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邊區是遼寧省營口市管轄的一個行政區,位于渤海灣東北岸,遼河入?谔,地處營口市城鄉結合部位,東、北與大石橋市毗鄰,南與蓋州市接壤,西鄰站前區和遼東灣。下設四鎮兩街,總面積305平方公里,總人口20萬人,海岸線長30.5公里,有適宜各種貝類養殖的灘涂16萬畝。
區政府位于老邊區龍山大街。郵編:115005。區號:0417。
行政區劃
老邊區轄2個街道、4個鎮:
老邊街道 辦事處駐福安,人口2.80萬人,面積6.5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通達、龍山、福安、康樂、寧園。
城東街道 辦事處駐二村,人口3.26萬人,面積20平方千米,轄3個村委會:一村、二村、三村。
邊城鎮 鎮政府駐老邊,人口2.65萬人,面積50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鄭家、王家、趙家、前進、老邊、薄家、雙井子、前石、后石、東臺、西臺、楊家屯、三家子、金屯、雙何、于家、于楊、孫家。
柳樹鎮 鎮政府駐東柳,人口2.12萬人,面積130平方千米,轄24個村委會:東柳、西柳、小橋子、前山岔子、后山岔子、石灰、北甸子、聶家、小邊、香爐莊、東后崗、西后崗、前后崗、和平、牛家、東大、西大、崔家堡子、段家、小平山、李家、賴家、曹家、、太平山。
路南鎮 鎮政府駐崔家席坊,人口4.22萬人,面積72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崔家席坊、馬圈子、韓家學坊、歡心店、太和莊、白廟子、大水塘、前塘、江家、城子、趙平、新立、光明、鋼鐵、新興、大興、董家、后塘、老爺廟。
二道鎮 鎮政府駐二道溝,人口6.25萬人,面積26.5平方千米,轄5個村委會:蘭旗、黃旗、土城子、二道溝、三道溝。
歷史沿革
老邊區在歷史上,北屬海城,南屬蓋平。解放初,大部屬營口縣。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境內的107個自然屯由海城、蓋平兩縣分轄,其中歸蓋平縣管轄有82個,歸海城縣管理有25個。1909年(清宣統元年),營口直隸廳成立,原由海城縣管轄的25個自然村屯劃歸營口直隸廳。1913年(民國二年),營口直隸廳改為營口縣,各自然村屯同時歸營口縣。1938年,地主行政區變更,為營口縣、蓋平縣、海城縣分轄,營口市轄27個村屯,蓋平縣轄62個村屯,海城縣轄23個村屯。1947年秋,境內設為營口縣柳樹區。1948年,靠近營口近郊的8個村成立營口市工農區;1950年11月改為營口市第五區。1956年和1957年,營口縣將西部靠近營口市的37個村先后劃給營口市第五區。1957年9月營口市第五區正式改稱營口市郊區。1984年7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營口市郊區更名為營口市老邊區。
人口民族
全區共有近20萬人。有漢、滿、朝鮮、回、蒙古、錫伯、苗、達斡爾、鄂倫春、彝、壯、布依、藏、維吾爾、侗、白、哈尼、黎等18個民族。全區共有教徒6620人,其中佛教徒1600人,天主教徒12人,伊斯蘭教320人,基督教4688人。
氣候環境
全區地形南窄北寬,面積305平方公里。老邊區屬濱海平原,平均海拔2~7米。境內有大平山、小孤山和五棺山,其中最高的五棺山海拔176.7米。
老邊區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溫度宜人,雨量適中,年平均日照2898小時,年均溫9℃,年均降水量673毫米。
老邊區地處渤海灣東北部,海岸線長24.4公里,淺海40萬畝,灘涂20萬畝。境內主要河道35條,其中,流經區內的大遼河、奉士河、淤泥河、大旱河等河流形成了供給全區淡水的主要水系。地下水位一般在0.5~0.8米之間。
自然資源
境內低洼的地勢和適宜的氣候為水稻生產創造了優越的條件。老邊區現已成為全國水稻標準化栽培示范區。
境內有磁鐵礦。鐵礦石儲量9475.7萬噸。礦藏分布于邊城鎮于家洼子、王家、鄭家、路南鎮江家、老爺廟、趙家平房、新立和柳樹鎮后山村一帶,面積達82.5平方公里。
經濟概況
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8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比上年增長17.4%、30.5%、15.9%。農業總產值完成1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46.2億元,比上年增長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2億元,比上年增長35.5%;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完成8.2億元,比上年增長74.8%。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6.54億元,比上年增長57.5%,其中各項稅收完成6.48億元,比上年增長6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億元,比上年增長37.5%。
