總面積5平方公里,海拔平均1200余米,植被茂盛,鳥語花香,景色宜人,高山幽谷之中蘊藏神泉仙潭,泉水叮咚,溪水潺潺,是京城難得的山水風光。
雙龍峽景區
雙龍峽景區(北京雙龍峽旅游中心)是3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齋堂鎮火村南2.5公里。景區可概括為:“十里溪流、百潭瀑布、千畝紅杏、萬頃林海。”可謂青山翠谷,峰巒巍峨俊秀。到了夏季山花遍地,溪水潺潺,又有“小九寨”之稱。雙龍峽老龍窩最高峰海拔1649米,景區全長15公里。先乘小火車進入景區,然后步行4-5公里,穿行溪流峽谷,便到了第一瀑布,高29.7米、寬5米,冬季冰厚度5—6米,十分壯觀。
京西古道景區
京西古道景區是3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水峪嘴村,景區占地1.5平方公里,內有門頭溝區第一家村級民俗博物館,該博物館從古道歷史沿革、歷代對古道的修復、古道的功能及古道民俗風情四個部分來介紹古道文化。博物館旁是軍事主題酒吧。京西古道在水峪嘴村域內有1500米,保存基本完好,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是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遺產。牛角嶺是西山大道上的第一道關隘,是當時捕衙南鄉與坪口巡檢司的分水嶺,也是重要的收費關隘,被稱為西出京西古道的第一隘口。此外,景區內還有老爺廟、書畫院、小塘壩水景、古道茶棚、鐵匠鋪、真人CS陣地等多處景點,同時游客還能在這里品嘗到正宗特色的馬幫宴,感受馬幫文化。
靈水景區
靈水景區是3A級景區,即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村,2005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合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因該村歷史上出現過2名進士和多名舉人,故稱為“舉人村”。靈水村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跡眾多,其中東嶺石人、西山蓮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靈泉銀杏、舉人宅院和寺廟遺址等景點自古有“靈水八景”之稱。
黃芩仙谷
黃芩仙谷是3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齋堂鎮,毗鄰中國歷史名村爨底下村,位于爨底下村的東大門,景區像一顆明珠環抱在蜿蜒的龍頭山和波光粼粼的齋堂水庫中間。黃芩仙谷景區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黃芩文化休閑旅游產業園區,是中醫藥文化養生的圣地,是集黃芩種植、加工、觀賞、采摘、黃芩文化體驗、山林養生、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高檔旅游度假會所。還可作為戶外寫生、婚紗攝影和影視外景拍攝基地。
聚靈峽(靈山古道)景區
聚靈峽(靈山古道)景區是3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洪水口村西,沿景區北上12公里,可直接登頂北京最高峰靈山2303米主峰。聚靈峽作為北京洪水口“一村一品”之“品”和聚靈峽景區總體規劃“兩帶八區”的核心吸引帶,以“萬靈薈萃”“靈境佛緣”為最大亮點。靈水、靈芝、靈字、靈物、靈玉齊聚聚靈峽,或無聲隱匿、或徐緩動人、或碧翠張揚,山一程、水一程,景一程、境一程。游客可盡享自然與佛緣的清新流淌,行道香艾的款款雅姿,鉆天白樺的怯怯低語,蕩去塵世所有的濁鬧,只留心底明暢的宜爽。
馬欄旅游景區
馬欄旅游景區是3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又名馬蘭,明代圈放馬匹之地,故此得名。馬欄村北距齋堂鎮政府僅4公里。抗戰時期的崢嶸歲月給小小的馬欄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業,被人們尊仰為京西紅村。1939~1940年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設在馬欄村一四合院中,院坐北朝南,大門位于東南角,共有瓦房10間,保存完好。蕭克將軍親筆題寫的“冀熱察挺進軍駐地”的匾額赫然懸于當年挺進軍司令部的門楣之上,迎接各方賓客。
瓜草地景區
瓜草地景區是2A級景區,位于門頭溝區王平鎮南側的山谷之中。這里群山環抱,層巒疊嶂。由于地下水儲備豐富,使得大小不同的瀑布遍布山谷。進入冬季,這里的瀑布便成為了晶瑩剔透的天然冰瀑群。但見冰封倒掛,潔白無瑕的冰柱懸掛在巨大的山崖之上,形成了一道冬季絕美的景觀,受到了眾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的追捧。
【地方特產】
門頭溝區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種多、品質優的特點。全區果樹栽培總面積為68183.03畝(鮮果21873.9畝,干果38870.63畝), 全區保有蜂群2.1萬群,全區果品及蜂產品年度產值16615萬元。其他經濟作物以香椿、玫瑰花為主,其中香椿等蔬菜類種植面積2005.8畝,產量66.5噸,產值364.7萬元;玫瑰花6523畝,產量8668.5公斤,產值25.5萬元。
門頭溝區建成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5個;進入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名錄的農產品2個;北京市特色產業示范村6個;現有地理標志的產品4個。具體情況如下:
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5個):雁翅鎮太子墓村(紅富士蘋果)、泗家水村(紅頭香椿),軍莊鎮孟悟村(京白梨),妙峰山鎮澗溝村(玫瑰),王平鎮西馬各莊村(櫻桃)。
北京市特色專業示范村(6個):妙峰山鎮水峪嘴村(櫻桃)、炭廠村(仁用杏)、櫻桃溝村(櫻桃),清水鎮黃安坨村(蘋果)、李家莊村(奇異莓),王平鎮西王平村(核桃)。
進入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名錄的農產品(2個):妙峰山玫瑰、軍莊京白梨。
列入“北京優農”品牌目錄品牌(6個):區域公共品牌“靈山綠產”,企業品牌北京云峰果業有限公司的“拇指姑娘”、北京靈之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靈之秀”,產品品牌北京泗家水香椿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泗家水”、北京太子墓村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太子慕”、北京百旺創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妙峰咯吱”。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農產品(4家):門頭溝區雁翅鎮泗家水紅頭香椿、門頭溝區妙峰山玫瑰花、門頭溝區京白梨、門頭溝區京西白蜜。
糧食蔬菜有機認證(5家):雁芹種植專業合作社(花椒)、大村富民農業專業合作社(蔬菜)、北京泗家水香椿種植專業合作社(紅頭香椿)、北京清百靈資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蘆筍)、北京黃安坨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雜糧)。
【榮譽稱號】
2017年,門頭溝區入選2016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
2019年,門頭溝區入選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019年,門頭溝區入選國家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
2020年,門頭溝區入選2018—2020年度首都文明示范區。
2020年,門頭溝區正式獲批全市首個“9041”標準“基本無違建區”。
2020年3月,門頭溝區入選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2020年6月,門頭溝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年7月,門頭溝區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
2020年10月9日,門頭溝區入選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
2020年10月20日,門頭溝區入選全國雙擁模范城。
2020年11月,門頭溝區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
2020年12月2日,門頭溝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2020年12月2日,門頭溝區入選2020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區。
2021年1月,門頭溝區入選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1年9月,門頭溝區入選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區)。
2022年,門頭溝區在中央文明辦通報2021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區)年度測評中總成績排名全國第二、實地考察排名全國第一。
2022年3月28日,門頭溝區入選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
2022年11月,門頭溝區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23年,門頭溝區入選2022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