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金平區位于汕頭市中心城區西北部,涵蓋整個汕頭老城區。西和揭東區毗鄰,北與揭東區、潮安區接壤,東連龍湖區,南與濠江區隔海相望。轄17個街道,下轄160個社區居委會。面積108.71平方公里。區政府駐金砂中路50號。地理坐標為東經116°41′54″,北緯23°22′07″。金平區是汕頭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汕頭市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和重要的工業、科技基地。更是汕頭經濟特區水陸交通樞紐的重要門戶。區名以原來金園區、升平區各取一字命名。金平區包括解放初期整個汕頭市區域(不含礐石)和原澄海縣的鮀浦區、下蓬區的部分區域。
【行政區劃】
金平區轄17個街道:石炮臺街道、金砂街道、金廈街道、東方街道、大華街道、同益街道、光華街道、東墩街道、廣廈街道、海安街道、新福街道、烏橋街道、岐山街道、永祥街道、鮀蓮街道、鮀江街道、月浦街道
【歷史沿革】
金平區地域,昔屬揭陽縣地,明置澄海縣時屬澄海縣所轄。清屬澄海縣鮀浦司管轄。民國十年(1921)4月16日,汕頭設市政廳,與澄海縣分治。其時汕頭市區實際范圍僅有汕頭埠、崎碌、礐石,汕頭市區劃分為四個區,水上為第五區,礐石為第六區。
1949年10月24日,汕頭市解放,定為省轄地級市。汕頭市仍設置第一、二、三、四、五、六區公所。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同意調整汕頭市行政區劃。撤銷汕頭市升平區、金園區,設立汕頭市金平區。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白云區常住人口244.19萬人,同比2015年增長1.6%。其中,城鎮人口197.13萬人,城鎮人口比重為80.73%。白云區戶籍人口94.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95萬人。按性別分,白云區共有男性人口47.11萬人,女性人口47.25萬人。
民族 白云區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46個,其中人口數量超過100人的有17個:壯族、土家族、苗族、瑤族、回族、滿族、侗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鮮族、畬族、黎族、彝族、藏族、維吾爾族、土族、白族。
語言 白云區是方言區,以粵方言(又稱白話、廣府話、廣州話)為主,其次為客家話,也有個別居民點講潮汕話。
【經濟概況】
2013年,金平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9.85億元,比增10.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2億元,比2012年增12.2%;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34.83億元,比2012年增32.6%; 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38.5:60.5。
2013年,金平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58.16億元,比2012年增13.5%。上市公司及食品醫藥、機械裝備等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76.7億元,占全區的77.3%。20個項目列入市級重點項目,其中正式項目16個、預備項目4個,投資總額86.34億元,正式項目年度投資總額9.88億元;35個項目列入區級重點項目,其中正式項目25個、預備項目10個,投資總額43.62億元。市級正式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6.08億元。
2013年,金平區外貿進出口總額114686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0.3%,其中外貿出口74886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12.8%,比全市出口平均增幅高出5.7個百分點;外貿進口39800萬美元,比2012年下降3.3%,比全市進口平均增幅低出3個百分點。區內資企業累計出口52563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19%,占全區外貿出口的70.19%,“三資”企業累計出口22323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0.4%,占全區外貿出口的29.81%。 全區實現出口7.67億美元,比增10.4%。
【社會事業】
科技 2013年,金平區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3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民科企業13家,建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個,5個項目獲得2013年國家創新基金項目立項(占全市的一半)、6個項目獲國家科技計劃立項,新增中國專利優秀獎4件(全市6件)、廣東省專利金獎1件(全市1件)、廣東專利優秀獎2件(全市4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家、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3家。 連續10年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
教育 2012年,金平區有粵東唯一的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大學汕頭大學、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汕頭一中、聿懷中學等高等院校和名校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擁有區屬公辦中小學校115所,學校、學生和教師數量均分別占中心城區近一半,高考、中考成績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文化 2013年,金平區成街道級社區服務中心17個,社區服務站60個,社區文化室168個、圖書閱覽室52個、文化小廣場27個、“農家書屋”25家,建成“綠道”5.2公里。成立金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裕虹釘金繡傳承中心和東墩傳統文化交流中心。廣泛開展文明區、文明單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區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012年獲評“汕頭市文明區”,2013年有3家企業被市評為先進單位,4位企業家被評為先進個人。
衛生 2013年,金平區擁有省、市屬三級綜合、專科醫院4家、區屬醫院9家,建成社區衛生中心(站)19家。7家區屬醫院與市級醫院建立多種合作機制。
【風景名勝】
龍泉巖 龍泉巖位于汕頭市金平區蓬洲村西北面約一公里處的桑浦山東面山麓,由一巨石覆蓋而成,巖洞內稱八卦廳,面積約64.4M。據“靈泉巖記”碑記所載:明代以前,已有僧人在此建廟。
蓬洲所城遺址 蓬洲所城遺址位于汕頭市金平區鮀浦街道蓬洲村。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94年)。城周長約2000米,石砌城墻,高約5米,設四個城門。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修建。
崎碌炮臺 崎碌炮臺位于汕頭市海濱路,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光緒五年(1879年)竣工,是一座獨具建筑特色的環圓型炮臺,整座建筑物均系用規格的花崗巖石筑建,故俗稱石炮臺。1989年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 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位于廣東省汕頭市外馬路207號,為兩座鋼筋混凝土整體式梁板柱磚木混合結構的兩層樓房,分東、西樓,兩樓相距4米,形式相同,每層面積355 M2,兩座總建筑面積1420 M2。原是英國人辦的酒店,名曰“適宜樓”,后改為“戈寶抽紗行”。
“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總指揮部舊址 “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總指揮部舊址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民權路95號。始建于一九二六年,為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東向,每層面積423.7㎡,總面積1271㎡,各層四面有走廊相通。這里原是大埔會館。
七二八烈士紀念碑 七二八烈士紀念碑位于蓮塘街道蓮塘軍營內,1969年7月28日,汕頭地區遭受歷史上罕見的強臺風,大海潮的襲擊。駐在這里擔負戰備生產任務的人民解放軍某部段文波,王秋萍,王丙申,陳漢民等同志,為了搶救人民生命犧牲,特立此碑紀念。
汕頭市北回歸線標志塔 汕頭市北回歸線標志塔位于汕頭市金平區鮀蓮街道桑浦山雞籠山南麓。該塔于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日竣工,它東與臺灣嘉義一碑,西與從化、封開兩塔連成一線,標志精確經緯度為:東經116°35′8.78″,北緯23°26′32.49″。1994年11月被汕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