老邊區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25家,三資企業70多家,有數十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全區已形成冶金、化工、食品、紡織、服裝、機械加工等門類齊全的十大主導產業,主要工業產品1200多種,冶金制造、化工醫藥、紡織服裝和機電汽保四大支柱產業發展勢頭尤為強勁,冶金和化工行業在營口地區處領先地位。高效載體催化劑、蓄電池隔板、汽車保養設備、橡膠制品,載重掛車等產品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其產品銷往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量、銷量、科技含量處于東北、全國乃至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全區各類市場發展到17個,各類商業網點發展到1,860家,從業人員達到10,212人,發展農村便民連鎖店105家、日用商品配送中心1家。
農業產業
2000年,遭受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水稻、蔬菜和魚、蝦、蟹大面積減產或絕產。全區水田種植面積15萬畝,成災面積13萬畝。其中減產3~5成5萬畝,5~7成4.5萬畝,絕產3.5萬畝。減產糧食8337萬斤,經濟損失5075萬元。全區稻田養蟹總面積2.97萬畝,有1.435萬畝受災,經濟損失4305萬元。魚蝦養殖經濟損失2200萬元,園田蔬菜經濟損失710萬元。總損失1.23億元。區政府從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結合生產自救,出臺《老邊區發展“一戶一棚”致富模式的實施意見》,扶持和引導農民進行結構調整。全年調整總面積10840畝,建成精品園5個,其中水田改保護地4600畝,水田改海淡水配比養蝦和儲水養魚方塘5740畝,水田改養殖棚500畝。引進法國兔、非洲雁、基圍蝦、香菇等10多個新品種。全區各類專業村發展到32個,海淡水養殖面積93397畝,新開發淺海貝類養殖面積3.5萬畝。完成了到期承包合同調整完善和延包工作。村務公開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強,針對旱災,區鎮政府減免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130萬元,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發展龍頭企業。大正集團年屠宰雞800萬只,與全區簽訂契約雞420萬只,農民增加收入750萬元;綠色食品糧油總公司年收購農民契約稻700萬公斤,農民增加收入70多萬元;營口傲源乳業有限公司日產鮮奶2.5噸,投放營口市場,深受歡迎,供不應求。中介組織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各類中介組織已發展到12個,對畜牧生產、海淡水養魚、蔬菜及稻田養蟹的產后服務起到重要作用。
工業外貿
一是實施項目工程。全年新上項目109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12個,500~1000萬元項目10個?偼顿Y4.2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6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入2.65億元。以向陽科化集團、遼南橡膠廠、金地球集團、北榮軋鋼廠、營口水泵制造有限公司、奧達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中興線纜廠等為代表的規模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1/3以上。“345”(個體私營2000年達到30強,2001年40強,2002年50強)項目工程實施順利。全區30強企業中進入市百強企業13家。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到3400戶,產值占全區社會總產值的95%。全區有13家企業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共組建4個產業集團,建立編織、服裝2個協會。二是強化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全區引進高科技項目17項,引進人才101人,完成技改項目27項,開發新產品25項。營口特種防火材料廠引進2000萬元技改資金,新上高科技新產品BA—101防火涂料,填補了國內高溫耐火材料的空白。全區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形成緊密型聯合的企業33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6家,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5.3%。三是加快改制重組步伐,強化各類企業的改制工作。硫酸銅廠和針織十三廠實現出售重組,全部校辦企業和20家民政企業實現轉制。通過轉制,激活了資本存量,大多數企業效益明顯提高。
