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位于山東半島東南端,東鄰文登市,西毗海陽市,北接煙臺市牟平區,南瀕黃海。309國道和青威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東西最大橫距6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8公里,總面積166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19353戶、58117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9878人。人口密度為360人/平方公里。乳山市海岸線西起乳山口,東至浪暖口,全長185.6公里。沿海有大小港灣12個,其中東小青島、險島、南黃島有居民居住。乳山市區至青島、煙臺、威海三市汽車路程均在一個半小時以內。 乳山銀灘是國家AAAA級旅游度假區。
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4500。代碼:371083。區號:0631。
行政區劃
乳山市轄1個街道、14個鎮:
街道:城區街道
鎮:夏村鎮、海陽所鎮、白沙灘鎮、大孤山鎮、南黃鎮、馮家鎮、下初鎮、午極鎮、育黎鎮、崖子鎮、諸往鎮、乳山寨鎮、乳山口鎮、徐家鎮
歷史沿革
1945年置乳山縣。因山得名。乳山歷史悠久,據境內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和史籍記載,遠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境內置育犁縣。東漢建武五年(29年),育犁縣并入東牟縣。此后,境域先后屬文登縣、觀陽縣、牟平縣。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境域分屬海陽縣、寧海州(1914年改稱牟平縣)。1930年,境內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32年,中共牟?h委建立。 1941年2月,劃牟平縣南部和海陽縣東部707個自然村成立牟海縣。是年3月7日,牟?h第一次參議員會議召開,宣告牟海行署誕生。1942年9月, 牟?h全境獲得解放。
1945年1月,牟?h更名乳山縣(以乳山口南岸的大乳山而得名),確定夏村為縣城。1958年10月撤銷乳山縣,境域分劃歸海陽縣、文登縣及煙臺市。1961年10月恢復乳山縣,隸屬煙臺專區,1983年11月改屬煙臺市(地級)。1987年6月威海市升為地級市,乳山縣改屬威海市。
乳山銀灘
自然地理
乳山市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相比,具有氣候溫和、溫差較小、雨水豐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累年平均日照數為2635.5小時,累年平均氣溫11.6℃,累年平均降水量813毫米,累年平均氣壓1013百帕,累年平均無霜期為206天,累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0%。秋、冬季以北風、西北風為主,春、夏季以南風、東南風或西南風為主,累年平均風速為3.2米/秒。
乳山市資源充足,物產豐富, 素有“金嶺銀灘”的美譽, 是著名的“水產之鄉”、“水果之鄉”和“黃金之鄉”。年產對蝦、扇貝、海參、鮑魚等海珍品及各種魚類貝類20多萬噸,年產蘋果、陽梨、板栗等20多種水果及干雜果20多萬噸,為山東省外向型農業示范區;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金、銀、銅、鐵等金屬礦藏和大理石、花崗石、石墨、磷等非金屬礦藏, 其中年產黃金10萬兩以上,居中國縣級第五位,花崗石儲量70多億立方米。
榮譽稱號
