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開平,明置開平縣,因縣治在開平屯而得名。隸屬于廣東省江門市管轄,地處五邑僑鄉中部,總面積約1659平方公里,人口約68萬(2004年統計),下轄2個街道和13個鎮,共有2個市集貿區,分別為三埠及長沙兩條街道,面積約108平方公里,人口約21萬。
因原開平縣三埠鎮被潭江分割為長沙、新昌和荻海三個區域,與武漢三鎮有相似之處,故有“小武漢”之稱。開平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華僑及香港、澳門、臺灣胞,約有75萬人,均分布在68個國家和地區。開平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筑之鄉、藝術之鄉、廣東省首個縣級國家園林城市,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
【行政區劃】
開平市轄2個街道、13個鎮:
街道:長沙街道、三埠街道
鎮:月山鎮、水口鎮、赤水鎮、金雞鎮、蜆岡鎮、百合鎮、赤坎鎮、塘口鎮、大沙鎮、馬岡鎮、龍勝鎮、蒼城鎮、沙塘鎮
【歷史沿革】
秦朝,秦始皇派兵攻取南越,在嶺南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今開平地(以下簡稱開平)隸屬南海郡番禺縣。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天下分為13州,開平隸屬交州合浦郡臨允縣。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從交州分出南海、蒼梧、郁林、高涼4郡設立廣州,開平分屬廣州蒼梧郡臨允縣、南海郡平夷縣。唐貞觀元年(627)設10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又分為15道,道下設州,開平分屬嶺南道新州新興縣,岡州新會、義寧縣。五代(南漢),開平分屬新州新興縣,興王府新會、義寧縣。宋太宗至道三年(997),設15道,開平分屬廣南東路新新州興縣、廣州新會縣。元朝,開平分屬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新州新興縣、廣州路新會縣。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書省為布政司,開平分屬廣東布政司肇慶府新興縣、恩平縣,廣州府新會縣。南明永歷三年/清順治六年(1649),開平立縣,隸屬肇慶府。民國初期,開平縣仍按清制隸屬肇慶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0月,隸屬粵中專區。1952年5月,劃入粵西行政區。1956年1月,撤銷粵西行政區,開平縣劃歸佛山專區。1958年12月,改屬江門專區。1961年2月,屬肇慶專區。1963年9月,再次劃歸佛山專區(1968年1月改專區為地區)。1983年5月,改屬江門市。1993年1月5日,撤銷開平縣,設立開平市。1999年6月21日,將開平市人民政府駐地由三埠街道長沙沿江東路135號遷至長沙街道長沙光華路1號。
【人口民族】
2009年末,開平市戶籍總人口68.72萬人,其中男性34.33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14人,非農業人口24.26萬人,占總人口的35.3%。全年出生人數6867人,出生率10.01‰。死亡人口4907人,死亡率7.15‰。自然增長率2.86‰。
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占全市總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其余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衣族、滿族、瑤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開平市是全國著名僑鄉。至2009年底止,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共75萬人,分布在世界上67個國家和地區。
開平縣方言的分布,大體可分三個片:東北部的水井地區,屬于客家話方言區;西北部大沙、龍勝等地因靠近新興縣,屬于粵語方言區;其余地區基本上屬于粵語方言四邑的一種次方言區。除水井地區外,其余兩個片的方言由于地域不同、姓氏不同,在語音上也千差萬別,但基本上能溝通。沿潭江北岸,從東到西,分別有泮村話、沙岡話、長沙話、赤坎話、蜆岡話;從縣城向西北方向而去,則有沙塘、蒼城、馬岡、張橋等話,隨后聯接大沙、龍勝等粵語方言區。而潭江南岸的荻海地區則講臺山話,金雞講蜆岡話,赤水、東山接近赤坎話。由于赤坎鎮位于開平縣中部,研究開平方言的人士均以赤坎話為開平方言代表點。
【地理環境】
開平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毗鄰港澳,北距廣州市110公里,地跨東經112°13’~112°48’,北緯21°56’~22°39’,東北連新會,正北靠鶴山,東南近臺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鄰新興。全市總面積1659平方公里,境內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東、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東橫貫市腹,地勢自南北兩面向潭江河各地帶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積占全市面積的69%,丘陵面積占29%,山地面積占2%。潭江、蒼江相會,穿流而過,水深河寬,素有“小武漢”之稱,歷來是重要商埠和貨物散集地。