全年共組團招商7次,洽談30個項目,完成招商引資額5.5億元,新辦三資企業2家;外貿出口交貨值完成4.2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出口創匯完成1000萬美元,為年計劃的121%。招商引資項目庫得到進一步完善,新包裝充實項目40個。網上招商工作進一步加強,已有40個企業在網上發布招商信息。路南開發區新上企業8個,引進資金4500萬元,創產值1億元。
知名品牌
全區冶金制造、化工醫藥、服裝紡織和機電汽保四大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涌現出一大批省部級名牌產品。日捷隔板有限公司的日捷牌蓄電池隔板獲農業部名牌產品,營口交通技術有限公司的玄豹牌CB系列廢油抽機獲中國公認名牌產品,向陽科化集團的葵花牌催化劑獲國家級名牌產品,世龍焊割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超級霧化式汽油割鋸獲農業部名牌產品。營口市線纜實業有限公司的營口潛牌耐水繞阻線獲省級名牌產品,奧達制藥有限公司的奧達牌得必泰、大正集團的大正牌肉食雞、康如化工有限公司的氧化鎂晶須、三征化工有限公司的三聚氯氫、海潔爾化工有限公司的特種帶銹防腐蝕漆獲省名牌產品。
五礦營口中板有限公司配套改造工程以其投資規模大、產品科技含量高獨領營口冶金行業;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向陽科化集團生產的聚炳烯催化劑、三征集團生產的三聚氯氰等一批精細化工產品開拓了營口市工業發展的新領域;素有“小巨人”之稱的遼南橡膠廠生產的專利性橡膠、塑料產品以其外型美觀,質量上乘,備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營口日捷蓄電池隔板有限公司的產品銷量占全國份額的65%,位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全國規模最大的電機石墨化加工企業—營口福安炭素廠以其加工能力最強、能耗最低、技術含量最高,成為全國同行業的佼佼者;營口新旺燃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效節能產品—水煤漿母料,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交通運輸
老邊區依托一市兩港,交通四通八達,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驅車30分鐘即可到達東北最近的出?—鲅魚圈港,距營口港僅有兩公里,長大鐵路、沈大高速公路、鞍營公路、莊林公路從境內穿過,驅車一個多小時可分別到達沈陽、大連國際機場。
城鄉建設
按照“以城區帶鎮區、以鎮區帶小區、以小區帶村屯”的城鄉建設發展思路,全區城鄉基本建設總投資1.2億元,開發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區政府向全區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全部完成;I資820萬元完成營大路北交通局修配廠、文化路西段、老邊村小工廠、老邊商場等處的樓房開發建設與改造工程;籌資240萬元完成高標準屠宰場建設工程;籌資1700萬元完成商貿路及兩側開發工程;籌資220萬元完成熙湖公園三期工程;籌資585萬元完成上博路楊柳段加寬和小西路13公里黑色路面,后歡路5.7公里路基改造工程;投資412.5萬元完成龍山大街北段、公園路、文化路的披被、換樹、換路燈及豐收路修建等工程;投資150萬元完成貨運停車場建設工程;投資150萬元完成營大公路兩側路燈安裝工程;投資1300萬元修建大平山公鐵立交橋;投資300萬元完成花英臺總干3公里渠道節水防滲硬化工程。
農村小城鎮建設全年共開發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鋪設黑色路面1.7萬平方米、排水管道2000延長米。翻修縣級黑色路面6公里,新鋪鄉路15公里,改擴建橋、涵11座。投資2937萬元進行農村低壓電網改造,新增程控電話4000戶。新鋪設光纜14.5公里,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800戶,全區有線電視用戶1.75萬戶,有38個村安裝了有線電視,農村普及率55%。城區大氣、水體、噪聲污染等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截止2008年6月,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02.8公里,公路密度為88.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0.2公里,60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客運班車,全區經濟發展硬環境和群眾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積極盤活城鄉土地資源,為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保證。新農村電氣化區建設工程順利完成,切實改善了全區農村的供電條件。
社會事業