近幾年來,乳山市先后獲“全國縣級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市)”、“中國縣(市)投資環境100強”、“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愛心城市”、“全國安全誠信城市50佳”、“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市)”、“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市”、“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市”、“山東省雙擁模范城”、“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市”、“山東省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乳山市占地1668平方公里,人口59萬,轄13個鎮,一個工業園區,一個旅游度假區,城市綠化面積40%,是中國水產品、水果、花生、絲織品、黃金、花崗巖大理石,主要生產地區,全國經濟建設百強縣排名第26位,俗有金山肥水之稱。
乳山市經濟發達,是中國最早的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現已形成擁有黃金冶煉、電子、化工、機械、食品、服裝、玩具、建材等30多個行業、3600多家企業、3000多種產品的工業體系; 同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穩固的經貿合作關系,興辦外貿生產企業280多家。全市國民經濟一直保持穩定、快速發展態勢。2004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55億元,人均26670元,地方財政收入5.5億元,實現了全省30強縣、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位次前移,成功躋身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市)行列。
乳山市立足“工業立市”方針,工業經濟穩步發展。目前,全市現已形成了擁有30多個行業、3000多 種產品的工業框架體系。至2006年末,全市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達344家,培植起了威海鑫山冶金有限公司、山東金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乳山市金華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笙歌公司、煙臺三環集團乳山雙連有限公司和山東富豪皮革有限公司等大企業集團;擁有“國投中魯”牌濃縮果汁、“三環”牌掛鎖、“雙連”牌剎車片、“笙歌”牌休閑裝、“大乳山”牌白廠絲、“力久”牌系列電機、“東寶”牌花生系列制品、“恒裕”牌罐頭制品和“威島”牌啤酒等一大批“名、優、特、新”產品,并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聲譽。乳山工業發展將立足傳統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金屬冶煉、機械汽車配件、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建材化工五大產業集群。
乳山市種植業主要以糧油、果品、桑蠶生產為主,為山東省重要的糧油、桑蠶生產基地和果品大市。年糧食產量25萬噸左右,花生總產6萬多噸;擁有各類果園面積26萬畝,年果品總產25萬噸,盛產蘋果、梨、桃、櫻桃、板栗等;桑蠶生產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為中國絲綢生產發祥地之一,現桑園面積1萬畝。近幾年來,乳山市堅持“一鎮幾業,一村一品”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連續兩年完成種植業內部調整10萬畝,全市糧經比調整為1:1.3, 現已形成了崖子優質蘋果、下初葡萄,白沙灘大姜、徐家林業育苗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大鎮,培育出“垛山”牌果品、“白沙”牌大姜、“北豐”牌蔬菜等名牌產品。