開平市境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合于亞熱帶植物的生長,植物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全縣共有喬、灌木315種,其中,裸子植物門有7科26種,被子植物門的雙子葉植物綱分51科256種,單子葉植物綱分3科33種。
【經濟概況】
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00.14億元,比上年增長14.36%,增幅創15年來新高,“十一五”時期年均增長(下同)11.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9.18億元,比上年增長24.25%,增幅創2003年來新高,年均增長11.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89億元,比上年增長29.26%,增幅創17年來新高,年均增長17.11%。加快重點項目建設,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06億元,年均增長20.76%;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53億美元,年均增長10.76%;實際利用民資13.59億元,年均增長13.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8億元,年均增長16.14%;金融運行穩定,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321.41億元和93.7億元,年均增長8.91%和15.11%。加強對市直資產經營公司(集團)的績效考核,不斷完善公有資產監管營運體系,實現公有資產保值增值。“十一五”時期五大集團公司實現稅利9億元,上繳資產占用費1.26億元。加快推進公有企業改制,完成了滌綸集團、嘉士利、平豐紡織、食品集團、潭江半島酒店等一批重點企業的重組改制。全市共完成改制企業223家,改制率達90.28%。落實安置費用2.99億元,妥善安置企業改制職工1.98萬人。成立土地儲備中心,積極盤活存量用地,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2011年,全市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0:51.8:38.2。先進制造業逐步成為新的增長點。三大傳統支柱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2010年化纖紡織、水暖衛浴和食品工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1.57億元,是2005年的1.26倍。重振“建筑之鄉”雄風工作初見成效。2010年實現建安產值42.53億元,是2005年的2.8倍。援川工程汶川一中獲中國建設工程最高榮譽“魯班獎”,耀南公司獲“全國建筑業先進企業”稱號。
【社會事業】
教育 2009年,全市有中小學92所,其中普通完(高)中9所,職業中學4所,初中19所,小學5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電視大學1所。在校中小學生共123992人,其中小學生62832人,初中生36320人,高中階段在校生24840人(普通高中生15249人,中職學生9591人)。幼兒園69所,其中公辦幼兒園3所,社會力量辦幼兒園66所;在園幼兒22305人。
文化 2007年,全市有文化館1間;文化站15個;博物館1間;美術館1間;圖書館6間,總藏書量28.3萬冊,其中鎮圖書館藏書量15萬冊;粵劇團2個;市(鎮)影劇院5座。
衛生 2009年,開平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79個,其中醫院21所,專科防治所、站2個,疾控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婦幼保健院1個,門診部、診所、醫療室等機構共253個。全市擁有病床數1392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2.32張。全市衛生工作人員240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858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衛技人員3.8人。二級甲等醫院2所,一級甲等醫院16所。全市設置農村衛生站181個,占應設總數的80%。鄉村醫生181人,平均每村0.8人。居民就近得到醫療、急救和基本衛生保健。居民人均期望壽命80.44歲。醫療設備日趨完備。全市共有核磁共振儀1臺、全身CT3臺、彩色B超8臺等醫療器械設備,基本滿足臨床需要。
【交通運輸】
開平市水陸交通方便,開陽高速,325國道橫貫全境地,全市通車水泥公路800多公里,市區通各農村鎮的道路全部水化。三埠港列為國家一級口岸,有客、貨輪直抵香港、廣州各沿海各地,其中2艘往返香港的豪華客輪,5小時可達目的地,出租車200輛,公交車線路1—10、13路。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控化。
【旅游名勝】
開平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區,年均氣溫21.5度,年降雨量1700-2400毫米,是旅游度假勝地。開平市的名勝古跡游覽景點有開平碉樓、立園、赤坎歐陸風情街、南樓紀念公園、梁金山風景旅游區、孔雀湖旅游區、開元塔公園、風采堂、旅游購物街、加拿大村、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合山鐵橋等。
