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族自治縣隸屬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西部的阿佤山區,其東、東北、東南部與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接壤,南部與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相接,西、西北部與緬甸聯邦共和國山水相依,國境線長達89.33公里,縣城駐地距省會昆明864公里,距思茅293公里,境內東西橫距40公里,南北縱距60公里,總面積1353.57平方公里。轄5個鎮、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勐梭鎮勐卡路1號。西盟佤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87291人。
西盟佤族自治縣糧食作物以水稻、旱稻、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咖啡、甘蔗、米蕎等;工業形成了水力發電、采礦冶煉、建筑材料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體系;旅游景區有勐梭龍潭、木依吉神谷等。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榮譽稱號。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決定西盟佤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公布,西盟佤族自治縣獲組織創新獎。
【行政區劃】
西盟佤族自治縣轄5個鎮、2個鄉:
鎮:勐梭鎮、勐卡鎮、翁嘎科鎮、中課鎮、新廠鎮
鄉:力所拉祜族鄉、岳宋鄉
【建置沿革】
西盟地區西漢時,為古代傣族聯盟國家“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 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設永昌郡,永昌郡由漢朝派郡守與“詔達光”(哀牢王)共同治理;建初元年(76年),詔達光與漢朝郡守發生矛盾、起兵反漢,漢朝軍隊與“勐達光”軍隊多次激戰,部分傣族先民為躲避戰亂、遷至哀牢國南境與各種蠻族部落雜錯而居;今西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 西晉元康九年(299年),晉朝所轄永昌郡不韋縣(今隆陽、施甸、昌寧等地)境內的傣族起兵反晉,永昌郡治由不韋縣遷至永壽縣(今鎮康、永德、耿馬、滄源等地),同時在永壽縣南部增設南涪縣(今西盟、瀾滄、孟連、勐海、景洪等地);今西盟地屬永昌郡南涪縣。 東晉元熙二年(420年),東晉滅亡,之后的南朝宋、齊、梁中國內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陳(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國內地王朝徹底放棄云南高原;今西盟地的傣族先民以“勐”(盆地)為單位、各自形成獨立小邦,為倮黑部地。 南詔贊普鐘十一年(762年),南詔國在勐掌(保山盆地)設永昌節度、統轄瀾滄江以西地區;今西盟地屬永昌節度。 大理天授元年(1096年),大理國廢節度、都督等軍事轄區,調整為八府、四郡、四鎮;今西盟地先屬永昌節度、后屬永昌府。 大理天定三年(1254年),大蒙古國滅大理國后,忙于攻打南宋,無暇顧及大理國偏遠地區;今西盟地的傣族首領據地自治。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前大蒙古國)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在孟定路東南設木連路;今西盟地屬木連路。天歷元年(1328年),元朝分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所轄的木連路、銀沙羅甸設銀沙羅甸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今西盟地屬銀沙羅甸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至正八年(1348年),“勐卯”(瑞麗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傣族聯盟國家“勐卯龍”(漢譯“麓川國”)吞并銀沙羅甸等處宣慰司;今西盟地屬麓川國。