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區是沈陽市的政治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勝地和開放門戶,是全國城區中第一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沈河區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區,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區。面積58平方公里。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行政區劃
沈河區轄15個街道:新北站、朱剪爐、皇城、大西、山東廟、風雨壇、濱河、萬蓮、大南、五里河、南塔、泉園、豐樂、東陵、馬官橋
歷史沿革
很早以前,人類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分天下為36郡,沈陽隸屬遼東郡。西漢時期,沈陽已具有城市輪廓,稱為“侯城”。唐代,改稱“沈洲”。公元921年,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產隨之發展。金代時期,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洲”之名。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沈陽路”,歸遼陽管轄。由于沈陽地處沈水(渾河)之北,以中國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 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
1386年,明朝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了沈陽,并在沈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沈陽故宮)1643年 清太宗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后,沈陽為陪都。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陽成為奉系軍閥統治的首府。1938年1月1日在現在的區界內建立沈陽區。1948年11月20日,沈陽區與沈河區合并,定名為沈河區。1952年2月,沈陽市進行調整時,將原南市區,北市區,北關區3個區10個公社(街道)劃入沈河區。
2010 年 2 月,沈陽實行新的區劃調整,將東三環以西,渾河以南 , 沈吉鐵路以北的原東陵區城區部分劃歸沈河區,至此,沈河區轄區面積增加到58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街道辦事處,124個社區,常住人口110余萬,絕大多數為漢族,還有滿、回、蒙古、朝鮮等22個少數民族。
自然地理
沈河區南北長6.9公里,東西寬13.6公里。地勢平坦,西北略高于東南,平均海拔45米,全區總面積為58平方公里。
沈河區屬于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日照充足。春季促短,降水少,回暖快;夏季高溫多雨,空氣濕潤;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冬季長達6個月,寒冷干燥。年日照時間為2517小時,全年無霜期為150天左右。
人口民族
沈河區人口主要來自關內移民,另外有一部分東北滿族,關內移民主要來自山東、河北、河南等省。
2006年,全區人口出生率為5.19‰,比上年增長O.95個千分點,出生人口3213人,比上年增長24.4%;死亡率為6.17‰,比上年增長0.89個千分點,死亡人口3819人,比上年增長18.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一O.98‰,比上年下降0.06個千分點。截止2006年末,全區總人口數為611596人,比上年增加1774人。在婚育新風進萬家評比中,該區獲得全國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全區年末,單位從業人員84344人。在崗職工人數81450人。其中:第二產業12064人,第三產業72280人。全區開發就業崗位1.4萬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4萬人次。
絕大多數為漢族,另外有一些滿、蒙古、回、朝鮮等22個少數民族。
經濟概況
在全區工業中已占相當比重的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食品制造業、印刷業這三大產業已成為沈河區工業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是沈河區工業快速、穩定發展的龍頭和實現利稅的主要來源,對整個工業起著強勁的支撐作用,也為沈河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一)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是區內的龍頭產業。以區內沈陽市農電局為首的電力產業隨著我國電力需求的不斷增長,給工業經濟帶來增長點。
(二) 食品制造業。以沈陽市好利來事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主的食品制造業對我區工業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長,食品制造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三) 印刷業是我區企業戶數最多的一個行業,全區5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11戶是印刷業。隨著印刷業的領域不斷擴大,印刷業的發展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沈河區是沈陽市重要商貿區。不僅傳統第三產業發達,而且新興第三產業遍及全區,具有良好的軟硬件基礎。沈河有馳名中外的清代皇城建筑群,區內有中科院四個研究所和兩所知名工科院校,有以北站為中心形成的商貿金融中心區、中街商貿區、盛京城文化旅游產業區、五愛市場區、沈陽春天等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主體購物走廊和商貿中心。
五愛市場
特色市場
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沈陽北站市場是法合作法國控股經營的沈陽第一家合作超市,超市坐落在新興的沈陽北站金融商貿開發區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周圍的居民有較高的購買力,加上緊靠北站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商場的顧客流量很大。
沈陽大西電子市場是沈河區工商局于1994年末投資興建,96年5月28日投入使用的多功能樓廳式大型專業市場。市場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其中營業大廳三層12,500平方米;地下停車場2,000平方米;地下庫2,000平方米;寫字樓3,500平方米。場內設有經營面積8-10平方米的封閉式攤檔678個,共有業戶500戶,從業人員2,000人。