乳山農業正在以嶄新的面貌走向未來。下一步,乳山市將依托特色產業大鎮,以建設無公害農業基地為突破口,積極爭創“綠色證書”,推進農業標準化、外向化進程,全面提升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業增收”,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躍。
山東大乳山
旅游資源
乳山風光秀美,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十分適合人類生活居住。擁有國家AAAA級旅游區——省級銀灘旅游度假區、岠嵎山國家森林公園及大乳山、圣水宮等眾多景觀,其中銀灘旅游度假區內長達20公里的沙灘和可同時容納15萬人的海水浴場,被譽為“天下第一灘”,是旅游、療養、避暑和度假勝地。
山東大乳山旅游度假區:是一處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文化娛樂、養生康體,以及包括旅游房地產開發在內的綜合性大型旅游勝地。景區總占地面積4800公頃,其中陸地面積(包括八個島嶼)1500公頃,海洋面積3300公頃,旅游房地產100公頃。。景區規劃以“母愛溫情福地養生”為文化主線,結合威海市“打造千里福地,構筑千里幸福旅游線”的規劃,挖掘中華民族“福如東海”的傳統文化精髓。根據黃帝內經,中醫理論,五行學說,以及佛、道、儒三家“養心”、“養真”、“修德”等養生方法,按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傳統養生理論,動靜結合,內外兼修,進行硬件和軟件的建設,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景區規劃為核心景區大門、獅角山競技場、歡樂風、東方琉璃世界、福星灣、耕漁之趣、海天康樂園、母愛千年文化苑、中華養生園、東方太陽城、香遠溢清、瀛洲仙蹤、維多利亞海灣等十四個功能分區。 風景區位于山東威海乳山市大乳山周圍,地處山東膠東“黃金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山東環海旅游通道上的一個亮點,也是中國四大旅游板塊,北部環渤海“金項鏈”無障礙旅游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乳山市銀灘旅游度假區:位于乳山市東南海岸,東接威海,北臨煙臺,西近青島,南涉黃海,位于青島、煙臺、威海三市中心位置,航空、海上、陸路條件十分便利。度假區1992年7月開始興建,1994年7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旅游度假區。乳山灘在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AAAA 級旅游度假區,在2003年度是我國唯一獲得聯合國人類居住生活方面的最高獎項---人居獎更是一座新興美麗的生態型、花園式的濱海旅游城市。銀灘旅游度假區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屬典型的暖溫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季溫暖,秋季涼爽,年平均氣溫11.4攝氏度。
圣水宮:又名玉虛觀。位于乳山市馮家鎮,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中國名勝辭典》之中。這里群山綿亙,峰奇谷幽、林嵐深邃、清泉奔涌,素有小昆崳之美譽,自古就以山異水奇聞名遐邇,自然、人文景觀十分豐富。
特色產品
乳山市地處黃海之濱,境內特產豐富,素有“金嶺銀灘”之稱。位于市境東西兩側的乳山河、黃壘河沿岸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小麥、玉米生產基地。北部山區和中部丘陵地區是重要的花生、水果產地,所產大花生以果大粒飽、色澤鮮艷、營養豐富而馳名中外;所產水果有蘋果、陽梨、桃、杏、櫻桃等10余個品種,其中以蘋果、陽梨、大櫻桃最為有名,享譽國內外。