至正十五年(1355年),麓川國歸附元朝、其控制區域設平緬宣慰司;今西盟地屬平緬宣慰司、仍由麓川國君長節制。 洪武十七年(1384年),麓川國歸附明朝、其控制區域設麓川平緬宣慰司;今西盟地屬麓川平緬宣慰司、仍由“勐卯龍”君長節制。永樂四年(1406年),明朝分麓川平緬宣慰司地設孟璉長官司(轄今薩爾溫江以東的撣邦地及瀾滄江以西的瀾滄、孟連、西盟等地);今西盟縣境屬孟璉長官司。宣德三年(1428年),麓川平緬宣慰司脫離明朝、恢復麓川國;正統四年(1439年),麓川國東征兼并孟璉長官司;今西盟縣境又屬麓川國。 正統六年(1441年)、正統七年(1442年)、正統十三年(1448年),明朝三征麓川,孟璉長官司復置,今西盟縣境屬孟璉長官司。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孟璉長官司廢置;萬歷十三年(1585年),孟璉土官歸附明朝、復設孟璉長官司;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孟璉土官歸附東吁王朝;今西盟縣境隨孟璉土官一起夾在明朝與東吁王朝之間。 康熙元年(1662年),孟璉土官歸附清朝、其控制區域設孟連長官司,隸永昌府;今西盟縣境屬孟連長官司。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孟連長官司升級為孟連宣撫司,隸永昌府;今西盟縣境屬孟連宣撫司。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孟連宣撫司由永昌府劃予順寧府;今西盟縣境仍屬孟連宣撫司。 嘉慶四年(1799年)以后,孟連宣撫司北境、勐勐巡檢司南境的倮黑人逐漸脫離傣族土司掌控,武裝奪取傣族土司的領地;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朝出兵平定倮黑人后,將孟連宣撫司北境八土目轄地和勐勐巡檢司析出設直隸鎮邊撫夷廳、由內地派出直隸同知管轄;光緒十七年(1891年),耿馬宣撫司所屬的勐董、勐角土目與耿馬土司發生仇殺事件后,勐董、勐角由耿馬宣撫司劃歸直隸鎮邊撫夷廳;光緒十八年(1892年),倮黑五佛主暴動,清朝鎮壓過程中招降“三佛主”李通明,承認他為西盟土目,劃歸直隸鎮邊撫夷廳;光緒二十年(1894年),孟連宣撫司由順寧府劃歸直隸鎮邊撫夷廳,所屬上允土把總、下允土千總析出由直隸鎮邊撫夷廳直轄,今西盟縣境屬直隸鎮邊撫夷廳。 民國二年(1913年),民國政府裁直隸鎮邊撫夷廳、改設鎮邊縣。 民國四年(1915年),鎮邊縣改為瀾滄縣。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西盟區,瀾滄縣將轄地土目、土司轄地歸并為10個區,選擇區內勢力較大的土目、土司擔任區長。屬瀾滄縣為西盟縣佐。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按山川行便調整為8個區,打亂土目、土司的管轄范圍。屬瀾滄縣為西盟區,區公所駐芒東。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稱西盟鄉,隸屬瀾滄縣,轄十余保,西盟保駐西盟。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瀾滄縣廢區、改劃為13鄉2鎮,式微的土目、土司被納入鄉鎮保甲制以內;今西盟縣境屬瀾滄縣。 1949年,瀾滄解放,成立臨時軍政委員會期間,屬瀾滄縣稱西盟區,區政府駐拉巴,轄7個武裝工作點。 1950年,設立西盟區政府,隸屬瀾滄縣。 1956年6月,成立西盟佤族自治縣籌備委員會。10月,瀾滄縣所屬的西盟山區劃出、設立西盟縣。 1965年3月,西盟縣改為西盟佤族自治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盟佤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西部的阿佤山區,其東、東北、東南部與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接壤,南部與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相接,西、西北部與緬甸聯邦共和國山水相依,國境線長達89.33公里,縣城駐地距省會昆明864公里,距思茅293公里,境內東西橫距40公里,南北縱距60公里,總面積1353.5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西盟佤族自治縣地處怒山山脈南段,主要有西盟山脈、拉斯龍山脈、盤龍山脈,均為南北走向。地形復雜,全縣除勐梭鎮有一塊3000余畝的河谷川壩外,其余均為山區。境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最高海拔2458.9米,最低海拔590米(縣境西南邊緣格弄秧河與南卡江匯合處)。 西盟佤族自治縣屬唐古拉山和怒山山脈南段展布尾端的中高山丘陵深切割峽谷地帶。地形呈半島狀紡錘形。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脈南北走向。由于受南康河及境內各支流的切割影響,呈現明顯的剝蝕構造地形,按海拔高低,全縣可分為河谷區、半山區、山區三種地形類型。