啟動“社會保險一號工程”,全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在職職工12164人。離退休職工4306人,收繳養老保險金1584萬元,社會化發放率100%,全區城鄉有946名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生活得到保障。再就業培訓中心全年共開辦8個專業培訓班,培訓520人,1510人實現再就業。扶貧工作效果較好,脫貧率75%。
“科教興區”戰略得到全面實施,連續3年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區先進單位”。全年立項27項,其中國家、省級6項。科技貢獻份額57.8%。計劃生育率達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7‰以內。
旅游景點
望兒山是遼南名山,載入《中國名勝辭典》,以美麗的母愛傳說得名,是以母愛為主題而命名的天下獨有之山,遼寧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營口市一級旅游景區。位于熊岳鎮東兩公里處的望兒山,山峰陡立,平地拔起,高82米,海拔高106米,山頂有一藏式青磚塔,名曰望兒塔,建于明末清初,遠看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望兒山有慈母像、拜母亭、步母石、哺乳軒、望兒塔、拜母祠、報母泉、母恩池、念母祠、仙人橋、望兒山莊、母子橋、母愛世界、風范園等十余處以母愛為主題的景觀。近年,望兒山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國務委員陳慕華同志親自為慈母館題字。
營口西炮臺遺址位于營口市西部遼河入海口東岸,距市中心3公里。其猶如守邊老將屹立于渤海之濱,晝夜守衛祖國海疆。西炮臺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政府興辦北洋水師在東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為東北地區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196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在這里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雖經過戰火的洗禮和百多年滄桑,至今仍保存完好,F遺址內建有陳列館和兵營,復原炮臺一座。全天開放。
營口楞嚴禪寺位于市中心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1年建成,占地2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三進四層。包括山門、鐘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是東北地區四大禪林之一。與哈爾濱的極樂寺、長春的般若寺、沈陽的慈恩寺齊名。農歷四月初八為廟會日,是時南至大連、北至哈爾濱,數萬游人與香客云集古寺,商貿活躍,喜氣祥和。1997年10月2日,營口楞嚴禪寺和營口市佛教協會舉行營口楞嚴寶塔落成典禮。楞嚴寶塔建在楞嚴寺公園內,共9層,塔高61.8米,建筑風格新穎、獨特。寶塔的落成給古老的楞嚴禪寺新增添了一道絢麗的色彩,同時也為營口市增加了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旅游景點。楞嚴寶塔是營口市第一座寺院寶塔。
當地特產
穿山龍別名:野山藥、串地龍、地龍骨、龍萆。來源“為薯蕷科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nipponicaMakino的根莖。植物形態 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走,栓皮呈片狀脫落,斷面黃色。莖左旋,無毛。葉互生,掌狀心形,變化較大,長8~15cm,寬7~13cm ,邊緣作不等大的三角狀淺裂、中裂或深裂,至頂生裂片較小,全緣。
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腋生;雄花無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單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寬翅。種子每室2枚,生于每室的基部,四周有不等寬的薄膜狀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林邊、灌木林下及溝邊。主產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山西、陜西。采制 春、秋季采挖,挖取根莖,除去須根、外皮(栓皮),曬干。性狀 根莖呈圓柱形、類圓柱形,稍彎曲,有指狀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3~1.5cm。
表面棕色或黃色,兩側散生須狀細根或細根斷痕。質堅硬,斷面平坦,白色或類白色,粉性。氣微,味苦澀。化學成分 主要含薯蕷皂甙(dioscin)等多種甾體皂甙。性味 性溫,味甘、苦。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風止痛。用于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損傷、閃腰、咳嗽喘息、氣管炎。
|