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霞山區,隸屬于廣東省湛江市,湛江市中心城區。面積116.97平方公里。位于廣東省西南雷州半島,瀕臨南海。東隔麻斜海與坡頭區相望,北與赤坎區接壤,西與麻章區毗鄰,南擁湛江港與東海島相連。
【行政區劃】
霞山區轄12個街道:解放街道、愛國街道、工農街道、友誼街道、新興街道、海濱街道、建設街道、東新街道、新園街道、海頭街道、泉莊街道、樂華街道
【歷史沿革】
隋至唐初,遂溪縣域曾先后設置扇沙、椹川、鐵杷三縣。唐貞觀元二年(628年),省扇沙、椹川并入鐵杷縣。唐天寶二年(743年),改鐵杷縣為遂溪縣,霞山區自唐至清,一直為遂溪縣所轄,屬雷州府遂溪縣二十二都。19世紀末,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麻斜海與周邊原屬吳川、遂溪的部分陸地劃為租借地,稱“廣州灣”,租與法國。清宣統三年(1911年)改為西營市,即霞山區前身。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2月20日,日本侵占廣州灣,西營淪為日本殖民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日在西營設立“廣州灣自治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16日,湛江市政府在西營正式成立。
1949年12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西營。1950年成立了湛江市西營區人民政府。1957年,撤銷西營區人民政府,改設西營街道。1958年,西營街道改為霞山街道。1960年成立霞山人民公社。1967年,成立霞山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撤銷霞山區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霞山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撤銷霞山區革命委員會,成立湛江市霞山區人民政府。1984年6月,霞山區成為市轄區。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霞山區總人口341249人,其中城區人口289792人,農村人口51457人。到2010年,霞山區人口數達41.6萬人。
2000年居住民族32個,總人口341249人。其中漢族339375人,占全區普查人口的99.46%,少數民族人口1874人,占全區普查人口的0.54%。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11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60%,其次是滿族、土家族、回族、苗族、蒙古族、布衣族和瑤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霞山區是湛江市中心城區,位于雷州半島東北部,瀕臨湛江港灣。地理坐標東經110°18′~110°30′,北緯21°01′-21°17′。東隔麻斜海與坡頭區相望,東北以菉塘河為界與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相接,北至樓下村與赤坎區文保、草蘇村交界,西北至陳鐵、西廳、東純村與麻章區白水坡、厚禮、沙溝尾、江門坡村交界,西至三嶺山森林公園與麻章區祝美村交界,西南至北月、木蘭村與麻章區鹿緒、客路村交界,東南擁湛江港與東海島經濟試驗區相連。全區由一塊大陸和特呈島組成,土地總面積116.9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霞山區由陸地和一個海島構成,東西寬10.5公里,南北長12公里,除去海峽,陸地總面積116.97平方公里,其中特呈島面積3.6平方公里。霞山區地勢北部、西北部較高,逐漸向沿海傾斜,以濱海平原為主,局部為臺地,間有丘陵,三者比例約為5:3:2。濱海平原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帶,臺地、丘陵處于西北部。海拔高度:濱海平原在2-20米之間,臺地在30~50米之間,最高點是三嶺山,海拔高度108-165米。本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絕大部分地面坡度在10度以內。
氣候特征 霞山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日照長,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分布不均,臺風、干旱、海潮、雷電威脅較大。霞山屬熱帶季風氣候,熱季時間較長,寒季時間短,7月氣溫最高,月均28.9℃。1月氣溫最低,月均15.8℃。年極端高溫38.1℃(1958年5月9日),年極端低溫2.8℃(1967年1月17日)。從熱量條件看,無氣象意義上的冬天。
水文 霞山區只有2條小河:南柳河,菉塘河。南柳河 屬于淺短河,全長13.5公里。發源于三嶺山,流經霞山區海頭鎮,于霞山區寶滿村東注入湛江港灣。該河上中游常年枯水,下游成為城市排污河。菉塘河屬于淺短河,全長6.2公里,發源于霞山區海頭鎮屋山村后塘嶺。下游已成為城市排污溝。
【經濟概況】
2012年,霞山區完成生產總值288.87億元,比2011年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80.17億元,比2011年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3.82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14.7%。霞山的財政總收入73.5億元,比2011年增長4.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億元,比2011年增長15.4%。
2011年,霞山區完成農業總產值2.92億元,比2010年增長3%。發放各類農業補貼2721萬元。 [6] 2012年霞山區農業完成農業總產值3.59億元,比2011年增長18%。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參保率100%。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建成大型萬村千鄉農家店配送中心1個,改造鎮級萬村千鄉農家店42家。
2012年霞山區工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36.3億元,比2011年增長0.3%。其中屬地工業總產值104.9億元,比2011年增長5.8%。工業投資完成11.13億元,比2011年增長39.3%。
2012年霞山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09億元,比2011年增長10%,商品房銷售面積43.1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44.3%,銷售額28.8億元,比2011年增長36.4%。接待游客409.6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10%。旅游總收入20.6億元,比2011年增長19.8%。
【社會事業】
教育 2000年,霞山區各類學校144所,教職工4953人(其中專職教師3103人)。其中普通中學教職工1357人(其中專職教師1289人),被評聘為高級職稱的129人、中教一級職稱的526人、特級教師2人李。7位全國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勞動模范。小學教職工1923人(其中大專學歷677人,占總數的40.5%,學歷達標率為100%),被評聘為小教二級職稱251人,小教一級職稱641人,小學高級職稱580人,特級教師2人。
醫療 2000年,霞山區屬衛生系統醫務人員有776人,私營診所、藥店有從業人員1430人。在區衛生系統醫務人員中有副主任醫師12人,主治醫師62人,醫師375人,醫士161人,其他人員156人。到2010年,霞山區有醫院9所。
【交通運輸】
公路 霞山區位于湛江市區中部,瀕臨湛江港,陸路有三條市區大道與赤坎區、麻章區相連,并與207、325國道溝通,還有省道黃海線貫通吳川、雷州。2000年,茂湛高速公路建成,廣湛高速公路全線貫通。霞山區貨運服務中心下設28個服務代辦站,有客運汽車222輛,座位2803個,年客運量965萬人次。貨運汽車662輛,噸位3254噸,年貨運量703萬噸。2000年,區屬交通運輸單位共有客運汽車110輛,座位640個。貨運汽車1733輛,噸位5780噸。客運量15193萬人次,貨運量1184萬噸,運輸業增加值5806萬元。
航運 2000年,湛江港務局已建成5個作業區,有碼頭泊位42個,碼頭岸線長7005米,年設計通過能力3482萬噸。已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通航,年進港船舶達2000多艘次。2000年,旅客進出港量為29.61萬人次。貨物吞吐量為2038.26萬噸,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215.33萬噸,占59.6%。集裝箱吞吐量為7.48萬標箱。全年營交收入4.93億元,利潤總額1213萬元。
鐵路 1996年霞山區新建站房面積19167平方米,鐵路客運量215萬人次,貨運量597萬噸。1997年客運量222萬人次,貨運量603萬噸。1998年客運量222萬人次,貨運量553萬噸。1999年客運量下降至212萬人次,貨運量下降至492萬噸。2000年客運量227萬人次,貨運量591萬噸。黎湛鐵路通車后,2000年,霞山區有鐵路專線16條,總長16858米。
航空 2000年,湛江機場占地200公頃。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30萬人次,為4D級機場,具備24小時運行的保障能力。2000年,湛江機場通航航線18條,起降飛機7965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0.97萬人次,其中旅客發送量17萬人次;貨物吞吐量2985噸;機場保障各類航機安全航行73492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