乳山市海岸線長185公里,廣闊的海域盛產對蝦、鷹爪蝦、帶魚、鲅魚、梭魚、黃花魚等80余種魚蝦;肥沃的海灘盛產泥蚶、雜色蛤、牡蠣等40多種貝類,是著名的“水產之鄉”。乳山市15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100萬畝,盛產魚、蝦、貝等水產品100多種,年產量30萬噸。海上運輸以境內二類開放口岸乳山口港(可停泊三千噸級貨輪)為樞紐,北去煙臺166海里,東去仁川318公里、東京864海里。
乳山口港 櫛孔扇貝 爬蝦 河豚魚 牡蠣 螠蟶 鲅魚 梭子蟹 毛蚶 雜色蛤。
乳山名吃
白沙灘糕餃:在乳山西南部的白沙灘一帶,民間諸多小吃,久負盛名。其中有一種面食糕餃,風味獨特。提起餃子,人們往往都會先想到素餡、肉餡、三鮮餡等各種各樣的水餃,卻很少有人知道用糕作餡的糕餃。其實,糕餃與水餃本為同宗,內涵一樣。糕餃是古代白沙灘一帶民間創制的一種面食,其做法世代相傳。至今,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男婚女嫁,家家戶戶仍有包糕餃的習俗。糕餃的制作頗為講究、費工。糕餃的皮為橢圓形,用純面粉發酵搟制而成。糕餃的餡是黍子、高粱、粘玉米、糯米、小米等面粉,摻以綠豆、豇豆面,按一定比例配好,再加上白糖和紅糖,用水和煮熟去皮的地瓜攪拌而成。糕餃是蒸制而不是水煮,個頭比水餃略大,比較難熟,蒸制需要較長時間。因糕餃餡內有糖,剛出鍋時熱度很高,要涼一涼才能吃,一些性急的小孩子不懂吃法,經常鬧出燙嘴的笑話。糕餃涼熱合適時食用香甜可口,令人回味無窮。
育黎切面:刀切面是一種既常見又普通的飯食,可以說家家會做,人人常吃,但乳山市育黎鎮制作的刀切面卻獨具風味,在境內外頗有名氣。育黎鎮位于乳山西北部,距市區約18公里,是境內較大的集鎮之一。這里制作的刀切面配料講究,做工精細,非普通刀切面可比。育黎刀切面之所以優于普通刀切面,有不少獨到之處。其一,講究刀法,做工精細,刀切的面條細而均勻,可與現時的機切面相媲美。其二,講究配料,普通刀切面調面只兌水、堿,外無它料,而育黎刀切面在調面時,除了兌水、堿外,還要加摻加食鹽、雞蛋等其它配料,并且配料比例因季節而異,做出的面條淡黃滑嫩,韌而不斷。其三,煮時講究火候,火候適中煮成的面條“清而不爛”。面條出水后澆上不同材質、味道鮮美的鹵湯,吃起來別具風味。
乳山喜餅:是獨有風味的面食,名聞山東。“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紅妝。揭開喜盒相大禮,首飾果餅一籮筐。”這首民謠,反映的是傳統婚慶的場景。隨著時代的變遷,舊時婚俗多已消失,但結婚時制作并分發“果餅”的習俗卻沿襲至今。果餅,在乳山又叫喜餅。乳山喜餅,呈規則的圓形,直徑14~16厘米,厚度4厘米左右,用小麥粉、雞蛋、花生油和白糖精制而成,不加一滴水,不加任何添加劑,以口感酥軟、香甜,外觀大方、體面,且經濟、營養,保存時間長而遠近聞名。據考證,在乳山周邊地區,同為結婚時分發給親朋好友的“喜餅”,西面的海陽是用面粉做成炸果,狀如鳳凰、金魚等,雖栩栩如生,但冷卻后易變得干硬;北面的牟平則是把面粉做成很小的“抓果”,此類面食自是不能當飯吃,只可作零食;東面的文登、榮成等地,也有“喜餅”,但文登喜餅要比乳山喜餅小很多,榮成“喜餅”的個頭更是小得像桃酥,并且很油膩,不松軟。全國其他地方,也沒有與乳山喜餅類似的。
乳山千層餅:又叫乳山小油餅,是本地常見的一種家庭面食。其特點是層多且薄,柔而不韌,香中帶鮮,油而不膩,松軟可口。乳山千層餅的制作并不復雜,先將白面加水調揉好,搟成薄頁,再把事先準備好的食油、香油、蔥末、雞蛋、鹽末、味精等配料按比例調好抹于面頁上,然后將面頁卷起盤成圓形再搟,如此重復若干次數,但次數要適宜,這樣做出的千層餅才具有“千層”的特色。另外,千層餅下鍋烙時火不可太猛,太猛則會“焦而不脆”,太弱則“硬而不柔”,失去千層餅松脆柔軟的特色。
馮家羊肉鍋:馮家鎮位于乳山市、牟平區交界地帶的一個大集鎮,是著名作家馮德英的故鄉。這里有聞名遐邇的小湯溫泉和玉虛觀舊址,人文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各種小吃尤其是那風味獨特的羊肉湯,如乳白,似奶稠,飄著蔥末、芫荽,浮著油花,散發著特有清香和騰騰熱氣,看一眼便讓人口角生津。馮家羊肉湯的制作其實并不復雜,關鍵是選好羊、燉好老湯、掌握好配料。馮家羊湯講究用本地羊作原料。馮家鎮多丘陵,飼草茂密,這里本地的山羊吃得是綠山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其老湯是用羊頭骨、架子骨熬制,時間要長,用當地人的話說要熬出骨水(骨髓)來,看起來白白的、濃濃的。配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香菜、蔥花、胡椒、味精及香醋、食鹽等。另外,據多年做羊肉湯的老師傅介紹,燴鍋時投放羊肉、羊雜碎和調料的順序以及各種調料的比例也都有講究,不能亂來,一個環節出錯,湯的味道馬上就變了,就失去了馮家羊肉鍋的特色。