五愛市場是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最大的流轉型輕工產品交易中心,也是中國最著名的批發市場之一。 沈陽五愛小商品批發市場,坐落于沈陽市沈河區風雨壇街與熱鬧路交叉路口處,始建于1983年6月 ,因當時市場地處沈河區五愛街而得名。于1990年10月遷入現址正式營業。五愛市場是中國北部地區最具商業影響的消費品國際貿易周轉中心,做為針紡產品、服裝及其輔 料、小家電、小百貨、洗滌化妝品等的中國北部地區的集散地,年度交易額超過30億美元,五愛市場直接商 業覆蓋為中國北部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等地區,商業影響為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超 過二億。五愛市場的直接供貨渠道覆蓋了以上地區的70%。五愛市場已經在遼寧、浙江和廣東形成了專屬的 產業加工基地,是廣商、浙商等匯集地區,具備了良好的出口加工和分銷能力,除了滿足中國的消費購買外,還是俄羅斯、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東歐國家主要的輕工產品供應基地。
薈華樓金店坐落于古老而繁華的中街,主要經營各種黃金、鉑金、以及18K金珠寶鑲嵌飾品。多年以來,我們始終本著"生意與信譽同領,商品與人品共純"的企業精神。以首飾的"質量好、品種全、服務優"取勝于同行,靠貨真價實、講信譽、講服務的經營特色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并發展成為東北地區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特大型黃金珠寶專營店。
沈陽商業城(集團)于1991年底開業,位于沈陽市繁華的中街商業區東端,建筑面積7.9萬平方米,地下2層,地上6層。建筑裝修采用現代設計概念,高貴典雅,氣勢輝宏。沈陽商業城是集零售、批發、餐飲、娛樂、房產開發、國際貿易、服裝加工、賓館服務、連鎖經營為一體的綜合性國有大型商業企業。
交通概況
沈河區交通運輸業健康發展,運輸規模繼續擴大。以沈河為中心,至北京、營口、大連、長春、哈爾濱、撫順、本溪、丹東等一環五射的高速公路網已基本形成。沈陽開發區已建成總長60公里的一、二期路網。公路運輸14210萬噸,增長0.4% 公路完成旅客發送4500萬人次,增長17.8%。五條高速公路和沈陽過境高速公路。沈陽到北京、長春、大連、鞍山、錦州、撫順、本溪等地都開通了高速巴士。
社會事業
沈河區是沈陽市重要的科技中心區。全區駐有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遼寧省科學技術館、沈陽藥科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共有各類專業人才數萬人。
十五期間,沈河區教育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先后獲得省德育示范區、省藝術教育示范區、全國特殊教育先進縣區、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學前教育先進區、全國幼教先進區、全國教育督導先進集體等諸多榮譽,為沈河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沈河區轄區內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194所。其中,有區直屬預防保健機構4所,分別是沈河區疾病控制中心、沈河區婦幼保健所、沈河區健康教育所、沈河區牙病防治所。區直屬醫院5所,分別是區人民醫院、區婦嬰醫院、區中醫院、區紅十字會醫院、區回民醫院;區直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9所。上級醫院4所,部隊、廠礦醫院6所,其它醫療機構153所。
全區共有標準室內體育綜合訓練館11座,游泳館7座,全區共有大專院校、中小學校、企事單位在內的體育場地400多個,非營業性的體育活動室250個。在對與全區人民生活最密切的社區調查顯示,400平方米以上的場地有8處;300-400平方米的場地有23處;200-300平方米的場地有45處;200平方米以下的場地有252處。所有這些體育場館基本做到常年有人鍛煉、專業訓練,利用率很高。
風景名勝
沈陽故宮是清初皇宮。原名盛京宮闕,后稱奉天行宮。在遼寧省沈陽市舊城中心。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間,是中國現存僅次于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筑。在建筑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集漢、滿、蒙族建筑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清宮位于沈河區西順城街16號。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之一。此廟始建于大清康熙二年(1663年),最初叫“三教堂”,創始人郭守真。三教堂時期的規模只有大殿、玉皇閣、關帝廟、究堂、丹堂等建筑。
張學良舊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張氏帥府。坐落在沈陽市沈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是原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和愛國將領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總占地3.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76萬平方米。由帥府中院、帥府東院、帥府西院和院外建筑四個部分組成,中院是1914年興建的三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仿王府式建筑。為張作霖早期的辦公地點和眷屬居住地。東院也叫帥府苑,是張家的花園,1918年在南側蓋了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兩層小青樓,為張作霖寵妾夫人和女兒們居住。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炸成重傷,在一樓西屋會客室謝世。
南關天主教堂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始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義和團焚燒,1912年用清廷賠款和法國巴黎傳教會集資重新修建。現在的這座南關天主教堂是1912年重新建造的。整個建筑分東、西兩個院落,大教堂在東院的北端,南北長66米,寬17米,占地面積達1100平方米,屬于“歌德式”建筑,全部用青磚雕造,它的頂端是高高矗立的尖塔,高45米。教堂前面是一大兩小三扇門,兩側有成排的尖拱小窗,內有二十四根石柱支撐,穹隆部位鑲嵌著巨大花紋,教堂可容一千五百人。教堂之外有森嚴的高墻圍繞。天主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教廷設在意大利的羅馬。各地設有“教區”,每座教區設“主教府”實施管理,沈陽南關天主教堂是“滿洲教區”所在地,是東北地區天主教中心,現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運河帶狀公園位于沈陽市區南郊。東起東塔閘門,西至龍王廟,沿蜿蜒14.5公里長的南運河兩岸修建,于1984年4月動工,次年8月建成。總面積為314萬平方米(不包括聯結的市、區公園自身的面積)。