氣候 西盟佤族自治縣受孟加拉灣西南暖濕氣流影響,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由于相對高差達1869.9米,立體氣候明顯,降水量豐富,年均降水量2758.3毫米,最高年(1991年)達3426.7毫米。年平均氣溫15.3℃,無霜期319天。年均日照2204.7小時,輻射量每平方厘米131.8千卡。風速年平均2.5米/秒。夏秋季節雨量高度集中,降水量占全年的90.1%,冬春季節雨量偏少,占9.9%。
水文 西盟佤族自治縣河流屬怒江水系,有大小河流80條,主要河流有庫杏河、勐梭河、新廠河,河流交叉分布,呈樹枝狀由北向南注入南卡江。 西盟佤族自治縣內除中緬邊界河流外,有庫杏河,發源于土邦美中緬界山,由東北向西南經中課鄉順募西公路匯入南康河,寬10—30米,全長36.5公里,勐梭河,源于勐梭鄉境東、西南,由東南向西北貫穿勐梭鄉至勐梭河橋注入庫杏河,寬5—20米,長13.5公里;新廠河,發源于新廠鄉北部賓來勞中緬界山及緬甸的來老地區,由北向南流經新廠、莫窩鄉直入南康河;南康河,位于縣境西南部,為西盟主干河流,上游接新廠河,由北向西南匯入南卡江,寬30米,長29公里。以上河流雖為常年河流,但枯、洪流量變化很大,水源補給主要靠自然降水,水流急湍,河床比降較大,水力資源十分豐富。
【社會事業】
教育 西盟佤族自治縣在校學生11411人,畢業生人數2602人,招生人數2652人,初中升學率達55.43%。小學招生人數1090人,在校學生67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72%,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3.44%。在園幼兒1384人。
醫療衛生 西盟佤族自治縣有衛生機構53個,其中:衛生院7個。病床289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79張;衛生院129張。衛生機構人員329人;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72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91人。
文化事業 西盟佤族自治縣有藝術宣傳隊65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7個。廣播電臺8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9.5%;電視臺8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5%。
【交通運輸】
解放前,境內交通閉塞,沒有公路,從內地到西盟,只有羊腸小道。1956年10月,瀾滄募乃至西盟公路建成通車,并且通緬甸,1991年又修通西盟勐梭與孟連景冒的勐景公路。 西盟縣境內有募西線、新縣城公路2條省道。募西線(S315)西盟段66公里,是西盟通往內地的唯一通道,是全縣經濟大動脈。新縣城公路(S230)全長11.633公里,是新縣城搬遷配套工程之一。縣道有勐梭公路、西孟公路(原勐景公路)、力所公路、翁嘎科公路、南錫公路、岳宋公路、力南公路、莫窩公路、新廠公路、中課公路、富翁公路等。
【風景名勝】
木依吉神谷景區
木依吉神谷景區主要景觀有“榕樹”、“木依吉神像”、“巖畫”、“人頭樁”、五“神潭”等。位于西盟縣城城南、勐梭龍潭附近的密林中。距縣城約五公里。
里坎瀑布
里坎是傣語的發音,意為猴子經常玩耍的地方。里坎瀑布景區內有雄偉壯觀的里坎瀑布、驚險刺激的佤族藤索橋和極具藥用價值的砂仁林。位于西盟縣東北,勐梭鎮里坎寨子附近,距縣城約5公里。
勐梭龍潭
勐梭龍潭為天然淡水湖泊,湖面海拔1170米,近似蘑菇狀,面積580畝,蓄水量500萬立方米,最深37米,平均深度11.5米,年平均水溫23度。
【民俗節慶】
佛房新米節 佛房新米節是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在這天之前,各村寨家家戶戶吃新米,都要留一碗新米,由村寨頭人收集攏后,派人送到西盟佛房。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佛房鳴炮三響,拜祭月亮佛爺詠經直達通宵。