漁家風味飯
乳山依山傍海,海岸線較長,有著獨特的漁家文化和地域風情,千百年來,廣大沿海漁民就地取材、靠海吃海,摸索出了不少有著濃厚地域特色的海鮮烹飪和貯藏方法,形成了魚鍋粑粑、清煮魚、魚鹵地瓜湯等一些很有特色的漁家風味飯。
魚鍋粑粑。漁家風味飯中最為常見的當屬魚鍋粑粑了。顧名思義,就是鮮魚和粑粑(玉米面餅子)“一鍋出”的一道飯菜,古時都是用大鍋,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多是用一口38~40厘米的圓形生鐵小鍋,在鍋的中央燉著油津津的應時鮮魚,周圍鍋邊上貼著玉米粑粑(餅子),魚鮮味美,粑粑香甜,風味獨特。做魚鍋粑粑,用什么魚并不重要,只要是新鮮的,鲅魚、刀魚、小雜魚都可。當然,新鮮的小黃花魚那是最好的了。魚可以隨便,但是鍋一定要用生鐵的,用別的鍋就失去了它的特色。此外,最關鍵的就是粑粑的“內容”和貼法了。粑粑中一定要多摻豆面,沒有豆面或者豆面數量不夠,粑粑既“渣粒”,又不好吃。往鍋上貼粑粑時,要緊挨著燉魚的水面,粑粑貼到鍋上后會下滑一點,這樣漁鍋沸騰時,濺起的魚湯星星點點落在粑粑上。粑粑烀熟后,一面兒濺上了鮮美的魚湯,一面兒烙上了焦黃酥脆的“咯兒”,吃起來別具風味。
清煮魚。做清煮魚,除使用鹽外(無鹽時直接使用海水代替),不用油、醬、蔥、姜、蒜等任何調味品,只用清水熬煮。做出來的魚,原汁原味,鮮美無比。此種做法是有先決條件的,一是下鍋的魚必須新鮮,鮮度是保持原味的基礎。二是急火煮沸后改用慢火熬燉,這樣魚腥味會隨水蒸氣慢慢揮發掉,所以海邊人有“千燉豆腐萬燉魚”之說。
魚鹵地瓜湯。從前乳山小麥種植面積小,而地瓜則是被廣為栽種,鮮地瓜、地瓜干、地瓜面是人們的主食。即使這樣,漁家人的地瓜面也顯得金貴,主婦們更是“一面多吃”,吃出了許多花樣。其中的魚鹵地瓜湯最為講究:先燉上半鍋鮮魚,然后在鍋里架上墊簾,用專用的“菜沖”(插板)將和好的地瓜面揉成團打出地瓜面條。待蒸熟出鍋時,地瓜面條入水泡軟,同時將面條一一梳開。用魚湯和碎魚肉做鹵澆成地瓜湯,吃起來鮮中帶甜,回味無窮。這頓飯,一定要煮魚與蒸面同鍋同時進行,否則口味將大打折扣。因為在同鍋中,地瓜面的成分能祛除魚腥味、增加魚的鮮美;魚的成分則能祛除地瓜面的土氣、中和地瓜面的甜膩。
魚干包子。用干魚切成小塊,和著主菜蘿卜絲或者白菜末,再根據個人喜好,添加泡軟的粉條、豆芽及豆腐塊等。魚干以墨魚、章魚、魷魚、鰻魚、安康魚為上品,鲅魚、帶魚等次之。包成圓形的叫“菜包子”,包成半月形的叫“菜角子”。
魚米蛋湯。把鮮魚放在鍋簾上蒸熟,剔除魚刺,將魚肉掰成小塊,放到簾子上晾干后即成魚米,便于長時間存放。下鍋前用水將魚米泡軟,魚米及泡魚米的水同時下鍋做湯,出鍋前加鹽及少量雞蛋清即可。特點是清而不淡、鮮味悠綿。當然,魚米不僅能做湯,做別的菜也行。制作魚米的魚以黃花魚、白米魚、鰩魚、馬面魚為上品,其它魚類次之。
酵魚醬,也稱“糙魚醬”。把魚頭或者全魚放入壇子內,按魚和鹽重量4∶1的比例加鹽,再將壇子口用黃泥封住,待發酵三四個月以后開壇食用。一般是清蒸就飯,像豆腐乳一樣,聞起來有點臭,吃起來卻鮮美可口。做糙魚醬的魚以鲅魚、鯧魚、帶魚為上品。這種糙魚醬,口感鮮香,津津有味,百吃不厭。
瓊脂凍。乳山沿海盛產石花菜,瓊脂凍就是用石花菜熬制而成的。制作方法是先將石花菜摘去石屑、雜質,洗凈后,入鍋加水熬煮,加水比例為1:15,先旺火燒開,再用文火熬煮,熬煮時最好加上一點明礬,熬成的凍雪白透明。熬煮好后,再將里面的石花菜渣用紗網濾出,剩下膠狀漿水放在盆中凝固8小時以上即變成硬韌的瓊脂凍了。食時,將瓊脂凍切成較薄的小塊,加上味精、香油、鹽、蒜泥、醋等調料,就是一盤清涼爽口、味道鮮美的菜肴。瓊脂含糖量低,無脂肪,食之清爽可口,尤其對高血壓病患者,經常食用可以起到降壓提神、增進食欲之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