青年公園位于沈河區青年大街中段,占地29萬平方米。始建于1952年,1958年建成。園內共建有八個各具特色的小景點。步入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型水幕式噴泉,接著是花魚廊。花魚廊的南側有一座假山,每當山上電控井抽式自來水管道開啟,一條寬2.5米,落差6.65米的瀑布飛瀉而下。1984年公園東南的湖心島上建成了“振興園”,園內建有模仿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的雪山、草地、大渡河、鐵索橋等。除此之外,還有芳草迎春、觀容亭眺、輕舟蕩漾、舞園月夜等景點。園內還建有兒童樂園、溜冰場等設施。
五里河是流經市區的一條主要河流,這條河流經市區河段為錦西天然氣化工總廠鐵路橋至沈山鐵路橋,長度5.53公里,五里河帶狀公園就在這段河流北岸大堤上。
沈河實驗區
為促進沈河區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1992年下半年,沈河區開始了申報國家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的工作,得到了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特別是得到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的支持。
1992年10月,費孝通副委員長專程視察了沈河區的工作,并欣然題詞“愿沈河區在城區改革中,認真實驗,作出成績,造福人民。”在費老的題詞鼓舞下,更加堅定了沈河區申報國家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的信心。
1993年7月,經國家22個部委聯合評審,一致通過沈河區列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使沈河區成為當時全國大城市城區中唯一的國家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開始擔負探索大城市中心城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歷史使命。
幾年來,沈河區先后參加了《中國21世紀議程》第一、二次高級國際圓桌會議,中瑞地方實施21世紀議程研討會,并成為首批國內地方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試點城市(城區)。
沈河區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先后啟動實施了《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發展項目──“大城市典型社區建設示范工程”和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北方大城市城區生活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及成套技術選擇與示范”項目;完成了11項科技項目在國家科委的立項申報工作,得到了國家科委科技貸款支持;完成了沈陽市實驗小學、沈河區婚育健康服務中心、沈河區環境質量監測中心、沈河區殘疾人康復活動培訓中心等15項社會事業重點示范項目。促進了沈河區經濟、社會、環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在實驗區建設中,沈河區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994年沈河區各項經濟指標名列全市前茅,成為沈陽市經濟大區。城區人口出現建國以來首次負增長并連續多年保持這一發展態勢。1995年被國家授予“全國文化工作模范區”稱號;1996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1997年被命名為“全國婚姻管理文明示范區”,“全國社區服務示范區”。目前,沈河區正朝著建設北方經濟大區、全國文明城區的目標邁進,為成為國內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可持續發展示范區而努力。
沈河區行政區劃一覽
朱剪爐街道 辦事處駐惠工街121-1號,人口2.3萬人,面積1.10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府東、府北、格林豪森、寶石、剪爐、曉春、迎賓、回民。
濱河街道 辦事處駐大南街33號,人口3.5萬人,面積0.81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永順、祥順、圣天、雙路、陽光、秀山、六合、現代。
大南街道 辦事處駐大南街般若寺巷18號,人口6.8萬人,面積1.51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慈恩、多福、新興、紅巾、通天、省醫院、怡靜園、勒石。
風雨壇街道 辦事處駐北熱鬧路49號,人口4.9萬人,面積0.87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文華、茂泉、青年、桃源、雨壇、五愛、永環。
萬蓮街道 辦事處駐萬蓮路16號,人口4.0萬人,面積2.00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六0六所、萬柳塘、沈空、大萬蓮、先農壇。
山東廟街道 辦事處駐南二經街58-2號,人口3.2萬人,面積0.50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鋁鎂、運河、興勝、三八南、進華、菜行。
大西街道 辦事處駐萬壽寺街161號,人口3.1萬人,面積0.81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志新、涌泉、天光、迎新、杏林、康壯、興豐。
新北站街道 辦事處駐華豐路8號,人口1.3萬人,面積0.49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凱旋、山東堡、望遠、惠工、獅慈。
皇城街道 辦事處駐承德路11-6號,人口4.2萬人,面積0.76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正義、翠生、帥府、西華、平順。
南塔街道 辦事處駐南塔街52-2號,人口4.75萬人,面積3.6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薈萃、翠塔、柳河、塔東、中科、塔園、南塔、萃苑。
泉園街道 辦事處駐文富北路66號,人口5.56萬人,面積1.11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愛民、清泉、松泉、富民、泉園、泉富、柳塘、教工、龍孤里、文富。
豐樂街道 辦事處駐文化東路39巷7-1號,人口4.43萬人,面積5.19平方千米,轄14個社區居委會:假日、長實、恒信、長青、豐樂、天壇、文薈、長虹、金豐、溪林、青陽、萬科、和泰、沈水。
東陵街道 辦事處駐地東陵路34號,區域面積60.30平方千米,轄18個社區居委會,高官臺、上木場、陽光、喜勤里、東塔、御龍、保利、馬官橋、凌云、榆樹屯、安源、海棠、新立堡、八家子、方家欄、中房、佳和、安居。
馬官橋街道 辦事處駐東陵東路92號,人口3.17萬人,面積23.12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東大營、福陵、農大、農科院、東大營西、后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