祭祀大石馬 每年三月十五日,拉祜族男女老少身著盛裝,敲鑼打鼓,臺著祭供品,吹著蘆笙到大巴馬機會拜祭大石馬。
佛房開印節 每年臘月十五,是佛房開印節,佛祖大印平時是佛祖珍藏,任何人都不得看見。開印節這天,佛祖把大印拿出來,擺到神臺上讓大家都能看到。參加開印節活動的佛爺、教徒、各族群眾歡慶歌舞,統一休息一天。
賧佛節 每年的正月初九是佛房賧佛節。這天,各村群眾從四面八方前來西盟佛房賧佛,所來之人都必須帶一份禮物作為供品拜祭神佛。祭祀后,在佛房大院廣場跳舞娛佛。活動持續三天,第三天才各自回家。
關印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西盟佛房關印節。這天,各村寨歌舞娛樂休息一天,過關印節。第二天,集中到西盟佛房拜佛,拜祭完畢,佛祖收起佛印,然后那出一些谷種和糯米粑粑分贈給拜祭的眾人,并由佛房出資殺豬、磨豆腐、做飯招待拜佛眾人一餐,關印節結束。
葫蘆節 “葫蘆節”是拉祜族全民族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歷的十月十五,拉祜族人民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帶著自釀的美酒和糯米粑粑,殺豬宰雞,集中在寨子載歌載舞,開始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
哈巴節 哈巴,即拉祜語“月亮節”,也稱“祭月節”。每年八月十五日的晚上,拉祜山寨人們帶著新米、干巴、煙葉、新鮮瓜果、甘蔗等祭品擁向佛房進行集體祭月活動。“扒母八”(佛爺)在佛房內掛一幅“炕笆”大的白布,白布上繪有月亮的圖形,下方設一張大供桌及香燭蠟臺。祭月的人將祭品獻于供桌上,點香燭、燒紙錢,對月亮圖形跪拜叩首,聽佛爺頌經祈禱。
祭月 集體的祭月活動結束后,便開始了各家各戶的祭月。人們將裝滿祭品的蔑桌拾到屋外高高的山崗上,在老人的帶領下向月亮跪拜三次,將新米、銅鍋酒灑向天空。人們圍著蔑桌,吹響蘆笙,跳起擺舞,歡慶豐收的喜悅。臨走時,一人拿一個梨,象征與豐收幸福永不分離。
【民族風情】
西盟佤族是最早世居于阿佤山中心區的民族。自稱“瓦”、“安瓦”、“布饒克”、“勒瓦”等。“瓦”、“安瓦”、“布饒克”意為住在山上的人,“勒瓦”意為看守大門的人。民國時期,當地漢族、拉祜族、傣族稱“阿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本著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則,根據本民族的意愿,報經國務院批準,1963年正式定名為佤族。
司崗里 佤族的起源,在佤族中廣泛流傳著“司崗里”的傳說,佤語“司崗”是石洞,“里”是出來,意為人是從石洞里出來的,此石洞位于今緬甸巖城區巴格岱大寨附近的一片原始森林里,距西盟縣城30余公里。至今佤族仍把他視為“圣地”,在宗教活動或背誦寨史、家譜時,都要把“司崗里”緊密聯系起來,“司崗里”的傳說,各地解釋大同小異,但西盟的佤族都把他視為人類祖先的發祥地。
藤索橋 藤索橋,是西盟佤族、拉祜族在江、河通道上搭建的橋梁,過去用結實粗大的樹藤作索引,用竹、木枝杈作柵欄,中間搭上幾優木頭相互連接建成。西盟南康河、錫古河、南錫河、南卡江上都有這一類橋梁。
木鼓房 佤語稱木鼓為“克羅”,是佤族的通天神器,木鼓是中國56個民族中特有的一個鼓種,是母系氏族社會典型的女性生殖崇拜,是佤族山寨的保護神。佤寨每逢木鼓節、新火節、新水節、新米節等宗教節日都有敲起木鼓、唱歌跳舞娛樂的習俗。是佤族原始自然崇拜中視為至高無上的通天神器,是萬能之神莫偉的化身,是佤族山寨的保護神。每個村寨至少有一個木鼓房,有的桂冠一個族姓就設一個木鼓房。因此,有的一個村寨就有多個木鼓房的現象。 過去,佤族獵人頭祭木鼓,木鼓房旁有很有盛人頭的人頭樁,1958年以后,國家禁止獵人頭祭木鼓,用畜、獸頭取而代之。
佤族民居 佤族民居為竹木結構、草屋頂“桿欄”式建筑,樓上住人,樓下堆柴火或養畜禽。佤族民居因生活的地域或支系不同而在房屋裝飾上有所區別。
【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榮譽稱號。 2020年5月14日,被認定為云南首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西盟佤族自治縣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廳擬評為“云南省教育工作合格縣”。 2022年5月,入選第五屆云南省文明城市候選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