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區是全國最大的邊境城市——遼寧省丹東市的中心區,是丹東市黨政軍機關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商貿、旅游的中心。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38萬,振興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東臨鴨綠江與朝鮮隔江相望,雄偉的鴨綠江大橋飛架兩岸,展示出江城獨有的風姿;北靠景色旖旎的錦江山,登上錦江亭可鳥瞰江場面全貌;安民鎮與朝鮮陸路接壤達7.5公里;西南經鴨綠江口與黃海相聯。具有沿邊、沿江、沿海、沿國際大通道的四沿優勢。
行政區劃
振興區轄8個街道、2個鎮:
頭道橋街道 辦事處駐一經街60號,人口4.13萬人,面積1.03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寶石花、電業、一街一、一街二、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
站前街道 辦事處駐三緯路119號,人口3.15萬人,面積1.4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華夏村、海華、金橋、青年廣場、東晨、站前二、站前三、站前七、站前九。
臨江街道 辦事處駐振四街36號,人口4.8萬人,面積1.75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清華園、科達、新福民、青年湖、港灣、濱江、福民、錦繡、南橋、八千坪。
永昌街道 辦事處駐振五街70-6號,人口3.73萬人,面積2.1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振八、北橋、華祥、體育、賓館、陽光、永昌一、永昌二。
六道溝街道 辦事處駐福春街20號,人口3.66萬人,面積1.04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工業、六合、新村、工人村、六道西、鴻利。
帽盔山街道 辦事處駐春三路22號,人口3.9萬人,面積2.16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鐵礦溝、紅房一、紅房二、紅房三、紅房四、白房一、白房二;1個村委會:白房。
纖維街道辦 事處駐福春街70號,人口4.22萬人,面積2.67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軍樓、福春二、福春三、海燕一、海燕二、海燕三、海燕四、福春六、福春七、一中。
花園街道 辦事處駐花園路26號,人口3.37萬人,面積4.8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昆源、桃鐵一、桃鐵二、桃源、花園、表廠;2個村委會:花園、宏升。
浪頭鎮 鎮政府駐北環路1024號,人口5.87萬人,面積33.7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黃海、新開嶺、浪頭、瓦房、四道;7個村委會:中和、忠杰、瓦房、順天、浪頭、文安、濱江。
安民鎮 鎮政府駐金安,人口1.8萬人,面積29.23平方千米,轄7個村委會:金板、金安、群英、北安民、西安民、東安民、文斌。
氣候環境
振興區北靠景色旖旎的錦江山,登上錦江亭可鳥瞰江場面全貌。錦江山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主峰海拔136.8米。
屬于南溫帶濕潤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寒適度,陽光雨露和諧。來自太平洋的溫暖濕潤的東南風沿地形抬升,帶來豐沛雨澤。長白山——千山山脈橫臥于北部和西北部邊界,對來自西伯利亞的寒冷干燥的西北風構成一道天然屏障。四季分明,冬季時間最長,夏季次之,春秋過渡季節最短。春秋季節是南、北風交替的季節。春季冷空氣開始衰弱北退,暖空氣北進;秋季則反之。上述天氣形勢特點,形成該區為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冬季時間最長,夏季次之,春秋過渡季節最短。
主要水系有:鴨綠江,在丹東境內的流域面積為12822平方公里。流經丹東境內的河長203公里。
經濟概況
丹東市振興區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現有各工業企業500余家,主要有機械、電子、化工、服裝、印刷、食品和房地產開發等30多個行業,產品達1500余種。許多名優產品享譽國內外。
振興區資源豐富,極具開發潛力。主要糧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食用菌等,花卉種植、皮毛動物養殖等享譽全國,魚、蝦、蟹、草莓等地方土特產品馳名中外。
丹東市振興區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發展迅速,市場體系健全。以興六路建材、五經路電訊器材、人民路干鮮果菜、三馬路家具裝飾以及海華、新力、濱江等專業和綜合商品批發市場為主,構成了區內商業經濟的總體框架。
振興區科教文衛事業發展蓬勃,區內大、中、小學布局合理,衛生機構和科研院所齊備,是各在高科技人才施展才華的理想空間,近年來,共有42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獎勵。
改革開發20年來,振興區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在建設現代化新型城區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進。近年來,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對外貿易、吸引資金、廣招人才的優惠政策,全區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新局面,連續四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超過30%,被授予遼寧省經濟發展先進區稱號。