2008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97.1萬人次,同比增長35.72%;實現旅游總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37.02%。2009年,全市主要旅游景點有5個(立園、自力村碉樓群、馬降龍碉樓群、赤坎影視城、南樓);星級旅游飯店5家、床位1100多張;酒店10多家,社會旅館131家,餐館200多家。經營旅游的企業共14家,其中旅行社5家,營業部9家。市區到各景點均設有專線車,2009年12月,開通開平碉樓——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旅游專線車。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28.82萬人次,同比增長10.68%;實現旅游總收入17.53億元,同比增長16.02%。
2010年,開平市以碉樓為中心整合旅游資源,組建廣東開平碉樓旅游發展公司,基本建成碉樓文化展示區。加強旅游招商和展示工作,舉辦碉樓文化旅游節,開平市2010年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分別是2005年的2.3倍和3倍。
【當地特產】
廣合腐乳:開平廣合腐乳采用優質黃豆為主要原料,再配以各種傳統輔料腌制而成,既是家庭佐餐佳品,也是茶樓、酒家、飯店烹調的配料,具有色澤金黃、咸淡適口、鮮香嫩滑,入口即化等特點。產品曾多次獲國家金獎,遍銷全國各地,并出口至美國、英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金山火蒜:金山火蒜于清光緒年間首先在水口書廈的青龍里種植,后逐漸流傳到寺前、新屋、金山大面積種植,成為開平主要出口農產品,由于在金山碼頭大量出口,所以稱為“金山火蒜”。特點為肉質瓷白、厚實、含油量高,味道濃郁,膠質豐富,切面為珠樣脈狀體。
水口白菜:水口白菜是開平市水口鎮著名傳統特優產品,已有300多年歷史,其特點是:矮腳、莖肥、菜葉呈匙羹狀,莖白葉色深綠,形似花瓶、葉綠素、維生素含量豐富,清甜爽口。水口白菜干除內銷外,還出口港澳及東南亞等地。水口白菜是是在變異的白菜中通過篩選、提純,自留種子繁育的。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生長周期短,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易種易管,產量較高。
陂頭桂味荔枝:陂頭桂味荔枝產于馬岡鎮陂頭嘴村,為加拿大華僑吳文璽于1915年由增城移植。特點為果肉厚脆,有桂花香味,近果肩有墨綠色斑塊,故稱為鴨頭綠桂味。不少華僑,港、澳同胞都喜好組團到陂頭嘴啖荔枝,陂頭嘴桂味荔枝在省、港、澳一帶均享有盛名。
聯竹果蔗:聯竹果蔗產于沙岡街道辦事處聯竹,是開平著名特產。聯竹一帶地臨潭江,土質肥沃。百多年前,這里的鄉民培植出一種外形修長,蔗節肥大,皮色淺黃的甘蔗品種,稱為臘蔗。后因這種甘蔗極具水果鮮甜味道,又有清涼不上火的特點,所以被俗稱為“果蔗”。果蔗一般每年2至3月份種,12月份收成,現聯竹一帶的村民幾乎家家有蔗田,每戶都要種植1—2畝果蔗。
金雞番葛:原名土瓜,又名沙葛,因產干金雞鎮而得名,是開平名土特產。金雞番葛自1891年起即有種植的歷史,具有皮薄、色白、甜脆、汁足、口感滑爽等特點,既可生食也可熟食,以熟食味道最佳。其中以添田村和高西村一帶產量最豐,且品質也較為出眾。
龍勝楊桃:龍勝甜橘1969年即開始種植,特點為皮薄色好,香甜核少,富含維生素和果酸,品種有陽山橘、十月橘、年橘。而楊桃、番石榴、石番果則均引種臺灣,其中楊桃果大肉嫩,清甜可口;番石榴原名芭手又稱芭苯,清甜爽脆,品種有世紀芭、四季芭、珍珠芭、水晶芭、無子芭等;石番果則為飲料上的佐料,也可鮮食,果肉金黃且有一股清香。
嘉士利餅干:由開平市嘉士利餅業公司生產,其中多個餅干系列被評為全國優質產品。如鴛鴦夾心餅1994年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營養早餐餅、“B”字餅、花式威化餅等獲1994年全省輕工業優秀“四新”產品獎,鮮蔥梳打餅1997年獲部優質產品獎。
味極鮮醬油:味極鮮醬油是由味事達(集團)調味品有限公司生產,曾于1991年獲得“部優”產品獎,1994年又被評為全國食品行業名牌產品。該品選用優質黃豆和面粉為主要原料,經傳統工藝并結合現代加工方法精制而成,其色澤光亮紅潤,豉香鮮美濃郁,并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鑫鑫香蛋品:由開平市鑫鑫香蛋業公司生產,旗下的皮蛋、咸蛋等蛋類制品,選用本地優質鮮蛋源,從傳統工藝中融入了現代化技術,因而成為了當今綠色菜譜的優秀選擇。
東山蜂蜜:產于東山鎮,該鎮山林面積廣,蜜源豐富,是釀造蜂蜜的絕佳之地。其所產的蜂蜜以在冬季釀成的“掃管仔”質量最好,且產量頗豐。現鎮內專事養蜂的專業戶就有近300家,占全鎮所有農戶的9%左右。
馬岡鵝:廣東省地方優良鵝種之一。種源于開平市馬岡鎮,故名“馬岡鵝”,特點是:體型適中,頭、嘴、腳皆烏黑色,羽毛灰黑色,頭大頸粗、胸寬、腳高,皮薄,肉紋纖細,肉質好,脂肪適中,味道鮮美。另外,馬岡鵝抗病力強,粗食早熟、易長,產蛋較多,暢銷國內外。
潭碧冬瓜:產于蒼城鎮的潭碧冬瓜,已有200多年的種植歷史。潭碧冬瓜的特點是:比一般冬瓜稍小,單瓜重約3千克,肉厚瓤少,肉質堅實,清甜爽脆,耐貯藏,久貯不失水,不霉爛,有清暑解熱之功效。
豬仔薯:豬仔薯具有“清、補、涼”滋養強身的功效,蒸煮后外部微苦薯心清甜與紅薯等相比較味道較淡。“鮮豬仔薯豬骨湯”,是四季皆宜的上湯品,用于祛濕熱、清腸胃炎癥,其功效特佳。“鮮豬仔薯燜臘肉”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式。豬仔薯切片曬干,加黑豆煲糖水,既清熱,又潤肺,口感上佳。其實,豬仔薯最大的功效是“祛除煙積”,對長期吸煙而引致的嘮咳,比較有效;此外,經常熬夜、作息混亂而激發的心火旺盛、暗瘡冒臉,也可通過飲食豬仔薯來調理身體,所以“豬仔薯”稱得上是開平的地標特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