交通運輸
振興區交通發達,通訊便利。丹東火車站、長途客運站、機場以及天然不凍港浪頭港、安民港均坐落在轄區內。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沈丹高速公路即將開通,莫斯科—北京—平壤的國際列車通過本區出入境。丹東民航開通全國各地航線。丹東至韓國仁川的國際海運航班業已通航。赴朝鮮旅游熱線全面開通,新義州、平壤、妙香山、板門店等異國風光可在四至七日內盡收眼底。
風景名勝
丹東市振興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東臨鴨綠江與朝鮮隔江相望,雄偉的鴨綠江大橋飛架兩岸,展示出江城獨有的風姿;北靠景色旖旎的錦江山,登上錦江亭可鳥瞰江場面全貌。主要景點有錦江山公園,鴨綠江公園等。
鴨綠江公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位于丹東市中心區域南側的鴨綠江畔,全長3.4公里,是丹東市近期打造鴨綠江旅游品牌的重要形象工程。 濱江路公園始建于1979年,1982年正式對游客開放,占地面積4.9公頃。園內林木茂盛、花草爭艷;樓臺亭閣,曲徑幽雅;假山長廊,井然有序;游樂設施齊全新穎,牡丹園、芍藥園、木槿園、月季園各領風韻,每逢花季,引得蜂顛蝶舞;紫滕纏繞,枝條縵舞;鴨綠江水碧波千頃,乘舟源于其中,如履仙境,使人流連忘返。
風景秀麗的錦江山公園,坐落在丹東市北面的錦江山中。公園周圍,翠山掩映,層巒疊嶂;整個公園依山勢而建,園路蜿蜒,曲經通幽,蔥郁秀美,恬靜自然;園中,亭臺錯落,綠樹成蔭,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是國內外廣大游客來丹東必游之地,是東北八景之首。 錦江山公園占地面積91.06公頃,始建于1916年,原名鎮江山公園,1965年改為現名。富有民族特色的牌坊式公園大門屹立在入口處,朱紅圓柱,壁畫裝點,金碧輝 煌,雄偉壯觀。公園大門始建于1924年,原為木結構,1935年改建成混凝土結構,1959年改建為具有民族風格的牌坊。
"遼東解放烈士紀念塔”,巍巍屹立在錦江山公園的中心,為秀美的錦江山增添了莊嚴的氣氛。它以獨特的選型、鮮明的特色,成為革命先烈為解放遼東而英勇獻身的歷史見證。紀念塔于1948年冬興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落成。整體選型由環形塔基、塔座、方型塔身、銅鑄塑像四部分構成,總高度為10.73米,面南偏東10度,俯瞰丹東市區.塔頂矗立著一尊銅鑄解放軍戰士塑像,高2.08米,重約2噸.他右手持槍,左手振臂吶喊,仿佛是在呼喚人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沖鋒,那勇往直前的神態氣勢,栩栩如生。這座紀念塔不僅是丹東的驕傲,也是游人瞻仰的革命文物。此塔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5年初,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物古跡
抗美援朝紀念館始:建于1958年,當時隸屬安東市人民委員會文化科。紀念館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的“遼東省地志博物館籌備處”。1956年11月2日,經遼寧省文化局批準,成立了“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原遼寧省地志博物館籌備處撤銷。1957年7月,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開辟了“原始社會”、“歷史文物”陳列,同時設有“抗美援朝紀念”專室等共十二個陳列室。1958年9月29日經遼寧省文化局上報中央文化部批準,將“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改為“抗美援朝紀念館”,郭沫若同志題寫了館名。接待國內外觀眾達100萬人次。
中朝友誼橋:位于中國丹東與朝鮮新義州之間的鴨綠江上,橫臥著的兩座大鐵橋,以居于江水的上下游分為上橋和下橋,這就是人所共知的中朝友誼橋和斷橋。 1988年10月17日,丹東市人民政府將斷橋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0月25日,中朝兩國政府協議決定將上橋命名為“中朝友誼橋”(朝方一端為“朝中友誼橋”),以此來紀念中朝兩國人民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戰斗友誼;2000年10月,在紀念志愿軍抗美援朝作戰50周年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為下橋題詞“鴨綠江斷橋”;2001年中國共產黨誕辰80周年前夕,中宣部命名鴨綠江斷橋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6月,該橋被列為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英美領事館舊址:是目前丹東地區建筑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歐式建筑物,是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列強肆意侵略瓜分中國,使丹東走向殖民地化的歷史證據。同時,該建筑又是歐式建筑藝術的縮影,為研究歐式建筑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